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食王传在线阅读 - 第六三二章 质押

第六三二章 质押

    而徐国绪的举动,也给王况提了个醒,自己无论做什么,到目前为止,受益人大多都是肢体健全的人,对于那些身有残缺的人,自己的关注度还是不够的,尤其是那些在战场上下来的老兵,缺胳膊少腿,甚至双目失明的,他们的生活境地尤其的艰难。老兵的身残体缺不是他们本意,他们也是为朝廷,为社稷而失去了本该是属于他们的健康生活,虽然说如今朝廷对这些伤兵的补偿抚恤不低,但那充其量只是暂时的物质丰厚,等到过个十年二十年,谁也无法保证,现在看来丰厚的抚恤到那时候会不会连几斤rou也买不起。

    通货膨胀任何时代都存在,最为严重的阶段,王况可是亲身经历了的,工资从两三百元的时代一下跨越到了几千元的时代,看起来收入是高了十几倍,但实际上呢物价也是上涨了十几倍甚至更多,以前一斤rou不过一元出头的钱就能买到,后来一斤rou要十几元事实上,作为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资柴米右盐酱醋茶,衣食住行等这些必不可少的实物或者服务,都是一直在涨,而那些不涨反跌的,大多不是必须品,有你我能过,没你我也过得很好的。

    一个社会的进步与否,必定是以受益人的覆盖面和多寡来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的,凭心而论,王况以前所做的,已经是前无古人的达到了最大范围的受益人,这才这个时代的人来看。已经是难能可贵,甚至可以将王况归到圣人一类里去也不为过。但在王况这个有着一千多年后的平等思想的人看来,如果不能尽量多的考虑到最弱势的群体,那么这个制度就必定是有缺陷的,是不公平的。

    徐国绪先前的一番话,明显是准备将制作rou松的技艺传授给那些他收养的孤儿,只要其中有那么几个会做。那么以后这些孤儿就不会因为他一去就是几年而失去了生活的保障。而他对自己制作rou绒的心得要藏着掖着,恐怕也是基于这一个心理,只要自己将心得传了下去。在身体有残缺的人里面,反而比健全人更容易出现手感好的人,或许在那两百来名的孤儿里。能发现这么一两个天才也不一定呢。rou绒既然可以卖得如此的贵,那么只要有一人会做并且将技艺传承接下去,岂不就是永远的没了后顾之忧就算是自己回不来了,也不用为这些孤儿担心。

    在这一刻,徐国绪是自私了,这个自私是相对于王况个人而言,但他相信王况不会因此而对他有所埋怨。所以,当他得知自己所揉出的rou松是rou松中的顶级产品rou绒的时候,他就没打算将自己揉制rou绒的心得告诉给王况,他想保住这个技艺的垄断地位。为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为的那两百来个孤儿的将来。

    但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徐国绪的自私其实却是无私,他的所谓自私为的不是自己,而是为的他收养的那些个孤儿。孤儿的数量看起来不是很大,但是这两百多的人却不会是固定的,而是会每年都有人长成,每年也都会新的孤儿被收进来。而且,谁也不能保证,这些孤儿里面。会不会ri后有人能做出一番成就,也会有能力行此善事,并且乐于去做,善举同样是会感染人的,被善施于身者,也会愿意的施善于他人,大抵只有那些个十恶不赦的大jiān大恶之人才不会不受影响。

    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如此的传播下去,最后这帮人将会影响的绝不仅仅是区区的几百几千人,或许会是数万,数十万人王况曾经读到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个面临困境,几乎已经丧失了活下去勇气的人,在接受了一个人无私的帮助之后重新的站了起来,当他想要报答曾经帮过他的人的时候,得到的回答是:我也曾经是被人帮助过的人,如果你真想报答我,那么请你也去无私的帮助几个人,这就是我要的报答。后来此人一辈子行善,他对受他帮助的人说的话,也是曾经他听到过的这一段。

    自己做的还是不够呀。

    然而王况并没有意识到,其实他这十来年的所作所为,早已经影响了一大批人,北到河北,西到高昌甚至更远,南到建东,东到东赢,都有许多曾经受过王况好处的人,无时无刻的默默的也在帮助着其他人,而这些人,又有如燎原之星火,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人,王况,王璃,王建安,建安小东家等等这些个名号,在世人的心里,已经是等同于圣人一样的存在,这里所说的圣人,不是当今皇帝,而是孔圣人,三皇五帝一样的存在。

    或许这一次的圈地运动,将会是一个契机,如果能借了这一个契机使得朝廷建立起一整套在法理面前人人平等,而且又兼顾了弱势群体的完善体制,那么自己真的不算白来了。而要是能更进一步,在物质财富急剧积累的同时,完善了社会福利,使得人人生有所护,病有所依,老有所养,天下间人人都不用再为基本的生活而发愁,那自然是再好不过,可是,这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做到么估计不能,且不管他,至少,这个理念,得传承下去,一代不行,那么就两代,两代不行,那么就三代,总归有一天,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

    或许,是痴心妄想罢但不去做却是真的永远也做不到,至少,自己努力了不是

    徐国绪果然听了王况的话,回到房里美美的睡了一个上午,正是因为王况的承诺,同样的让徐国绪再也心无挂碍,王况说了会帮他,那自然就是一定会帮。

    不管王村人再是淡定,王况一行人离开王村的时候。整个王村人都一直陪着送到了和官道交界的路口,王村人知道,小族长这一去,定是又要急着赶回长安,下一次回到王村,又不知道什么时候了,从官道口到王村。不过三里来路,竟然也走了半个时辰,而三白。在失踪了一个晚上后,也早就等在村口,王况一出村子。它就一个跳跃,跳到了王况胸前,四肢死死的挂着王况,如同牛皮糖一样的粘着,或许,它也感受到了这种离别的情绪,没了那么高的兴致去逗弄马匹,就连徐国绪用他揉出来的rou绒去吸引它,它也只是瞥了一眼,然后将头又埋到王况的胸前。爱理不理的,昨晚它可是吃rou松吃得还不过瘾的。

    一行人还没到建安城,就见黄良为首,大大小小的官员一大溜的等在了五里亭外,看起来是所有在建安的官员都到齐了。黄端瑞都知道了王况要晋郡公,黄良当然也就知道了,以一州刺史的身份,确实是有必要来迎接一下郡公的,品级上,他是比王况高一点。但爵位代表的是一荣耀,是一直到死都有的,除非被朝廷剥夺了,而官职,则是随着致仕告老而烟消云散,落到后来,好的得个低几级的爵位,可以世袭的,中等的,得个平级的散官,差点的,降个几级,让你老有所养。

    一番寒喧过后,等到进了城,其他的官员都散了去,只留下黄良,马周和王凌三巨头陪着,这时候黄良才对王况道:二郎,不易呀,到这时候才得个郡公。言下颇有点为王况鸣不平。

    马周却是展颜一笑:也是不错了,二郎如此,圣人就越是信赖,如此则二郎施展拳脚的空间也就越大,羁绊越小。不过,恐怕二郎怕是除了秦大将军之外的第二人婉拒国公之位了,你们一老一少,都够狡猾的。

    嗯,某是想大展拳脚了,某想把晟儿和丑丑都接到长安去,大哥你不反对丑丑去哪,王况自己作主就得,但小王晟要去哪,却是还得王凌这个当爹的点头。

    二郎你作主就是,又不是从此不见,如今建安去长安也方便了,若是你嫂嫂想晟儿了,马车一套,半个月就到,不再如以前一般,光是路上就要耽搁个一两个月去。王凌虽然心有不舍,但也知道王况这是为的王晟好,若是只顾得儿女亲情,没的耽误了晟儿的前程。

    孰料黄良一听这话就吹胡子瞪眼:二郎你好不厚道,才从某这里挖了不少人去,怎么,现在又要挖人这头老狐狸从王况的话里一下就听出了王况是想把马周和王凌都给弄到长安去的意思,说是要把小王晟和丑丑带到长安去,只不过是个借口罢了,既然这俩小子要去,那么他们去长安又要师从何人要知道,他们俩可是拜在了马周的门下没多久,此去可是去长安,而不是说离建安很近的地方,马周又不同于王况,可以没有朝廷的诏而来去自由,在没有朝廷的征召述职时,马周是不得擅自离开职所的,就连黄良也是不能。

    而两小里面,除了丑丑现在年龄大了,可以让家人放心独自远行了外,小王晟还是个孩子,稚气未脱,任是谁家大人也不会放心让其远行的,因此老狐狸第一时间就猜测到了王况的真正用意。以前在王况的运作下,给他培养出了一大批的得力干将,结果又是因为王况东征南讨的,朝廷又把好不容易磨合出来的手下给他抽了个大半走,现在,就连王况最为看重的两员干将也要抽掉,他当然是不大愿意了。

    马夫子是非去不可的了,他在寒门中的影响颇大,有他在旁指点着,许多事情也能照顾到方方面面,而此次况所谋者甚大,为消除某些人的戒心,因此还得委屈大哥到长安去呆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了,除此而外,况别无他法。王况很无奈,自己要做的事情牵扯太大,光是林小娘子和小芣苡及自家儿女不足以让大家放心下来,因此只能把王凌一家也押上去,至于王冼,他目前的影响力还略逊sè于王凌,而且如果把他拉回长安去,那么就失去了一个锻炼的机会,没时间为今后的崛起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根扎得越深。一棵树才能长得足够高大,抗得住风雨。

    去长安好呀,你嫂嫂早就念叨着要去长安住一段时间了,还有老夫人也是对长安心生向往,若是她们听说从此可以住在长安,怕是要高兴得几天都睡不安生了。去长安是好事,某也累啦。就在长安帮二郎看着家罢,只要能常回建安看看就行。王凌看得倒是很开,一副的不以为然。

    没有王况就没有如今王家的崛起。在王凌看来,别说让他去长安当质,就算是此刻要了他的项上人头。他也心甘情愿了。

    王况笑笑:没那么严重的,大哥到长安,依旧会是来去自如,只不过是个比较清闲的职位,只是让大哥被某些人看着是在长安,在近前,以为某会有所顾忌罢了,这一切,还得等陛下回来才定夺,多则半年。短则三个月就会见分晓,况只是担心大哥原本是忙碌着的,这突然间的闲下来会习惯不了,因此提前打个招呼,让大哥有所准备。其他的况不敢保证。但唯一可以保证的就是,只要况在长安,那么大哥就可以想去哪就去哪,谁个敢拦的话,某定让他后悔莫及

    王况也是未雨绸缪,只有将自己兄弟三个中的两个都置于长安各大豪门大阀的可见范围内。王况才敢大刀阔斧的去做他想做的事,皇帝是支持他王况没错,但这时候的皇帝可没有满蒙时期那样的集权,有很多时候,还是要受到朝中各大相公的制衡的,他是可以一意孤行,但换来的必定是各个相公的离心离德,因此,除非关系到了他皇族的生死存亡了,否则,只要朝中的反对声音占了绝大多数的时候,就不得不三思而后行了。

    接下来,王况要触及到的就几乎差不多到了千百年来的封建根本,这里面,从长远来看,是有利于大唐,有利于几乎所有的阶层的利益的,但是,既然有人得利,就必须要有人失去原本属于他的利益或者说要放弃将来很有可能是属于他的利益,虽然这些利益比起长远来是要小许多,但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人人都能有长远目光的,鼠目寸光之辈比比皆是,王况无法保证自己今后的动作不会引起反弹。

    反弹的最厉害武器,不外就是谋逆了,以王况现在在建州的话语权,绝对有很多的由头给反对者们挖出来挑事,王况不担心这些个反弹会对自己造成什么不好的后果,但是,能提前减少些麻烦就少些麻烦,总比等到麻烦到来了再去解决好得多罢。

    所以,王况就把王凌也抽离建州,把寒门的代表,被朝廷众人视为王况的铁杆粉丝的马周也抽离建州,如此一来,整个建州,除了刺史黄良以外,其他的人就几乎是各大世家子弟和以前黄良上位前就呆在建州的官员了,若你们说我控制建州,那好罢,你们就把黄良调走,你们爱将建州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了,某管不着也不想管了。

    这是以退为进。其实现在的建州,就算是将所有的官员全部换了一遍下来,那些新来的官员如果不按着由黄良和王况建立起来的建州惯例来做的话,他们就绝对得不到镇将府及各小吏和百姓的支持,哪怕来接替的人全部是反对王况的人,他们也只能延续着原来的政令,否则,寸步难行。所以,王况其实是很有底气的。总不成,你们敢拿我王某人开刀除非你们不想活了

    只要事情在王况的底线之上,那么王况是都能接受,但如果有人触碰到了王况的底线,不管是谁,那必须要付出惨痛的代价。魏小五的人马一直隐藏在暗处,王况防的就是万一,真要有万一,大不了,我王家远走高飞,另觅一块大陆逍遥自在去就是了,懒得陪你玩,你不嫌累我还累呢。

    这也是王况始终没让人在建安大肆的修建府邸的原因,他早就知道,不管自己如何的去做,终归会有这么一天,全家人都要置之于朝廷触手可及的范围之内,因此,在建安的房子,够住就好了,没必要去浪费,反正地皮在,反正自己的人脉在,什么时候想要大兴土木,振臂一呼,绝对每一天都会有不少于千人来帮忙的。

    也罢,既然二郎你意已决,某也不拦着你了,只是二郎你记得一条,不论何时,某黄家是坚决的站在你二郎这边的就是。黄良叹了一口气,也不再和王况争了,他知道,但凡是王况下定了决心去做的事情,别说十匹马,就算是万匹也是拉不住的。

    矮油却原来使君在这哪,让奴在衙门一阵的好等,哇,还有别驾及司马二位也都在,正好了,奴这下就省了多跑两趟。正说着,突然一声嗲到让王况浑身马上起了鸡皮疙瘩的声音从侧面的小巷里传了出来,让王况一阵的干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