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义利三国在线阅读 - 第一六七章 人才井喷期(一)

第一六七章 人才井喷期(一)

    建安八年三月,大汉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科举即将开考。

    从穿越者在自己的祖宅庄园里开办夜校开始算起。为了这一次科考,蒋通已经努力了整整三十年。

    世家大族的势力仍然非常强大,对科举考试的抗拒仍然非常有力。早年跟随蒋通打江山的文臣武将们,已经成为了既得利益阶层,相当多的人嘴上不说,其实心里非常抵触。整个社会的教育普及率及其低下,全民识字率或许在蒋通的老巢青州已经达到了5%,但是在其他地方仍然差得很远……不过,世间事,有多少又能够在完全准备好了的情况下才能去做呢?很多时候,不过是稍稍做些准备,然后就匆忙上路,见招拆招罢了。

    本次科考,因为大汉现在仍然没有真正的统一,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地方学政系统,加上世家大族的强烈抵制。所以,各地参考人员从县、郡、州一路考过来,逐步的淘汰,到了京城都是精英的局面是别想了。唯一可行的,就是让全国各地有志于通过公平较量,获得出仕机会的大汉士子们统一集中到雒阳进行考试。而蒋通为了实现全国各州都有人参考的局面,在考试开始前一年多,就发动了强大的宣传。

    已经在蒋通治下的地方,是郡县政府负责宣传、组织。尚未纳入蒋通治下的,则是郭嘉的密谍处和张涛的司闻曹到处广撒传单。到了建安三年的一月底,从全国各地涌入的参考人员,已经达到了一万零三十六人!

    三月初一,雒阳皇宫,乾元殿,皇帝、丞相府、尚书台、六部,诸多官员济济一堂。所探讨的话题只有一个:如何让大汉这开天辟地的第一次科考顺利举行。

    现在的皇宫,磅礴大气,再也不是邺城那个小巧的水晶宫了。如果这时候另一个穿越者来到这里,一定会惊呼:“靠!此地定有其他穿越者,不然北京的故宫怎么会出现在这个时代?”

    可以说,雒阳的重建,曹cao不过是个施工队队长,赵俊是监工,而真正的设计师,是蒋通啊。

    “启奏陛下,礼部已经完成所有一万零三十六名参考人员的登记。考场内座次的安排已经确定。所有笔墨纸张全部准备完成!”

    “户部已经拨款一千万钱给了礼部完成以上准备,已经拨款一千五百万钱给了工部,让工部负责房屋检查、考试期间考房的炭火保暖以及参考人员考试途中的吃食。”

    “工部已经将大汉国家考场内一万间考房全部检查完毕。鉴于本次参考人员人数超过一万,工部已经在考场中心的广场上临时搭建了三十六间考房,业已检验完毕。所有考房地龙设施也已检查完毕。已经将生猪五佰头、羊五百只,各类海鲜、罐头、蔬菜共一千石,米面粮食三千石运入考场内的庖厨。完全可以保证一万余考生、一千余监考人员、两百位考官在考场内三天的所有饮食。”

    “丞相府已经调动一千中军,负责考场内秩序。”

    “河南尹已经调动河南尹和雒阳县的所有衙役,负责考场外秩序。”

    ……

    “善,众卿辛苦了。”即将22岁的刘协,现在已经是真正的成年人。八年来,和蒋通有矛盾,有争斗,但总的说来,这皇帝当得不算太郁闷。特别是在蒋通与其多次深入交流后,那种“一旦天下平定便是大汉灭亡之时”的恐惧感已经消散了不少。所以,在这个事情上,刘协还是很愿意配合蒋通的。

    更何况,刘协非常清楚,这科举考试对于巩固皇权是多么的重要:整个社会有了一个向上流通的渠道从而趋向稳定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考出来的流官和世家大族靠血缘取得官位的近乎世袭的官员比起来,毫无疑问更加忠于中央,忠于皇室啊。

    所以,不管对蒋通是什么想法,科举,一定要支持。

    “工部要注意考房内的地龙不要弄得太热,此时已经三月,天气其实已经开始转暖,并不是特别寒冷了。而且以朕念书的经验来看,天稍微冷一点,其实更有精神。若是太热了,往往容易昏昏欲睡。”

    “喏。臣领旨。”

    “河南尹要注意预备水龙车。万一考场的地龙发生火灾,要及时扑灭。否则,我大汉的精华将毁于一旦!”

    “喏!陛下放心,臣已经将水龙车准备了五百辆。而且工部在修建考场时,每一间考房外面都有一口大缸以备不时之需。”

    “中领军。”

    “臣在。”

    “本次科举,乃开天辟地第一次。响应赞颂者众。咬牙切齿者亦众。为防有人蓄意破坏。朕在本月许汝便宜行事。无论是谁,哪怕是朕的后妃、皇子,只要中领军觉得有危害本次科举的。可以先抓起来甚至斩杀!”

    “多谢陛下!臣领旨。”

    “嗯,如此,朕就没有其他担心的了。丞相?”

    “陛下所言尽善,臣无异议。”

    “嗯,如此,下面请尚书令宣读本次考官名单。考官名单宣布后,所有考官全部即刻进入考场入住,考试未结束,不得跨出考场一步。至于考题,十日开考前,朕和丞相定好考题后,会由丞相亲自送入考场!”

    “臣等领旨。”

    ……

    建安八年三月十五日,大汉第一次汉族科举正式开考。

    作为穿越者主导的考试,不可避免的带上了浓烈的现代风格。当然,只要穿越者不是太傻,与现实妥协也是应有之意。

    整个考试考三门。每门考试时间从辰至申,整整五个时辰,十个小时。

    第一门曰国学。主要内容分经典填空、经义解读和诗词歌赋三个部分。所谓经典填空,当然就是把四书五经中的一些经典掐头去尾,让应考者填写缺少的部分。而经义解读当然就是拿出一段话,让应考者进行阐述发挥。至于诗词歌赋,那就考验的是应考者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了。可以说,这一门,基本与中国传统社会的科举内容大同小异,是穿越者对现实的妥协。

    第二门开始,就完全是穿越者风格的考试内容了,蒋通甚至懒到连考试名称都不改,直接套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作为一个经历过现代社会公务员考试热潮的穿越者,蒋通虽然没有亲身下场考过公务员,但是公务员的考题还是见过许多的。在他看来,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考题组成是非常有意义的。

    语言文字部分,考的是语感。作为一名公务员,入职之后不可避免的会陷入文山会海之中,公文往来更是日常工作。你要是连语感都没有,如何应付日常工作?

    数学部分,考验的是一个人搜集、整理、判断、推论的能力。毕竟公务员本身不太会去做基础数据的计算工作,更多的是把下面企事业单位提供的数字进行汇总、整理,得出结果。没有一定的数字整理能力,如何应付日常工作?

    社会常识部分那就更是必须要考的了。一个人连自己国家的基本情况、基本历史、基本政策都不知道,如何做一个社会的管理者?

    所以,蒋通觉得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这个考试模块很好,就直接拿来套用了。当然,今年这是第一届考试,大家都还不清楚具体怎么个考法,手里肯定没有什么模拟题库来训练。因此,考试的难度并不会太大,比如数学部分,也就是考一下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什么的而已——连九九乘法表都背不出来的人,那就不要多想了——让你们进入公务员队列那就是灾难。

    当然哪,以蒋通懒散无耻的性格,既然有了行测,那么第三门就必然是申论了。

    大汉第一次汉族科举的申论,有三大段材料。第一段材料先列举了从三代到东汉的人才选拨办法。第二段材料列举了各个时代典型的贵族人才和平民人才以及他们产生的作用。第三段材料则是列举了自建安四年以来,两次匈奴蒙学考试,一次鲜卑蒙学考试,一次倭族蒙学考试后,进入大汉腹地生活的匈奴、鲜卑、倭族少年的现状以及他们留在西河、漠北和瀛洲的部族发生的改变。

    材料列举完毕后开始提问。第一个问题是要求应考者评价历代人才选拨制度的异同和意义。第二个问题是要求应考者思考如何选拨人才,选拨人才后如何使用人才,保护人才。第三个问题是要应考者回答异族蒙学考试的意义有哪些。

    三门考试,后两门的考题是蒋通圈定范围,前一门则是皇帝自己出题。每门考试时间五个时辰,连考三天。

    作为大汉的丞相,蒋通的事情是很多的。他当然不可能连续在考场里锁三天。所以这一场考试的主考官,还是礼部尚书管宁。当然,由于本次参考人员的规模实在是过于庞大,所以整个考官的数量达到了两百人之巨。

    当然,两百人考官也是要进行分工的。朝廷各个衙门的属吏加入考官队伍的最多,有整整一百人。他们主要负责各类客观题的阅卷。纯文人也多,足足有五十人。他们主要负责文学部分的阅卷。还有五十人,则是朝廷各部的主管和地方郡县的主官,他们主要负责申论的阅卷。

    规模庞大的考场正中,仍然是一座高台。这似乎已经是大汉科举考场的统一制式了。

    喝了一口温润爽滑的牛奶,主考官管宁笑呵呵的说道:“各位同僚,都请随意一点。我等的工作至少要明日才能开始。现在先来朝食吧。”

    主考大人都发了话,大家一开始还绷着的脸全都松弛了下来,笑呵呵的开始了朝食。

    咕咚咚的饮了一大口牛奶,毛阶道:“托丞相的福,如今匈奴、鲜卑草原上的牛群也在我大汉落户了。还别说,本官最近一段时间,喝这个牛奶都上瘾了。”

    “呵呵呵,孝先所言,甚合我意。不过,公路可不一定这么看啊。”

    正在一边埋头饮粥的袁术抬起头道:“这不也是没办法么?余一喝牛奶就要腹泻。据丞相所言,有些人就是不能喝牛奶。所以,本官每天的朝食和这个是无缘了。”

    “说到这个牛奶,公路,最近漠北草原上形势如何?”

    “唔,建安四年丞相亲征草原,击杀了轲比能后,鲜卑已经彻底陷入分裂局面。目前据术掌握的情况来看,部众在10万人以上的部落有三个,5万到10万的部众有两个。其他的1万以上5万以下的有七八个。还有数十个不满万人的小部落。鲜卑要想再出一个英雄统一全族,没有三十年那是想也不要想了。不过和匈奴比起来,鲜卑人的汉化程度更低一些,所以战斗力也强一些。”

    袁术的话引起了大家的一阵沉思。少顷,丞相府长史郭嘉道:“还需加强鲜卑蒙学的投入。”

    户部侍郎糜竺道:“此事当办,户部会为此拨款给礼部。”

    管宁一听拨款立即来了精神:“糜侍郎,拨多少?”

    “蒋部堂不在这里,竺也不能给个确定的数字。不过以去年户部的盈余来看,再加两千万钱是没有问题的。”

    “善,这笔钱足够再办十所蒙学了。”

    “呵呵呵,管幼安,光是办蒙学还是不够的。蛮夷嘛,畏威而不怀德。蒙学是该办的,可是我等手中的刀也不能有一刻放下。术在幽州担任廉使七八年了,除了刚开始的两三年手里人头滚滚杀了不少贪官污吏。剩下的时候都是看田国让、闫子柔他们把鲜卑杀得人头滚滚……”

    “是啊,蛮夷畏威而不怀德。这兵事可是不能轻视的。”一向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兵部尚书杨彪,好不容易接了话头出来秀了一把存在感。

    “哼!杨文先!你不说话也就罢了。既然你跳出来了,那我倒要问问你。汝身为兵部尚书,掌管大汉数十万人马的后勤保障。丞相委托你cao办大汉军校事宜。为何迟迟不见动静?”

    可以说,从蒋通开始草创自己的团队以来。作为穿越者,蒋通潜意识的喜欢把人才往专业化而不是全职化培养。在他的影响下,以前大汉士子文武兼修的习惯慢慢有了改变。文武各司其职的局面越来越明显。以至于在今天的这场科举里,两百位考官中,军方的代表只有郭嘉一人。

    作为穿越者,蒋通深知丘八们是一柄双刃剑。军人社会地位低下的好处是国内社会不太容易遭受到军事政变的威胁,但是由此也会带来国家武力贫弱,在外交上挺不起腰杆。遇上邻国军事力量强大后还有亡国的危险。所以当蒋通把皇帝接到河北从新设置国家制度的时候,就把军队的征召、训练、人事安排、制定战略计划、具体战斗方式等权利留给了军队,把装备、粮食等后勤保障服务功能交给了兵部。而兵部尚书就是军队的后勤大管家。而按照顶层权利互相牵制的原则,兵部尚书肯定只能由文官担任。

    在蒋通开始cao办文科举的时候,军方的将官们看了科举的项目后不干了:这样搞那些大字不识的丘八们如何才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军队以后如何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所以,武举也是必须要办的。

    不过蒋通不准备办武举。他拿出抚慰军人的方案是:办军校。

    第一批设置的军校是:设置在雒阳的大汉第一军事学校,设置在邺城的大汉第一步兵学校,设置在右北平的大汉第一骑兵学校,设置在滨海港的大汉第一水兵学校,设置在南皮的大汉第一工兵学校五所。总计投资十亿钱,分三年逐年投入。大汉第一军事学校学制五年,招收年龄6至8岁的童子,除了常规的文化课学习外,只进行基础军事训练。学业完成之后,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分别到步兵、骑兵、水兵、工兵等专业学校深造。学制3到5年不等。学生毕业后直接授予伍长或什长职位。

    而除了童子入学之外,军队中优秀的士兵。以战功或者长官推荐,也有进入军校学习的机会。这样一来,军官队伍的建设培养,就有了保障。同时也有效的阻止了将门世家的逐代腐朽问题:不进军校,就当不了军官。虽说高级军官的子弟要进入军校那是轻而易举,但你总要考得出来吧?

    既然兵部是军队的后勤大管家,那么军校的筹建事宜当然是交给兵部来办了。可惜,杨彪先生作为大汉的老官僚,其具体办事能力和蒋通培养的青州老班底比起来是明显不足的。因此,虽然户部的钱是拨给兵部了,但是五所军校的建设进度依然非常缓慢。

    被郭嘉呵斥后杨彪一阵眩晕,好一阵子才缓过神来:“长史休要催逼过甚,户部的钱款才拨过来七八个月。兵部还要征地、迁建、联系建筑大队等等事宜。这么短的时间,如何能有明显成效?”

    “哼!这种事情怎么能从户部拨款过来开始算时间?在此之前这些事情不都是该先做好的么?”

    ……

    可以说,大汉的官僚们这会已经把考官会议室变成了一个小朝会呢。完全没有注意到下面万余考生们的表情已经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