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定秦曲在线阅读 - 第三十一章 人心(上)

第三十一章 人心(上)

    在匈奴人决定围困云中城的时候,在九原郡的某地相机行动,率军巡逻草原地区的李勉,也在为一个事情犯难,那就是在这一段时间,虽然匈奴人并没有大规模进攻,但是在长城北面的一些地区,依稀可以看到规模不在少数的匈奴人似乎在相机行动。WwW.⒉

    这也就是说,若是匈奴人真的打算大规模南下,只不过是旦夕可至的事情。

    而同样的,因为云中郡的地区已经失陷不少,九原郡事实上处于一个很微妙的境地。

    匈奴人若是从北往南大规模南下,那么对于李勉而言,只要是长城不失,那么这些匈奴人必然需要付出非常惨重的代价,甚至可能还不得寸进。

    但是匈奴人假如沿着云中郡从西面进攻位于云中郡东面的九原郡,长城所能够挥出来的作用事实上是形同虚设。

    而情况一旦向着最为恶劣的境地展,那么长城的驻军很有可能面对的是匈奴人从南往北的夹击。

    甚至是可以说,只需要匈奴人围困一段时间,等到长城的烽火台内的存粮告罄的话,这些戍守长城的驻军,甚至是不战自溃。

    李勉很清楚,他的这一支骑兵部队就是尽可能避免这个情况生的关键所在。因为即使是在九原郡,成建制的骑兵部队只有他这一支约莫六千人上下的轻骑部队而已。

    李勉不是不知道张嘉师或者是眼下秦帝国中枢对于匈奴人入侵的计划,那就是凭借简称拖延匈奴人前进的脚步。

    但是云中郡虽然并没有全部失守,其中最为坚固的郡城云中县依旧是牢固的控制在秦军手中,但是这不代表云中郡固若金汤。

    恰恰相反的事实是,匈奴人得到了云中郡绝大部分地方的控制权,其南下可以进攻阴山,东进可以进攻九原。

    九原郡的防御布置大部分是倚重长城,而在很大一方面而言,这恰好是一个死xue。

    正所谓两线作战是兵家大忌,李勉不认为张嘉师这个姐夫会在这个事情上犯下这么严重的错误。

    或者是说,按照李勉自己的认识,那就是匈奴人若是真的大规模夹击九原郡,那么九原郡很有可能会被主动放弃,相应地区的秦军官兵后撤到阴山一线的防御地点,然后组织起一条能够依托山势进行防御的防御地带。

    这么一来,固然有可能是尽可能将匈奴人的推进道路堵死在阴山以北,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云中郡的情况将会变得更加危殆。

    因为若是以眼下的情况而言,九原郡无疑是支撑着云中郡的中枢所在,若是九原郡失守,云中城的数万秦军假如无法坚持到援军的到来,恐怕全灭殆尽是很有可能的最终下场。

    李勉与杨翁子之间的关系虽然并不算熟络,但是作为邻接郡县的袍泽,李勉何尝不担忧云中城的防御情况?

    只不过就眼下而言,他似乎更应该担心的是匈奴人下一步的计划。

    ……………………………………………………分割线……………………………………

    在燕郡北面的长城,彭越作为新调动过来的燕郡郡尉,其主要职责就是协调燕郡北部,尤其是以长城为主的防御体系的兵力安排。

    这一个安排对于彭越而言,可以说并不是一个很轻松的任务,因为即使是彭越自己也有着相当丰富的作战经验,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他正如张嘉师所担忧的是,他对于防御作战的经验,始终是一个问题。

    在几年前他投靠张嘉师之前,也是一员有着相应凶名的反秦将领。但是相对于原来算是三川郡李由麾下的秦军偏师,彭越在之后的几年多次与东进的张嘉师麾下的秦军部队交战。

    当然,这一些战争可以说相互之间有着胜负,但是更多的是彭越并没有想到,这些秦军部队并不是张嘉师麾下的最为精锐的部队,而不过是紧急招募然后经过短暂训练的秦军新兵。

    而即使是如此,在多次进攻被张嘉师麾下秦军夺回的县邑的作战当中,彭越可以说是败多胜少。

    而少数的胜利更多地是依靠人数方面的优势所取得的。

    作为当其时项羽麾下的一员大将,彭越并不算是项羽的心腹,但是也不是一个边缘人物。

    论地位,彭越固然是远不如项羽范增等人,甚至是不如丁公这样的人。

    但是论实力,除了项羽,龙且等楚军核心将领,能够与他并肩比较的人并不多。

    在张嘉师挥军进攻秦军叛将章邯势力的时候,章邯向当时的项羽求援,而项羽的一纸调令就让他成为了支援章邯的两支楚军的指挥官。

    对于这个安排,彭越一开始并没有反感,甚至是认为项羽终于想到了重用他来对抗那个在巨鹿之战当中就逐渐蜚声天下的暴秦挽救者。

    他并没有与张嘉师直接对战过,而即使是在之前的战斗当中与秦军交战败多胜少,依旧没有让彭越将这一个秦将放在眼内。

    但是很快的,他见识到一个事实,那就是即使是在诸侯当中武勇著称的章邯,一旦被秦军夺取了主动权,就迅兵败如山倒。

    只不过在这个时候,彭越即使是开始重视起这个盛名之下名副其实的秦将,已经太晚了。

    季布麾下的楚军在他前方不到三十里的范围被过十万秦军精锐依托地形进行猛攻。

    而他则是处于进退不得的尴尬境地。

    彭越不是没有想过全军增援季布所部,能救多少就是多少。

    但是他很快就现,对于战机的掌握,他远不如秦军的将领。

    不到一天的时间,季布军全灭。而缓过神来的他在失去了季布军的信息同时,依旧犹豫着应该如何进退的时候,两支秦军精锐车骑部队拦腰截断了他的军队。让他尾难以兼顾。

    最终,在突围无望的同时,彭越选择的是投降……

    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的投降有可能是难免一死,但是不投降的话,那么就是必死无疑。

    彭越放弃了自己封侯拜相甚至是裂土封王的理想,最终屈服于秦军的兵威赫赫之中。

    ……

    在之后的几年时间,彭越一转身就变成了巴郡的郡尉。

    他之前所指挥的亲随部队,只有少部分允许跟随他到巴郡。

    而对于这么一点,彭越也自然是捏着鼻子认命了,毕竟形势比人弱,他即使是想要盘踞巴郡而自立,恐怕当其时的南郡以及巴郡西面的蜀郡李家,先就得集中兵力将他这个降而复叛的墙头草给灭了。

    再者,即使是作为张嘉师当其时控制的郡县当中,其控制力相对薄弱的地区,甚至是可以说其山民绝大部分都不服秦国官吏的管辖,屡次出现诛杀官吏,盘踞山林反叛的事情。

    但是对于彭越而言,他假如打算凭借这一点反叛秦国,必然会得到一个更为凄惨的下场。

    这些山民固然是不服秦帝国的管治,但是何尝会将他看成是自己人?

    所以一旦他真的打算降而复叛,那么等待他的则是最有可能在郡城内被两面沿着江水进军的秦军部队直接剿灭,甚至是不需要做到这一步,也许只需要他的这些少量的亲随被杀掉的话,那么郡城内的秦军官兵就会将他剁成rou酱……

    很清楚自己的境地的彭越,在巴郡的数年时间内,除了训练秦军步兵部队的山地作战能力之外,更多地就是率领这些“新军”对山民们进行围剿或者是收服。

    彭越对于收服这些山民事实上不是太理解。而在一方面而言,这也可以说是彭越的一个见识局限。

    或者是说彭越小看了张嘉师对民族同化的执念……

    在张嘉师所在的后世,民族同化是指一个民族或其一部分丧失本民族的特征而变成另一个民族的现象。它是从民族产生以来,在社会展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的历史现象。民族同化可分为自然同化与强迫同化两种。自然同化指的是不受人为干预的同化。强迫同化与之相反,区分来自在于导致同化的是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干预。

    而民族同化其本质并无好坏之分。

    一般表现为:比较落后的民族与比较先进的民族交往时,自然吸收先进民族的文化,逐渐改变、直至最后完全丧失自己的民族特征,变成了别的民族。整个过程是自愿自然演进的,没有借助于暴力、特权和任何强制手段。

    但是,在同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斗争,被同化民族中往往有少数人特别是统治阶级中的当权者,企图用行政命令的办法阻止同化的趋势,但其结果总是阻挡不住。因为,自然同化是先进取代落后,是历史展的必然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强迫同化是一个民族利用暴力或特权强制别的民族放弃自己民族的特征而成为它的一部分。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统治民族的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强制上。如王莽新朝时,强迫匈奴人改匈奴称号为汉族称号,改匈奴人姓名为汉人姓名。清初满族统治者强迫汉人改穿满人服装,照满人习惯剃。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强迫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只准用汉文和汉语教学,不准使用各民族自己的语言文字等。

    强迫同化是以被同化民族遭受很大的痛若和牺牲作代价的,是民族压迫的一种表现,因而受到被统治民族的坚决反抗。无产阶级坚决反对强迫同化。

    而张嘉师在后世所生活过的社会,虽然“民族大团结”是当时的国家主要观念。但是在之前的历史当中,毫无疑问是民族同化的进程。

    而秦帝国在崛起至今,同样是民族同化的成果产物。

    其中,作为民族同化的一个主要体现,则是对几个国家民族采取攻势吞并手段,展秦国国力的秦穆公的相应决策。

    当时的秦国周边生活着许多戎狄的部落和小国,如陇山以西有昆戎、绵诸、翟,泾北有义渠、乌氏、朐衍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6浑之戎。他们生产落后,披衣皮,各有君长,不相统一。

    他们常常突袭秦的边地,抢掠粮食、牲畜,掳夺子女,给秦人造成很大的苦难。秦穆公向西展,采取了比较谨慎的策略,先强后弱,次第征服。

    秦国在西方经过长期的展,不断扩大地盘。特别是进入春秋以后,西周在陕西境内的土地,大都归秦人所有。

    而这就是同化的表现之一。

    在秦穆公三十六年,秦军夺得王官和郊。秦穆公三十七年,秦军出征西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绵诸,在酒樽之下活捉了绵诸王。秦穆公乘胜前进,二十多个戎狄小国先后归服了秦国。秦国辟地千里,国界南至秦岭,西达狄道,北至朐衍戎,东到黄河,史称“秦穆公霸西戎”。

    而在另外一方面,一个典故也说明了秦穆公当其时的同化根本。

    这个典故就是“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

    秦穆公曾经外出王宫而因此丢失了自己的骏马,他亲自前往去找他的马,看见有人已经把自己的马杀了并且还正在一起吃马的rou。秦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马。”

    这些人都惊恐地站起来。秦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的rou但不喝酒的人会死的。”

    于是秦穆公给他们酒喝。杀马的人都惭愧地离开了。

    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围困住了。以前那些杀马吃rou的人互相说:“我们可以以死报答穆公给我们吃马rou喝好酒的恩德了。”于是击溃了包围秦穆公的军队,穆公终于解决了困难,并打败了晋国,俘虏了晋惠公。

    而在战争中,秦穆公使用的是强迫同化的方式来同化戎狄小国,而在内部,则是使用恩赐来怀柔收复山民。

    而这种情况同样可以说是一种“剿抚并用”的最直观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