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秦帝国风云录在线阅读 - 第404章 能否回京?

第404章 能否回京?

    吾网提醒书友注意休息眼睛哟

    第4o4章能否回京?

    中土现在是百废待兴,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比如南下灭楚要花钱,北疆防御要花钱,新占领地区的局势稳定和经济恢复要花钱,统一全国的文字、度量衡、钱币甚至包括整修连通全国的驰道都要耗费大量钱财,而咸阳财赋早就入不敷出,赋税的征缴和徭役的征力度已经是越来越大,国民不堪重负。

    武烈侯在这个时候提出暂缓南征灭楚,先稳固已占领疆土,实施“与民休养,轻赋薄徭”之策,虽然可以迅稳定大秦疆土,恢复大秦国力,但因为政策上是推行“轻赋薄徭”,是“让利于民”,所以贵族、普通国人和庶民都可以从中受利,而中央和地方府署却因为赋税增收和徭役征暂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反而无法享受到“休养生息”带来的直接好处,因此,这一变革策略在中央遭遇到了巨大的阻力。

    从贵族的立场和利益来说,他们当然赞成“让利于民”了,他们自己就是“民”的组成部分,实际上就是这个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但从中央和王国的立场和利益来说,“轻赋薄徭”在短期内,在王国总财富没有达到一定高度,在“民”没有满足自身需要之前,中央和王国实际上无法从这个政策中受益,相反,还要把本属于中央和王国的利益让渡于民,这导致中央无法集中王国财富进行一系列的可以帮助中土进行重建、恢复和展的大事情。

    归结到战略层面,就是要稳定还是要展?

    如果要展,现阶段也就是把统一战争进行到底,如此就要以牺牲稳定为代价,其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可能就是叛乱迭起,镇戍地方的功臣更有可能借助地方势力割据称霸,继而形成分裂。到那时中土陷入战乱,大秦危机四伏,国祚岌岌可危,统一大业功亏一篑,展也就无从谈起了。

    如果要稳定,现阶段就必须实施“与民休养、轻赋薄徭”之策,那统一大业就要暂时中止,其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有两个,一个是地方势力乘机坐大,镇戍地方的功臣即便不割据称霸,也会与中央形成对抗,中央的权威一旦受到压制和打击,旋即就会造成第二个恶果,那就是统一大业受阻,中土一分为二,大秦和楚国可能会划江而治,大秦陷入南北受敌的窘境,到那时就算国力增强了,展也是极度缓慢。

    如此一目了然,不管是要稳定,还是要展,对中央构成最大威胁的就是地方势力,就是镇戍地方的功臣,就是中央鞭长莫及的边陲封国和边陲郡县。说到底,就是“集权”和“分封”这对当前最大的最重要的矛盾始终存在,始终威胁着大秦,中央不论是实施“稳定”战略还是实施“展”战略,都严重受制于这个最大的矛盾,都被这个矛盾所捆缚,无法放开手脚痛痛快快地建设新帝国。

    初夏,秦王政书告武烈侯,咸阳在中原决战结束后走到了历史的转折点,在展战略上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而武烈侯在这一战略上的意见让中枢的争论愈激烈,所以秦王政打算请武烈侯回京,请上将军王翦、蒙武、麃公回京,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把大秦未来几年的展战略确定下来。

    秦王政征询宝鼎的意见,你是否愿意回京共商国事,决定大秦未来的命运。

    秦王政也是考虑很久才做出了这一决策。

    武烈侯如今在北疆的威望如日中天。现今北疆局势太过复杂,外有匈奴这个强敌,内有秦人、赵人、燕人和北虏诸种之间的矛盾,危机四伏。武烈侯为此在军事上以北击匈奴南吞强齐建下赫赫声威,在经济上则以垦荒屯田、展商贸和减免赋税来赢得民心。稳定压倒一切,以稳定促展,这一战略让武烈侯在北疆站稳了脚跟,把他个人的威望推到了一个巅峰高度,但带来的后果就是北疆人只知道武烈侯,而不知道咸阳。这就像当年的赵奢和李牧,代北成了他们的领地,而代北始终与邯郸相对抗。武烈侯也正在走上这条路,但他所拥有的地盘却不仅仅只有代北,还包括燕南和中山,而他出身在北地郡,陇西和上郡的镇戍军将率们也与他有密切的关系,假如武烈侯在代北振臂一呼,从陇西到燕南,整个大秦的北部边陲都会响应,这个实力太可怕了,对咸阳的威胁也太大了。

    然而,如今谁能代替武烈侯镇戍北疆?在大秦没有统一中土之前,在大秦没有稳固新帝国之前,在咸阳和中央没有牢牢控制地方并拥有无上权威之前,北疆的稳固与否直接关系到大秦的未来,所以,为了赢得一个稳固的北疆,大秦需要武烈侯镇戍北疆。

    由此就造成了一个后果,武烈侯在北疆镇戍的时间越长,他在北疆所拥有的实力就越是强大,对咸阳来说最终就是尾大不掉,即便将来咸阳稳固了新帝国,拥有了绝对权威,也很难撼动武烈侯在北疆的绝对实力,于是就必然会重蹈邯郸和代北始终对抗的覆辙,咸阳和北疆也就会形成长时间的对抗,而这种对抗给大秦带来的后果就是中央始终无法形成绝对权威。大秦没有一个拥有绝对权威的中央,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分裂和战乱。

    秦王政和武烈侯在离石会面的时候,武烈侯曾承诺绝不分封诸侯,但这种承诺在事实面前没有太大的意义。想像一下,坐拥北疆的武烈侯与中央分庭抗礼,事实上他就是北疆之王,和一方诸侯有什么区别?

    有武烈侯和北疆武力这个足以与咸阳分庭抗礼的洪荒魔兽,豪门贵族尤其那些功臣们当然对“分封”有强烈的渴求,当然会浮想联翩,当然要竭尽全力与咸阳“搏杀”了。武烈侯和北疆武力这头洪荒猛兽存在与否,虽然与功臣们追求“分封”没有直接联系,但这头洪荒猛兽的存在,无疑会让功臣们士气高涨,斗志昂扬,在追求“分封”的道路上跑得更快,叫得更凶,杀得更猛。

    秦王政在战略上倾向于稳定,也就是支持武烈侯的变革策略,既然如此,那如何打击功臣们对分封的追求,遏制地方势力坐大,就成为秦王政必须要考虑的要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要依靠武烈侯的支持,依靠北疆武力的镇慑,于是秦王政和武烈侯之间就有了妥协的余地。

    你要实施“稳定”战略,那就帮我坚决打击“分封”,而打击“分封”的要条件就是你这头洪荒猛兽要离开荒野,回到老巢,要让那些妄图借助你的力量对抗中央的功臣们失去最强大的倚仗。

    武烈侯离开北疆,回到咸阳,将对公卿大臣们造成多大的冲击?将给咸阳目前的被动局面造成多大的影响?咸阳宫是否会因为这个决定而陷入更大的被动?秦王政必须要考虑清楚,必须仔细权衡其中的利弊得失,最终他做出了用书信征询武烈侯意见的决定。

    这是兄弟间的一次交流,如果武烈侯拒绝,此议就作罢,不会对秦王政和咸阳政局带来任何不利影响,反之,如果武烈侯愿意回京,秦王政就必须做出妥协,以保证武烈侯坚决支持咸阳宫,坚决把甚嚣尘上的分封之议压制下去,而不是给他机会联手功臣们来压制咸阳宫在“法治”的堤坝上打开更大的缺口。

    武烈侯无意回京,虽然他在决战之后经过反复思考拿出了“稳定至上”的决策,但在统一大业即将完成,统一大势已经掀起最后一股惊天波澜的情况下,继续把统一战争进行到底的呼声压倒了一切,以武烈侯和北疆的力量根本阻挡不了这股惊天波澜,所以他做好了“稳定”战略被彻底否决的准备,那就是全力经营北疆,全力构建北疆防御体系,全力建设北疆武力。

    只要武力在手,只要拥有绝对实力,那即便大秦因为继续进行统一战争而致使财赋陷入更为险恶的境地、致使国内局势陷入崩溃的边缘、致使咸阳政局陷入不可挽回的绝境,武烈侯也有信心凭借北疆强悍武力,力挽狂澜。

    所以,武烈侯根本没有回京的念头,他在返回北疆后第一时间召集边郡官长,要求各边郡借助这次北疆军吞灭齐国所获得的大量战利品加快农耕和工商展,并马上巡视漫长的北疆防线,与北疆各军统率商讨防御和军队建设,其目的很明确,以强悍武力促进经济展,以经济展推动武力更上层楼,一切都是为了戍卫中土,一切都是为了中土的统一和强大。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秦王政的书信到了,秦王政请他回京,秦王政在书信中明确告诉武烈侯,他支持以稳定战略来巩固大秦的统一战果,但这一战略在中央遭到了巨大的阻力,所以秦王政需要武烈侯公开的直接的帮助,秦王政需要武烈侯回到咸阳,兄弟必须联手才能稳定政局,兄弟必须联手才有可能推行和实施这一稳定战略。

    武烈侯一遍遍地读着这份书信,心情一次比一次沉重。

    历史上秦王政在统一之前肯定也遇到了同样的政治危机。当时他已经打击了熊氏外戚,已经压制了老秦人,已经把宗室势力彻底摒弃,虽然以隗氏为的新楚系和以蒙氏、冯氏为的关东系是他控制朝政的左膀右臂,但他们对分封诸侯也有着强烈的追求,然而,他们都依附秦王政而存在,其政治上缺乏深厚的根基,也缺乏相对的独立性,本身实力也有限,所以根本不敢公开与秦王政对抗,更不敢挑战秦王政和咸阳宫的绝对权威。

    但今天自己改变了历史,以自己为的宗室势力已经成为大秦朝堂上最大的一股势力,老秦人更是牢牢控制军队,而以隗氏为的新楚系和以蒙氏、冯氏为的关东系虽然依旧是秦王政的左膀右臂,但因为宗室势力和本土老秦人不断挑战秦王政和咸阳宫的权威,秦王政即便在拥有了一统中土的空前功勋后,也无法完全控制朝政,更无法做到高度的中央集权,于是今日的政治危机非常得严重,已经远远过了秦王政所能控制的范围。大秦危矣,中土面临着再一次分裂的危机,而这种危机就是自己带来的,就是因为自己改变了历史而造成的,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秦王政渡过这次危机,即便因此而失去一切,也义无反顾。

    武烈侯决定回京。

    太傅府官员异口同声,坚决反对。得知这一消息的北疆诸军统率,边郡军政官长们也是骇然心惊,纷纷兼程赶赴代城,坚决阻止武烈侯返京。

    形势摆在这里,不管大秦实施何种战略,都无法回避当前国内最主要的“集权”和“分封”的矛盾,而坚持“分封”的是谁?当初以武力胁迫咸阳宫建封国、打开分封之门的又是谁?就是武烈侯啊。

    虽然武烈侯一再申明自己支持高度的中央集权,但同时他也坚持认为,在实施高度的中央集权之前,必须在国策上进行过渡,必须实施有限制地分封,而他所说的有限制的分封与实际意义上的分封有很大的区别,然而,有几个人相信武烈侯的话?现在是有限制的分封,那将来不就是要展到无限制的分封?

    北疆的军政官员们抱着这样的想法,大秦的贵族们抱着这样的想法,大秦的功臣们更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既然大家都这么想,难道秦王政会幼稚到相信武烈侯的承诺?既然秦王政根本不相信武烈侯的承诺,既然秦王政要压制分封之议,那如何压制?当然第一个拿武烈侯开刀,压制武烈侯,打击武烈侯,杀猴儆鸡。

    武烈侯苦笑,他当真是作茧自缚啊。早知有今日危机,当初何必要改变历史?但不改变历史,又如何拯救帝国?就今日危机来说,假如不解决,帝国还是有分崩离析之祸,可问题是,这个危机解决得了吗?这种深层次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化解得了吗?

    武烈侯扪心自问,难道当真只有让项羽一把火烧掉咸阳,让刘邦带着一帮贫贱把这个时代的旧贵族屠戮一净,才能化解这个矛盾?

    历史证明,刘邦和他的一帮贫贱兄弟也没有化解这个矛盾,最后还是选择了有限制的分封,而这个有限制的分封最终还是酿成了一场手足相残的大祸,最终还是靠屠杀来彻底埋葬分封。

    传承八百余年的“分封”深入到化里、血液里、骨髓里,根深蒂固,秦王政的绝对镇制失败了,项羽的重建分封失败了,刘邦的有限分封还是失败了,直到这个时代的人死绝了,文化断代了,血液和骨髓里的“分封”逐渐淡化了,分封才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

    武烈侯面对部属朋友们的劝阻,感动之余更是心如重铅。

    怎么办?历史为鉴,即便是有限制的分封,最终也不可避免地要走上分裂或者动战乱之路,然而,这是时代的宿命,要想埋葬传承了八百余年的分封就必然要付出惨重的代价,那么,是以大秦帝国的灭亡为代价,还是以帝国未来的分裂和战乱为代价?

    无疑,武烈侯只有选择后者。当帝国稳定了,富强了,即便有分裂,有战乱,帝国中央也能凭借强悍的武力和充足的财赋,击败分裂者,剿杀叛乱者,最终把帝国一代代地延续下去,让中土苍生迎来一个长期的和平的富足的时代。

    武烈侯试图说服自己的部属和朋友们。

    秦王政是否敢在这个时候打击自己,剥夺自己的兵权?

    显然这种推测的理由无法站住脚。北疆军的构成以北方人为主,北方人的实力已经越了北疆秦人,而目前能赢得北方人信任的只有武烈侯,也只有武烈侯的威望才能镇慑他们,假如武烈侯被剥夺了兵权,被限制在咸阳,北疆局势必然要乱,而以目前大秦的形势,北疆千万不能乱,北疆一乱,北方人举兵叛乱,必然祸及整个大秦,其后果不堪设想。

    秦王政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个后果。“分封”给大秦带来的危害在未来,而北疆局势大乱给大秦带来的危害就在眼前,两者相比,秦王政宁愿分封诸侯,也不愿眼睁睁地看着统一大业毁于一旦。

    其次,这次武烈侯回京,其目的是帮助秦王政阻遏来势汹汹的“分封”大潮,而不是帮助功臣们威逼咸阳宫打开“分封”的大门,所以这一次武烈侯回京,是与秦王政合作,是兄弟联手控制政局。以秦王政和咸阳宫目前的被动局面,秦王政没有任何理由打击武烈侯。这时候打击武烈侯,岂不是把武烈侯赶到对方阵营?岂不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己把“分封”的大门打开了?

    再次,从北疆的利益出,从大秦的利益出,从天下苍生的利益出,大秦要暂时中止统一战争,要把主要力量放到“稳定”疆土上,要以“稳定”为最高战略,而现在咸阳的公卿大臣们几乎是一致要求把统一战争进行到底,这其中既有政治目的,更有既得利益的驱动,所以武烈侯必须回京,必须力挽狂澜,必须说服秦王政和公卿大臣们改变战略,以“稳定”为大秦当前的最高战略。

    =

    享受阅读乐趣,尽在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