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三国猛将在线阅读 - 第四十九章 淮南水军

第四十九章 淮南水军

    对于曹cao在北方的行动,刘备虽然在心里还有一些挂心,但是在有了阎象的分析和策略后,刘备也就把自己的心放了下来,转而把心思都投入到对淮南水军的建设中去。

    实际上对于此时的刘备军来说,如果淮南水军能够早一天形成规模,汝南和淮南的安全就能够早一天得到充分的保障。而之所以淮南水军对刘备军的安全会起到这样重要的作用,是因为在淮南和汝南的北边,有着淮水和颖水贯通整个地区,顺着颖水,北能达到陈留附近,南能接近古城、寿春,至于淮水,那就更不用说了,从西往东可以经过光州、庐江、寿春、临淮,直至最后进入洪泽湖。可以说,只要刘备军能够建立水军封锁住淮水和颖水,那么刘备此时所掌控的汝南和淮南就能够得到很大的保障,这对于军力一直不是很充裕的刘备来说无疑是一个最佳的选项。而且在淮南发展好水军,对于日后攻略江东、荆州都可以起到预先打好基础的作用.所以说,现在的刘备对于水军的建设是十分的上心,恨不得天天呆在水军的船坞和大营里不出去。

    说到淮南水军的建设,就不得不提当初柳云在荆州所招收的那群造船工匠了。由于柳云当初不辞辛劳的去荆州招收造船匠就是为了能够早一日建设出属于自己的强悍水军,因此在这些水军来到古城后,柳云就为这些人提供了十分优厚的工资待遇。而且为了提高这些工匠的工作热情,柳云规定,在每个工匠完成他们每天各自该完成的工作后,如果他们愿意继续工作,或是完成柳云给他们的研究项目,古城政府就会给这些人一批额外的钱财作为奖金。而在这些奖金里,既有最为直观的金钱粮帛,也有柳云专门命人开垦出来的一些新田。

    在柳云将这些奖励公布给那些工匠后,当时造船厂里所有的船匠就全都红了眼,许多船匠是一边摩拳擦掌一边鼻孔里喘着粗气,恨不能立刻就把柳云所布置出来的任务、研究全都完成,好把那些工资奖金全都拿到手,尤其是那些被悬赏出来的土地,对于生存在大汉土地上的平民百姓来说,土地就是他们一辈子的梦想和财产。

    东汉末年灵帝时期为什么会发生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除了有张角三兄弟所宣传的迷信组织太平教会的原因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在灵帝时期,在大汉的疆域上有太多的百姓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在众多贪官污吏的盘剥下,无数的平民百姓丧失了生存下去的粮食财产,甚至一些略有资产的小地主和小商贩,都不得不在贪官们的威逼下交出自家祖传的良田土地,这也就使得在黄巾起义的前期,许多曾经遭受过官吏剥削的地主、商贩都是十分积极的响应广大太平教众的起义,为前来攻城或是自家门前路过的太平军提供对方所需的粮草钱财。由此也就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百姓的心中,土地这一资产到底有多么的重要。

    也正因如此,在柳云拿出了钱粮和土地作为奖赏后,在造船厂里工作的一众工匠每天干的是热火朝天,许多人为了能够拿到柳云口中所承诺的那些奖赏,除了必须要做的吃饭、睡觉、方便外,一天十二个时辰,大部分时间全都呆在造船厂里,加班加点的完成柳云所交代的任务和研究。

    事实上柳云给这些工匠所布置的研究,拿到后世来看的话其实也不是什么十分出众的东西,就是把一个按照记忆中制作出来的明朝时期三宝太监郑和郑大人下西洋时所使用的郑和宝船模型扔给了那些工匠,让他们看看能不能造出类似的战船出来而已。

    不过虽然郑和宝船的制造在后世来说并不能算是什么有难度的事情,但是放在汉朝时期,这种新型的尖底战船却是一种重来没有出现过的超前技术,莫说是造船技术十分缺乏的古城,就是水军力量称雄整个大汉的江东和荆州,想要一下子造出和郑和宝船类似的战舰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造船厂里的工匠们全都是一筹莫展,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建造这种从未见过的水上战舰,尤其是造船厂里的大部分工匠以前都只建造过民用的渔船,没有建造过战舰的经验,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建造战舰的工作进展的十分缓慢。

    好在当后来古城的各项工作都进入正轨后,柳云可以抽出一些时间到造船厂里去和那些工匠一起研究宝船的制造技术,并且凭借自己后世的知识提供了一些十分关键的技术,这才使得造船厂的船只建造工程得以能够以一种缓慢的速度向前推进,否则光凭那些技术不足的汉代工匠自己去研究,恐怕得花上好几年的时间才会见到一些成果。

    根据后世《明史郑和传》的记载,当年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其所乘坐的是44丈长、18丈宽(相当于现代146.67米长、50.94米宽)的超大号宝船。而按照这个规模的比例来看,当时郑和所乘坐的宝船比起西方远洋探险时哥伦布所用的旗舰大了将近100倍!宝船的排水量甚至直接超过了万吨的量度!堪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制帆船。

    按照明代《三才图志》中所提到的平底船不能出海的观点,郑和宝船的底面基本上是以尖底的形式来制作的。这是因为相对于尖底船来说,平底船的吃水线较浅,很多时候只能在风平浪静的内河航行,无法经受住海外远洋航行中的狂风大浪。所以在造船技术十分发达的明朝中前期,即使明朝政府知道大号的平底船有着诸多的优点:比如说做工相对简单,可以放置更多货物,吃水浅,船只在水深水浅的地方都能走,在海上行驶的阻力小、航速快,能走八面风等等,但是为了维护船只的安全,明朝政府在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时,宝船的建造还是选择了以尖底船为主。

    从明朝政府的选择就可以看出,尖底船的技术在远洋航行的时候,确实拥有远超平底船的优势。也正因如此,柳云当初在设计自己水军的船只组合时,就打算用尖底船和平底船组成大汉年间的混合水军。

    在柳云的想法中,因为尖底船能够更好的承担水流的压强,所以在水军的战斗序列中,尖底船可以用来放置专门为水军制作的小型投石机,以作为汉代的水上战列舰远距离攻击敌方的船只。当然,尖底船上的投石机由于体积较小,所以投石机投掷出去的不是石块,而是柳云命人专门用酒精、火油、瓦罐制作出来的火焰弹!这种弹药在投掷前需要士兵先用火把点燃,之后再利用投石机将弹药投到敌方的船只上。因为飞掷出的瓦罐在落地后会自身的惯性摔碎,所以藏在罐里的液体燃料就会在被罐外的火焰点燃的同时四处飞溅,大面积的燃烧敌方的船只,从而形成巨大的杀伤力,堪称是汉代时期的战列舰炮!

    至于汉代原来的主流平底船,鉴于这种船只有做工简单,吃水浅,载重量大,适合江河浅海航行的特点,柳云准备用平底船来装置按照柳云利用后世机枪弹夹思想命人改装出来的水战大型床弩。

    众所周知,床弩这种杀伤力巨大的杀敌利器,以其射程远,穿透力极强而闻名于世。在中国古代,床弩一般都被用于重要城池的防守上,一般如果一座城池的城墙上有床弩的把守,那么前来攻城的部队一般都会选择避开有床弩的地方发起进攻,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古代的大将都知道床弩的杀伤力实在是太过巨大。虽然因为弩身笨重,装箭不变等原因,床弩的射击频率并不高,但是由于床弩能够造成敌方士兵被连串杀死的骇人景象,所以即便在一场战争中真正会被床弩杀死的士兵并不多,但是作为被床弩攻击的一方,其大军士气往往会因为床弩的出现而大大降低,攻击部队的战斗力也会因此锐减。所以床弩作为中国古代的防御利器,一般都只会出现在古代城池的城墙上,作为一种威慑性的武器而设置。

    不过在柳云的想法里,床弩这种穿透力极大,杀伤力极强的武器如果只是被整天被放置在无法移动的城墙上,那就也太过暴遣天物了!如果能够将这种杀敌的利器挪用到水军的战船上,那么床弩的超高战斗力无疑会被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所以为了能够将床弩成功的移动到水军的战船上,柳云当初在古城的时候可没少花心思。好在通过古城众多能工巧匠一年多的集思广益,一套新型能够大致符合柳云要求的床弩在古城的兵工厂内诞生了出来,而后这套床弩又经过柳云提供多次的建议和工匠几次的改进后,直到刘备拿下淮南时,在制作的工艺上基本已经成熟,可以正式的投入到实战当中。

    这套床弩按照柳云提供的思路,配备了能够装置四发箭支的大型箭夹,在短时间内,能够做到四箭连发,直到箭夹内的所有箭矢射空,床弩才会需要人手卸下箭夹,重新添加弩箭。而且为了增大床弩对战舰的破坏力,这种水上床弩的箭矢头部全都经过特意的加大和加重,足以一击破坏汉代诸如艨艟、走舸等小型战舰,堪称是小型战舰的职业破坏者。

    只是虽然柳云在古城就已经为水军准备好了各种杀伤力巨大的武器,但是想要能够真正的投入实战,还是需要挪移到战船上才可以形成战斗力。所以当柳云在荆州招来的造船工匠成功的吃透柳云给他们提供的各种新型技术后,古城对于战船的实际建造就一直在不动声色的慢慢进行着。

    在刘备占据淮南后,为了能够有效的防御曹cao对淮南和汝南的进攻,柳云当时就对刘备建议在淮南组建一直能够横行淮水和颖水的水军,并将自己在古城培养的两百多好船匠全都献了出来,以支持水军的建设工作。也正是因为有了柳云所提供的这些船匠,刘备在淮南所建设的造船厂才能够得以成功的运作起来,并且在扩招了三百多人后,可以用流水作业的方式制造出柳云当初所设计的各种新型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