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一)
茹费里就这样倒在了小小的镇南关前,而原本的驻中国大使艾伯特也遭遇到了悲惨的命运,由于他在中国外交事务上出现了这么大的失误,被新上任的法国第三共和国总理亨利.布里松发配到了北非利比亚吃沙子去了,他原本因为会凭借和茹费里的良好的关系,还可以保住自己的权势,但是很显然,他也要为中国对法宣战,以及镇南关的惨败付出了自己的到家。 亨利.布里松是一个激进共和主义份子,他在把臣民对于失败的怒火在推翻茹费里的统治之后还烧的猛烈的情况下,转移到了中国人的头上来,不仅通过了两亿法郎的战争拨款,更是要求在国内大肆征兵,提出“在越南的每一个平方公里上都要存在着法兰西的士兵”准备再从国内招一万人的队伍。 原先在越南北圻,加上一些越南的仆从军,大约已经在一万二千的军队人数,镇南关大捷杀敌数目有限,无非是几百人,法军的主力还是存在的,再加上从北非现在正在穿越印度洋的七千人北非援军,这样加起来已经是有两万人的队伍了,那么接下去,如果再征兵一万人,是要成为法国人自从普法战争之后最大规模的战争行动,不仅仅是在海外,在本土亦是如此。 “我们需要正面对待中国这个敌人,当然,他们还是那么的一无是处,但是我们必须明显的认识到,中国人不再是以前那么落后的国家,他们开始有了文明的曙光,各位绅士们,把这种见到曙光的国家,再次打入中世纪愚昧的深渊,这绝对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 议会之内哄堂大笑,大家稀稀拉拉的鼓起了掌,在至高无上的议员们看来,远在越南的失败根本不叫什么事儿,只是为了彰显议会的权威,必须要让总理来进行负责罢了,当然,对于这个新当选的总理,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尊敬。亨利不甚在意,在法国第三共和国的制度里面,议会就是至高无上的。“我们需要正视中国这个敌人,不能再用对付非洲那些原始部落的招数来对付巨大的中国,所以我们要在正面的战场上击溃中国,用军事、外交、政治、经济等各种手段,让他们清楚的认识到,一个独裁后落愚昧的国家,在全面面对强大的法兰西时候,将会颤栗到什么程度!尊敬的议员们,请你们遐想一下,等到我们打败了中国人,让越南到了法兰西的怀抱,把中国的南方变成法兰西所有工业品的倾销地,让中国人的金钱成为我们法兰西人民的开销,请你们投下宝贵的一票,让世界都看清楚,独裁和皿煮的差距是有多大!谢谢!” 暴雨雷鸣般的掌声响了起来,无论如何,通过战争来赚钱是任何一个人都喜欢的,在和平宫里面高贵的议员们,怎么可能会亲自去上战场呢,那些都是乡下的泥腿子才会干的事情。 亨利志得意满的回到了行政院,他马上就召开了枢密院和行政院的联席会议,下达了征兵和拨款的命令,当然这个两亿法郎是有水分的,对外宣传的效果需要而已,亨利把购买的物资,下年度的军队津贴都加入了这个两亿法郎里面,最大的军火制造商如愿以偿的拿到了一千万法郎的军火合同,这一部分的回扣到了枢密院大臣们私人或者是情妇的腰包里,还有许多和战争有关系的行业也得到了利润丰厚的订单,真是皆大欢喜的局面。 新任的首相是激进的分子,所以他需要对外表示强硬的态度,而且他和礼亲王为首的清国内阁一样,也需要一场胜利来维持住法兰西首相的尊严和体面,礼亲王不知道亨利是如何想的,若是两人交往,必然会产生惺惺相惜之感,但是礼亲王还可以躲着军事,不插手来撇清自己,但是亨利却只能成为议会甩锅的对象,他无路可退,必须要在军事上做出贡献,所以他迫不及待的要对战争做出部署,“里昂将军,”他对着海军元帅说道,“你认为是否需要再派出马赛舰队来投入到越南的战事。” “如果从战略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我认为不能把马赛舰队派到亚洲去,毕竟那里实在是太原了,我们的海军需要在大西洋进行有效的威慑,现在德国人的海军实力已经大幅度的提升,我们需要做好防范,北非的舰队已经驶向亚洲,那么我们在地中海也需要部署一些海军的力量,以免俄罗斯人在黑海通往地中海的通道打的过大,当然,我这个是纯粹军事的角度来分析。如果总理阁下有另外的工作部署可以来缓和单纯军事力量单薄的困境,我非常乐意用充分的军事实力来教训中国人。”
“那么,”首相亨利转向了自己新任命的外交部长,“外交部有什么可以和各国沟通用来改变我们海军力量部署的条件?” “我已经和英国的外交部联系过,鉴于两国友好的外交关系和友谊,他们可以在大西洋西海岸的防务和有关问题上帮助法兰西进行分担,所以马赛舰队如果出征亚洲,太平洋上的防务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地中海范围里面,我个人建议,退出在罗马尼亚布置的雇佣军团。” “罗马尼亚的雇佣军团不能退出!”一个胸前挂满勋章的白头发靠着天鹅绒的椅子大声的说道,从肩章上来看,他是陆军的统帅,他甚至等不及亨利总理来询问自己的意见,就连忙开炮,“罗马尼亚那里关系到和奥斯曼土耳其争夺巴尔干,关系到和俄罗斯争夺黑海海峡,也关系到和奥匈帝国争夺南欧,更是用来钳制意大利的,这样紧要的位置和关键的军队,是不能白白用在越南这样遥远而且和法兰西本土毫无关系战役上,要知道,法兰西要复兴,归根结底还是要在欧洲复兴,先生们不要忘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