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四章 三不惹
之前,李渊到裴元庆的勇武,可与赵王李元霸相并论。这下,顿时激起了两人的战意。于是,在不良皇帝李渊和不良太子李建成的议下,朝会暂时停下,先观看两人比斗一场,这才有了前面的情形。 “铿,铿!” 厚重的金铁交击声响起,顿时将场中一干人等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原来,此时全副甲胄的李元霸和裴元庆已经站到广场中间。两人手中俱是寒光闪烁的锤子,只不过看上去不尽相同而已。 李元霸手中混元八角翁金锤,材质乃是取自稀有的玄铁,掺以纯金,李建成让基地中的王铁柱亲自cāo刀铸造而成。 单锤的重量高达五百多斤,也就是说他手中拿的两个锤子重量达到骇人的一千多斤。 这不的不说是一件让人惊异的事,但是此刻却活生生的发生在眼前,不得人不相信。虽然,江湖上的高手,例如李建成,寇仲,徐子陵等人都可以起。但是,他们乃是靠内力,像李元霸这般单纯靠臂力,普天之下或许仅有他一人。 而裴元庆手中的锤子也不差,锤名八棱梅花亮银锤。 据说乃是他裴家祖传之物,chūn秋战国著名的兵器铸造大师欧冶子所造。只不过,裴家向来没有出现使用锤子的传人,故此八棱梅花亮银锤一直被裴家束之高阁,以祖传宝物著称。 直到裴元庆八岁之时。玩耍时无意中闯入藏放八棱梅花亮银锤的屋子,在众人惊骇莫名之下,轻松的玩耍起这对锤子。 要知道,这锤子单锤重二百斤多斤,双锤五百斤多斤。然而,年方八岁的裴元庆却能如此轻易的拿在手中玩耍。哪能不让大人们惊讶,就在那些服侍他的下人们吓呆了。以碰到妖怪之时,裴仁基出现了。 裴仁基好歹也是隋朝大奖,见识还是有的。不会像陈塘关总兵李靖一样。认生出的哪吒是妖怪而用剑去劈。 所以,裴元庆才能安稳的活到今天。 随后,裴元庆的师傅出现了。无人知其姓名。只知是一名游方道人。路过此地,察觉裴家府上金光大盛,掐指一算便推出裴元庆。于是,便要求裴仁基让他的儿子给他当徒弟。裴仁基自然是同意,裴元庆在那道人教导之下,越显与众不同。而且,那道人仅仅教导了七天,之后便飘然而去。 最后,这对裴家的祖传宝物八棱梅花亮银锤就成了裴元庆的武器,裴元庆堪称裴家绝对的大杀器。 而今天。便是见证这金银锤威力的时候,场中众多人都期待着一场龙争虎斗。 “混元八角翁金锤,锤重一千一百一十四斤,死于此锤之人,无数!” 李元霸双手显得无比轻松的玩转着这对高达一千多斤的锤子。让人觉得他是所说的话是不是在开玩笑。 “轰!” 似乎了证明李元霸的话,当某刻在李元霸手中转动的锤子不受控制的掉落于地之时,一道震天巨响在这广场之上荡漾时,那些怀疑李元霸所说之话的人便不敢再有丝毫的怀疑。心中,更是忍不住颤抖,这尼玛是什么人。能够拿得起这样的锤子。 然而,李元霸不管别人怎么想,淡然的从地上捡起锤子,继续玩耍起来。 那些大臣嘴角忍不住抽搐起来,心头是什么想法都不敢再有了。要是被这一锤子砸下来,这后果,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八棱梅花亮银锤,锤重五百六十四斤,死于此锤之人,无数!” 裴元庆和李元霸两人俱是那种绝世大杀器般的人物,所以,死在两人手上的生命,用无数来说确实不假。 况且,自古便有“文武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 此刻,裴元庆的话听起来倒让人觉得像是与李元霸争锋相对。 众多大臣,特别是那些瓦岗的文武大将,如秦叔宝,徐世绩,程咬金等人,还有一些与裴仁基交好的文武都替裴元庆捏了一把汗。 身大唐帝国的文臣武将,有些潜规则必须得懂。 例如,在大唐帝国什么人是惹不得的。 而在长安城内,便有“三不惹”的说法。 一不惹窦后,招惹后神鬼难救; 二不惹赵王,招惹后九死一生; 三不惹太子,招惹后五五之数。 这“三不惹”乃是身处长安城的达官显贵,乃至黎民百姓必知的内容,否则你连什么时候死的都不懂。 而从这三不惹的排序,以及所含内容来看,一眼就可知晓轻重。
惹了窦娴,没人救的了;惹了李元霸,一丝生机;惹了李建成,生和死各有一半的几率。 这非是胡乱捏造,乃是许多人生命和鲜血铸就的。 窦娴人和善,从未出现与人争吵的事件传出。于是,在皇宫之内的一些太监和宫女,则以窦娴软弱可期。 之后,窦娴的吃食总会少上一些,或者宫中的一些御用之物消失不见。身后宫之主的窦娴对这些事也不过是一笑了之,并没有太过追究。显然,这样的情况,让那些太监和宫女越发的肆无忌惮,并且,参与其中的人也渐渐的多了起来。 但是,在后来的某一天,那些参与的太监和宫女一夜之间全都消失不见。第二天,等得其他太监和宫女起来之时,便发现宫中少了许多人。 而一些知情人,则立马就知道了是什么事,那颗蠢蠢yù动的心思,立马就被吓回去了。 李渊身大唐之主,一国之君,但是却只有一个窦娴皇后,这显然与礼法不符。就算皇帝再怎么喜欢窦娴,也要在皇宫之中填补一些妃嫔,从而彰显大唐帝国的繁荣昌盛。 于是,一些呼喊着圣人礼仪的官员跳出来,请求李渊再纳妃嫔。 先不说这些官员的出发点怎样,但是,他们的结局却是杯具的。 同样是第二天上朝之时,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平阳公主李秀宁三人联名上书的罪行扔到了李渊的面前。 所告之人,自然那些是请求李渊再纳妃嫔的官员。 这些罪行俱是证据确凿,时间,地点,人物,各种数据都详细异常的罗列在上面,那些大臣连反驳都没反驳就认罪了。 于是,在众多大臣的附议之下,那些官员被罢官的罢官,抄家的抄家。在这之后,也就没有人敢继续再纳妃嫔的事情了。 血的教训仍历历在目,前车可鉴啊! s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