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武帝寄奴在线阅读 - 第十五章 哗变之危 (2)

第十五章 哗变之危 (2)

    吴起求学而不归家,是为大恶;大禹治水而不归家,是为大善。其实二者本质的差别并不大。不过,倘若吴起真的杀妻求将,那的确是令君子所不耻。

    不论吴起为人如何,他于治军治国,确实有不凡之举。

    怅然离开鲁国的吴起受到魏文侯的重用而驻守西河。不断滋挠魏国的秦国屡败于吴起之手后,十余年间不敢再踏入西河半步。

    吴起的用人之道在军旅生涯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激励方式独树一帜。所谓激励方式,主要来自三方面:奖、惩、情。如果说其他的军事家如司马穰苴、孙武等人是以法治军的话,吴起便是以情治军。以法治军是被动的;而以情治军则是主动的。

    在句章和小溪,我一直都采用了吴起的以情治军的方式,辅之以军法。

    吴起的用人之道可圈可点,而在当时能重用吴起的人也颇具魄力。

    因为人品之故,魏文侯在重用吴起之前曾征询大臣李悝。这位被后世奉为政治改革楷模的政治家对吴起作了一个综合评价——人品,是“贪而好色”;才能,却是“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魏文侯与李悝的用人之策,便是曹cao将之政策化、系统化的“唯才是举”。这种用人之策,恰恰是齐桓公重用宁戚、汉高帝刘邦重用陈平之道。

    这位重才不重德的吴起,在与魏侯的对话中,便表达了他自己对任用人才的认识。

    一次魏武侯(文侯之子)视察西河,见到山河壮美,不禁赞道:“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吴起回答说:“在德不在险。”

    于国家危急存亡之秋,则任人以才;而国家渐入治世之时,则需要任人以德。与此同时,吴起对于治国的主张是“内修文德,外治武备”。专修文德,或专修武备,均是不可取的。德是为国之本,倘若触及到这个根本,那么便对国家的治理带来危害。

    这些主张,正标志着吴起从一个将军进化为政治家。用古人的话来说,即是“有国士之风”。

    在如今的大晋国,已经很难找出一个单纯的将军。因为那些擅战而不擅政治的将领们,早就在历次宫廷斗争中成了牺牲品。我入军以来,随着军职的上升,牵涉到的与军事毫无关联的事情越来越多。好在我并非一军之主将,许多事情有主将担着,我们作将领、军吏的倒是可以安然无忧。

    而这一次我只是担当小小句章城的守将,竟然会受到如此中伤。由此,我想到我的前任,那位性格耿直的幢主。正是因为他的不圆滑,使得淝水之战的功劳化为乌有,也使得他从一个都尉降职为幢主,到这偏远的句章城当了一个守将。

    与这个幢主比,我只不过受到人的猜忌而已。当年吴起受到的猜忌,使他丢掉了在魏国的大权。

    受到忌恨与排挤的吴起被迫离开魏国,辗转到了楚国。好在吴起在楚国受到了重用,并最终由出将而入相,成为了楚国的令尹(相国)。

    当然,吴起的结局仍旧是一场悲剧。因为他的锐意改革,而被政敌杀死了。

    吴起的这些故事,让我不仅仅想到行军打仗之艰,也能想到为人处事之难。要做大事,就必然会陷入这样的矛盾中。试想哪一个仗大义、行大事的人,不是身处各种漩涡中,有哪个真正能独善其身的?只不过,成功者能够执着于自己的目标,而并不介意这些路途中的芥蒂。

    好在几天之后,百姓们对我和守军的负面情绪因为时间的流逝、理解的加深而慢慢消散了,不安的情绪也终于稳定了下来。

    毕竟,句章守军人数有限。守不住句章并不是我们军人不尽力,而是句章城墙的修复速度远远不及毁坏的速度。尽管征集了百姓协同修城,但是所有人都清楚城墙支撑不了多久。

    这些天百姓们亲眼看到小溪寨外一眼望不到边的贼军军营,不难想象如果身在句章,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处境。句章并非形胜之地,小溪地方虽小,但是地势好,不容易被围。只要守好北面的寨墙,敌人就很难攻进来。句章一旦被围则是四面受敌,城破人亡只是早晚之事。

    不过,对我而言退守小溪并不完全是为了保全。权宜之计的退守,其目的是为了寻求机会进攻。

    我每日除了巡寨、督军作战、处理民事外,就是关在自己的屋子里,对着几张被我画得乱七八糟的地图看。

    这些地图,是我带着几个亲兵亲自侦察之后请一位录事官画的。图上除了标注了句章附近的山川地形外,还详细地标注了孙恩各军的部署与动态。虽然我只是一个县城的守将,但是在我的胸中正在试图以刘牢之的眼光看待整个战局。

    作为刘牢之的司马、参军,这是我应当做的;作为一个以古代名将为楷模的军人,这是我必须做的;作为一个想用胜利来澄清不白之冤的人,这是我不得不做的。

    从全局的角度来看,我们不仅仅只是守住小溪寨、牵制住小溪的万余人和句章的数万人,而是要适时给孙恩以痛击,并破坏其以句章为基地的集结。

    而就在这几天里,我把孙恩毁掉句章城的原因也想明白了。

    孙恩毁了句章城,并不是认为句章城不好,而恰恰是因为句章城太好了。

    这似乎有些匪夷所思,然而细想却是合情合理。

    句章那么一个小城池,他们用了十数倍的兵力攻了几个月没能攻下来;小溪这么一个小山寨,他们用了数十倍的兵力又攻了数个月没有进展。他们自己守的吴郡城,却只花了一天就被刘牢之攻下了;会稽城,在攻城军队受到四面牵制、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也被攻下了。

    孙恩一定是认为自己军中既没有擅长守城的人,也没有擅长攻城的人。与其自己坐享句章城几天,倒不如干脆把城池毁了。免得哪天不慎城池被我军夺了,将来攻克的时候又费时费力。

    另外,城池毁了,两军相遇时才可能进行阵地战。在攻守城上处于劣势的贼兵们更期望进行阵地战。北府军中英勇善战的名将孙无终、桓不才等人在会稽城外不就是被阵地战击败的么?

    除了上述原因外,我想不出别的能使孙恩毁城的理由。

    如果孙恩真是像我所猜测的这样,毁掉句章城、然后在平原地带扎下大营以集结军队的话,也许就给我们创造了一个败敌的好时机。只不过目前我还没有理出清晰的思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