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新人驾到(上)
即是第一天上任,赵瀚便特意起了个大早,沐浴更衣后才上马精神抖擞前往府衙赴任。 河南尹府设在城中,紧邻着皇宫并不远,和皇宫的距离仅次于三公府,略近于九卿各府,这其中也暗喻着其特殊的地位。 要知道河南尹虽为郡守级别,所辖的县却多达二十一个,囊括了整个洛阳在内的河南之地。再加上人口稠密,足足有三百四十万之多,抵得上偏远一州人口二倍还要有余。所以历代河南尹虽为郡守,却比各州部的刺史还要风光多了,况且这个年代各州部刺史还只是有纠察弹劾的权职,并不像后期州牧一般有军政大权。 所以手握京畿的河南尹与监控百官司隶校尉一般,并称为京中雄职,除非是皇帝至亲至信之人,否则绝不会轻易将此要职托付。而且更妙的是历代担任河南尹之人,大多最后都位及三公,或为三公,或拜为太傅大将军等显赫之职。由此可见河南尹此职不过是作为一个过渡的跳板,暗喻着皇帝即将对他提拔重用之意。 更何况是如今的河南尹何进圣眷正隆,其前途自然不可限量。 既然河南尹如此显赫,其府衙自然也就不难寻找。赵瀚按照忠叔所指,一路策马小跑来到了河南尹府大门外。 见其门第高大,门外一字排开二十余名劲甲利刃的士卒守卫,显示其此处不同之处。门口处两个张牙舞爪的石狮更是栩栩如生,望之门内隐有森然之意,让人不禁心生畏惧。 赵瀚心中暗叹到底是天下第一府衙,气势果然不凡。 这时在门边守候的十数名官吏模样的士子见状便迎了上来,当年一名四十上下的青衣男子朝着赵瀚拱了拱手,笑道;“足下可是新到任的赵主簿?” 赵瀚不知对方底细,自然不敢托大,忙拱手回礼道;“正是区区在下,足下是?” 那青衣男子呵呵一笑,与身后数人一同拜道;“属下参见赵主簿。” 赵瀚笑着上前扶起众人,道;“诸位无需如此客气,今后大家同事一堂,我还得依仗各位。” 那青衣男子见赵瀚颇知礼法,对自己这些人也很是客气,这才微微放下心来。 要知道他们这些做下属书吏的,最怕碰到那种恃才傲物的愣头青上官,起初听说赵瀚年纪轻轻又没从仕的经历,心中还不禁有些担心碰到那种眼高于顶、言过于实的年轻狂士,如今见赵瀚这般谦和才暗自庆幸。 随即微微躬身,微笑着对赵瀚介绍道;“在下五部督邮孙史,掌督察县乡,宣达政令之职。”说罢又指向旁边一黑衣男子道;“这位是主记室史陈休,是大人的书佐之吏。” 那黑衣男子岁数倒是不大,约莫三十上下的年纪,见孙史为自己介绍便草草的躬身行礼道;“陈休拜见大人。”神情颇为冷淡,虽不至于失礼,却不见些许对上官的迎合。 孙史却仿佛习以为常,继续笑着对赵瀚介绍其他十几人来。这些人都是孙史和陈休的下属书吏,赵瀚都一一含笑点头,暗自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心思到多半留心在了孙史陈休二人身上。 那孙史面色白皙,举止得体,虽四十上下的年纪了,可仪态倒是不错,想来是出身世族有背景的家中。他对赵瀚很是热情,想来是知道顶头上司何进对赵瀚颇为器重,心中不敢怠慢。 至于那陈休肤色有些黝黑,赵瀚留意到他的双手也有些粗糙,远不似孙史那般白皙,想来是寒门出身的士子。这年代能从寒门上位的人,不用多想也是有着真才实干的人,于是便对他多留了几个心思。 至于他对自己的神色冷淡,赵瀚倒是不以为意。他见那陈休虽然不苟言笑,可举止中并未对自己失礼,神情更是自然的很,想来只是性情冷淡些了,不喜吹嘘拍马的官场应酬而已,应该不至于对自己这个初来乍到的上官有什么意见。 赵瀚心中想到就如同鹿鼎记中韦爵爷的心思一般,越是不会怕马屁的人,越是有本事的人。看来这个陈休应该是个会做事的人,今后他是自己的佐吏,到是要多留意一些。 赵瀚一一点头打过招呼后,便笑着开玩笑道;“那我们还是先进府衙吧,这么一大堆人堵在这门口也不像话呀,要是被外人看见还以为我们是来砸场闹事的呢。” 孙史随着众人哈哈笑起,一拍脑门笑道;“瞧我这事办的,倒是怠慢了大人你了。大人您请快进,莫要耽搁了入堂吉时。” 原来汉代当官和娶亲一样,是要问日查时的,也有什么时辰适合入堂什么时候不适合就位,这些早已经有精通历法的人算好了的,还有些乱七八糟的礼节和忌讳,比如入堂前要擦去鞋边的泥土,以示清白进入宫门,入座前要先朝背面拜上三下,以示对天子的谢恩等等。 孙史都不耐其烦的一一详细说道,赵瀚一后世之人自然不信这些门道,不过既然入乡随俗,这也是他们的一片心意,便随着他们去了。 好不容易折腾完,已经半个时辰过去了,赵瀚这才得以进入自己的办公之处的厅中入座。孙史陈休二人依次入座,坐于其下,其他的书吏们各司其职,各自回去了。 毕竟是初来乍到,赵瀚对着主薄之职知道的并不太多,只知道是处理日常的公文往来的,类似于后世的秘书长之类的,其他倒是不清楚。这孙史也是极有耐心之人,一一为其解释这河南尹府的各职分工。 原来自河南尹何进之下分为五部十四曹,五部为分别为治中从事、别驾从事、簿曹从事、兵曹从事、主簿,十四曹史为功曹史、五官掾、户曹史、奏曹史、辞曹史、法曹史、尉曹史、贼曹史、决曹史、兵曹史、金曹史、仓曹史、五部督邮、主记室史。其中五部中以治中从事张扬的身份最高,别驾从事许攸次之,簿曹从事鲍信和兵曹从事王匡并列,赵瀚作为主薄却是排列最末。 治中从事张扬是一郡长官的副手,领十四曹史中最为重要的功曹史、五官掾、辞曹史、奏曹史四人,主吏治之职;别驾从事许攸则领户曹史、金曹史、仓曹史,掌管钱粮之职;簿曹从事鲍信领奏曹史、决曹史、法曹史,掌决议律法之事;兵曹从事王匡领尉曹史、贼曹史、兵曹史,掌兵卒缉盗之事。这四人任重权高,各自配置书佐一名。 剩下赵瀚这个主薄,却只有领取五部督邮、主记室史两个最是繁忙无权的曹部。五部督邮顾名思义,就是到处跑腿动嘴皮的行当。主记室史说好听些是十四曹史之一,其实只是帮主薄打杂办事的,和治中从事、别驾从事、簿曹从事、兵曹从事四职的书佐并无区别,只是因为主薄治下只有区区一个五部督邮实在难看,所以才将主记室史提高身份,成为曹史之一。 换句话说赵瀚这个所谓的主薄就是没什么鸟权,却要处理整个河南尹上下往来的文书。既要向下二十一县衙打交道,又要上达天听,按照孙史说的每月十五、三十二日要分别前往禁中和尚书台汇报政事,让天子和录尚书事的各位大人知道河南尹这一旬来所发生之事。 赵瀚听了心中暗暗叫苦,原来这个主薄就是个来回跑腿坑爹的差事。 不过话虽如此说,毕竟主簿仍然是河南尹属下五部主官之一,到底也是月俸秩四百石的显官。何进对自己一个陌生人能够如此,也算得上大方的很了。 赵瀚又耐心的听了孙史讲解了会自己的权责,心中有了个大概。心想恐怕还要些时日才能将如此繁琐的事情接手过来,好在这两名属下颇为能干的样子,自己想必也不会太累。 一直未开口说的陈休强耐着性子在一旁陪着听了会,脸上渐渐有些不耐之色,欲言又止,最后终究没有忍住开口拱手道;“大人,下官还有些政务尚未处理,若是晚了的话可能会耽搁今日的议程。” 赵瀚点头道;“公事要紧,陈主记有事的话请自便,我再找孙督邮问些情况。” “属下告辞。”陈休草草拱了拱手,匆匆离去,似乎一刻也不愿意停留。 孙史在一旁苦笑着说道;“陈主纪素来这独来独往的脾气,为此得罪了不少人,前任主簿就曾对他成见甚深,若非顾忌着书记之事只有他最拿手,否则早就向何大人进言将他赶走。” “不过这陈主纪性子虽然孤傲,但平日里为人却是极好想与,做事情更是滴水不漏,大人相处久了自然会知道。” 赵瀚闻言不由多看了这个孙史几眼,到对他有些过目相看。原本他以为这能说会道之人十之八九善于催须拍马、勾心斗角之事,所以虽然看似对着孙史也是友好,其实心中却是将他划到了马屁精的行列。 本来料想这孙陈二人同为主簿的左臂右膀,自然会暗中较劲不会和睦的。只是没想到这孙史非但没有落井下石,反而坦荡的为陈休开解说着好话,这不能不让赵瀚感觉有些意外。 当然心中更多的是欢喜。下属之间和睦,而不是相互扯着油皮,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孙史却是没想到赵瀚会想这么多,只是自顾着继续解说道;“大人平时所需要做的事情大致就是这么写了,陈主纪是您的副手,一些琐碎繁杂的文案来书他都会先行过滤一遍,只有一些重要的才会交给大人你定夺。陈主纪为官八载,人品可靠,大人尽管可以放心,定不会有什么疏漏的。” 赵瀚点了点头,又笑着问道;“听你说了这么多文书方面的事情,到没听你说你所掌之事。” 孙史苦笑道;“大人有所不知了,我所掌之事就是跑到各县乡督察政令,宣达律法,十天到有六七天是在外面跑着的,剩下的时间就是现在府衙中。做的不过是琐碎的事情,与大人的主职并无太多关联,所以刚刚才隐去不说的。” 赵瀚笑道;“这么说来当真是辛苦的很,也难为孙督邮你了。” 孙史拱手道;“大人言重了,食君之禄忠君,我们拿着朝廷的俸禄,何来辛苦之说。”
赵瀚哈哈一笑,“孙督邮倒是个实在人。” 两人又笑着交谈了一会,孙史看了看厅中计时用的水钟,提醒道;“大人,看时辰想必何大人已经下朝归来,按照惯例你和其他四部大人这个点应该前去拜访请示公务。” 赵瀚刚才听到孙史说起过此事,如今经他一提醒便想起了起来,便站起整了整衣冠,让孙史先去忙自己的政事,他独自一人前往。 河南尹府占地极广,纵横百余亩地,何进的官邸自然居于中央,五部则分绕其四周,赵瀚的主薄衙位于其后,离何进的府邸并不是很远,步行也就半刻便已到达。 还未尽图厅中,就听见厅中传出了何进的大笑之声,看来何进今日的心情是很好。 赵瀚面带微笑的跨步走进,只见何进高居台上,下面则分别坐着别驾许攸和薄曹鲍信二人,三人正在谈笑风生,到未见到治中张扬和兵曹王匡,想来这二人是有事外出。 何进看见赵瀚大步走进屋中,便停住交谈,笑着说道;“浩然来了。” 赵瀚走到何进身前躬身行礼道;“下官参见大人。”又向许攸和鲍信二人拱手道;“见过二位兄台。” 许攸鲍信微笑着拱手回礼,何进伸手示意赵瀚入座。待赵瀚坐在鲍信下手位后,何进才笑着问道;“浩然今日第一天任职,可还习惯?” 赵瀚笑道;“回大人,初来乍到难免有些生疏,不过我那两名属下也是极为尽责之人,这些许时辰内,我大致已经摸清了职责,想来再过几日便能熟悉上手。” 何进呵呵笑着点头道;“如此就好。”又指向鲍信道:“在你之前的前任主簿调任他郡为郡守,你未来之前是允诚临时掌管主簿之职,你若有何不懂的,大可直接问他。” “是。”赵瀚应声领命,和鲍信相视笑了笑。 又微笑着看向何进说道;“见今日大人下朝后的心情很是好,不知可是有什么喜事临门?” 何进哈哈笑道;“喜事到也谈不上,只是一件痛快的事情,天子今日早间已经拜太尉袁槐为皇长子刘辩的王傅了。” 赵瀚心中略一想过,便明白了何进为何如此高兴的原因了。 要知道袁槐是什么人,那可是三公之首,统领百官的太尉。光武中兴后,废除了西汉时期的丞相制和大司马制,只设太尉、大司徒、大司空并称为三公,统领百官,以太尉最尊。在三公之上本还有太傅和大将军二职,只因大将军窦武和太傅陈蕃在党锢之后中为宦官所杀,故大将军和太傅二职长久不立,朝中便以太尉为百官之首。如今天子命太尉袁槐为皇长子刘辩的王傅,其意不言而喻。 要知道太尉之上只有太傅,大将军长久以来只是为外戚所置,袁槐为刘辩之傅,再往上一步顺理成章变成了太傅。所谓太傅,自然教导的便是太子,未来的天子。当今天子如此行径,摆明了要公布欲立刘辩的意图了,否则岂有让堂堂太尉给以诸侯王当傅的道理。 赵瀚微笑着拱手贺道;“这么说来当真要恭喜大人了,天子此举一出,立储皇长子之意满朝公卿都已知晓,用不了多久大人就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国舅了。” 何进喜上眉头,闻言又是哈哈大笑几声,神情颇有些得意的说道;“浩然说的正是,天子将四世三公的袁家与皇长子相连,明显是要袁家为皇长子立储之事造势。如此一来辩儿为储就已经稳妥十分。” 见何进有些得意忘形,许攸和鲍信对视一眼,皆露出担忧之色,许攸更是站起深深的一躬说道;“大人,如今局势尚未明朗,现在还没到可以掉以轻心的时候。只要天子一日在位,那太子之位就充满变数。而且如今十常侍把持朝政,控制了内朝,政令皆在他们的授意下才得以发出。大人若是此时就弹冠相庆,似乎还为时过早。” 何进神情一凛,忙收敛了得意的神情,正色道;“多谢先生教训的是,确实是我放肆了。” 许攸笑道;“大人能从谏如流,这才是下官们的荣幸。” 正如许攸所言,何进最大的优点便是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从不引以为耻。但同样最大的缺点也同样是极容易受他人影响,自己却没有什么主见。难怪历史上的何进行事虎头蛇尾,开始风光无限,落得的下场却是凄惨无比。 赵瀚正想着入神,却听见何进问他数句,便连忙回道;“大人刚说什么?在下刚才微微有些失神,一时竟然没有听清。“ 何进笑着说道:“我刚刚说的是四日便是十月初五,你一清早便要前往尚书台和内廷禀明政务,我想这两处地方你毕竟有些陌生,还是我带着你同行前去吧,也好跟熟识之人打个招呼,让他们不至于为难与你。” 赵瀚微微一笑,点头谢道;“大人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