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天启大帝在线阅读 - 第三十一章 孙承宗举荐属官

第三十一章 孙承宗举荐属官

    五月初九,又是例行早朝的日子,因为皇上大婚而延误的日朝的又开始如期举行。朱由校早上起来非常挣扎,之前他就不喜欢早朝的太早,现在美人在侧他更有点不想早朝了。不过他最终还是理智战胜了感情,张嫣在醒了催促他去早朝,他才起身更衣准备早朝。

    朱由校和众大臣又按时在皇极门集合,见过礼之后,开始议事。早朝的时间,朱由校一直感觉太早了想推迟。可眼下,天气已经开始逐渐的热了起来的,早朝的时间倒是一天中最清爽的时候,他的想法只能暂时压住了。

    像往常一样,内阁汇报了日常政事以后,开始大臣单独上书议事的环节。其他内阁大臣没有开口的意思,都知道今天孙承宗这个辽东经略坑定要上奏举荐自己属官。孙承宗看大家都没开口的意思,他就先开始。

    他上前一步后说道:“臣有本要奏。臣蒙陛下厚爱用为辽东经略,现在举荐几人协助臣,望陛下批准。”说罢他把奏折交给太监,转交给皇上。

    “臣举荐太仆寺少卿袁可立为右佥都御史提督水师、兵部职方司主事鹿善继为赞画帮臣出谋划策、举人孙元化为兵部司务负责建造防御工事和管理大炮。”孙承宗直接上来就是重点,套话都全放在后边。

    孙承宗举荐的这三个人,朱由校倒是听过袁可立和孙元化的名字。穿越之前读过一些关于明朝的历史,他还记得其中是有说到,袁可立好像是水师方面比较擅长,孙元化擅长大炮。

    但鹿善继这个名字缺十分陌生,完全没听说过。不过孙承宗举荐跟他一起去辽东,想必是有些真本事的。辽东是军事前线,某种意义上去辽东就去上刀山下油锅,就算是不学无术之人一般也不会拿性命开玩笑。朱由校刚想表态同意,下边就有开始上奏反对了。

    工部侍郎姚思仁首先站出来反对,他出来反对基本上就是下意识的。目前参加早朝的浙党中,他是官位比较低的,他首先反对便于其他浙党更好的表态。

    四月二十日的经筵上,内阁大学士沈纮在文华殿丢脸之后,浙党就互相商量过,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三个内阁大臣先不着急表态,由其他人做马前卒先开火。

    姚思仁出列说到,“孙承宗举荐三人,皆是自己的亲信,这是徇私误国。”他听到孙承宗说到就马上反对,对这三人情况并没有想到什么不妥的地方,于是就直接用孙承宗徇私这种空泛的指责来反对。

    “袁少卿是与在下相熟,但是鹿主事和孙司务与在下并不相熟,在下被圣上升为辽东经略之后才因为兵部的关系认识二人,何来徇私?再者古人有言,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在下只是为国举才。好让这三位和在下一起平定辽东而已。”孙承宗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浙党果然反对,他自然要为自己辩解。

    这时浙党大佬内阁大学士史继偕出列对皇上说到:“据臣所知,袁可立在去年被起复之前,被罢官在家闲居二十多年,臣认为贸然将水师教给这样的人很不妥。”史继偕长期在中央做官,可是老狐狸了。姚思仁的反对明显太没力了,但是还是为他的反击争取到了时间。史继偕不在空泛的徇私问题上和孙承宗纠缠,直接对被举荐人的能力和经历上据实进行质疑。

    史继偕发言完毕,气氛明显一变,知道袁可立的一些情况的人都感到有些不妙。东林党的人还没来得急反击,一个浙党没想到的人站出来支持袁可立,户部尚书李汝华站了出来。

    李汝华不是浙楚齐三党,但是和东林党并不对付。现在户部的两个侍郎王纪和王德完和他都不对付,而这两个侍郎都是东林党。他站出来支持孙承宗,并不是因为孙承宗的关系,或者他要向东林党示好,而是因为被推荐人袁可立的关系。

    袁可立和他都是河南睢州人,就是说他们是同乡中同乡。同乡、同年、师生是明朝文官之间三大铁关系之一,他们同乡自然关系也很铁。李汝华和袁可立不但私交很好,而且李汝华的孙女还嫁给袁可立的长孙为妻,两人还成了亲家。

    “袁少卿早年为御史多次巡视海疆,还巡视过琉球,并在福建指挥水师剿灭过小股的倭寇。袁少卿对水师非常熟悉,臣认为其提督水师帮助孙大学士经略辽东很合适。”李汝华自己对袁可立的经历很熟悉,很轻松就用事实对史继偕的质疑进行了反击,表明自己的态度。

    局面马上倒转,吏部尚书周嘉谟接着就站出来,孙承宗的举荐的三人无论是于公于私他都赞成,这些人情况,他自然也了解。被李汝华抢先之后,他对袁可立熟悉水师再次进行了肯定。

    周嘉谟刚退下,大学士沈纮就站了出来,见袁可立之事已成定居,他直接不谈,而把矛头指向了孙元化。孙元化跟西方传教士颇有渊源,也精通西学,而沈纮最看不惯这些与圣人言论不合的东西。“孙元化只是一举人,贸然用为兵部司务,不妥。”沈纮讨厌孙元化的真实原因当然不能明说出来,于是就用明朝举人不能轻易为官这一惯例来进行质疑。沈纮说完,朱由校就转眼朝孙承宗看过去,看他如何解释。

    “孙元化并不是轻易用为司务,他之前已经在兵部做事,臣在兵部看到他写的《备京》、《防边》二策,其中很多观点颇有创见性,而且其对大炮颇为熟悉,尤其红夷大炮更是很擅长。”孙承宗解释到,浙党的反对他有心理预期,不过对浙党连孙元化出任个九品官都质疑,实在有些无语。

    不等其他人反对,徐光启就站了出来。孙元化是他向孙承宗推荐的,孙元化是他的门生,更何况当日孙承宗还在文华殿对自己大力支持,他当然要站出来为孙承宗为孙元化说话了。关于孙元化是举人出身这点不好说,徐光启只肯定孙元化在大炮上的专长,“孙元化在火铳和大炮方面很擅长,尤其红夷大炮,他按自己的方法使人cao作大炮,命中率其他的高出一倍以上。”

    朱由校听到徐光启的话,不由眼前一亮,有办法很明显的提高大炮命中率,看来的确是个大炮高手。当即对徐光启说,“让孙元化把提高大炮命中之法写成奏折交给朕,朕要看。”

    皇上对火器大炮有兴趣?徐光启心里只是这样想了想而已,可不敢表露出来,徐光启自然做了肯定的回答。皇上都对孙元化提高火炮命中之法感兴趣了,孙元化的事情自然确定了,浙党不是傻子,与东林党交锋占下风情况下,还不长眼直接去非议皇上。

    王佐看袁可立和孙元化都过关了,就准备质疑鹿善继,刚要站出来。缺被朱由校的话直接打断:“好了,孙先生保举三人之事,朕同意了,就怎么定了,各位不必再议了。”

    朱由校对这样因为一个事情都能争论半天,甚至因为争论迟迟没有定论,早看不顺眼了。一听袁可立和孙元化的情况,朱由校就知道了,这是浙齐楚三党完全为了反对反对。辽东前线剧情紧急,朱由校可不想再让之前辽东经略人选问题上拖那么久。

    东林党和浙齐楚三党之间的党争眼下,还是十分的激烈,虽然整体上东林党占了上风,并且这种上风趋势还在加强。可三党是不会主动退让,承认完全失败。现在党争依然激烈,而且更是进入了关键时期,史继偕和沈纮二人进入内阁、改变了孙如游致仕后浙齐楚三党完全被动挨打的局面,想要变被动为主动。

    东林党,则要继续扩大优势,彻底让三党再也没有可以与之一争高下的实力。所以在用人问题上斗争很是激烈,其他的日常性政事则要好些。双方都是老狐狸,都很清楚一个最根本的道理,当官才有权,谁的人当的官多了,自然就有势力。

    朱由校虽然知道历史上孙承宗在辽东干的不错,但并十分清楚其具体做了什么。他就问孙承宗:“关于辽东之事,孙先生有什么想法和计划么?有什么困难也可以说出来。”

    保举之事终于定下来了,孙承宗放心不少,皇上问话,他自然要答,“臣是有些想法,也通过一些人了解过辽东前线的情况。但是臣觉得还是让臣亲自到了辽东之后,再来为皇上解惑吧。毕竟眼下,臣其实也是坐井观天,并不是十分了解前线的实际情况。”孙承宗这样回答,一方面确实是觉得自己现在还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宜说的过多,另一方面是孙承宗怕浙党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

    “既然这样,朕等孙先生的消息。先生后天启程,朕就不专门去为你送行了。等先生从辽东得胜凯旋之时,朕必亲自迎先生与郊外,”朱由校说到。他本想去为孙承宗亲自送行,后来缺放弃这个想法,孙承宗是他的日讲主讲官,他称孙承宗为先生,这本身就已经很高的礼遇了,他如果再在孙承宗并未立功的情况下,逾越礼节去送行,反倒给了一些言官弹劾孙承宗的口实。

    “臣多谢皇上厚恩。臣聘请的幕僚茅元仪,编辑了一部书《武备志》,臣看过感觉很不错。现在辽东军事已经是当前朝廷最大的事情,而朝廷官员中对军事了解还太少、而且因为辽东连续的失礼,朝廷现在也急缺军事人才,臣想把此书献给朝廷,以求对改变这种情况有所帮助。”孙承宗稍微犹豫了下,最后还是说到。

    “好,让其本人句读好,再交给朕,朕要亲自看。”朱由校怕浙党再在这些问题上纠缠,直接就接话,做了决定。

    兵部侍郎张鹤鸣看孙承宗事情完毕退下后,拿出了一份奏折。现在因为兵部尚书王象乾还没到职,所以兵部暂时由他代管。“四川土司奢崇明上奏折,请求前往辽东前线效命。”

    朱由校听到张鹤鸣的话开始还真有些高兴,有人领兵到去辽东前线,这自然是好事。可是朱由校琢磨这个名字四川土司奢崇明,怎么感觉好像在哪里听说过,朱由校沉思了一会,想到了一些事,但不便明说。

    “此事等孙先生到辽东,了解实际情况之后看是否还需要再增加兵力之后再做定夺,先让其按兵不动。”朱由校对张鹤鸣说到,大臣们都有些不解,毕竟用兵自然是多多益善。

    不过皇上做了决定,而且说等孙承宗去辽东之后再说,他们也不好说什么。只是早朝结束后,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被留了下来。

    ——————

    书友们的支持就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求书友们多支持多收藏,让第一次上推荐的本书在这周可以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