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混在三国当军师在线阅读 - 第六章 起名字

第六章 起名字

    问题还是出在登记名字上。

    赵二依次问他们:“你叫什么名字?”

    最先一个瘦瘦的人答道:“张三!”

    赵二大笔一挥,在木简上写上两个蝇头小字:“好!下一个,你叫什么名字?”

    “李四!”

    “好,下一个。”

    “王五!”

    “郑三!”

    “徐大!”

    ……

    “赵二!”

    赵二刚要顺口问“啥事?”猛然感觉不对,一抬头反应过来,是对面这个壮汉自称名叫赵二,而不是有人在叫他。当即心中不爽地命令道:“不行,你不能叫赵二!”

    那人面露疑惑:“为啥?俺就叫赵二啊!”

    赵二大声反对:“不行,你不能叫赵二,我才是赵二!”

    那人一脸郁闷:“可俺也叫赵二啊!东村的。”

    “这个……”赵二这才冷静下来想了想,人家本来就叫这名字,非要对方不用自己名字,确实有些过分。但是这重名问题也确实难办,总不能在名牌上登记“东村赵二”吧?听起来像是日本人……

    啊,对了!我给他起个新名字不就好了?

    当即对他说道:“这样,我给你取个新名字,大名,有文化的那种。”

    那人一听很高兴,当即同意了:“哎这个好,这个好,先生……请给俺取个名字!”这人对赵二的称呼都变了。

    也难怪,汉朝时又没有九年义务教育,人们普遍识字率不高,乡下就更严重了。这也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取名。因为没文化,所以起的名也都乱七八糟的,除了最常见的依照出生次序起名外,就是些狗蛋、驴粪之类的贱名。能有个正经点的名字都是很光荣的事。而在村民的印象里,只有教书先生这类的人,才能给人起大名,所以赵二……这个东村赵二也把现代赵二当成有文化的先生了。至于赵二自己为啥叫这么个没文化的名字,他一时没考虑到。

    赵二看了看对方那张有点像狗熊一样的脸,再看了看他比其他村民都粗一圈的胳膊,略一想,便想到了名字:“看你这么壮,像熊一样,就叫赵熊吧!来我写给你看……”

    赵二直接拉过赵熊的手,用毛笔在上面写了赵熊两个字。“看,这么写,记住了。”

    “哎,老赵,你这赵字缺笔!”张飞不知什么时候过来了,肩膀上还扛着一捆布。看来是正好路过。

    “缺笔?”赵二反应过来,他写的是简体字的赵,走字旁里面是个乂。而繁体字里面是肖。事实上简体字在古代也有不少人使用,不过被称为缺笔字或俗字,一般是民间识字者,或者追求快速书写时使用。书法的一个流派草书中也常夹杂不少俗字。事实上,张飞也是很擅长草书的,缺笔字他也常用。不过为了奚落赵二,这才出言指正。

    “染你的布去!”赵二没好气的说,“我这是……我这是为了让他记得方便,你懂啥?”赵二一边强辩,一边在赵熊另一只手上写了繁体字的赵。别的繁体字他不一定会写,自己的姓氏还是会的。

    “好好,俺去染布,哈哈哈!”张飞大笑着走开了。

    赵熊看了看两只手,比较了一下,说道:“俺也觉得这个赵字好记些”。

    赵二一听很高兴:“对吧,哈哈哈,字就是用来让人交流的,写那么复杂干嘛!”

    之后赵二继续给剩下的人登记,本以为这事就过去了,没想到登记了几个后又出了一个“赵二”。

    赵二不由气道:“怎么你也叫赵二?”

    新赵二有些胆怯的回道:“俺……俺就叫赵二啊,要不先生也给俺起个大名吧!”

    赵二一脸郁闷,只得也给他起个名字:“好吧,看你瘦瘦弱弱的,跟个柳树枝一样,你叫赵柳吧!”说着也在他手上写了名字。

    之后……又一个赵二。

    赵二气得把笔一撂,冲对方怒道:“你真叫赵二?不会是为了起名故意的吧?”

    那人连忙摆手解释:“不,不是,俺真叫赵二。他们可以证明!”说完还一指周围几个同乡。

    周围的同乡也帮着解释道:“对对,先生,他真叫赵二!”

    也难怪,河北地区(黄河以北),姓赵的本就不少,家里排行老二的更是数不胜数。要怪就只能怪赵二自己用这么个现代少见、古代却烂大街的名字。

    原本“赵二”只是咱们主角的小名,后来他父母准备给他起个大名时,他却坚决不干,觉得赵二这名字叫习惯了,不肯改。父母宠他宠惯了,也只得答应。于是身份证上就用的赵二这名。

    赵二虽然无奈,但也只能接受现实。当即站起身来,冲剩下的人大喊道:“所有叫赵二的人都站出来……”见赵熊、赵柳也过来了,立刻一指他俩:“你们两个起过名字的不算!其余的,我统一给你们起名。”

    一下又冒出好几个赵二。赵二依次给他们改完名后,又继续登记。

    轮到一个瘦小的村民时,他忽然弱弱的问:“先生,俺没名字,是孤儿,能不能……能不能也姓赵?”

    赵二刚要脱口而出你也配姓赵?赶紧忍住,心说这不是阿Q正传,别乱蹦台词。

    也不问原先别人怎么称呼他,直接答应道:“好吧,我也给你起个名!”

    然后下一个村民,他战战兢兢地问:“先生,俺……俺不是孤儿,也不叫叫赵二,能不能也给俺起个名字?求您了!”说着就要跪下。

    赵二赶忙扶起,想了想,也罢,反正都已经起过这么多名字了,再多也不嫌多了。觉得这事虽然麻烦了些,但这却是一个提升威望的好机会。

    于是再度站起身来大喊道:“大伙听着,无论你们原本叫什么名字,想起大名的都可以随时跟我说,我给你们起名!”

    “噢!”众人一阵欢呼,“先生好人!”“先生仁善!”皆齐声称赞赵二。

    刘关张在远处听到欢呼声,不知怎么回事,过来问清原委后,都觉得这赵二有点本事。

    就这样,赵二光登记这二百余人的名字就用了一天,主要工夫都用来给他们起名了。之后几天,又陆陆续续来了一百多人,铁匠也来了几个。

    不过除了其中一个是铁匠师傅外,剩下的都是年轻的铁匠学徒……没办法,战争一起,官府就会先一步把乡间的铁匠师傅们征集进军队了。好在这些学徒也不是新拜师的那种,都已经能够打制些简单铁器了,在那个唯一的铁匠老师傅的带领下,凑合也能用!

    赵二就命这些铁匠抓紧时间打造武器。在所有军用武器中,用铁最少、也最省时的就是长枪了。之前关羽他们已经制作了一批枪杆,所以赵二就让铁匠们全部打造枪头。

    晚上四人又聚一起商议事情,不过这次先不喝酒,等商议完再喝。省的又出上次的闹剧。

    赵二首先说:“我近日看兵书又有所得,愈发觉得一支军队里,骑兵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冲锋陷阵、追杀溃敌这个自不必说。最重要的是指挥大军、传递消息、侦查敌情,都少不了骑兵。这骑兵就是一支军队的眼睛,没有眼睛的军队就如同瞎子一般,只能坐等挨打。”

    刘备最先反应过来:“你是说……得有马?”

    “对,首先得有马。”赵二感叹刘备果然聪明,继续说道,“如果只是驮运物资,冲击敌阵或者追杀溃敌。普通的耕马勉强够用。驮运物资本来就是耕马的活儿,冲击敌阵和追杀溃敌也不需要太快的马,只要比敌人腿快就行。但若是用来传递消息、侦查敌情,非得是快马才行。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传递消息早一秒、晚一秒都会产生很大的不同。咱们庄上能称得上快马的,只有两匹,咱们几个统帅尚不够骑,更别论组建骑兵了!”

    一听骑兵居然这么重要,张飞当即抢着说:“俺来当这个侦骑!”

    “某也愿当侦骑!”关羽也不落后。

    赵二摇头道:“不行,你们两个都是武艺高强的战将,去当侦骑太屈才了!”

    关、张刚要反驳,赵二抬手阻止又说:“就算你们两个都当侦骑,数量仍旧不够,马也受不了。我们需要做的是,去购买些良马来充实军队。”

    三人一时陷入了沉思。赵二对此感到奇怪,买些马而已,还用多想么?很难?

    张飞首先打破了沉默,向赵二解释道:“非是俺不想。只是现在正处战乱,马匹大多为朝廷所征用,买不到啊!”

    这点倒是赵二没想到的。本来幽州地处大汉北部边境,毗邻游牧民族生活的草原,马匹本应是极多的。但自从黄巾乱起,朝廷就强制征收了多数马匹以为军用。这也是必要的事情,毕竟马匹是战略物资,如果朝廷不征用,就会被黄巾贼强行“征用”。

    这下赵二也不得不沉默了。

    “那这事就先放放,之后再想办法!”最后赵二无奈地说道,他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正郁闷着,忽然有仆人来报,说有两个客人,引一伙伴当,赶一群马,投庄上来,说要借宿一晚。

    刘备一听,兴奋得一拍桌子:“此天佑我也!”说着就要亲自出门迎接。

    赵二心想,这些人只是来借宿,不一定是来送马的,这刘备也高兴的太早了!万一人家不送也不卖,难不成还要去抢不成?

    四人赶忙出庄迎接,出来一看,好家伙,足有近百匹骏马!刘备高兴地眼睛直冒光,关羽张飞眼睛也发直了。刘备赶紧迎了过去。赵二三人跟在后面,以刘备为主。站在马群前的有两个人,这二人虽然一看就是汉人,却披着皮裘,佩戴着一些游牧民风格的小首饰。一看就是常年跟草原民族做生意的商人。他们的随从在后方驱赶着马匹。

    赵二看了看三兄弟的表情,心说不会真要动手去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