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头脑风暴
第三章头脑风暴 起初赵云说什么也不愿意离开刘厚去麦城,开什么国际玩笑,这次陪世子出来,自己责任重大,世子的安全他这个超级保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万一世子有什么三长两短、冬瓜豆腐的,自己真是万死莫辞。 刘厚苦口婆心跟他解释,最后还是抬出了左慈的名头,说他推算出关公在麦城将有性命之忧,请赵云务必救他出来。同时又保证自己能应付南郡的局势,大不了打不过就跑回船上。 最后赵云想想,也是,这南郡就建在长江边上,“超级战舰”荆州号近在咫尺,刘厚的确随时可以逃回荆州号的。 而荆州号的恐怖战力他是见识过的,92门火炮,想想都令人战栗。这完全不应该是这个世界的武器,即使以赵云这样身经百战,神经大条的人,在荆州号一侧舷炮齐射时都会感到胆战心惊。 无奈之下,赵云再三叮嘱刘厚一定要以自己安全为要,然后领命开赴麦城。而可怜的刘厚清点一下人马后发现,自己杯具了。原因是,自己也只剩一千五百人了。由于前方战事吃紧,关公将部队抽调一空到前线,仅留下2千人给潘浚驻守南郡城。刚才分了1000给赵云带走,现在自己手头上也只剩下一千荆州兵和500自己带来的火枪兵了。 这样的兵力,怎么够守得住偌大的城池啊?刘厚抓着头发犯起愁来了,心里早将关羽骂成了猪头,还是很傻很天真的那种。 他怎么都想不明白,关公怎么就能那么放心将自己的后背交给了东吴这匹来自东方的狼。他还真以为自己和孙权有亲啊?也不想想自己多次得罪孙权,特别是前段时间,孙权派人向关羽求亲,想让自己儿子娶关羽的女儿。 关公不同意就不同意吧,偏不好好和人说话,反而说了一句:“虎女安能配犬子。”这不是明打人脸吗?说这么侮辱人的话,就算是寻常老百姓也该跟你拼命了,更何况是身为三大诸侯之一的孙权,谁能咽得下这口气? 而这个关公竟然一点警觉性都没有,仅留2千人守南郡。这不等于明着跟贼说:“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吗? 刘厚在府衙召开了军事会议,潘浚还有从“工业部”跟过来的费祎、张苞、关兴、蒲元等各位有名号的人物均出席了会议。刘厚明确告诉大家,孙吴会偷袭荆州,让大家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守住南郡。 潘浚对于刘厚这个说法很不赞同,他的理由是:君侯(指关公)威震华夏,孙权必不敢轻捋其胡须。况且,刘、孙两家还有联盟之约,孙权怎么会轻易撕毁盟约擅自进攻我们呢?再说了,君侯设立了烽火台,如果东吴偷袭,烽火台就会发出信号,到时候我们有了防备,他们怎么可能偷袭成功呢?。 这也是蜀国上下普遍的看法,连诸葛亮都在这一点上没有看清楚形势。当然,蜀国也不是没有明白人,例如赵云就曾经建议放弃荆州,将荆州丢给吴、魏两国去争夺算了,无谓虚耗兵力在这个四战之地。可惜这样的声音太弱小,影响不到蜀国的决策层。 刘厚道:“此事千真万确,至于消息来源,这里就不详细述说了。潘将军只要知道这个消息是确切无误的,只要专心想破解的对策就行了。” 这个时候,刘厚显示了其独裁的一面,开玩笑,都火烧眉毛了,还搞什么民主,谁还有时间费劲跟你解释什么。刘厚决定跳过解释情报来源的过程,直接进入下个环节——想对策。 而原来跟着刘厚从“工业部”过来的班底,倒是没有人对刘厚这个惊人的消息有什么怀疑。毕竟这几年见多了刘厚和左慈这两师徒的种种神奇之处,再加上,这两年他们逐渐培养刘厚的领导能力,逐渐习惯了听从刘厚的命令。 接着,刘厚又抛出重磅炸弹,说这次东吴偷袭荆州的计划是由陆逊策划,吕蒙具体执行的,他们将身穿白衣(指便服,不是白色的衣服),装扮成商人,伺机接近烽火台,然后突然发难控制烽火台的人,使他们无法发出消息。然后再骗开城门,偷袭南郡。 刘厚努力回忆,将小时候看过的《三国演义》里有关“白衣渡江”故事的一些过程尽量讲述出来。同时,心中也在暗暗遗憾,现在自己还能依靠对历史的认识做出未卜先知的预测,等荆州事了,整个历史将会被自己改变,到时候自己的历史知识将不再起作用,到时候万事就要靠自己了。 潘浚听到刘厚将敌人偷袭的过程说得那么详细,连身穿白衣控制烽火台这样的细节都能说出来,顿时也不敢再怀疑刘厚的消息来源了。心里想,这位世子估计早就安插有细作在东吴阵营,肯定是他们的偷袭计划被细作侦知,怪不得世子不辞千里跑来守荆州,原来是这样。 而从“工业部”跟来的刘厚旧部也暗暗惊讶,这个左道长功力日渐精进了,怎么可以将未来的事情推算到这么精细的地步。从来那些擅长术数的方士推算事情的走势都只有一个大概轮廓,甚至很多方士都是说些模凌两可的话,这些话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事前根本无法知道这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往往事后去印证才恍然大悟。 而这次左慈不但预测到东吴要偷袭荆州,还将细节都预测出来,难道左慈真的是神仙? 不管“工业部”一班旧臣怎样想左慈,刘厚继续主持会议,他决定采取头脑风暴法,希望大家一起商量个对策出来。可惜的是,人家头脑风暴参与者个个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可是看看自己头脑风暴会议的这几个人,都是些什么货色啊。 费祎虽然是个文臣,但是他擅长内政,对于战争方面的谋略他也是初哥一个。郭攸之还好些,毕竟他所学比较驳杂,兵法韬略也有所涉猎,算是一个可用之才。 张苞和关兴两个小子就不要指望了,毛都没长齐的两个毛头小子,整天只知道打打杀杀,让他们冲锋陷阵还勉强可用,让他们出谋划策还是算了吧。 蒲元潜心于技术研究,属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打好铁的类型,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地头蛇潘浚草包一个,估计也提不出什么有建设性的建议。 他现在从来没有这么渴望过能有一个超级谋士在身边,可惜的是刘备怎么都不肯将庞统派给自己。 会议进行了一个时辰,依然没什么好的结果出来。这时候,刘厚突然想起一件事:吴军到底什么时候来偷袭? 刘厚将这件事说出来,大家又七嘴八舌讨论起来。张苞说怎么左道长没有推算出具体时辰?惹得刘厚连连翻白眼。郭攸之提议加派探子去打探。费祎说应该紧闭四门,不让任何人进出。潘浚提议加紧四门守卫,加紧城中巡逻。 好吧,毕竟这不算一个很难的议题,在座的也不算十分草包,最后刘厚汇总了一下大家意见,做出了决定:加派探子沿河打探消息。如果见有白衣人乘大船渡江,不得惊扰他们,立刻回报。 由于刘厚带来的人马不熟悉这边的道路情况,所以这件事情只能是有潘浚安排原荆州军的人去实行。刘厚是想起做什么就马上要去做的性格,于是立刻让潘浚安排这件事,一刻也不肯耽误。 等潘浚安排好探子的事情后,天色已渐暗,刘厚他们到达南郡之后,就开始接管南郡工作,然后安排赵云出征,再然后开军事会议商讨退敌之策,不但没有时间休息一下,甚至连晚饭都没吃。这个时候,大家都饿得肚子咕噜噜直叫。 于是,潘浚连忙叫来手下,让其安排酒席。刘厚让他将饭直接送上来议事厅,打算让大家一边吃饭一边商议,甚至做好秉烛夜谈的准备。 这令潘浚稍有微词,他本来想趁着给刘厚接风洗尘的机会好好海喝胡吃一顿的,谁知道这个世子那么不讲究,不但不给饮酒了,连饭都不给好好吃一顿,整个边吃边谈出来算怎么回事啊。 刘厚当然不知道潘浚心里的不满,就算知道也用不管他,这就是上位者的好处,以自己世子的身份,和潘浚相差n个档次,说得不好听点,这里没有他说话的份。再者说,毕竟现在时间紧急,可以说是争分夺秒,虽然自己已经到了荆州,但危机还没解除,情况还很严峻,那些枝末小节现在也无暇顾及了。 一会儿,饭菜送上来,每人一个托盘装着一份饭菜,放在各人前面的案几上。刘厚心想,原来这种分餐的吃法不是西方人发明的啊?我国古代就有了。看来不但围餐是国粹,连这号称更卫生的分餐吃法也是国粹嘛。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南郡就建在长江边上,在这种上流社会的宴席上,自然能吃到鱼虾蟹等河鲜了。“工业部”出来的一班人平时不能说没有吃过河鲜,不过吃那么丰盛的一顿河鲜倒不常见。于是,一帮人也是吃得有滋有味,大快朵颐。 席间唯有刘厚和潘浚二人见怪不怪。刘厚在物资极端丰富的后世生活过,别说什么河鲜,就算是海鲜也没少吃,对于这样一托盘鱼虾蟹自然没多大惊奇。 潘浚常年驻守本地,这样的饭餐自然也没少吃,所以对这顿河鲜也没多大感觉。不过毕竟天色已晚,自己的肚子也在抗议,而看样子,这个会议还不知道开到什么时候,何必为难自己的肚子呢,不满归不满,该吃的还是吃吧。 大家看到刘厚对一桌的河鲜无动于衷,也不由得感叹自己这个少主少年老成,沉着稳重。 这个时候,刘厚逐渐将开小差的思想拉了回来,重新进入讨论对策的正题上来。 “诸位,其实说到兵法谋略,虽然有很多种,但是常用的也就那么几种。”刘厚停下了筷子,看样子是打算长篇大论一番了。 “愿闻其详!”“工业部”几人同时向刘厚拱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