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孙承宗上任辽东
五月初十,朱由校早上起来先批阅完日常的奏折之后,就开始琢磨陪同孙承宗一起去辽东的监军太监人选。在明朝武将领兵出征,开始都会派文官监军和太监监军。明朝中期以后,开始文官监军的地位上位为直接去负责军事,武将变成了被文官所统领,以往的监军角色就只剩下太监监军了。孙承宗去辽东,自然也要派太监监军。可是关于人选,朱由校真是有点犹豫不决。 毕竟眼下辽东的军事是朝廷最大的政治,监军这个位置也极为关键。虽然去辽东有风险,但是毕竟监军太监不是去当小兵,而是去当监军。监军的风险当然有,但同时是权力也很多立功的机会也很多。 朱由校任命孙承宗为辽东经略之后,内宫的太监们就开始盯上这个位置了,邹义和王安也都想让自己的人出任这个位置。不过内宫即便是想让自己的人出任位置,尤其怎么重要的位置,也不能像外朝那样直接推荐。而是只能在皇上问起来之后说点好话,并且在其他方面做点工作罢了。 邹义想让颇精通军事的高起潜出任辽东监军太监。他现在虽然已经是掌印太监,秉笔太监沈萌也是他的人。但是王安依然势力不弱于他,王安自己掌管东厂,王安的门人曹化淳则是秉笔太监兼乾清宫主事太监,东厂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而乾清宫太监是和皇上接触最多的太监基本和皇帝形影不离,两个关键位置都是王安的人,而且王安和外朝的东林关系还颇为密切。这让邹义的掌印太监当的并不安心。 高起潜擅长军事几乎是内宫太监们公认的,这在邹义看来当然是个很大的优势。而且高起潜是他一手栽培的,高起潜出任这个位置,一方面可以显示自己说话管用,让更多的人投靠自己;另一方面如果高起潜立功了,自己也有举人之功。 王安自从皇上迅速的处理了魏忠贤,平反了他受到的诬告,又让他掌管东厂之后,他就兢兢业业的办事。要说他之前,还是稍微有些居功自傲,喜欢听人拍马屁。可是经过魏忠贤对他的陷害之后,他就彻底变清醒。 邹义当上掌印太监,虽然他心里稍微有些不舒服,但是缺无意再争了。他无意争掌印太监的位置,不代表他就不再争取权力了,就算他可以看淡一切,但是他也要为他的门人考虑。 但是内宫的太监,可是和外朝的文官不同,皇上的恩宠对太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皇上要处理外朝的文官,还需要经过三法司等等流程,而皇上要处理太监,一张纸条和一个口谕就可以了。 这次辽东监军太监,他觉得周豪来做是个不错的选择。周豪本身对军事并不陌生,办事也精细,皇上对周豪观感不错。而且因为自己的关系,周豪和孙承宗处理关系应该也比较好处理。 殊不知王安觉得周豪的优势的地方,却正是朱由校犹豫的原因。在他看来周豪的确是个不错的人选,而且他之前让周豪办事都办的十分漂亮。但是周豪是王安的人,而王安和东林党的关系,让朱由校有些犹豫。 朱由校此刻终于知道了什么是帝王心术。他是穿越而来,知道历史的发展大致方向,对一些人的人品和最终解决也有一定认识,比如孙承宗历史上就一直对明朝忠心耿耿,当然可以大胆的使用,给予充分的信任。可其他很多人,更多的是人是他名字都没听过的过,根本不知道这些人历史上是什么表现最后是什么结局。如果百分之百信任这些人,又恰巧这些和现在已经投降女真的李永芳一样,那就麻烦大了。 所以从昨天下午朱由校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以来,一度他想用御马监太监李实手下一个叫方正化的出任监军太监。方正化是李实门下的,李实虽然资历和邹义王安完全一样,但是他就一老实厚道人,不过他的办事能力还是非常的高,有人就说李实是大智若愚。 李实之前负责主持的选妃就做的非常好,得到了宫内外的一直好评。他出任御马监太监之后,就兢兢业业的管理御马监的事情,没有皇上吩咐之外的事情一概不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是这种人,他门下的太监也大都被其感染和教育,变的和他差不多的性格,方正化也是如此。 朱由校一直考虑到下午,到最后不得不做决定。后天五月十二日就是孙承宗出发去辽东的日子,监军太监必须今天就决定下来,这样才能让监军太监明天有时间处理完各种准备工作后和孙承宗一起赴任。 到最后朱由校还是选择了周豪。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何况孙承宗这样经过历史考验的人。他最后问自己,如果自己连孙承宗都无法充分信任的话,还能信任谁去?那样自己也太没气魄了。 他决定之后,就迅速把周豪招来亲自给他交代。“此去辽东,你为孙先生的监军太监。你懂军事,但是只可以给孙先生做参谋,不可直接干预作战指挥。如果因为你瞎指挥,造成作战失利,你脑袋难保。”朱由校当然也怕监军太监过分对军事指挥指手画脚,先把狠话说到前头。 “奴婢谢皇上厚恩,奴婢绝对不敢干预指挥作战。”周豪慌忙跪下说到。他听到让他做监军太监之后,喜不胜收。他入宫之后,进内书堂读书,就喜欢读兵书。他更想可以象司礼监供奉的岳飞一样精忠报国,再次消灭女真。听到皇上不让他直接干预指挥,更是诚惶诚恐。 朱由校只是丑话说到前头罢了,看他跪下之后,口气缓和。“你是监军太监,你要好好协助孙先生对军队的掌控,保证军队不出问题。将来平定辽东,自然有你的监军之功。将来平定辽东凯旋之时,朕破例给你封爵。”打了一棍子后当然还要再给个糖来做诱惑,才更能调动人的积极性。 “臣只求可以早日平定辽东。”虽然,听到皇上将来给他封爵,心里惊喜,可是也只能心里高兴下罢了,却不能说出来。 “另外朕会让王安从东厂选三十名出身辽东番役跟随你一起去辽东。你去辽东之后再招募些当地人,这些人主要任务是前往现在女真统治的地方,获取各种情报。获得情报后,给孙先生一份之后,定期报给东厂,朕要亲自看。”朱由校得到周豪的肯定的回答之后,吩咐他去收拾收拾,准备和孙承宗一起去辽东。 朱由校派东厂的人去辽东,就是朱由校对东厂改革的第一步。让东厂增加对外情报收集的业务,可以让东厂多一些正面形象;另一方面明朝的确没有对外收集情报的部门,东厂在这方面有多年的工作经验,把这个工作交给东厂倒是十分合适。 他不但派东厂的人跟孙承宗去辽东,还给骆思恭下旨,让他抽调一百人的锦衣卫跟随孙承宗去辽东。这一百锦衣卫负责护卫孙承宗的安全,并负责维持军纪。骆思恭不敢怠慢,马上选出一百人出来,由一个百户李克率领去孙承宗那里报道。 派东厂和锦衣卫的去辽东,有他对这两个机构转变业务范围的想法在里边,当然这个措施在他心底里也有防止万一的想法在里边。 五月十二日,是孙承宗离京去辽东赴任的日子。因为他们一行要从德胜门出京,所以这一路早早的戒严。虽然朱由校没让给孙承宗送行,可是下令让大臣们来送了。
孙承宗现在不光是辽东经略,他前边还有武英殿大学士的头衔,也就是他其实还是内阁大臣。按照民间通俗的说法,明朝中期以后入阁之后,都认为是做了丞相的,他现在就是出将入相。很多人大臣梦寐以求的事情,孙承宗做到了。 先一天晚上东林之人为他践行的晚宴上,一直在京很少露面现在赋闲的叶向高都亲自到他府上给他敬酒。很多不是东林的人都来到家去参加了晚宴。毕竟他是去前线,而且是战事频繁的前线。 孙承宗一行人到了德胜门,周豪率领的东厂的番役和李克率领的锦衣卫都已经在哪里等孙承宗了。看到监军太监,虽然文武官员从心底都有些反感,可是毕竟是朝廷惯例,也就没说什么。 到了近前之后发现还有锦衣卫,颇有些疑惑。最后还是骆思恭出来解释,说皇上下旨抽调一百名锦衣卫跟随孙大人去辽东,负责孙大人的安全。 孙承宗马上说到:“臣何德何能,蒙皇上如此厚爱。”皇上对他的重用厚爱,让他对年仅16岁的朱由校产生了报答知遇之恩的心情。他中年中进士之后,光在翰林院一呆就是十年时间,之后又进入詹事府,他之前的雄心壮志也都一点一点快消磨光了。 最终他先是成为朱常洛的日讲主讲官,之后也成为朱由校的日讲主讲官。成为日讲主讲官后他的仕途才开始发迹,现在更是被皇上封为武英殿大学士和辽东经略。现在他终于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了,当然同时也感到的巨大的压力,毕竟从三年前的萨尔浒之败后,明朝对女真作战几乎是屡战屡败。 孙承宗带领周豪、袁可立、鹿善继、孙元化、茅元仪、李克等人和大家辞别,孙承宗上马后朝众人一拱手:“各位,就送到这里吧。各位珍重。” “此去山高水远,孙大人一路保重。希望孙大人早日扫平辽东,凯旋而归。”首辅刘一燝为首的大臣向孙承宗道别。 “借刘大人吉言。”孙承宗回到之后调转马头,命令到:“出发!”孙承宗就刷领队伍出了北京城。 众大臣送走孙承宗就往回走,对孙承宗突然的高升重用,皇上给孙承宗礼遇颇有些羡慕嫉妒。皇上亲自在朝堂上,称孙承宗为“孙先生”,升孙承宗为辽东经略,还加封了武英殿大学士,并赐尚方宝剑,授予辽东军事指挥时便宜之权。 朱由校这样器重孙承宗是因为通过历史知道孙承宗的才能和为人,而给予的充分的信任和重用。可是大臣们不知道这些,在其他大臣看来,就是因为孙承宗是皇上日讲的主讲官,才得过如此的信任和重要的。 现在孙承宗去辽东了,日讲主讲官的位置空了出来,这个位置就成了香饽饽。现在很多大臣自然想通过这个位置,获得皇上信任,之后获得重用。东林党和浙齐楚三党等势力也自然都想让自己的人拿下这个位置。 在孙承宗被任命为辽东经略之后,世人都知道那么这个主讲官孙承宗一定要卸任的,这些人就开始在谋划了。不过孙承宗没离开北京,这些活动并没有公开化。 现在孙承宗离开北京了,两党因为这个位置的斗争再次进入了白热化,明天五月十三日就是早朝的日子。 —————— 谢谢书友们的支持,继续求推荐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