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天启大帝在线阅读 - 第五十章 推广种植玉米

第五十章 推广种植玉米

    朱由校来到一片谷子地里,看到是农民留的春地种的谷子就想到了明朝的耕作制度。不知道明朝这个时候北方的确是一年一熟还是两年三熟,他就想找人询问。只是眼下并没有农民在,他只能问跟着的官员们了,他转过身问身边最近的刘一燝。

    “刘爱卿了解这边庄稼种植的情况么?”朱由校问道。

    “回皇上,臣是江西人,老家那边以种水稻为主的,臣对北方这边庄稼种植情况了解不是十分详细。韩大人是北方人,应该比较了解。”刘一燝确实对北方这边的庄稼种植的情况比较了解,不过他怕朱由校问的别的大臣,直接推荐的同是东林党次辅韩爌来回答。

    “那韩大人来回答吧。”既然刘一燝怎么说,朱由校就顺势让韩康回答。

    “回禀皇上,臣是山西人。出身农家,对这些农事有所了解。”韩爌知道刘一燝这是不想给浙党等人发言的机会,所以他站出来回答到。

    “那你来说说,农民们一般都是种什么庄稼的?朕看刚才那边有麦茬的田地里种的大豆,这边没有麦茬的种的谷子。种这两样影响冬天种植麦子么?农民为什么不统一种庄稼呢?”朱由校问的有点颠三倒四乱七八糟的,因为明朝这个时候没有耕作制度这个词,所以他试着去描述代替。

    “这个臣倒是知道,那边的大豆是在小麦没收割之前就种下的,一般这种地呢叫做麦茬地。而这边谷子之前没有种其他庄稼的,农民叫做春地。这块谷子地之前没有种庄稼歇一冬天,春天种上谷子到秋天收获,因为春地的庄稼种的早所以收获也早,收获谷子后正好种上小麦。小麦到第二年初夏成熟收割,在收割之前种上大豆,小麦收割后大豆正好开始开始成长。”韩爌顿了顿后继续才继续说。

    “大豆秋天成熟的会相对比较晚些,因为相比春地里庄稼麦茬地庄稼种的时间要晚。不过成熟晚不要紧,农民正好吧这块地留作春地,第三年再在春天种谷子。这样农民两年内就可以收获三次,比一般的只种小麦或者只种植谷子两年都收了一季庄稼,现在近些年来这种种植方法为农民们广泛采用。”韩爌对这些的确比较熟悉,说的也比较详细。

    朱由校听了半天终于听明白了,原来这个时候已经实行实行了两年三熟耕作制度了,具体朱由校眼下看到的就是谷子-小麦-大豆连年三熟制度。他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还是很厉害的,这三种作物轮作就是有它道理所在的。或许农民并不知道这里边的原理,但是他们可能就是完全通过实际的经验的得出来了结论。

    谷子需要的养分比较多,所以第一茬种谷子。谷子收了之后,种小麦时候是会耕地的,耕地的时候一般农民都会往地里施之前用小麦谷子秸秆等沤的有机肥,所以同样需要养分的小麦也可以得到满足。第三茬选大豆就非常秒了,因为是在小麦成熟之前直接种的,所以没法耕地和施肥。但是秒就秒在第三茬选的大豆,因为大豆与一般的庄稼相比有一个特点,它根部长有根瘤菌可以产生化学作用而固氮,自己制造肥料。所以一般大豆比较节省氮肥,而且还可以养地,让地里氮元素变多。

    朱由校听过韩爌讲完除了感叹古代农民的智慧之外,还在想着他来看的本来目的。农民目前这种做法固然不错,可是大豆和谷子产量都是不太高,和高产的玉米没法比。结合目前农民的耕作的制度,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玉米代替谷子和大豆,由谷子-小麦-大豆两年三熟变成玉米-小麦-玉米这样的两年三熟。不过最理想的还是后世的玉米-小麦-玉米-小麦这样的一年两熟耕作制度,只是直接在现在推广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他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毕竟后世各方面的条件比现在要好太多了。

    虽然是这种情况,不过他眼下并不想这这个问题上纠结太多,毕竟现在首要的是推广玉米等新作物种植。虽然徐光启对玉米很熟悉,这件事朱由校也交给了徐光启负责。不过估计没有直接问徐光启而是问诸位大臣,就是想知道大臣里是不是还有其他了解玉米的人,给徐光启在这件事上多找些援力,但是他正在和韩爌答话,就直接韩爌了。

    “玉蜀黍这种庄稼不知道韩爱卿听说过没有,朕听说这种庄稼产量非常高,不知道在朕的皇庄种植效果会如何?”朱由校直接问韩爌道。

    “臣也有所而闻,好像是从西洋传入我朝的,臣在本草纲目这个医书中看到一些情况。不过微臣了解的情况很少,也没有实际讲过玉蜀黍这个东西,微臣给不了皇上答案,望皇上恕罪。”韩爌的确没讲过玉蜀黍,庄稼这种东西可没法可以随口胡说,说他直接就来个不知为不知。

    “启禀皇上,玉蜀黍这个东西,臣比较了解。”看到东林党人吃瘪,一直伺机而动的浙党等人终于找到了机会,而恰巧内阁大学士史继偕的确了解玉蜀黍,终于等到了机会说话。

    “哦,史爱卿了解玉蜀黍的情况?那史爱卿来详细说说。”让朱由校意外的竟然是浙党大佬之一的史继偕对玉蜀黍有了解。

    “谢皇上,臣是福建人,玉蜀黍在臣家乡话中也叫番麦,玉蜀黍由西洋传入我朝最早的地方就是我们福建。福建因为山多,能种水稻的水田较少,这个玉蜀黍传入之后,农民就开始在旱地种植。玉蜀黍这个庄稼产量的确比大豆等庄稼要高不少,只是因为玉蜀黍也是粗粮,所以玉蜀黍并无法取代水稻的地位,所以成了水稻之外的农民们最重要补充粮食。”玉蜀黍因为是先传入福建的,所以史继偕的确有留意到这个新庄稼,他对皇上说玉蜀黍高产这个说法先给予了肯定。

    “至于皇上问能不能在皇庄重视玉蜀黍,臣无法确切回答。不过,臣听说之前徐侍郎在天津成功种植了玉米,既然天津可以种植想来北京应该也可以。”史继偕的确对玉蜀黍比较留意,在史继偕看来玉蜀黍就是福建的特产,一种乡情让他也对玉蜀黍上了心,所以徐光启在天津这样北方的确成功种植玉米这种一般很少关系的事情他也知道。

    “启禀皇上,臣也是福建人,臣对玉蜀黍了解的情况和史大人完全一致,玉蜀黍这个庄稼的产量的确比较高。”刑部尚书黄克缵这个浙党还是史继偕同乡,当然要站出来支持了,同时他也想站出现显示下自己的存在感,也想留下自己重农的好评。

    这种场合皇帝身边都是跟着史官记录的,每个人大臣说了什么人一般也会有所简单记述,所以一般来说大臣们也都说话比较慎重,但是也都说话。要知道每个人都存在着,自己的一言就可以兴邦这种想法的。

    “徐爱卿既然在天津成功种植过玉米,你来说说吧,朕如果在皇上推广种玉蜀黍如何?”朱由校看史继偕和黄克缵在玉米这件事上推崇徐光启,他就专门就问一遍。其实徐光启对他说过在天津种植的情况,不过他现在问徐光启更多的是想让徐光启说给其他大臣们听的。

    “启禀皇上,臣的确在天津成功种植了玉米,而且产量还不错。从前年开始,臣就是用玉米代替了谷子和大豆,用玉米和小麦交替种植,替代了现在农民一边采用耕作方法。玉米的产量的确很高,一亩地的产量可达400斤,玉米一季的产量就相当于谷子加上大豆的两者的总产量了。臣认为如果能在北方的确进行推广代替目前的谷子小麦大豆这样轮作的方式,粮食产量会增加不少。”徐光启也知道皇上又专门问他是想让他说给其他大臣听的,所以他就多说玉米产量高这个事。

    “臣在天津除了成功种植了玉蜀黍之外,还成功种植了甘薯。甘薯这种粗粮利用闲地可以种植,更重要的是一个地方如果遭受洪涝灾害造成水稻小麦颗粒无收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种植甘薯来做应急粮。”徐光启说完玉米之后,就想了他一直在想进行推广的甘薯。

    “看来玉蜀黍的确很不错,如果真如徐光启所言,那真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朕听说由西洋传入我朝不少像玉蜀黍甘薯这样新的农作物,还有什么洋芋、西红柿之类的。既然这样推广新农作这件差事就交由徐爱情具体办,内阁全力协助。”朱由校给这件事最后定了调子,依然还是让徐光启负责这件事。

    徐光启负责这件事,其他大臣倒是没什么怨言,毕竟徐光启同时是个农学家这件事世人皆知。不过对于今天,浙党因为玉米而皇上面前出风头,而东林党自己则因为不了解玉米而落下风,东林党的反应是不忿,浙齐楚三党则个个很高兴。

    朱由校看这件事定了下来之后,就直接起驾回宫了。同时也让大臣们早早回去歇息歇息,因为明天又是例行早朝的日子。

    ——————

    今天一千收藏了,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包容。书中难免有谬误,有错别字,有漏字,有病句的情况,我虽一直在努力改进,还是有大家的包容,让我取得这个成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