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生之我是阿斗在线阅读 - 第七章 张仲景

第七章 张仲景

    
    
    第七章张仲景

    长沙太守大堂,一条人龙从大堂延伸到大街上。一名白发老者坐于堂中给人把脉毕,提笔刷刷开了个药方,交给身边的童子抓药。

    然后对患者道:“无妨,无妨,你这病无需担心,你把这药拿回去,三碗水煮成一碗,每天两次,三天后,你的病自然痊愈。”

    患者是个衣服破烂、满脸污垢的中年人,拿到童子递来的药包后,不禁泪流满脸,跪下给老者“砰、砰、砰”地磕了几个响头。

    “感谢张太守,要不是张太守可怜,小可这条小命可就没啦,呜呜呜……”

    一位太守“不务正业”给人看病?没错,历史上也只有一位这样亲民的太守。如此关心民间疾苦的官老爷,也只有“医圣”张机张仲景了。

    传说张仲景在任长沙太守期间,正值疫疠流行,许多贫苦百姓慕名前来求医。他一反封建官吏的官老爷作风,对前来求医者总是热情接待,细心诊治,从不拒绝。

    开始他是在处理完公务之后,在后堂或自己家中给人治病;后来由于前来治病者越来越多,使他接应不暇,于是他干脆把诊所搬到了长沙大堂,公开坐堂应诊,首创了名医坐大堂的先例,他的这一举动,被传为千古佳话。

    后来,人民为了纪念张仲景,便把坐在药店内治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这些医生也把自己开设的药店取名为“xx堂药店”,这就是中医药店称“堂”的来历。

    这时候,一名仆人匆匆从后堂进来,对老者说:“老爷,麻黄、桂枝、葛根均已用磬。”这些药物正是《伤寒杂病论》中所载的常用药物。

    张仲景皱了皱眉头,抬起疲惫的脸,对仆人说:“那还不赶快去采购,找彭掌柜的,他答应给我打折扣的。”

    “老爷,这,这……”仆人支支吾吾。

    “这什么,有话就说,吞吞吐吐的,成何体统。”

    “老爷,我们没有那么多银钱了。”仆人低下头,低声道。

    “这……”这次轮到张仲景“这”了。

    “唉……”“这”了一声后,他不由得叹了一口气。他自己也知道太守府的状况。他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人,当然不可能去盘剥百姓,不但不会乱收赋税,还经常视情况减免一些赋税,这样一来太守府的收入可想而知。

    偏偏到处战乱,流民多如牛毛,导致疫病横行。这些患病的人多数赤贫,连肚子都填不饱,如何有钱看病、买药。

    碰到这种情况,张仲景通常都免费给这些人看病。诊金固然可以不要,顶多自己辛苦一点,但是这药可不是凭空得来的,也是需要银钱买回来的,虽然药商已经给打了大大的折扣,但是,也经不起他这种长期施医赠药的折腾。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张仲景就是这种一辈子做好事的人,无愧于“医圣”的名号。但是做好事也是要看能力的。这种能力不但指技术、力量,还包括其他方面,例如财力。

    论技术水平,张仲景估计能入世界排名前三名,但是论财力嘛……偏偏,施医赠药是需要雄厚的财力为后盾的。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更何况……,张仲景望了望由大堂一直延伸出去的人龙,这些人在他眼中变成了嗷嗷待哺的小鸟。这不是十贯八贯钱可以解决的问题。

    一阵无力感袭来,“这时势,生于乱世,人命贱如狗,能怪谁呢?要怪就怪那些祸乱天下的军阀们吧。”张仲景对那些个整天打来打去的大小军阀深恶痛绝。

    “老爷,老爷……”耳边传来仆人的呼喊声,张仲景从思绪中退了出来。

    “去,将夫人那颗珠子拿去龙凤祥卖了,先应急一下。”

    “老爷,这可使不得啊,那是夫人最喜欢的小玩意,夫人经常晚上拿出来看,说可以看到幽幽的光。”

    龙凤祥是长沙最有名的珠宝店,而那颗珠子是前几年张仲景治好了吴国太的病,吴侯孙权送给他的谢礼。

    而那颗珠子据说是夜明珠,晚上可以发光,不过估计也不是什么高品级的夜明珠,发出的光若有若无,不仔细看很难看得到。

    “叫你去你就去,怎么那么多话,一颗珠子而已,又不能当饭吃。”

    仆人呐呐地去办事了,张仲景继续投入紧张的诊治当中。

    夜深,张仲景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后堂准备休息。预料中夫人的唠叨没有出现,因为有一位不速之客到访。

    这位不速之客是一位中年文士,对着张仲景长长一揖,道:“学生拜见张太守。张太守救护病患,活人无数,高风亮节,令晚生好生钦佩。”

    “喔,敢问客从何来?”张仲景一脸倦容,无精打采地问道。

    “实不相瞒,晚生从西边来。”

    “喔,原来是刘皇叔麾下,皇叔仁义,老夫也好生钦佩。皇叔遣你前来,可是有人需要老夫诊治。喔,对了,几年前老夫还帮他夫人治过病。敢问甘夫人还好吗?”虽然对各大军阀互相攻伐很不满,不过刘备是个例外,他素有爱民、仁厚之名,张仲景对他印象还算好。

    “甘夫人还好,只是身子骨还有点弱,整天待在后院调理身体,甚少出来见人。”

    事实上,甘夫人虽然被张仲景救回一命,但是那次大病却伤了元气,身子骨一直不好,无法侍奉刘备。由于孙夫人又跑了路,所以刘备这个无情人在入蜀后,就又另娶了吴夫人。

    吴夫人名苋,是吴夙之女,吴懿的meimei,陈留人。吴苋兄妹早年丧父,他们父亲生前与刘焉有旧交,所以全家人跟随刘焉搬家进入四川。吴苋成年后就嫁给刘焉的儿子刘瑁。刘瑁死後,吴苋成为寡妇。

    刘备平定益州,之后孙夫人又和他离异回到东吴,于是有人建议刘备娶稳重聪明的漂亮寡妇吴苋。刘备顾虑到与刘瑁有同族关系,法正劝说:“论到亲族关系,比起晋文公和子圉又如何呢?于是刘备再无顾虑,娶了吴苋为夫人。

    “嗯,甘夫人那一病阴津大耗,九死还生,的确需要几年的调养。难道皇叔想让老夫去给甘夫人调理身子吗?”

    “非也,非也,晚生却并非主公所遣,遣我之人乃小公子也。”

    对于张仲景这样国宝级的人物,刘厚又怎么会放过。刘厚可是记得,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书中很多著名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柴胡汤、白虎汤、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等,经过千百年临床实践的检验,都证实有较高的疗效。

    而且《伤寒杂病论》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国界,对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等国的影响很大。特别是日本,历史上曾有专宗张仲景的古方派,直至今天,日本中医界还喜欢用张仲景方。

    日本一些著名中药制药工厂如小太郎、内田、盛剂堂等制药公司出品的中成药(浸出剂)中,伤寒方一般也占60%以上(其中有些很明显是伤寒方的演化方)。可见《伤寒杂病论》在日本中医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喔,不知道贵公子找老夫何事?”张仲景抚着白花花的胡须问道。他对刘厚还是有一定印象的,当年给甘夫人看病时,那个小屁孩就跟着他出出入入,问这问那,对什么都很好奇。

    张仲景觉得他对医术很有兴趣,人也很聪慧,倒也动过收他为徒的念头。但是情知刘厚身为一方枭雄的继承人,断不会抛下大好的家业,和自己四处游方,最后也只好绝了这个念头。

    “小公子在成都开了一家医院,想请神医过去主持。”谈到正事,中年文士改口称呼张仲景为“神医”,显然是为他大夫的身份而来,而不是为了他太守的身份而来。

    “喔,医院?是太医院吗?天子明明在许昌,你家公子在成都设立太医院,难道不怕逾越吗?”张仲景有点生气了,他再怎么说也是汉臣,对乱臣贼子向来厌恶。

    “非也,非也,小公子这医院是为百姓看病的机构,不是转为皇室服务的。此事说来话长,请神医听我慢慢道来。”

    这时,仆人送来茶水,张仲景招呼中年人坐下,打算与他秉烛夜谈。

    “只是你日间也看到了,我这里病人众多,我若离开,他们求医无门,老夫实在于心不忍。”医圣果然有大慈大悲之心,他并非贪恋太守的权位,让他离开,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病患们怎么办。

    事实上,他早就动了辞官专心为医的念头了,只不过当这个太守,他就可以调动很多资源,可以救治更多的病人,所以才一直挂着这个太守的名头。

    “神医先别拒绝,晚生先问神医几个问题。第一,那么多病患,你能救治几个?”

    “这个,老夫一天下来,大概能诊治一百来人吧。”

    别以为1百多人不多,事实上这已经相当惊人了。1百多人是什么概念?假如平均5分钟诊治一人,一个小时才12人,一天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工作10小时,才120人。

    更何况,中医的诊疗,望、闻、问、切,很是耗费时间,加上开药方,5分钟,还真不一定够。加上有些病患是需要针灸、推拿、拔火罐、接骨等费时费力的特殊疗法的。所以一天一百多人,可见张仲景有多辛劳。

    张仲景现在已经60多岁了,精力一天不如一天,长期这样辛劳,对他身体损伤很大。事实上,历史记载张仲景生于约公元150~154年,死于约公元215~219年。(因为时间太长,生卒年限都无法准确获得。)

    不过有一点肯定的是,他的寿命不超过70岁,按上面的年限算,最长也就69岁。一个医学大家,在常人眼中,应该能长寿才对。如唐之孙思邈,据说享年一百零二岁(传说中更是活了一百四十一岁),可为何张仲景却连70岁都活不过呢?

    张仲景身为长沙太守,高官厚禄,不会因为贫困等原因折寿。那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位千古医圣连70岁都活不到呢?刘厚认为,很可能就是因为他夙兴夜寐长期辛劳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