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青云记在线阅读 - 第四卷 风雨江南 第八十二章 引火

第四卷 风雨江南 第八十二章 引火

    第八十二章引火

    只打出了一张底牌,形势立刻再次发生了偏转IAZAILOU

    虽然战场上,两军依然毫无变化,暂时仍旧是对峙之局,但在政局、民情上面,吴王张秀已经一败涂地所有的优势,一时之间全都跑到了朝廷一方所有的功臣勋贵、皇族外戚、文臣武将,在这个时候都『混』合成了一股力量,而这股力量针对的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吴王张秀

    任何一个人,面对这股力量,都完全没有办法抗衡因为这不是一个人的力量,不是一股势力、一隅一地的力量,所有人组合在一起,这形成的是一个国家的力量吴王张秀原本的优势,在这样的力量面前,没有任何的用处,显得无比的渺小和可怜

    然而,张秀依旧在顽抗

    置于江阳北部、西部一带的雷山卫、江阳卫,和置于梁河一线的东阳卫,三卫兵马依旧牢牢地把守着防线,没有一丝的松动而对于八王爷张灯禅的劝诫,张秀也并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仿佛一时间变成了缩头乌龟,既没有给予回应,也没有出言反对

    目前,吴王麾下的东江三卫,兵马总数合共近两万人,朝廷各卫和南北水师大营的水军加起来,不足五万人,是叛军的双倍有余纯按数量上来说,双方的兵力对比很是失衡但东江三卫的优势在于,对方久经『cāo』练,哪怕是三卫之中实力最差的江阳卫,战力也十分可观而『jīng』锐之中的『jīng』锐——东阳卫,三岔口一战虽然仅剩下了千多人的残兵,但经过略微的补充之后,也依然战力雄厚而且三卫久在东南,对东江一带的山河地理异常熟悉,有的优势三卫之间的配合和默契程度,也远比朝廷军要好

    相比之下,朝廷军队的数量虽然远远过东江三卫,但各卫之间的配合几乎是零,指挥调度起来并不能达到如臂使指的程度另外对东江一带的地理和形势,也远不如对方熟悉和了解而多年的和平生涯,除了边塞的各卫之外,处的卫所兵丁,『cāo』练程度就有些稀松,远远不如东江三卫的『cāo』练频繁器械方面,由于有充足的财力做后盾,叛军的甲胄兵器显『jīng』良,而朝廷军近年来的财政捉襟见肘,吃空饷的情形几乎哪里都有,装备甲器远不如叛军因此综合考察下来,两方的实际战力孰高孰低,还真有些不好说,真要打起来,结果如何没有人敢下定论

    若是持久作战,在各方都倒下朝廷一方的情况下,依靠强大的后勤和保障,以及再后续增援上来的部队的加入,弭平吴王叛军自然不在话下但现在启元帝不想打了,他想为东南一地留下点种子,想为东南的百姓尽可能地多留一点生存的土壤但是,吴王张秀表现出来的硬颈和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却把所有人都『激』怒了

    抛开八王爷张灯禅的想法不提,启元帝心下自然是有些不快的,但愤怒的却不是他,而是张姓宗族的诸王尤其是蜀王张恒,表了措辞严厉的行文,对张秀执『迷』不悟、顽抗到底的行为进行了彻底的批判蜀王如此深明大义,自然在老百姓中间赢得了一片好评然而在有心人眼中,却知道蜀王不过为自己积累政治资本罢了,也是为了给自己rì后铺些路好走

    先前形势不明朗的时候,蜀王张恒在背后搞的小动作虽然隐蔽,但朝廷也不是不知道后来张恒先是临时把二十万石粮食转手赈灾,后又贡献了三十万石粮食和五万两黄金,但无论是启元帝还是张恒,两个人都心知肚明,这是张恒在事后修补关系呢,说好听点是诚心悔过,说不好听点就是『花』钱消灾想想看,若是这个时候吴王张秀缴械投降,所有人都会记得蜀王张恒捐助的德行,也会记住蜀王响应朝廷的功绩

    但是,现在吴王张秀却并没有如所有人预料的那样弃械投降眼下张恒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却没有收到相应的成果,这让他如何能忍?再进一步讲,如果张秀打定了主意这么拖下去,朝廷的战事真的要扩大的话,蜀王下一步是不是还得继续大出血,再『弄』它几十万石粮草和数万两银钱?到时候张恒能不能担负的起都两说了,哪怕他这些年囤积得着实不少,也禁不起这么折腾了

    而其余的安王、汉王,以及朝廷的很多官员勋戚,也都是一片谩骂之声,纷纷指责吴王悖逆之举所有人中,只有仍在囚禁之中的淮王、越王、滇王等人,和那些平素与吴王暗通款曲的一些人,所持意见和主流相反

    曾经反叛的诸王,自身固然是已难幸免,但这个时候如果吴王顽抗到底,本身的罪孽自然加重,所有的矛头都指向吴王的时候,反过来便会凸显出其余三王的明大义、知进退来以重显轻,说不定他们的下场就会好一些而那些和吴王暗中来往的人,他们则不但希望吴王顽抗,甚至有的人还希望吴王身败名裂之余,就此战死在江都算了因为若是吴王降了,朝廷必然会追查审问,大家曾经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吴王到了rì暮穷途的时候,说不定会为了自己的安危,把他们这些人供出来换取利益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基于自身存在于黑暗旮旯里的利益思维,所以主流人士纷纷批评吴王张秀的悖逆不道的时候,这些人反而暗自在心里给吴王加油,就差高喊一声“吴王,『挺』住”了

    对峙,又持续了两天战斗,终于再一次打响

    然而这一次的战斗,进行的时间并不长

    因为这场战斗,实际上算作一场偷袭这一次率先进攻的,是梁河以西的朝廷军队在双方都以为对峙还要继续下去的情况下,没有任何的先兆,九皇子明勇在第二天的夜间,率领麾下八百健卒,漏『液』偷渡过了梁河当三声响箭『shè』上天空的时候,正面战场上,黄信和其余几位指挥使立刻率领着剩余的朝廷军队,在正面对梁河一线的守卒发起了猛攻当枕戈待旦的东阳卫守卒和少量的雷山卫守卒忙于应对正面的朝廷军队的时候,悄悄潜进到背后的九皇子明勇和八百健卒,猛然在背后朝他们捅起了刀子八百健卒,是从虎川卫、南岭卫、襄州卫和安陵左卫、安陵右卫这数支人马中『jīng』挑细选出来的,个个『jīng』锐,人人悍勇,在背后发起悍不畏死的一番冲击过后,先前还龙『jīng』虎猛的叛军守卒立刻被打懵了,两军前后夹击之下,很快叛军守卒便失了锐气,纷纷作鸟兽散,整个梁河的防线,仅仅一个时辰过后,便易手他人了

    值得一提的是,之前在襄阳城败军撤走,又在鱼儿洼一带狼狈消失,最终逃回到老巢的东阳卫指挥使李显,也在此战当中被『乱』军砍死这般下场,倒是双方都始料未及的

    一战功成的九皇子明勇马不停蹄,漏『液』分兵,分别直取金州和方台,到第三天的天明时分,两座城池已经被分别拿下而失去了最后两座屏障凭依的江都城,便像一个打开『门』户的『女』子,彻底暴『露』在了大军面前

    西线战事进行到了这种程度,北线的雷山卫和江阳卫再对峙下去,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在这样下去,等西线兵马绕到背后,北线的叛军就会腹背受敌,落得个和西线东阳卫一样的下场匆忙之际,石虎和郑三山连忙率军后撤,打算退回江都左近,重连成防御然而这个时候朝廷军队却没有再给他机会,六皇子明忠带着军队一阵掩杀,虽然没有消灭其主力,也着实让叛军损失不

    就在石虎和郑三山刚刚退回江都城下,想进城依靠城防固守,与朝廷军队再展开最后的厮杀之时,却发现城『门』紧紧地闭上了而通过城墙上不多的空隙,可以看见,江都城内忽然冒起了一阵滚滚黑烟,看方向正是来自吴王府邸

    吴王,竟然在最后关头,引火自尽了

    而在城头之上,吴王世子张岳,带领合家上下的老老少少,手捧降跪倒在地,终于向朝廷弃械投降了……

    形势瞬息万变,眼看着大势已去,城下的雷山卫指挥使石虎和江阳卫指挥使郑三山互相对视了一眼,忽然同时拔出了腰间的长刀,就此抹了脖子

    吴王『自杀』,既是不得已,也是为了保全后人而石虎和郑三山显然明白这一点,他们跟着吴王反叛朝廷,落到最后下场肯定不止于此,不如干净利落死了,后人也可免于灾祸至不济,也能好好地活下去

    轰轰烈烈的叛『乱』,随着吴王张秀的引火自尽,终于告一段落朝廷大获全胜,削藩之事自此推行下去,再没有任何阻力

    大胜之后的朝廷军队各有犒赏,而反叛的诸王和吴王世子家眷等人,也跟着被押往京师,听候宗人府和启元帝的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