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锦绣三国在线阅读 - 第四章 南阳问策

第四章 南阳问策

    正衙后堂,张秀躬着身子,低头直视贾诩的鞋面。满脸写满了诚恳和期望,等待着贾诩的回答。

    因为他已经知道,贾诩肚子里早有主意了。

    本来按照正常程序,这个时候张秀已经安排了贾诩的住所。贾诩也应该奔波了两日,应该疲惫地休息了。但贾诩却抢在张绣前面,直接拿出刘表的榜文,警示张绣。这只能说明,目前局势已经迫在眉睫,容不得半点耽误。

    “却不知,文锦打算怎样?”却见贾诩慢踱着步子,温和的笑容中充满一种类似好奇的态度:“是打算继续雄踞南阳对抗刘景升,还是直接谋个高就?又或者另谋生路?”

    雄踞南阳,还是算了吧。十年前的南阳郡确实是一个名郡、大郡。那时的到底南阳郡有多牛呢?原益州牧刘焉就曾做过南阳太守,那时的南阳可是天下数得着的富强之郡。位于天下中心的位置,西北接雍州,西南可至益州上庸郡,南邻荆州襄阳郡,北邻京畿司州,东接豫州汝南。道路四通八达,商旅过往频繁,商业极盛,手工业农业都十分发达。

    《后汉书》曾记载:“南阳三十七城,五十万户人家,总计超过二百四十万的人口。”而当时东汉不过两千万人口!东汉第一大郡的名号,当之无愧!

    但是,这只是十年前的南阳。现在的南阳却是繁荣一去不复返。原因在于,南阳郡前任一名极其有名的太守——原后将军袁术袁公路!

    袁术什么货色?雁过可不止拔毛而已。非得把rou吃了,骨头碾碎泡成汤用来漱口的货。他每主事一方,无不竭泽而渔!强行征兵,抓壮丁;征发各种繁杂的徭役;各种苛捐杂税;奢侈yin骄,无所不为。要是给他封一个三国第一花样作死能折腾诸侯,每人能跟这货争得过。

    昔日东汉第一大郡,硬生生被袁术几年时间折腾成了一个二三流的存在。

    这么说吧,吕布和陈宫在兖州作乱的时候,曹cao一时无法收复兖州。当时又闹旱灾蝗灾,双方缺粮。曹cao的谋士便劝曹cao南下来就粮和扩充地盘。而当时袁术刚离开南阳去打淮南,南阳处于真空状态。而曹cao宁愿打下有黄巾余党盘踞的汝南和颍川,都不愿意去攻打就在汝南旁边,唾手便可得的南阳。

    虽然汝南也被袁术蹂躏过,但那只是袁术为了攻打淮南经过的一站。袁术军占据时间很短,很快被黄金余党反扑重新占据。

    汝南按历史文献记录,富庶程度仅次于南阳。而且是四世三公袁氏家族的故乡,袁氏门人遍布汝南颍川,汝南颍川的乡里人也无不以袁家为荣!历史上袁曹官渡之战,把控汝南的刘辟龚都就起兵反曹,响应袁绍。

    汝南颍川人都对袁家有很深的敬仰之情,曾经就连荀彧荀攸还有郭嘉这些出身颍川汝南的顶尖智谋人士投靠主公的第一站也是先去袁绍那儿,感觉不合意才投靠曹cao的。

    但是对袁家的敬仰有时候也分人而论,汝南颍川士子看好袁绍,却对喜欢横征暴敛的袁术却是极为嫌恶。

    汝南的普通世家大族和民众甚至愿意接受黄巾余党的占领也不愿意接受袁术的当政。

    这足以显现袁术把人活成什么样子了。连自己乡里人都忍不了袁术,就更不用说其他被袁术占领的外地人什么态度了。

    这也可以解释最后袁术为什么在中原待不下去,选择去河北投奔袁绍的原因了。

    说了这么多,足以证明袁术有多能折腾作死!现在的南阳有多贫弱!想要依靠南阳一郡供养张秀手下四万多雍凉军,无异于痴人说梦。幸亏刘表为了把宛城打造成抗曹第一线,最近一段时间囤积了不少粮食,张绣军这才有一口吃的。

    从现在的实际状况来看,继续和刘表敌对,张秀的胜算实在太小。不说荆州有至少二十万地军队,异常富足的钱粮;刘表还有那一大票文臣武将,还有世家大族和普通民众的支持。胜算十分渺茫!

    那么,投靠刘表?张秀脑袋转了一个弯,就立马否定了这条路。这条路不就跟原本历史的张绣选择的一样吗?

    刘表的大刀和张绣的利刃一旦统一对外,立马会引起曹cao的注意。然后等曹cao来了,能打过吗?

    那只有最后一条路了,弃南阳,另谋生路。

    想起自己前世因为各种束缚,没有或者说抓不到机遇。总是在做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事情,憋屈的活了二十几年,还是一事无成的废柴大学生一枚。

    既然来到这个世界,要是做的还不如原本的张绣,自己也没脸说老天没给自己做主的机会。

    暗自握紧自己异常有力的双手,命运现在在自己手上,机遇也是需要自己寻找并把握的。从现在起,张秀对自己说,自己就是那个建忠将军、宣威侯、北地枪王张绣。再也不是那个平平庸庸,碌碌无为甚至自暴自弃的废柴!

    从现在起,我,就叫张绣。希望未来不远,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我的存在!我张绣的存在!

    ……

    “对抗刘景升,无异以蟒吞象。”深吸一口气,张绣吐气振声道:“文锦虽不才,但也不是任人摆布之徒。先生还是教我如何另谋生路吧!”

    贾诩此时却是睁开了一直半眯着的眼睛,脸上笑容顿消,像是没见过张绣一般重新打量着。

    他自以为很了解这位同乡兼好友,就算不选继续攻打荆州的下策,顶破天了也只会选直接投诚刘表的中策。却万万没想到,张绣直接开口询问他另投他处的上策。

    原以为张文锦只是中人之姿,就算这次在遏止逃兵稳定军心方面显示出了能力,那也只能算普通诸侯水平。只是没料到张绣居然有如此志向,而且胆识才干目前来看都还可以。能很快看出来与刘表交战不占天时地利人和任何一项,并且用蟒蛇吞象恰如其分的表示了张绣军与刘表势力的对比,自知之明确实是高人一等。

    的确,刘表像一头强壮但却无什么恐怖的攻击力的象。尽管张绣这条蟒蛇有自己这颗毒牙,而且就算能张开血盆大口吞下这头象。但是吞下来以后呢?雍凉军绝对损失殆尽,张绣拿什么威望地位收拢荆州民心?拿什么镇压本土排外的世家大族?拿什么抵抗曹军进攻?只是徒为他人做嫁衣而已。

    刘表这头象,是一头正在生长的大象,绝对能撑爆张绣这一条穷途末路的蟒蛇。他张绣要是真敢选这条路,他贾诩也立马会放弃张绣。

    只是这却让贾诩犯难了,他原本的算计中,张绣会选择向刘表投诚的最稳妥的这一条路。这样的话,刘表这种守土之犬也不会伸手打笑脸人,相反还会给张绣两颗甜枣嚼嚼。最终让张绣成为他刘景升的藩属势力。

    这样的话虽然不甚光彩,但至少有暂时的生计。而且可以随时寻找个由头,摆脱附属地位,另投他人。有数万雍凉精锐作敲门砖,前途也是有的。所以贾诩来南阳之前就断定了张绣会选这条中策。

    于是,我们的贾诩先生,根本没太细想关于怎样另谋生路的内容。不过这并不打紧,只见我们的贾诩贾文和先生再次眯起了眼睛,笑呵呵问道:“文锦此话当真?这生路,可不好谋啊!”

    “当真,24k纯度的真,”张绣十分肯定道:“纵使前方豺狼挡道,文锦自当杀出一条生路。”

    “哦,既然如此,烦请文锦把目前军中最详尽的山川图拿来。再将胡雷张三员将军一同召来,我自当为文锦以及我雍凉儿郎谋划一条生路。”

    张绣答应一声,亲自下去找地图召集亲信部将去了。后堂独留贾诩一人。却只见贾诩面露困惑和难堪。

    这24k是何物?算了,没工夫研究了。还是省点时间在张绣回来之前打个腹稿吧。

    ……

    “上庸如何?”府衙后堂,张绣军大将张先指着地图上南阳郡西南的上庸郡率先发问道。

    坐着的贾诩只是置之一笑,便摇了摇头。张绣看了一眼贾诩,见他没有开口的意思。心里知道贾诩这是借此帮助树立自己的威信,当然还有一测自己深浅的意思。

    “此去上庸,路途遥远不说,沿路崇山峻岭,极难行军。我军地理不熟,一单被伏击,必定损失惨重。就算平安到达上庸,有刘表在荆州,以后也只能向汉中发展,难回中原。汉中张鲁,也非易与之辈。纵然吞并汉中,南邻刘璋虽然暗弱,但北有强邻马腾韩遂。韩遂早已和吾等结怨,必然不会让我们安定下来,”张绣正襟危坐,神色自若道:“况且西部边陲之地,远离中原。纵得一时安稳,却太过与世无争,不能紧跟天下大势。久之必亡!此等偏安一隅之地,望诸位不要再提。”

    “将军目光深远,非末将所能及。”说完这话,张先满脸叹服与愧色。退回席坐不再言语。

    “那就干脆杀回关中!我们现在还有不下四万带甲之士。段煨用兵之能,决计阻拦不住将军。加上文和先生相助,拿下长安平定雍州并非难事。到时重整关中,西可拿下韩遂马腾占据的凉州,东可出潼关函谷关,拿下洛阳。到时东西两都在手,将军必定能威震天下!”另一大将雷叙站起,指着地图上辽阔的雍凉三辅地区说道,一副豪气之状。差一点连张绣都感染了。

    只可惜,是差一点。贾诩依旧只是微微摇了摇头。张绣看了小半响,脸露惋惜之色:“雷叙将军的设想很好。但请问雷将军,我们当初火烧洛阳时,沿路的村庄人丁田地如何?最近离开关中的时候,沿路的村庄人丁田地又如何?”

    “呃,十不存一。”雷叙的脸上露出了困惑之色,一时之间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和自己的提议有什么关系。

    “洛阳以及整个司州,现在可以说是一片焦土!而现在雍州也好不到那里去。要是没有李傕郭汜两个老狗互咬造成的大乱,或许我会采纳你的意见。但是如今关中凋敝残破,洛阳焦土一片,群盗四据。非王土也!此等难以养身之地,占了又能如何?”

    雷叙脸色也是一黑,和张先一般叹服着干笑着坐了下来。后堂便只有贾诩和胡车儿没发言了。胡车儿倒不在意去哪儿,只关心张绣去哪。

    话已经说到这份上了,就算张绣此刻有点后悔装睿智装成熟装过头了。也只能硬着头皮看了一眼偌大山川图最后留下的那个自己内心其实并不愿意去的地方。

    犹豫了片刻,张绣还是咬了下牙。到那儿打得过就打吧,打不过活着也没多大意思。要是连他也揍不过,那也真的没脸当一方诸侯了。

    当下,张绣立起身子,拔剑指向长江下游上方,徐州下方那块不大不小的地盘道:“我们,打这儿!”

    “然也!”摇了半天头的贾诩终于眯眼笑呵呵赞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