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天宋武功在线阅读 - 第三十五章 灾难当前、献计献策

第三十五章 灾难当前、献计献策

    房间内,赵德昭依旧躺在床上,“阿切”一声,他回过神来,大雨不停下着,伤神伤脑,自己这几日已然受了风寒,身子骨瑟瑟发抖着。身上的被子盖着,却依旧感到寒冷,稚嫩的小脸上冻出了一条清水鼻涕。赵德昭揩了一下鼻涕,过了一会儿,他闭上眼睛,昏昏沉沉地入了梦乡。

    等待在门口的郭荣站了几秒的样子,里面好似没有动静,就上前去叩门,赵德昭听到门外叩门声音,就说道进来吧,随后又昏昏沉沉地入睡了。

    郭荣脸上不过是淡淡地笑了一下,进门了,他双目一直都在打探着赵德昭的屋内设施,这屋内摆设都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可是赵德昭的房间内都摆着书籍和书画,十分古朴大方,简洁了了,完全不见奢华,郭荣心内感觉良好,这样的小孩子应该都是喜爱玩具或者玩耍,可是却不见一丝一点的所玩之物,这确实是让人匪夷所思。

    床上的赵德昭却不知道将来的天子心目中已经打了一个良好的印象分数。赵德昭却浑然不知,依旧躺在床上,双目紧闭。

    郭荣打探着入内,撩开帘子,望见赵德昭躺在床上,听到声音也是如此,只见那孩子脸色潮红有些不正常。于是乎郭荣就上前用手背烫了一下额头,却是额头上也是烫的惊人。

    赵德昭感受到有人轻轻地用手背接触了一下自己的额头,就慢慢睁开眼睛,面前是一张方孔大脸,浓眉大目的年轻人,自己好似在哪里见过他,一下子也想不起来了,如今自己头昏脑热的,一想头就晕,眼睛皮儿搭下来,睁也睁不开。

    郭荣连忙叫来赵府小厮,去唤了自己府上的御医。

    赵德昭从今天早上就开始发烧,手脚都有些不由自主的开始颤抖,脑子里也是一阵阵发懵。

    恰在此时,赵弘殷回来了,迎面撞上刚刚出来去寻御医的小厮,小厮说道皇子殿下来赵府,又说现下皇子在小郎君的房间,赵弘殷问道谁病了,为何找御医,小厮答道皇子殿下见到小郎君病了,就让小的去请御医过府问诊。

    赵弘殷知道了,心内惶恐至之,就让小厮继续去找御医。他走到见到厅堂内,见到坐着几个官员小吏,就问寒问暖,问到诸位同僚辛苦云云,又忙道照顾不周,请诸位见谅之之。

    赵弘殷登时唤了小厮仆从送来热水和干净衣服让官员小吏们换上,自己急忙也往赵德昭房间赶去了。

    “参见殿下”赵弘殷见到郭荣此刻坐在赵德昭的床前,躬身叩拜道,“殿下,昭儿的病让殿下多虑了。”

    “赵大人,话不能这么说,适才路过府上,又听闻令孙才能,就想见一面,没想到令孙病了,这才请御医来看看。”

    “老臣多谢殿下对孙儿的一片关心。”赵弘殷道。

    就在这个时候,小厮去请的御医已经来到房间了,御医见了郭荣正要参见,被郭荣赶紧拽着看病了。

    赵弘殷关心孙儿心切,忙问道:“御医,我孙儿如何”

    御医正在号脉,无法回答赵弘殷的话,过了一些时间说道:“启禀殿下,赵大人。小郎君不过是因为淋湿身子,受了风寒,待我开个方子,照着方子抓药即可,小郎君的风寒要好好休养,最近天气阴寒,好好在屋内静养”

    “哦,那就好”赵弘殷听了此言,也就放下心来。

    耳边好似祖父在说甚么,赵德昭迷迷糊糊地又好像听到有人在说甚么御医、殿下的,脑海激灵一下,顿时想起那人是谁,原来是当今皇子殿下郭荣,自己已然失礼,未来天子,怕自己一不小心得罪了,以后的日子就难过了,赵德昭连忙睁开眼睛,见到那人,从床上欲要起来行礼,郭荣连忙制止,赵德昭身子无力,勉强地在床上坐了起来,却忙说:“小子无礼,如今这般样子,殿下见笑了。”

    “呃无甚么大碍的,甚么礼不礼的。如今你病了,就要好好休息,你现在还撑不撑地助,我先前听说了一些关于你个小子一些传闻,就知道你小子肚里有乾坤,不知道肯不肯为我想出一个甚好的救灾的法子”郭荣道。

    “救灾法子殿下,我我”对于郭荣这位未来的周世宗,赵德昭还是很有好感的,特别是他一登基就出征,第一站就打响了高平之战,收复了被契丹占领的失地,随后又几次三番南征唐国,从唐国手中拿到了江北十四州。对国内又勇于实行改革,这些都是一个中兴之主才能做到的,可惜郭荣却是英年早逝,三十多岁就死了,后来自己的父亲就

    赵德昭忽然间有些对不起眼前之人,又觉得惭愧,而且自己确实有救灾的方法,不过那是照搬后世救灾的法子,如今就缺少一个契机,只是没想到今日在赵府竟然能够遇上未来天子,如果自己把救灾的良策献上,能够拯救很多老百姓,若方案不被采纳,那么自己今日就算下了地狱也是心甘情愿的,何况今日来的是明君。

    赵德昭想了一下,欲言之,看到祖父撇过来的目光就闭上了嘴巴。房间内里赵弘殷的目光刷的一下看着赵德昭,他还是为自己的孙儿捏了一把汗。但是郭荣瞧见赵弘殷紧张兮兮的样子,又见赵德昭若有所想的模样,噗嗤一下笑了出来,摇摇手道:“无妨,我只是听听昭儿的意见,说错了无甚么大碍。”

    赵德昭刚要说,忽一官吏进入自己的房间,说道:“禀告府尹大人,其他各县催来快报,开封附近各县都有大批的唐国流民进入,据各县统计,目前东京开封府地区大约有五万名流民。”那个官吏一直都低着头,说完看了看郭荣。

    “怎么回事,开封附近各县怎么会无缘无故的出现如此的流民,在此之前我怎么没听到下面官员递上来的禀报。”郭荣怒道。

    “启禀府尹大人,这五万名流民大部分都是最近半个月进入开封地区的。”郭荣作为东京开封府名义上的统治者,如今面对如此众多逃荒者也是束手无策,而且开封地区本就富裕,如今是逃荒者的首选之地,是关东最富有之地。加上周国皇帝仁慈,曾免了饥民赋税,又派遣官吏赈灾,民心所向,仁义之至,淮河地区受旱灾的百姓听闻此事,几乎都往这里赶了。

    “我听闻唐国旱灾,饥民渡河朝着开封方向而来,近期开封附近涌现出大批的流民,而且曰益增多。开封现如今都在水患之中,不知道如何才能安置流民”郭荣面色艰难地说道。

    “这”那官吏摇摇头,一副束手无策模样,良久只能在一旁站着。

    赵德昭忽然间想到后世赈灾方案,就脱口道:“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郭荣脑海中想到以工代赈起源于周代,最早见于礼记一书,礼记月令篇中有“季春之月,发仓廪,赐贫穷,振乏绝”的记载。汉书食货志载有“虚郡国仓廪以振贫”。后汉书质帝纪有“方春戒节,赈济乏厄”的记载。

    纵观以前的扶贫赈灾,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减赋、免征、平粜、赈济、借贷、安辑、抚恤等。减赋、免征,即减免税收;平祟,即在灾年平价调拨卖出粮食;赈济包括粮赈、钱赈、物赈、粥赈和工赈。

    “然而开封地区大量灾民进入,关键是如何进行以工代赈”郭荣问道。

    赵德昭思索再三,又道:“殿下,如今开封地区受水灾严重,而河道淤积堵塞已久,雨势依然很大,这五万百姓是否能够出力,可以调拨钱财组织流民疏通河道,同时加固河堤。这样既可以解了饥民的生存,又能为水灾添上力气。小子这只是打一个比方而已,其他还有诸多事务,诸如开封民众房屋修建、道路翻修、开挖沟渠、桥梁修筑、伐木修屋等等。”赵德昭还有一点没说就是自己的广味集团正缺少廉价劳动力,若此心思被知道,估计要被未来皇帝给鄙视一番。

    不知不觉中,郭荣才发现开封附近州县地区还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办。如果将这些事情全部干完,不知道要干到甚么时候,如今五万流民或许能够解决一部分的问题,虽然不是全部,但是在五代十国这个时代,百姓就是最好的资源。

    这时候郭荣说道:“昭儿能不能把计划写得详细一些,我让官员在旁边记载,你口述。”

    赵德昭的眼睛忽然一下子就直了,说道:“小子只是自己不过是一个小老百姓,何德何能,怎能让殿下抬爱如今能够为大周出力,是小子应该做的。”

    “你这个小子,我是越来越喜欢了。”

    随后由赵德昭口述,官员代笔,郭荣和赵弘殷在一旁听着,不放过一个细节。赵德昭绞尽脑汁,就一股脑儿把后世赈灾的具体cao作之政策全部都吐了出来,然后加上这个时代的语言习惯,一篇篇幅很长、政策详细、条例清晰、教化民众的以工代赈上疏之良策出炉了。此后这篇文章就成为官方赈灾的政策,一直延续了下去。

    赵德昭终于一气呵成讲完了,旁边的官吏边记载边感慨,自己满腹才华竟然不如一个小娃娃,这说出去还得了啊,所幸自己今日能够见到东京神童,也算是见到真人了。何况今日一番言论如醍醐灌顶一般,把周遭在场之人,连同未来皇帝都给震撼住了。

    这是一个怎样的秒人儿,怎样的妖孽所想出来的。

    赵德昭呼了一口气,郭荣便让他躺下。随后就带着官吏出了赵府,朝着内城匆匆赶去。滋德殿内,郭威收到郭荣的以工代赈上疏之良策,细细查看上面的赈灾条例,反反复复地读之,有滋有味的样子,看到精彩处拍案叫绝,有此良策,正好解决了自己当前之燃眉大急,以后若是遇到这些个状况也能有法可依,确实是精彩,确实是务实

    郭威叫了几个主管灾情的官吏,然后按图索骥,贴布告示,传之大周国境。国境之内所有逃荒的百姓闻此良策,都纷纷向当地州县报道,此时各地都在开展赈灾,有了劳动力,各地州县的府衙都主持修筑一些工程,调拨钱财组织民夫疏通河道,同时加固河堤,救济灾民,修筑房屋等,而大量劳动力正好可以弥补不足。

    三日后,北地大雨终于停止,周国上自天子下自百姓全部都眉开眼笑。

    开封大街上,郭荣等一行官吏都在巡视中。

    “都是帝国的子民,本府当然不会放任任何一个百姓饿死。”

    “府尹大人所言极是,大人能为百姓着想,实在是大周百姓之福呀”一旁的官吏们拍了一个马屁。

    “府尹大人仁义。”群臣纷纷附和

    “赵县令,现在流民的情形如何”郭荣问道。

    “启禀殿下,开封州县历来民风淳朴,在告示贴出之后,流民纷纷报名参加,如今各个州县的工事都在有条不紊都进行之中。“

    “哦,那就好。“郭荣说道,这赵德昭的以工代赈之良策确实卓有成效,如今周国之内的流民都能安居下来,不会造成很大的哗乱,全靠好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