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生山窝窝 第十章 万言书
不好意思了,昨天晚上出了一点点的意外,所以说没有给大家及时的更新文章,如果今天没有什么意外的话将会在晚上给大家补上昨天的哪一章的。 拿着书的刘然将的正舒服,但是似乎台下的学生并没有在哪里好好的听人家讲课,要知道杨绛现在几乎见到古代的书就有一种头疼的感觉,不仅仅这些书上的句子都晦涩难懂,而且全书上下没有一个标点符号,让杨绛读的相当的郁闷。 估计杨绛要是早知道这样的结果的话,别说是刘颖了,估计就算是九天银河上的仙女下凡都不会去主动的帮助人家了,这哪是讨论诗词歌赋,简直故意的比折磨人还要折磨人。 “今天我们就说到这里,现在的日头已经不早了,我们要不然去吃饭吧?”看了看外面的天空之后,或许是刘然自己也感觉到自己肚子饿了吧,对着一边正在‘认真听课’的杨绛微微的说道。 之音呀,现在杨绛终于明白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了,要是现在有人问杨绛最喜欢什么样的话,那么杨绛绝对会毫无犹豫的说出来刘然说的这句话。 主宾落座之后,菜纷纷的都上来了,虽然说这些菜中并没有什么山珍海味,鱼翅燕窝,但是杨绛也是吃的津津有味。 “不要吃的这么猛,对身体不好,对了下月就该一年一度的乡试了,不知道你准备好了没有?这是你第一次参加乡试,不要有什么压力。”看着狼吐虎咽的杨绛,刘然对着他说道。 “学生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就是有些细节方面的东西学生还不是十分的明白,所以想多多的请教一下先生。”杨绛那里准备好了,就算是现在杨绛那毛笔的姿势都还不是很对,更被说写那种锦绣文章了。 “恩,孺子可教也,想当初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就已经考中了举人,只可惜……不说了,往事已过,现在为师的希望就全部寄托在你的身上了。”似乎刘然想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事情,眼睛中闪出了一丝异样的光芒,只不过很快的就过去了,脸上虽然还是那个表情,但是却能让人感觉到刘然有些黯然。 “学生谨记老师的教导。”虽然杨绛看出来刘然的情绪有些低沉,但是却没有问刘然情绪低沉的原因,只不过杨绛却相信自己眼前这位老师绝对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天启六年,虽然说大明王朝表面上还是有很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内部已经是千疮百孔了,并不是十分谙熟历史的杨绛不知道今年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但是这并不影响历史的进程。 一年比一年多的民变在天启六年也是如期来临,就算是一向富足的苏沪也爆发了大规模的民变,直接影响到大明对南方的统治,朝廷不得不派重兵弹压。 北方,被鞑子誉为圣人的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也要在今年逝世,同时继承后金国皇帝的皇太极亦是在今年就要登基,可以说满清鞑子的正式和大明分庭抗礼乃至入主中原就是从皇太极这里开始的。 不过这些都是高层统治者才关心的事情,俗话说的好,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正是这个道理,虽然杨绛很想阻挡历史的潮流,但是杨绛更加的知道自己手中没有一丝一毫的权力,被说是扭转历史了,要是没有人家刘然的接济估计自己都得饿肚子。 被刘然叫道书房中的杨绛看到刘然并没有从前堂回来,便一个人在刘然的书房中静静的翻看着一些杂书,虽然杨绛现在对那些经史子集还是不太明白,但是那些通俗易通的小说杨绛还是能看一个大概的。 在翻看水浒传的杨绛偶然间在一个书架的地下压着一封不知道多少年前的小册子,封面上的墨迹还是十分的清晰,但是封面却已经微微的还是泛黄。 “奏圣上万言书?什么东西,难不成是王安石的那个万言书吗?”杨绛看到了这个题目之后微微的想到,要知道在古代奏章一般都是很短的,根本不像现在电视中演的那么的长,一般而言都是短短的几竖行就能把自己想说的东西说出来,所以像这种万言书之类的东西还是十分的少见的。 闲来无聊的杨绛漫无目的的翻开了书的第一页,起初杨绛并没有十分的上心,只不过把这本奏章当作了打发时间的工具,但是越往后看杨绛越是心惊,书上的内容几乎全部的说的当朝政策的弊端,而且还有很多见解,可以说很多的见解都和现在的评论大相径庭。 门忽然间被推开了,不是别人,刘然刚好从前堂处理完了公务,准备来这里问杨绛点事情,只不过刘然并没有想到杨绛会拿起那本‘大逆不道’的奏章在哪里细细的端详。 要知道那个时候自己刚刚中了进士,虽然并没有马上的外放做官,但是在京城的都察院倒也是做了一个从七品的御史的小官。 当时虽说大明王朝还没有眼下这样的纷乱,但是各地农民已经怨声载道,北面满清鞑子已经赢得了萨尔浒之战,大明在北面已经有进攻一放转移到了防守一方,这才让初入官场的刘然写下了这份万言书。 本想着自己这份奏章直达天庭之后能得到皇上的重视,虽然自己并不图升官发财,但是却也有一点点这样的想法,只不过刘然等来的并不是皇上励精图治的消息,也不是自己官位变迁的圣旨,自己辛辛苦苦等来的是曾经好友的白眼,贬谪自己的公函。 刘然想不明白为什么一心为国的自己却落得如此下场,昔日和自己交好的朋友大部分和自己形同陌路,刘然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知道现在为止刘然还是以为自己是因为奏章上的某些事情得罪了权贵,自己才会被贬谪的,而那些和自己断交的朋友也是为了谄媚权贵才和自己形同陌路的。 “先生来了,不知道先生什么时候来的,希望先生能够原谅。”久久的杨绛才从这份奏章中‘醒了’过来,这份奏章给杨绛的震撼简直太大了,不亚于在杨绛心中发生一场八级大地震,甚至杨绛都怀疑写奏章的人也和自己一样是一个穿越过来的人,要不然这么能写出来和现在观点十分相近的话。
“没什么的,不知道你对这份奏章有什么看法?简单的说一下。”刘然望了望杨绛,又看了看杨绛手上的奏章之后说道。 “先生面前学生哪里敢班门弄斧?”看到刘然现在的表情,杨绛又一次的震惊了,杨绛真的想不知道上午还是在自己耳朵边念叨经史子集的刘然能是这个奏章的作者。 “不要顾及什么没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简介,简单的说一下了,说错了没有关系的。”刘然自然明白杨绛表情的意思,扶了一下杨绛的手之后微微的说道。 “这份奏章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是一针见血,每处几乎都是直入要害,剖析问题都是相当的不错,能做到这一点这个人一定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句句都说在重点上,而且都有改革的方向,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偷偷的看了看刘然的脸色之后杨绛继续的说了下去。 “不过写这篇文章的人一看就是官场的新手,虽然每处都是问题的根本所在,但是似乎给人一种急于求成的感觉,就单单的那裁撤冗官来说,上面的条款就是十分的笼统。”杨绛对着刘然说道。 “我看这个条例也是挺好的,要知道这些冗官不仅仅占用了大量国库的银两,同时他们还间接地卖官鬻爵,所以裁撤了他们对国家只是有利而无害。”刘然听到了杨绛的话之后辩驳道,要知道冗官问题几乎是封建社会中每朝每代都有的问题,但是裁撤冗官的条例一旦落实不仅会催生大量的社会问题,更加的动摇了统治者内部的安定,这对于封建王朝的统治是极为不利的。 “先生似乎露了一个问题。朝廷上上下下的势力各种各样,冗官这个问题自然是整个朝廷上下的问题,是朝廷中一个不折不扣火药桶,一旦cao作不慎就会引发一连串的爆炸,到时候不仅仅自己的性命不保,甚至还会引发更大的社会危机,况且这些冗官要是真的裁撤了,那么将他们这么安置,如果要是没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的话那么这又是一个火药桶,所以就算是要改革也不能率先的从冗官问题上进行改革。”杨绛对着刘然说道,这些见解都是结合了后世教科书上的语言,再加上某些砖家叫兽的话之后结合出来的。 在一边的刘然听到了杨绛的话之后又陷入了一阵沉思,杨绛说的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虽然自己一开始的时候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但是自己总是觉得只要是皇上想干的事情绝对没有干不到的,所以刘然一开始把改革的希望全部的压在了皇上的身上,并没有仔细的考虑下面大臣们的反应,更加的没有想到裁撤冗官对统治阶层利益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