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正妻驾到请让路在线阅读 - 沉醉风中的短篇2

沉醉风中的短篇2

    小院里逝去的年华

    回家探亲。

    一天下午,一个人闲逛,再次踏上老院里的那段宅子。

    十多年了没来过了,这里早就变得荒凉。

    记得,之前最后那次来到老院,那时,奶奶还健在,我们还听得到她爽朗的笑声。

    如今,这里是如此的荒凉,掉尽黑漆的大门上,一把铁制的门栓锈迹斑斑,门没有上锁,因为,里面本没有值钱的物品。

    拉开门栓,吹落手上的尘灰,犹豫再三,还是踏进小院。

    在儿时的记忆里,这里好象不似如今的狭窄,难道走南闯北这么多年,我的眼界变得宽阔?

    小时候的记忆,这个小院整洁而宽敞,里面承载着全部的儿时无忧时光。

    时值夏末,小院里因多年无人居住,竟然看上去芳草萋萋。

    西房、东房已是满目疮痍,连接堂屋的黄土围墙也已倒塌大半,只有堂屋还算完好,门敞开着,地面上落满一层厚厚的灰尘,一些老式的木制桌椅照例陈设在屋内,堂屋西北角上是一口诺大的水缸,小时候,北方干旱缺水,似乎家家都会有一只水缸伫立在堂屋一角。

    小院安静的出奇,我仿佛能听见小院里风吹草动的声音,我不敢再多逗留,怕的是熟悉又陌生的风景勾起的思念会让我悲绪万千。

    回转身准备朝外走去,穿过小院时,心底的思绪早已抑制不住的翻滚。

    眼前有些模糊,却依稀出现亲切而忙碌的背影。

    那亦是个有些枯瘦的背影。常年穿着自己缝制的蓝灰色衣衫,脑后挽着一只发髻,背有些驼,绑着的裤腿下显眼的是一双緾过的小脚,穿着自己亲手缝制的土布鞋。

    那个背影忙碌着,进西屋抱出一捆柴,进堂屋烧火,淘米,做饭。

    在小院中手里拿着菠萁,瘦骨嶙峋却有力的双手菠着玉米和谷子。

    那个身影手里握着针钱,一针一针的纳着鞋底。

    那个身影,她在堂屋前的小院里摆开方桌,切上一个大大的西瓜,叫上小巷里的街坊和孩子来乘凉。

    那个身影在大年夜里摆上神龛虔诚地跪在地上,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和家人平安。

    那个身影在每个大年初一天还未亮的早晨,将一颗颗精致的水饺放进翻腾着热气的大锅里,又满脸含笑地将煮好的饺子端上摆在炕上的桌上,然后正襟危坐在堂屋中央,等着孩子们给她拜年,然后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压岁零钱。

    一切仍历历在目,鲜活如昨。这些记忆,我以为离家多年,我不会再提起,我以为他们早就被形形**的经历狠狠压进心底。却不想,此情此景,触手可及,原来这些记忆早就悬浮,不停翻滚,那些是无论怎样都抹不去的记忆,深深镌刻心房。

    那个抹不去的身影,她是我的奶奶。

    早在十年前她就去世了,这个小院也随着她的离去而日渐荒凉。

    虽然奶奶已经去世多年,再次来到小院,再想起那个熟悉又远去的身影,仍然忍不住热泪盈框。

    始终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生逝去的年华,有他们不为人知的精彩故事,所有勤劳善良又积极向上的人们,都值得纪念。

    奶奶从二十岁嫁给爷爷,至八十岁离世,这个小院便上演她一生的平凡故事。

    爷爷小她四岁,结婚时,爷爷只有十六岁,还是个贪玩的孩子。

    之所以给爷爷找一个比他大的媳妇,是因为爷爷家几代单传,家里想让她找个大点的会持家的女人,照顾好爷爷,维持好这个家。

    一顶红轿,抬进了爷爷家,抬进了这个小院。从此,奶奶就不辜负祖辈的希望,一如大家所愿,用她的三寸金莲支撑起了这个家。

    爷爷爱玩爱唱,过日子持家方面不如奶奶。

    爸爸和姑姑小的时候,家里日子不好过,应该说是那时村子里的日子都不好过,为了孩子们能吃饱饭,奶奶没日没夜的织布,漂染,然后背在背上,坐着闷罐火车,去百里外的山东换回地瓜干,给孩子们增添粮食。平时的缝缝补补更是不在话下,将一家老老少少都照顾的体面。

    以前听到奶奶年轻时的故事,才明白为什么自打我记事起,她便佝偻着背。

    cao劳与重担,让奶奶的背驼了,但她却有着坚毅的眼神,有着阳光般爽朗的笑声。

    这笑声,虽然生活艰难,却听不出丝毫的悲哀。

    我在想,衣食无忧的自己,还凭什么每天一副愁眉不展?

    虽然年老的时候,奶奶不用再cao劳,日子也过好了,但她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拖累孩子们,自力更生,直至完全老去。

    关上小院的大门,顺手闩上门栓。

    深呼吸一口,让自己的心情平复。

    回头再看一眼小院的大门,我决定离开。

    也许我再也不会踏进那个已是芳草萋萋的小院,这次来过权当最后的祭奠吧!

    因为,小院的故事已经完美落幕,奶奶的笑容会一直感染着我,乐观与豁达是她留给儿孙们的财富。不管我走到哪里,离小院有多远,她都影响着我,激励着我,让我每天笑着对待生活。艰难时,积极的面对,顺意时,不骄不躁,保持一颗安静平和的心,取之我需,不浪费资财亦不吝惜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