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桃花书生在线阅读 - 第19章 金殿之上

第19章 金殿之上

    成章曰:聪明董政选诸葛,利口墨源说谢安

    京都皇宫集英殿。

    集英殿内人声鼎沸,参加殿试的贡生济济一堂。人人脸上笑容可掬。说起来,殿试的规格比起会试又高了一级,但贡生们清楚,所谓的殿试不过是在会试之外加考一场,定出大家的名次而已。会考中举的贡生在殿试中人人都会被录取,无一淘汰。是以比起之前的春闱,每个人的心情都轻松了许多。

    李墨源在人群中遇到了王沛然和许志雄。三个人遂躲到一旁快活地聊起天来。不断有贡生过来与墨源寒暄打招呼,墨源一一回礼。他是今科的会元,人气自然非一般贡生可比。

    董政身边更是聚集了不少的人。他是显贵之后,又是京都人氏,自然认得的人更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多是奉承讨好之语。董政衣着光鲜,春风满面,犹如众星捧月一般。

    瞥见墨源等人,董政急忙拨开人群,急急地走了过来。

    “李兄,才分手又能相见,真是喜事一桩啊。”他客客气气地重施一礼。

    墨源连忙回礼:“董公子喜气洋洋,看上去自信满满,今日必然马到成功,凯旋而归啊。”

    他没说金殿夺魁、状元及第,看来还是留了点心眼,人人心中都会有某种忌讳的。

    董政忙说:“哪里哪里,尽力而为罢了。”话虽如此,脸上却是一副志在必得的神情。

    王沛然颇不服气,你一个五短身材、其貌不扬的董政,如何与会元郎相比,还连一句恭维的话都没有。遂对着墨源说:“李兄也不必过谦,你的才学那是有目共睹,我和董公子也是心悦诚服,领教过的,我看今日状元非你莫属。”话是对着墨源说的,实则是说给董政听。

    董政脸上的笑容霎时凝固,但旋即又很快恢复过来,他嘴上连连说道:“那是那是,李兄才高过人,今日一定会有更大惊喜的。”

    这话还差不多。王沛然感觉扳回一局,随即转过身去与许志雄聊天,不再理睬董政等人。

    辰时已到。圣上驾临,所有贡生齐齐跪地,山呼万岁。赵倨拿腔作调说了几句便匆匆离场。接着主事官发话,按会试名次入座,殿试正式开始。接着又宣布了几条考场规定,无非是不准交头接耳,不得大声喧哗之类。

    贡生一阵忙乱,各就各位,须臾整个大殿鸦雀无声,彻底安静了下来。

    李墨源打开试卷,眉头禁不住舒展开来。不出预料,正是按照以往的惯例每人一道策论题,限时半个时辰作答完毕。

    大殿很快成了名符其实的考场。众人排开纸砚,添水磨墨,接着就是举笔作答。各人神态多不相同,各有千秋。有的闭目沉思,有的侧头发呆,有的抓耳挠腮,有的奋笔疾书。殿内来来回回走动着几个监考的礼部官员,防止考生作弊违规。

    半个时辰转瞬即到。作答完的贡生被引领到偏殿等待消息,大殿内考生渐渐稀少,直到监考官将几名未答完试卷的贡生强行带走,大殿里终于空空荡荡,只剩下了座椅板凳、笔墨纸砚和几名礼部官员。

    糊名誊录之后,礼部委派的官员依照副卷改卷评分,最后将成绩呈给在需云殿休息等待的圣上由其定夺。

    前十名之外的试卷,圣上照例是不看的,但会考前三名如果不在这十名之中,其殿试试卷圣上也要过目,呈到需云殿的最多不过十三分试卷。巧的是,今科会试的前三名,殿试成绩也都在十名之内。所以摆在赵倨面前的,一共就十张试卷。

    这十张卷子虽然仍是糊名誊录的副本,但已经注上了考生的姓名、籍贯和父祖,考官按照惯例不排列名次。赵倨是要在这些卷子中选出前三名。也就是裁定今科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赵倨粗粗浏览了一遍,然后将卷子轻轻一推,对围在身边的蔡太师等人说,你们看看吧。这也属于惯例,殿试时圣上一般都要挑选几位文才出众的大臣陪同阅卷,他们的意见也相当重要,有时甚至能够左右皇帝的最终裁定。

    蔡太师等人小心翼翼,显得十分认真的模样阅览试卷,最后各人都将自己的结果写在了手板之上。赵倨这才将卷子拿起来,似乎很细心地看起来。其实也就是做做样子,按照往年做法他都是以太师大臣们的意见为准,最后下道旨意了事。

    但今年却是不同,他不但将每份卷子都认真看了,而且还对其中几份卷子反复拿起又放下,似在比对掂量着什么。

    蔡太师等人的目光就有些狐疑。

    “有结果了吗?”赵倨终于从试卷中抬起头来,慢悠悠地问向蔡宇鑫。

    “回圣上,微臣认为前三名是董政、李墨源和王沛然。”蔡太师说完递上手板,早有身旁太监及时接过,放到赵倨面前的案几上。

    站在一旁的董光让人不易察觉地望了蔡宇鑫一眼。目光中透出一丝感激之情。

    本来大公子应考,他本人是要回避的。但圣上看他此次杭州平乱劳苦功高,殿试这样的举国大事特意恩准不必避嫌,只是不得参加试卷的品评。

    其余几位大臣也纷纷递上手板,结论与太师大同小异。

    “朕看这三人,与诸位爱卿基本相同……”赵倨发话了,仍是慢条斯理,话音有气无力一般。

    蔡太师一听,气定神闲,不出意外的话,前三名也就这么定下来了。

    但赵倨话锋一转,却道:“不过三人的名次,朕看应是李墨源第一,董政第二,王沛然居三。”

    蔡宇鑫、董政等人大吃一惊。蔡宇鑫顾不得顶撞圣上的嫌疑,连忙接过话茬说:“启奏圣上,臣等认真品评三人试卷,董政文章立意深远,措辞精当,文采斐然,确实高出李墨源一头。”

    是啊,自己亲自cao刀修改三次的策论文章,交给董政背得滚瓜烂熟,如果不超出李墨源临场发挥的水平,自己颜面何存啊?不过说实话,那个李墨源何方神圣啊,虽然比起董政的那篇策论有着措辞不够华美的瑕疵,但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又写得激情飞扬,着实让人惊叹。

    要不是自己心中有点小算盘,何至于触犯圣上龙颜,乐观其成岂不是美事一桩。

    董政看到太师为自己的儿子只身犯险,激动地恨不得给蔡宇鑫跪下来了。

    一众大臣纷纷附和太师的看法。

    赵倨乜斜着眼看着众大臣,心道,这皇帝做的也太窝囊了吧,众叛亲离啊?是不是平日对你们娇宠过头,居然朕说话都不算数了。

    他说:“朕要再考这三人一次,爱卿们以为如何啊?”

    蔡宇鑫等人面面相觑。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啊。圣上今天是怎么了,居然不顾以往科举体例执意要李墨源当状元,这李墨源与圣上到底有什么渊源呢?

    虽然心中颇不情愿,但此时谁也不敢再开口了。圣上已经做了退步,如果还不知趣,那就不是臣子了,只会是两种情况,要么是圣上他爹,要么是圣上的刀下之鬼。

    李墨源等人被宣入需云殿跪下。圣上说:“朕给你们出一题,历代人物中,你们最想做到也就是最欣赏的是哪一位?原因何在?即刻抽签,先后作答。”

    王沛然抽到第一,由于时间仓促,事先又毫无心理准备,进殿时就被需云殿里宏大的场面和诡异的气氛所震慑,跪在地上回答时不免吞吞吐吐,磕磕巴巴:“小生最欣赏是……秦朝的李斯,他助始皇帝剪灭六国……然后,统一……度量衡,车同轨、文同字,他文采飞扬,文字功力……不差,《谏逐客书》是千古名篇。政治家,功莫大焉。”

    说到最后,额头上竟然冷汗淋漓。

    赵倨虽然点了点头,却道:“李斯虽然才能过人,但人品欠佳,焚书坑儒,矫诏弄权,是秦朝灭亡的罪人之一。功过相比,只能算是一般。”

    众人一听,都默不作声,赵倨说得确是实情,品评也算得当。

    第二个是董政作答。董政出身达官贵人之家,自幼见过各种大场面,是以并不怯场,回答时口齿伶俐,又一口的京都官语,说得悦耳好听:“学生最欣赏的人物,是三国时的诸葛亮。他高屋建瓴,放眼天下,躬耕南阳即知三分天下,他运筹帷幄,计谋过人,孙吴联盟却退百万雄师,他为人忠义,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辅佐蜀汉后主。尤其是他还是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出师表》、《诫子书》等名篇千古传扬,万人传诵。诸葛孔明值得学生敬佩。”

    他作答完毕。大殿里静得没有一丝声音。蔡宇鑫、董光和一众大臣禁不住心中暗暗叫好。董政选择诸葛亮,实在是睿智之举。圣上这道题看似随意,实际却玄机很深。作答之人如果选择历代的圣贤帝王,自然就会冒犯天威,这是皇帝们非常忌讳的;选择其他人物,或多或少都会有人格上的缺陷,唯独只有这位诸葛孔明,看上去是一位道德上、才能上的完人。想到这里,众人觉得无论后面的李墨源选择何人,都无法胜过董政。看来这场考试到此也该结束了。董政夺魁已是铁板钉钉了。

    赵倨赞赏地点点头,双手一击掌,高声喝道:“好!诸葛孔明,千秋榜样,的确值得做臣子的效仿学习。”看来他是真心实意的满意这个回答,否则不至于兴奋得如此自然。

    他将目光望向李墨源,眼前浮现出馨香楼那个俊朗聪明的公子形象,那晚李墨源挺身相救令他脱险,事后何观基查明他只是台州一个绸缎庄老板的儿子,并未有什么过人之处和特别的地方,直到会考放榜,他才知道这位寒门学子才学不凡,是以今日意图力排众议,拔他为状元郎。不过以目前的情势看来,李墨源要想胜出,除非真有回天之力,否则只能屈居榜眼了。他还有斗志吗?赵倨心里竟莫名其妙地为跪在下首的李墨源焦急起来。

    李墨源跪在金砖地上,始终不敢抬眼,他一直在思考自己该如何回答,所以王沛然、董政的作答对他丝毫没有影响。

    大殿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最后一个回答。

    “启禀圣上,学生李墨源最想做的人,也就是最欣赏的人,是东晋一朝的谢安。”

    此言一出,众人心中一松,似乎都预料到了这场考试的结果,董政胜了,一定胜了。谢安是什么?就名声而言,没有诸葛亮有名,甚至连李斯都不如,这样的人怎么能够……

    唯有蔡宇鑫与众不同,心中似有一丝隐忧。

    “谢安名声不够响亮,无法与诸葛亮相比,甚至也不能与李斯相比。”李墨源似是知道众人的心思一般,一语道破地说了出来。“但是,这并非因他才能不够,学问欠佳,而是他自己刻意不要名声。名声在他的眼里,一钱不值。”

    这一番说辞,先抑后扬,实际上是说在人格上,谢安要比诸葛亮和李斯更加高尚。

    “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对儒、道、佛、玄均有较高素养。他最大的特点在于淡泊名利,却又忠心为国,东山逍遥,白云明月;斯人不出,如苍生何;淝水之战,流芳千古。”

    李墨源一口气说了三个典故。谢安入仕前在东山建了白云、明月两处亭堂,忘情于山水二十年;朝廷一再征召,他却坚辞不出,当时流传一句话:“谢安不肯出山,百姓可怎么办呢?”淝水之战,谢安镇定自若,指挥八万军兵大胜十倍于自己的敌军,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有名的典故。

    赵倨手指轻轻敲击几案,发出有节奏的清脆之声:“不错。“

    “他隐就隐得潇洒,仕就仕得彻底。隐时是风流名士,却并未忘情天下;仕时是风流宰相,却也未忘情山水。南朝王俭说,江左风流宰相,唯有谢安一人而已。”

    连蔡太师也不能不钦佩李墨源的机智,他正在把大家往感兴趣的路子上引。文人关注的是什么?风流而已。但风流宰相,又何止是风流而已。

    李墨源口若悬河:“谢安参透老庄,讲求无为而治,政坚刑省,宽松大度,不生事端,不责小过,执政十余年,未杀一人,未生一乱,这样的风流宰相,何止是江左,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巧妙到借助谢安执政赞誉当今圣上,这样的人,蔡太师心中大叹,可造之材啊。

    说到这里,众人已经把诸葛亮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李墨源最后说:“身在庙堂之上,心在山林之中。这样的人怎不值得学生赞佩和效仿啊?!”

    “好一个身在庙堂之上,心在山林之中。”赵倨几乎就要站起身来,这哪是李墨源的理想,分明是赵倨自己的心愿。

    “众位爱卿,还有什么话要说吗?”赵倨环顾四周,见众人均是面色苍白,长吁短叹,禁不住自鸣得意,喜上眉梢。

    “无话,朕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