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南宋雄起在线阅读 - 第139章 攘外必先安内

第139章 攘外必先安内

    年关已到,上都的城里却是一片死寂。

    忽必烈焦躁地在大厅的地毯上走来走去。

    下面站立的留梦炎之流的降元汉臣,一个个都低眉顺眼地站在那里,忐忑不安地想着各自的心事。而在殿侧的一角,一张桌子后的阴影里,正站着一个卷发碧眼的高大年青人,正是马可波罗。忽必烈现在越来越喜欢这个弄臣,走到哪里也把他带着身边,现在就让他权当书记员,记录朝中君臣的言论。

    忽必烈这次来上都,就是为了西北的海都和东北的乃颜。

    元朝的上都位于后世锡林浩特市南面的正蓝旗,始建于1256年,元世祖忽必烈未即皇帝位前,在蒙古宪宗六年(1256年)开始筑城,初名开平府;忽必烈即位后,至元八年(1271年)改国号为元,称开平府为上都,又名上京或滦京,当时,是作为元朝的夏都。元朝皇帝每年夏季率领重要大臣来这里避暑和处理政务,因此将宫城建成园林式的离宫别馆。后来元朝定都北京后,就把这里作为陪都。

    上都城全城由宫城、皇城和外城三重城组成周长约9公里,其中宫城是整个建筑的重中之重,是皇帝和后妃们夏季避暑时的居住之地,风格以自然为主。宫城墙用砖包砌,四角有楼,内有水晶殿、鸿禧殿、穆清阁、大安阁等殿阁亭榭,将河水引入城内建有池沼。

    “内有大理石宫殿,甚美!其房舍皆涂金,绘有种种鸟兽花木,工巧之极,技术之佳,见之足以娱人心目”。这是马可波罗在自己的游记里对宫城的赞美之词。

    皇城和外城则是官吏们的居住地。皇城环卫宫城四周,城墙用石块包镶,道路整齐,井然有序,南半部为官署,府邸所在区域,东北和西北隅建有乾元寺和龙光华严寺。

    外城全用土筑,在皇城西北面,北部为皇帝观赏的御苑,南部为官署、寺观和作坊所在地区。城外东、南、西三处关厢地带,为市肆、民居、仓廪所在。

    此外,在都城附近还有一座面积很大的御花园,有竹经楼台,大理石宫殿,奇花异卉,原本还放养了一些麋鹿等动物,以供帝王游猎。

    说到上都,就要略说一下上都在元朝时的地位。忽必烈称帝后,重心放在了中原地区,尤其是后来侵占了江南的广大土地,统一了云贵及西藏地区后,政治重心自然要偏向南方。这样,迁都大都就成了势在必行之事。但上都是顶替和林之所在,而对于北方蒙古人的根源之的掌控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所以,元朝上都在元代政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元朝实行两都制度以大都为首都,上都为夏都。从忽必烈时期开始,一般每年夏历二、三月从大都出发,“北巡”上都,八、九月返回大都。元朝皇帝每年在上都居留的时间近半年之久。皇帝巡幸上都时,扈从人员有后妃、太子和蒙古诸王,还有宰相大臣、百司庶府,各以其职分官扈从,只留中书平章政事、右丞(或左丞)数人居守大都。

    上都是北方驿道的重要枢纽。上都至大都共有西路、驿路、辇路和东路四条路。元朝皇帝赴上都多走辇路,由西路返回大都。为管理上都各项事务和为元朝皇帝巡幸上都服务,上都城内建有许多公廨官署,设有庞大的封建官僚统治机构。

    中统四年(1264年)设立上都路总管府。至元十八年(1281年)设立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总官府。上都留守司及下属20多个直属机构主要负责管理宫廷事务和皇帝巡幸时的一切杂务。为辅佐皇帝在上都议办朝政,上都专门设有重要衙门的分支机构,如中书省上都分省、御史台上都分台、翰林国史院上都分院等等,这样的分支机构共有数十个。上都官署的设置是整个元朝封建国家机器的一个缩影。

    现在西北战事危机,虽说海都无力东向,伯颜死死地把海都限制在西北,如是没有乃颜的呼应,海都凭现有的力量,几乎不可能再往东跨出一步。而且现在正是冬季草原上最寒冷的时候,无论是哪方,在草原风雪中进军,后勤的保障难度,也是现在这个时代无法解决的。所以,现在伯颜和海都两方都猬集在各自的阵地中,等待着开春雪化后,再各自展开攻势。

    这也是忽必烈为什么能在这个时候敢于把伯颜从和林调回来商讨大事。

    忽必烈这次来上都,还带着两个孙子:答剌麻八剌和铁穆耳。答剌麻八剌是真金的次子,自小跟着忽必烈。忽必烈很喜欢这个二十来时的小孙子,自真金病逝后,他更是时时把答剌麻八剌带着身旁,有意无意地开始培养他。

    作为元朝按照嫡长子继位的传统观念,元世祖忽必烈把希望寄托在真金之子身上。但是,虽说答剌麻八剌好学而爱民,很得民心,也很得朝中大臣们的评赞,但此人自小身体多病,一点也没有继承草原人的强壮。

    而作为真金的三子铁穆耳,只比答剌麻八剌小一岁。虽说自己的父亲病死后,下一任的皇太子要在他们三个兄弟中选取,但是,他是最小的一个,基本上和他没有关系。而且铁穆耳自小就嗜酒如命,常常酗酒,喝得酩酊大醉,然后胡言乱言,做点不讨人喜欢的事。这次跟着忽必烈来,倒不是打酱油的,而是忽必烈想着把他安排在军事方面锻炼一下,因为铁穆耳虽说喝酒误事,给人一种不求上进的印象,但他从之言片语和一些偶尔行事中来看,此人在军事上却有其独特的才能,让忽必烈私下里注意到了他。所以,这次来上都,忽必烈决定也带着他,再试探一下他能否在平叛乃颜即将发起的乱事之事上,有没有更加突出的成就,况且,真金才死了不久,他也觉得真金之死或多或少也与自己有关,想着凭血缘的亲情上来弥补一下。

    忽必烈正在踱来踱去,思绪万千,这时,一个内侍悄悄地走了过来,低声地禀到:“陛下,伯颜丞相已经到了。”

    忽必烈似乎突然从幻想中被拉了回来,立定了身子:“伯颜丞相来了?快请快请。”说完又突然加了一句,“把答剌麻八剌和铁穆耳也叫过来。”

    当伯颜走进宫殿的时候,忽必烈竟然走下了台阶,亲自到门口迎接他。伯颜看到忽必烈,马上就要行礼,但被忽必烈拉住了,并不顾他身上的雪花和满身的寒气,拥抱了一下他,久久地凝视着他,半晌才说道:“你可算来了。咱们都老了呀。”

    其实伯颜今年才五十二岁的年龄,比起忽必烈来说,还年轻得很。但是由于伯颜长期位于草原上统领军队,替忽必烈防守着北方大门,风餐露宿,呕心沥血,反而显得面容苍桑,根本不像个五十来岁的人。

    伯颜看到忽必烈如此作态,也是很感动,眼里泛出泪花:“多谢陛下挂怀。臣感激不尽。”

    忽必烈又看了看伯颜:“咱们多少年没有在一起了。丞相你替朕守卫北方,终年不能相见,朕是真心想你呀。这次把你召来,一路多有受苦。”

    伯颜说道:“陛下,臣替陛下守护国土,是臣应尽的职责,到是让陛下挂念,臣诚惶诚恐了。”

    忽必烈拉着伯颜的手往前走着说道:“来,来,先别说别的,朕这次召你回来,就是想和你商议一下。现在的形势想必丞相也早已知道,咱们就先议题吧。”

    看来忽必烈也真是着急了。

    朝中的商讨正式开始,却两个时辰也没有最后的决断。因为现在的朝中各大臣出于自身的地位,他们的想法也是各不相同。

    对于留梦炎来说,他的观点很明确:“如今南方动荡,残宋余孽,妖言惑民,鼓动反叛。更有甚者,今年更是趁陛下北狩之时,率先发难,攻我闽广,侵我临安,杀我大臣。此可忍,孰不可忍。望陛下速派大军,尽灭残宋余孽,振我大元国威。”

    其实,对于留梦炎之流的降元汉臣,他们心里更清楚。北元看似强盛,但现在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已开始走下坡路。尤其是北方各王,为了草原大汗继承者问题,各种叛乱久经不断,让蒙元应之疲惫。而蒙元近些年来发动的对外战争,又是无一胜利,损兵折将,劳民伤财,再加上真金之死,已是动了国之根本。如果赵昺得势,一旦攻下闽广做为跳板,势必蓄积力量,发动北伐。那时,划江而治只是最好的结果。按现在赵昺的手段和先进的武器装备,一旦有了南方的经济做底,再加上南方汉人对蒙元的仇视和众多人口的支持,赵昺只要实力大涨,到时,马蹋中原,北进瀚海,都是早晚的事。而自己本就是降元之人,在现今南方许多读书人心目中,都以汉jian论处,早已不得民心。到时,宋朝复辟,先拿来开刀的就只能是他们这样的人了。为了保证蒙元的长久治安,还不如说是为了保住宋朝干脆灭亡来保住自己的小命。

    所以,留梦炎之流的人,当然要苦心劝告忽必烈整军南下,重新把赵昺赶入大海,最好是能干脆灭了残宋,让自己能从此睡个安心的觉。

    但对于伯颜之类更有长远眼光的蒙古大臣来说,北方才是他们的根本。

    “陛下,臣以为,西北海都叛乱,其祸害更重。自成吉思汗一统蒙古,建不世之功以来,我蒙古勇士驰马万里,开疆扩土。现西北两国,不服陛下管教,妄图颠覆朝政,觊觎汗位,还鼓动许多王公贵族叛乱。而现在乃颜也是欲行不利大汗之事,到时一旦北方有失,陛下难道甘愿失去草原大汗之位吗?臣以为,残宋为外敌,海都、乃颜为内敌。攘内必先安内,只有草原安宁了,南方宵小残宋,小儿赵昺,必被陛下灭之。”

    其实,伯颜最清楚忽必烈的想法了。要知道忽必烈现在的身份是蒙古人的大汗,而不仅仅是元朝的皇帝。如果他失去了北方草原,那他的大汗身份必将也会失去,只能做占据中原及南方的皇帝。到那时,成吉思汗留给子孙的广大土地,就不再属于他所有了。而这是他不能忍受也不敢失去的。忽必烈也知道,自己到的大汗位置得来的不是很光彩,本身在四在汗国里,他就是被大家所承认,这才有了海都的反叛。如果海都事成,海都将成为蒙古人认可的大汗,那就是他能守得住中国的广大地区,也只能成为汉人的皇帝,而不能成为世界的汗王。这种权利的得失对于忽必烈是很重要的,他不想失去即得的权利,也不想失去做为成吉思汗子孙的王权。所以,他才很重视乃颜呼应海都的反叛。

    而伯颜正说中了他的心思,他问道:“丞相所言及是。那丞相对于西北战事有何看法?”

    其实,他的真实意图是想知道伯颜能不能守住西北,防止海都继续东进。

    伯颜也知道忽必烈的内心想法:“海都虽说有许多人支持,但西北地广人稀,物质欠缺。现如今天寒地冻,只要我们坚守和林地区,按兵不动,让海都无懈可击,伺敌而进,到时,海都粮草不及,必定败走。到时,我军趁胜追击,定能打败海都。”

    忽必烈知道伯颜是一个杰出的军事指挥者,他说能防止海都东进,那就一定能做到。

    忽必烈接着问道:“那么东北的乃颜又如何对待?”

    伯颜想了想说道:“乃颜是否叛乱,现在已成定势。但乃颜不叛,陛下也不能先动手除之,那样会失去东北诸王爷的心,恐怕会造成东北动荡。而陛下一旦先动手,乃颜势必有了反叛的理由,也会获得东北众王爷的同情和技持。所以,臣认为,现在我之需聚积重兵于上都附近,威摄乃颜,让他不敢轻举妄动方好。”

    突然,朝堂中传来一个声音:“其实,乃颜如果真要叛乱,不防调集南方汉军前往镇乱,这样更能见效。”

    忽必烈回头一看,原来是铁穆耳在一旁说话。忽必烈不以为然:“那南方残宋****如何防止?”

    铁穆耳振声答道:“可派北方蒙军直达南方,对汉人实行镇压,即可安定南方。”

    其实,这个提法曾经已故的丞相董文用也提及过,但忽必烈知道,如果南方汉军进入草原,就如蒙古人进入中原时的情景一般,草原怕是真无安宁之日了。按着汉人对蒙古人的仇恨,再给了他们消灭蒙古人的权利,那到时,草原势必血流成河。

    但现在铁穆耳也提及了这种想法,忽必烈就觉得奇怪了。他问道:“难道你没有想过汉军进入草原的后果?”

    铁穆耳只是轻松说道:“既然这些人反抗陛下,那么留着他们,他们也不会臣服,还不如干脆让他们消失掉。”

    忽必烈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此事过后再说。现在伯颜丞相既然也同意先防范乃颜,那朕就在这里守着。南方之事,先派甘麻剌到南方去,征集各地军队,严加防范,不得让残宋继续北进。一旦北方事平,朕得率军亲征南方,平定赵昺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