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1890德意志霸权之路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一十七章 十年

第二百一十七章 十年

    春去秋来,十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十年间,全球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德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大幅凌驾于欧洲其他国家之上,工业产值达到了英法两国的总和。在科技方面,德国不仅在化学领域保持着绝对优势,在电气领域保持着较大优势,而且在许多前沿理论方面也走在了世界前列。

    十年来,世界的局势整体保持平静。在欧洲,由于英德两国在1904年签署了一纸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该条约规定德国的海军总吨位不超过英国的50%,从而使英国在心理上的恐惧感被暂时的满足感所取代。在英德两大国相安无事的情况下,法国的也变得更为安分守己,这使得保持欧洲和平成为各国的必然选择。

    亚洲方面,日本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在划定朝鲜的势力范围后,在农业日本努力经营南韩,加大了对当地的殖民力度,在工业方面,日本集中财力发展纺织、钢铁和航运,依靠人力成本以及地理位置的优势,日本棉纱和棉布首先将印度的同类产品排挤出中国市场,之后美国的高档棉布也受到极大挑战,市场份额大大萎缩。

    从1906年开始,中国全面对外开放,日本商人近水楼台先得月大举进入沿海各省投资办厂或开采矿业。同时,日本的低级制成品开始广泛出现在香港和澳大利亚。伴随着经济上的扩张,日本海军实力也获得了相应的增长。第一期八八舰队在1903年组建完毕后,由于造船技术的突飞猛进,不到两年时间便已经显得落伍。因为英国皇家海军无畏号战列舰在1904年下水,这是世界上第一型采用蒸汽轮机作为动力的战列舰,虽然依然使用了燃煤锅炉,不过军舰的航速已经超过22节,达到了当时普通装甲巡洋舰的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海军吸收了德国海军的发展思路,着手打造一支强大的战列巡洋舰队。

    对于“无畏”号的全重炮理念,德国海军早已经认识到。德军战舰唯一的差距不是来自理念而是来自大型蒸汽轮机的技术。

    在当时。这种技术被帕森斯公司所垄断,而该公司和英国海军的关系十分密切。即使德国企业很早以前便获得了制造许可,但是在技术上仍然仰赖帕森斯公司的支持。

    1905年,在新一期造船计划上。亨特里克对于是否采用帕森斯公司的蒸汽轮机技术感到左右为难。如果使用英国人的技术。他担心被英国人设下圈套,造出一堆三天两头需要维修的不合格产品,如果不使用蒸汽轮机。而是继续采用往复式蒸汽机,则军舰在航速上就无法和英国的无畏舰相抗衡。

    单机功率达1.2万马力已经是往复式蒸汽机的极限,粗大而笨重的汽缸也使得轮机的功密比远远落后于采用最新技术和新式材料的帕森斯式蒸汽轮机。后者虽然在保持军舰的续航力方面依然不足,但是依靠安装高低两档压力的轮机已经大大缩小了差距。反观往复式蒸汽机在长时间高强度的运行中和蒸汽轮机的差距越来越大。

    就在亨特里克感到左右为难之时,德国海军造船厂负责研究汽轮机技术的小组提出了采用“冲动式汽轮机——电力”联合推进的技术方案。

    和帕森斯公司研制并垄断的反动式汽轮机不同,冲动式汽轮机是由瑞典工程师拉瓦尔发明,其后在瑞典、美国和瑞士均得到数家公司的改良和发展,在技术上相对更为透明。

    一般来说冲动式汽轮机在效率上要高于反对式汽轮机,但是输出稳定性不如后者,这就使得难以和船只的螺旋桨进行直连驱动,否则很容易造船机器损毁的大事故。

    海军船厂的技术小组提出的联合驱动方案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当然代价也是昂贵的,仅仅电力设备的投资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亨特里克在仔细考察了联合驱动方案后,认为可行,因为汉堡最新建成的电厂便是采用了几乎一模一样的技术,投产三个月以来一直运行稳定可靠。

    理论上虽然可行,但是具体到上舰设计还是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并攻克不小的技术难题。1905年下半年,由拉特瑙通用电气公司和瑞士苏尔寿组成的联合体击败西门子公司和瑞典的拉瓦尔公司的联合体,获得了为德国海军提供两套联合驱动设备的合同。

    与此同时,日本海军在获得了德国新式军舰研制工作的最新进展后,经过反复考虑,决定采用德国海军放弃的由西门子公司拉瓦尔公司提出的方案,在汉堡的布洛姆福斯船厂建造新式大型战列巡洋舰。

    此一阶段,世界各大国之间的总体关系趋于和谐。在美洲,法美之间关于巴拿马运河达成协议,美国政府以两亿美元的代价取得运河51%的股权以及在运河两岸驻军的权力。法国人折腾了三十年,费尽周折的巴拿马运河项目终于取得了一个令各方满意的结果。

    英美之间虽然就加拿大市场准入问题存在较大分歧,但是1904年后,布莱恩总统在他的第二个任期通过大幅下调关税,获得了英国的理解,从而和加拿大结成较为紧密的贸易关系,同时美国和欧洲各国之间的贸易都大幅增加,在英国自由党坚持自由贸易的政策之下,各大国之间并未因为市场准入或者贸易壁垒发生过多的摩擦。

    1910年随着马来亚和印尼首批开垦的橡胶园开始产胶,国际天然橡胶价格大幅下跌,其中不乏威廉的刻意压制。在此前的近十年中,作为全球橡胶的主要垄断者,威廉在西非的橡胶园获得了总计高达5000万英镑的利润。为了继续维护自身的垄断地位,威廉在东南亚出产橡胶后果断压低了橡胶价格,希望由此阻止橡胶种植业在当地的快速发展。

    总体来说,德国依靠自身的强大实力,外交灵活的外交手段,争取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和平。作为美西争端和英布战争的既得利益者,威廉对此感到满意。

    但是从1910年开始,世界再次变得不安静起来。

    首先是日本扶持台湾豪族发动反清起义,而后,利用两江新军被派往台湾的机会,浙江光复会策动了杭州事变,在杭州停靠的新军第一旅宣布“反正”,他们利用光复会提供的弹药,迅速攻下杭州城。

    风雨飘摇的大清朝终于被这最后一根稻草所压垮。在英德国两国公使的建议下,保庆帝下诏逊位,延续270年的清王朝寿终正寝。不过,保庆帝这只是以退为进的办法。北方六镇新军依然终于皇室,保庆帝在登基以后的政治改革也获得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支持,所以以此为契机,皇帝放弃了大一统和**主义,以五族共同的形式组成东亚联邦。其中汉地十八省改称中华共和国,东北改称满洲国,新、甘、宁成为回鹘斯坦,内外蒙合称蒙古国,三大藏区也统合成为西藏王国。

    保庆帝对各国享有宗主权,称为国家元首,同时也兼任满洲国国王,这一点和德国的体制如出一辙。

    联邦首都设于热河,北京则为中华共和国首都。

    中国政治局势的突变,引发了列强间,尤其是俄日两国的激烈纷争。按照日本政府一贯的对华政策,联华抗俄是其主要目标,次要目标则是寻找合适的机会将台湾从中国版图分裂出去。

    布尔战争结束后,俄国政府在英国的支持下加紧对中国北方的控制,虽然巴黎会议上,德国承认俄国在中国长城以北地区享有优势地位,但是维护中国形式上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也是德国所坚持的。

    在中国大一统的情况下,俄国在北方的地位问题还不是那么惹人关注,但是当帝国分裂后,长城以北地区分成三个彼此独立的政治实体,而且都和中国的主体——中华共和国分离开来,如此就使得俄国在该地区的地位问题凸显出来。

    1911年,俄国政府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借口中国分裂的事实,宣称巴黎条约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情况,进而向各国暗示:沙皇将在适当的时机兼并中国长城以北地区。

    俄国的主张自然遭到日本的激烈反对,不过沙皇为了实现“黄俄罗斯”的霸业,在远东地区努力经营了十几年,岂能因为日本的反对而就此收手,两国矛盾随即升级。

    这一次,英德两国都意识到俄日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难以调和的程度,一方面,日本的实力比甲午战后大大增强,尤其是海军实力远远超过了俄国的太平洋舰队;另一方面,随着北华铁路和俄国中亚铁路的并轨,俄国在远东地区的兵力投放以及后勤补给变得十分快捷方便,因此俄国从上到下都决心放手一战,从而使帝国在东方的疆域扩充到温带地区。

    ps:最近对情节的构思反复考虑后,还是选择了以稳为主的策略,作者原本计划要加入布尔战争和英国干一场的,不过经过综合考虑,感觉变数太大,难以把握,所以还是直奔一战更符合德国的战略规划,也更容易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