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秦帝国风云录在线阅读 - 第432章 要出手了

第432章 要出手了

    吾网提醒书友注意休息眼睛哟第432章要出手了

    最不可能生的事却偏偏生了,冯劫虽然是宝鼎的师傅,冯氏和蓼园在政治上也始终保持某种默契,但这一次冯氏与楚系、老秦人联手掀起政治风暴,试图以帝国的存亡来bi迫宝鼎支持分封,bi迫始皇帝打开分封大mén,却严重损害了宝鼎的利益。

    宝鼎和楚系之间纠缠着太子的利益,与老秦人之间的利益纠葛更是盘根错节,所以很显然,宝鼎唯一可以用来报复的对象就是冯氏。

    历史上冯氏是始皇帝的股肱,冯劫、冯去疾、冯毋择都是始皇帝所倚重的大臣,但从统一之初御史大夫冯劫上奏分封之议来看,冯氏这个豪mén贵族是支持分封的,与始皇帝的政治理念相背离,按道理冯氏应该被赶出朝堂,然而,冯去疾很快代替王绾出任左丞相,这明显就是始皇帝利用关东系的力量来对抗以右丞相隗状为的大秦本土豪mén贵族集团的一种政治手段。

    “焚书”一案爆后,右丞相隗状倒台,大秦本土豪mén贵族遭到重创,朝政基本上被关东系所控制,这时候冯去疾接任右丞相,李斯出任左丞相。两位同为关东系的丞相公一个主张分封,一个主张集权,始皇帝的用意很明显,就是利用关东系内部权力的斗争来实现其个人权力的集中。

    始皇帝崩,李斯动沙丘之谋,冯氏即便在初期没有参与,但后期考虑到整个关东贵族集团的利益,也不得不全力予以配合,以维护本集团的整体利益,但二世皇帝旋即被架空,冯氏与以李斯为的集权贵族集团大打出手,冯氏覆灭。

    从冯氏兴衰的历史来看,冯氏虽然主张分封,但始皇帝却始终信任冯氏,先是利用冯氏力量抗衡和打击大秦本土豪mén贵族,接着又利用冯氏力量维持朝堂上的权力平衡。在始皇帝最后一次巡视天下的时候,代理国事坐镇中枢的就是冯氏,由此可见始皇帝对冯氏的信任。

    今日历史改变了,但始皇帝对关东系的倚重,对冯氏和méng氏的信任却没有改变。

    宝鼎于是不得不怀疑,冯氏看上去是这场政治风暴的背后推手之一,但冯氏的背后却藏着始皇帝的影子。

    冯氏始终是关东人,是关东系,是始皇帝的股肱,即便冯氏主张分封,也不会以联合楚系和老秦人携手掀起政治风暴这种等同于公开背叛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冯氏这一次非常“高调”的急先锋式的“攻击”,只能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始皇帝在实施“左右互搏”之术,“唱白脸”的是他,“唱红脸”的还是他,而冯氏就是始皇帝挑起这场风暴并试图让宝鼎和老秦人自相残杀的棋子。

    冯氏这颗棋子做得不错,几乎完美地完成了始皇帝jiao待的任务,但始皇帝和冯氏都没有预料到,宝鼎是穿越者,他通过已知的历史窥探到了许多未知的秘密,其中就包括始皇帝如何使用冯氏这股政治势力和冯氏在帝国政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始皇帝相信冯氏的忠诚,不管冯氏是否支持分封,而冯氏则始终忠诚于始皇帝,为始皇帝掌控帝国权力“鞠躬尽瘁”。

    宝鼎选择冯氏进行打击,不仅仅是对豪mén贵族集团掀起这场政治风暴的反击,也是对始皇帝试图压制他的一种非常激烈的报复手段。这无关宝鼎和冯氏的私人恩怨,这关系到宝鼎和始皇帝在如何维持帝国生存和展的政治理念上直接冲突,冯氏不过是这场冲突的牺牲品而已。

    冯劫说到了分封之议。

    “师傅应该知道我对分封的态度。”宝鼎笑道,“大秦律法中已经写得明明白白,只待中土稳定,帝国展,黔安居乐业,封国就要撤消,中央就要集权。”

    “武烈王曾说过,国策必须随着形势的展而不断调整。”冯劫抚须说道,“昨日拟制的国策,今日可行,但明日就未必合适了。比如辽东,是否建封国,其利弊一目了然,不知武烈王为何强烈反对?仅仅因为咸阳宫的关系?”

    宝鼎笑了起来,“我之所以反对,是因为我正被人放在大火上烧烤,生死悬于一线之间。”

    冯劫大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武烈王说得太重了。”

    宝鼎微微一笑,一语双关地说道,“我个人的生死并不重要,但我是老嬴家的子孙,如果大秦的国祚危如累卵,那就不是我个人生死问题,而是帝国存亡问题,因此我不得不想得更多一点。”

    冯劫沉yin片刻,说道,“中土的确需要休养生息了。”

    冯劫做出了妥协,明确了冯氏的态度,以此来试探宝鼎的底线。

    宝鼎笑笑,“你始终是我的师傅”。

    冯劫脸上含笑,但心里却暗自苦叹。冯氏要全力以赴应对一场生死危机了。

    宝鼎告辞离去。

    他不会接受冯氏的妥协,他反复考虑过了,大秦本土贵族集团和关东贵族集团的矛盾由来已久,双方的积怨从商鞅开始到张仪、甘茂、范睢、吕不韦,乃至今日的冯氏和关东博士,这种矛盾根本不存在化解的可能,就像“集权”和“分封”的矛盾一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两大贵族集团迟早都要来一次大决战。这场决战何时爆,直接关系到帝国的存亡。历史上大秦帝国迅崩溃,与两大贵族集团的数次对决有直接关系。

    政局的剧烈动dang不但造成了帝国政治上的魂1uan,也造成了帝国统治阶层的衰落,造成了帝国对中土控制力的急剧下降,所以宝鼎不想历史重演,不想看到帝国重蹈覆辙,更不想看到始皇帝借助关东政治势力这把犀利武器一次次屠戮大秦本土贵族。

    关东政治势力中有坚持“集权”的贵族,难道大秦贵族集团中就没有?显然不是,虽然大秦贵族集团中的“分封”势力非常强大,但寒mén军功贵族还是坚持法治,然而,因为关东贵族集团和大秦本土贵族集团之间存在着根深蒂固的仇怨,双方一旦动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死不休,结果关东贵族集团借助始皇帝和二世皇帝的强大皇权,把大秦本土贵族几乎屠戮一净,这直接造成帝国守护力量的灭绝,最终让刘邦带着一群衣衫褴褛的贫贱之民兵不血刃地冲进关中,攻占了咸阳,推翻了大秦。

    谁是大秦的守护者?谁对大秦忠心耿耿?唯有大秦人。

    指望关东人守护大秦,指望亡国之士忠诚大秦,简直就是笑话。这个时代的士人信奉利益至上,尊尚“良禽择木而栖”的生存之术,利益凌驾于忠诚之上,忠诚在他们的心里狗屁不值。

    始皇帝因为法治,因为中央集权,因为强国富国的梦想而信任那些来自关东的法家大臣,他们有共同的政治理念,有共同的理想,志同道合,所有走到了一起。统一后,因为政治经济文化都面临统一的迫切局面,始皇帝更需要关东人,需要更多的关东人。但无论是大秦王国的权力和财富,还是大秦帝国的权力和财富,其总量只有那么多,始皇帝因为王国强大的需要和帝国统一的需要,不得不给予关东人更多的权力和财富,由此损害了大秦本土贵族的利益。

    这就是两大贵族集团的矛盾根源,从商鞅开始,直到关东博士入朝议政,这种矛盾就一直存在,两大贵族就一直在厮杀,而到大秦统一中土后,这种矛盾来了个总爆,最终成为帝国崩溃的原因之一。

    始皇帝有没有做错?没有,他压制和打击大秦本土贵族,扶植和任用关东贵族,竭尽全力维持帝国的生存和展,他没有做错。

    帝国的崩溃给了后世历代王朝无数的警示,也给了宝鼎很多深刻的认识。宝鼎不知道自己的做法对不对,但他坚信一点,大秦人是帝国的基础,大秦人绝对忠诚于帝国,这就足够了,即便这条路最终也以失败而结束,但最起码不至于让帝国只有短短十五年的寿命。

    宝鼎曾对始皇帝说,该出手的时候就出手。可惜始皇帝没有理解,他把出手的对象定为大秦本土贵族,谁知宝鼎的想法截然相反,宝鼎要拔剑相向的是关东贵族集团。

    郎中令méng嘉没有出面拜会宝鼎,而是让méng武之子méng毅找了个借口去了一趟蓼园。

    méng毅回来后神色沉重。

    “武烈王有何建议?”méng嘉把méng毅带进书房,迫不及待地问道。

    “武烈王说,méng氏以军功而获得今日地位,理应进入北伐战场继续建功。”

    méng嘉神色微凛,思考了片刻后,问道,“你怎么想?”

    méng毅迟疑不语。

    méng氏来自齐国,méng武也是灭齐的主要功臣,其后更是辅佐太子镇戍山东,méng氏的很多部属因此成为山东各地郡县的官长,在山势力。灭齐的主要力量是武烈王的北疆军,但武烈王根本无意控制山东,送了méng氏一个天大的人情。其后虽然有齐王公子骧领封国,冯鸷镇戍临淄,méng武调离,但méng氏一系的老将军张唐代替méng武镇戍山东,依旧牢牢掌控了山东之地。

    山东有宗室齐王,有冯氏力量,méng氏即便控制了山东,但无法做到绝对控制,于是méng氏便想乘着这次机会,把自己在两淮的势力进行扩张,继而把山势力连到一起,但现在朝堂各方势力都盯着这块“大féirou”,méng氏若想达成心愿,需要武烈王的鼎力相助。

    武烈王屡次拯救méng氏于危难之时,并把山东的控制权拱手相让,虽然méng氏在政治上也给予了一定的回报,但远远不够,所以这一次méng氏即便有机会,却不好厚颜相求。méng嘉仔细考虑后,还是舍弃不下,让méng毅先行试探。

    “武烈王拒绝了。”méng毅说道,“在我看来,他不仅要阻止我们进入两淮,似乎还想让我们离开山东。”说到这里méng毅面1u不安之色,“叔父,假如武烈王拔剑砍向我们méng氏……”

    méng嘉摇摇断了méng毅的话,“你可曾提到冯氏?”

    méng毅脸上的不安之色更浓,“武烈王盛赞了治粟内史冯去疾,说他主掌大秦财政这几年,为统一大业建下了显赫功勋。还提到了武信侯冯毋择,说他为大秦征伐四方,功勋彪炳。还说冯氏人才辈出,mén生子弟遍及天下,为大秦吞六国并四海做出了巨大贡献。”

    “可曾提到其他?”méng嘉追问道,“比如冯氏的根基之地上党,比如冯氏在中原、山东和两淮的扩张?”

    méng毅摇摇头,“叔父,冯劫是武烈王的师傅,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

    “武烈王一旦拔剑,眼里只有敌人,哪里还有师傅。”méng嘉叹了口气,“马上给你父亲写信,请他想方设法找个找个借口,尽快返京。”

    “返京?”méng毅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脱口问道,“北伐迫在眉睫,如何返京?”

    “若想避开武烈王的剑,只有反对北伐。”méng嘉说道,“这一次méng氏如果不给武烈王以回报,难免要和武烈王爆冲突,后果堪忧。”

    始皇帝下令,考虑到北伐的重要性,调两淮镇戍官长司马尚、江东镇戍官长司马断、江南守相章邯和江南镇戍官长荆轲到北疆统军。

    四位镇戍官长同时调离,这在咸阳引起了震动,各种议论满天飞。这四位镇戍军统率都是武烈王公子宝鼎的旧部,始皇帝将他们同时调至北疆,其中压制武烈王的意思不言而喻。

    下令调离的同时,按常规应该宣布继任者,但中枢大臣们在继任者的人选上陷入争论和僵持,导致始皇帝迟迟没有宣布。

    这也给文武百官们带来各种猜测。这四位继任者的人选肯定有一番激烈角逐,但肯定没有最大嬴家,始皇帝和咸阳宫也没有优势,也就是说,中央想利用这次机会掌控更多地方郡县的目的难以达到。

    中枢议事上,最先确定的就是由舞阳侯杨端和镇戍江南。这是始皇帝和武烈王都非常中意的人选,再加上隗状和公子腾等宗室大臣的支持,其他势力难以染指。

    在岭南镇戍的人选上,武烈王考虑再三,还说决定争一争。假如帝国陷入内1uan,岭南极有可能在关键时刻挥作用,所以他还是倾向于安排一位本土老秦将领。

    始皇帝不愿意把镇戍重任jiao给熊氏外戚,担心他们拥兵自重割据自立,但急切间难以寻找到一位熟悉南疆又愿意远镇蛮荒的合适人选,最终始皇帝被宝鼎说服,任命王陵的儿子王嵩镇戍岭南。王嵩现在镇戍闽中,正好就近任职。

    江东的镇戍肯定由老秦人承担,其他势力即便过去了也无法立足。司马断来自夏阳司马氏,出自老秦豪mén,所以他虽然是武烈王的部属,但就凭司马氏在秦军将领中的显赫地位,一样在江东轻松立足。

    司马断走了,王绾就举荐麃浚。麃浚是麃公之子,也是一员悍将,但此子继承了老秦人的嗜杀习性,喜欢屠杀。进攻闽越、东越的时候,他就大开杀戒,把蛮夷之族杀得血流成河。

    中枢大臣们一致反对。虽然我的手升不进去,但也绝不让你轻松获利。最后还是在武烈王的坚决支持下,麃浚才得以镇戍江东。

    两淮成为争夺的焦点。

    谁都想控制两淮,老秦人肯定要争,关东人势在必得,楚系虽然希望渺茫,但也要从中cha上一腿,把水搅浑。

    始皇帝和内廷有心拿下两淮,但这样局势更魂1uan,反而容易出现意外,于是转而支持关东系。关东系中的méng氏、冯氏都要争夺两淮,这样明显不利,老秦人那边有武烈王的支持,楚系拿到了江南,理所当然会帮助武烈王,一旦三方联手,两淮极有可能再次落入老秦人的手中。

    两淮过于重要,镇戍非要德高望重之辈。最早镇戍两淮的就是王翦,其后是麃公,再接下来继任的就是司马尚,按这个级别来选择的话,有资格镇戍两淮的也就是王贲、冯毋择等人,李信的资历都差了不少。

    老秦人举荐王贲,这个人选太强大了,关东系抵挡不住。méng氏和冯氏随即在始皇帝的建议下,决定各退一步,由老将张唐出镇两淮,冯毋择代替张唐镇戍山东。

    张唐的资历太老了,和王翦、麃公都是同一时期的老将,更重要的是,他是老秦人,之所以被归属到关东系,是因为他长年追随méng骜征战,和méng氏是生死之jiao。张唐的特殊地位和身份可以赢得始皇帝、宗室、关东系和老秦人的共同支持。这样一位老将出镇两淮,老秦人只有让步。

    冯氏的本意是控制两淮,这样才有足够的资本应对武烈王可能动的“攻击”,所以这一次冯氏使出了浑身解数,但结果让他们大失所望。

    山东是méng氏的地盘,冯毋择即便镇戍山东,没有个两三年的时间休想把méng氏的势力赶出山东,更严重的是,冯氏和méng氏因此肯定要“打”起来,而“打”起来的后果肯定有人渔翁得利,这个渔翁是谁一目了然。

    =

    ..享受阅读乐趣,尽在吾网,是我们唯一的域名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