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混在三国当军师在线阅读 - 第七十八章 朝廷邸报

第七十八章 朝廷邸报

    赵二在任时那些阉党家族没人管,等赵二一离任,去了别的县,新上任的官员就会忠实执行曹cao的命令,直接上门抓人。

    执行抓人任务的就是赵二所训练的那些战兵,阉党家的那些家兵家仆们,对付以往的县吏县兵还可以耍耍威风。一遇到那些强悍战兵,便只有退散的份了。战兵们在新任官员的带领下,强闯宅院,搜捕通缉罪犯,羁押不法奴仆,没收不干净的财产,任那些阉党怎么威胁求饶都没用。

    阉党家族们愤怒地派人前往雒阳,准备去十常侍府上告曹cao的状,却无奈地发现,由于告状的人太多,他们的接见日程已经被排到一年之后……

    不提那些阉党,赵二收拾妥当之后,便出发去了济南国西北边境的著县上任县尉。

    历城县依旧交给当地一个士族中人打理。

    在著县,赵二却是遇到了一个不小的麻烦……

    著县与刘备所在的管县相邻,漯水亦从此县穿过,而且还是管县漯水的上游,流经面积也比管县要大。

    这使得著县的渔业也远比管县发达,可以为赵二培育出更多未来的水军。

    虽然在未来的数年内,都不太可能会有水面上的战斗,但提前预备总是好的,提前培养总比临时抱佛脚强,一支水军可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训练出来的。

    那些担任渔民的辅兵们,不仅仅能为未来的水军提供兵源,此时还可以为军队提供不少的rou食。

    要知道,自从来到济南后,赵二军中士兵们主要的rou食便由幽州时的牛羊,变为了现在的鱼虾。

    这也是由物价决定的,幽州毗邻草原,经常与游牧民贸易,牛羊rou自然便宜。济南有黄河的数条支流经过,渔业发达,水产自然便宜。

    赵二每到一县,都会训练出千余战兵,这些战兵每日rou食所需量极大。除了渔民辅兵提供一部分外,剩下的都是从民间采购,这大大地刺激了本地的水产市场,使得不少本地居民开始转行捕鱼业,或者在农闲时抓几条鱼来补贴下生活。从这方面也算带动了本地的经济。

    当然,为了避免竭泽而渔,赵二亦向军需采购部门提出要求,就是只准采购大鱼大虾等成年水族,禁止购买那些小鱼小虾,免得破坏当地生态平衡。

    士兵们天天吃鱼,一开始的时候,出现了大量的鱼刺卡喉咙事件,还差点因为这个造成非战斗减员,幸亏军医救治及时。后来士兵们随着吃鱼次数得增多,也渐渐开始有了经验,不仅吃鱼时被鱼刺卡到的几率大幅度下降,而且一旦遇到有人不慎卡到喉咙了,都会有周围的老兵们拿出镊子、筷子等工具帮他取出鱼刺,防护救治工作相当到位。同时也增进了士兵间的战友情谊。

    中平二年(185)七月。

    赵二忙完了每到一县都会做的几板斧(练兵、分田、剿匪等一系列事情),将该做的事情都初步布置下去后,便开始悠闲地坐在县衙里头翻看公文。

    说是处理公文倒是抬举他了,他现在看得不过是最近几个月朝廷发来的邸报而已。

    邸报产生于汉代,就是朝廷将各地发生的大事、朝中发布的政策等内容,写下来后抄送给各地的官员来看,就相当于后世的官方报纸。

    赵二前几个月都没什么空闲来看它,除了忙正事外,一有时间都会往外头跑,借“巡街”、“巡县”之名出去兜风。

    没办法,古代娱乐设施太少了,除了晚上跟侍女交流“运动”外,白天就只能出去瞎逛了。生生让赵二这个穿越前的宅男变得不宅了。

    今天他难得没出去“野”去,在县里又无聊没事做,便开始看起这古代“报纸”打法时间。

    往年的邸报他看不过来,于是便从今年看起:

    “中平二年一月,大疫。”

    嗯……那时赵二还在雒阳等着受封。大疫什么的,在东汉末年不是常事么?

    “二月,南宫云台灾、乐城门灾。火半月乃灭。中常侍张让、赵忠说皇帝敛天下田,畮十钱,以修宫室、铸铜人。黑山黄巾张燕遣使乞降,封张燕为平难中郎将,使领河北诸山谷事。黑山贼张牛角等十余辈并起,所在寇钞。司徒袁隗免。”

    灾,在那时专指火灾。嗯……那时赵二等人刚到济南,皇宫失火,十常侍挑唆皇帝加税的事之前听张飞说过。而黑山的黄巾余党张燕居然被招安了,真是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啊!

    “三月,廷尉崔烈为司徒,北宫伯玉等寇三辅,诏左车骑将军皇甫嵩镇长安以讨之,不克。”

    之前听士子们说,这崔烈是贿赂十常侍五百万钱才当的司徒……特么不是说好的五百万钱只能买五百石官么?这崔烈作弊!

    “四月,大风,雨雹。”

    那时似乎去了於陵县,对气候没什么感觉。

    “五月,太尉邓盛罢,太仆河内张延为太尉。”

    人不认识,与我无关。

    “六月,以讨张角功,封中常侍张让等十二人为列侯。”

    特么……特么老子历经大小三十余仗……这帮狗太监屁也没干,封侯?封侯也就罢了,还要沙汰我们这些因讨黄巾军功封官的?真特么不是东西!

    喵了个咪的!

    “七月,三辅螟虫为害。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免。”

    这皇甫嵩不行啊……怎么连一个我都没听说过的叛乱都平定不了。

    北宫伯玉?好像有那么一丁丁点耳熟……不过完全想不起来,可能记错了吧!反正三国演义里肯定没这人。

    算了,不管它,反正肯定掀不起什么大浪来!

    看完了邸报,赵二又顺手拿起旁边的一封信看了起来。

    信是孙坚寄来的,自从雒阳一别后,赵二就按之前约定好的,与孙坚定时通信,互相聊一些没什么营养的话题。不为别的,培养下友好度,日后总有用处。

    至于眼前的用处嘛……也有。赵二之前写信向孙坚打听蔡邕的消息,本来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

    没想到一问之下,这孙坚还真知道。据孙坚说,蔡邕虽然隐姓埋名不知所踪近十年。但是时间久了,又随着朝廷对士人政策得放松,这蔡邕也逐渐开始显露出了行迹。

    最近就有孙坚老家吴郡的人看到过蔡邕,猜测蔡邕应该就住在那里。以孙坚在当地的威望和势力,找出蔡邕并联系上他,应该不是难事。

    我的小蔡文姬哟~

    “报——大人,郡里发来公文!”一个县吏的通报打断了赵二的意yin。

    郡里?曹cao又有啥事,难道要调我去下一个县?

    别开玩笑!虽然县里的几板斧都初步布置下去了,但那只是布置而已,真正执行的进度还不到三分之一,只能说我自己可以稍微轻松些罢了。

    估计应该是别的事。

    赵二让县吏退下,然后打开了曹cao发来的公文。

    简单看了一眼后,赵二便立刻坐不住了,赶忙召集县内其他士子们立刻过来,说有要事相商。

    自从赵二开始与士族亲善后,他手里便拥有了一支由年轻士子们组成的智囊团,而且这些智囊们在赵二离任去了下一个县后,也大多会跟随他而去——反正也不远。

    智囊们虽然看起来都不像是什么大才,但一人智短,众人计长。遇到事情问问他们的意见,总归是有些参考的。

    当士子们慌慌张张聚齐到赵二的办公房间后,便开口询问赵二什么事这么急着召他们过来。因为赵二以前从没这么急着召见过他们,所以他们猜测这次肯定是有重要事情。

    事实上他们也猜对了。

    赵二便把曹cao的公文给士子们看了,众人一看,也不由得有些慌乱起来:

    曹cao的公文写得很简单——因为他知道赵二文化水平不高——就几句话,唯一的内容就是:

    一股数目庞大的黄巾余党突然出现在青、冀边境,随时有可能侵犯济南。

    特么……冀州的官员是干嘛吃的,居然在黄巾之乱平定后,又在境内生生养出一只黄巾大军来。养出来也就罢了,偏偏还在青、冀边境。而济南勉强算是青、冀边境的郡(与冀州只隔着一个平原郡)。

    我这里可真是危险到家了!

    “你们谁知道现任冀州刺史是谁?”

    一名士子答曰:“回大人,是辽东人公孙度……”

    嗯?这名字耳熟……

    想起来了,三国时期一直割据辽东那个,那可是号称三国时期的第四国啊!

    啧啧,现在居然在冀州……不过现在看来,他水平也很一般嘛!

    士子们却不关心冀州刺史的事,他们只担心眼前,他们比赵二心里更慌,开始互相议论,发出自己的感叹。

    --

    在中平年间担任过冀州刺史一职的人很多,但除了皇甫嵩、王芬外,其他人的在任时间没有记录,只能推测此时担任此职的是这些人中的一个:刘焉、公孙度、巫捷、贾琮。其中刘焉与巫捷甚至无法确定是在中平年间担任的,而贾琮据记载在冀州刺史任上做得很出色,只有公孙度是在冀州刺史任上被免官的。故而本小说设定此时冀州刺史为公孙度。

    邸报资料取自《后汉书》、《资治通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