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孙权在线阅读 - 第060章 江东的隐患(二)

第060章 江东的隐患(二)

    梅成在城主府被孙权训了一通,意气反而被激发了出来,风风火火的拉着张世选了50名亲卫骑兵,两人就领着这一队亲卫出了城主府,直奔雷府。

    梅成在雷府呆了足足一个时辰,也不知跟雷薄说了些什么。出了雷府,也不顾天黑,又开始往王家、陈家的府邸跑,两人带着50名骑兵穿街过巷好不威风。

    在梅成拜访雷府的同时,城主府中也热闹起来。

    因为,江东的援军到了!

    精确地说,是江东援军的先遣部队到了,足足有一千骑兵。进驻城主府军士营房的,就有五百人马。

    城主府的议事堂,也迎来了不少新的面孔。这些面孔对“孙权”来说,却都熟识得很。

    坐在上位的是张纮,一个年近五十的儒雅之士,身形稍显瘦削,看起来有点仙风道骨的意思。张纮在孙策时代被封为正议校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前往许都为孙策求官,被曹cao留在许都。孙策死后,张纮力劝曹cao不要出兵攻吴,被曹cao封为“会稽东部都尉”,遣返江东。

    张纮之下,依次是孙邵、吕岱、朱然。

    孙邵,是孙权的第一心腹。孙邵字长绪,青州北海人,现年37岁,曾是孔融的功曹,孔融称之有“廊庙之才”。公元194年到江东,三年前成为孙权的老师和谋主。

    吕岱,字定公,广陵郡人,现年40岁,县吏出身,不仅文武全才,而且品性上佳,很得前任孙权的敬重。在如今的孙权看来,其军略之才超过梅成。

    朱然,跟孙权同年,而且还是“同学”,关系很密切。朱然字义封,原来姓施,是吴郡太守朱治的外甥,后来被朱治收养,改姓朱。

    除了坐在席上的之外,孙权身后也多了一个人,是孙权的家将周善。

    周善本是孙家的家奴,其祖其父都是孙家的奴仆。因其父随孙坚战死沙场,孙坚念其一家忠义,令其改回祖姓。他曾是孙权的书童,自小就和孙权在一起,不仅为人机灵,身手也十分敏捷,是孙权绝对的心腹。

    虽然从江东赶来的这些人,都是“自己人”,孙权的内心却有些慌乱。毕竟他是“夺舍”了这具身体。

    尽管他早就把自己和“孙权”合二为一了,但一下子当面对上前任“孙权”的好几位亲信,他还是有些不自在,一直在努力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张纮汇报了一些情况,他根本就没有听进去,只是象征性的给出反应,完全不在状态。等张纮一讲完,孙权赶紧以“诸位长途奔驰而来,身体疲乏,需要好生歇息,明日再聚话不迟”作了结,解散了这场欢迎会。

    议事堂上的都是很有眼色的人物,早看出孙权不在状态,尽管有些不明所以,但还是起身告退了。

    这些人的住宿安排,自然有宋谦、阚泽等人招呼,不用孙权cao心。

    等席上的人都退出去了,孙权长长的呼了一口气。

    他正想要好好理理头绪,身后的周善小声说道:“公子,这次一起来的还有三爷。三爷带着暠公子在后堂等你。”

    孙权这才想起自己背后还有一个“心腹”,忙转过身去,望着周善,道:“三叔和孙暠也来了?”

    孙权的三叔孙静,字幼台,现年44岁,人如其名,喜欢清静,是孙家宗庙的守护人。孙静现有四子,分别是孙暠、孙瑜、孙皎、孙奂。孙氏家族中公然反对孙权掌权的就是孙静的长子孙暠。

    前任孙权就是因为听闻了孙暠造反,才醉酒昏迷,以至于被纨绔子弟夺舍的。

    孙暠造反,这事造成的影响很恶劣。

    纨绔子弟融合了孙权的记忆,返回江东虎林军营后,因为没有人跟他提起这事,他也不好问,猜想事情应该是平息了,后来又发生了太多事情他也就淡忘了。

    “你把孙暠作乱之事的始末,详细的给我说说。”

    周善看着旁边的马忠不吭声。

    马忠毫无自觉,回瞪着周善。后来见孙权也盯着他看,忙说了句“我到门口守着”,有些不情不愿的退出了议事堂。

    等马忠的背影在议事堂门口消息,周善开始说张起来。

    前任孙权和孙暠虽然是堂兄弟,但两人的关系一直很恶劣。孙暠造反的导火索,是前任孙权派出的一个间谍,没错,就是因为一个间谍。

    前任孙权当上江东之主后,担心家族内那些桀骜不驯的兄弟们背后搞小动作,就有针对性的派出了几个间谍。其中一个间谍在接触孙暠的手下将领时,被孙暠给抓住了,严刑之下自然把他知道的都吐露了。孙暠见孙权派人勾结自己的手下,哪里还按捺得主,跟着就带兵造反了。

    孙暠本来驻军在乌程,其实离吴郡郡城很近,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就是瞄准了会稽郡,跋山涉水的要去袭击会稽郡城。也许是因为朝廷封给孙权的职位是会稽太守吧!(会稽太守是实职,讨虏将军是封号)

    其实会稽郡早就得到了消息,孙暠军队走到会稽郡富春县时,就被拦住了。担任富春县县长的虞翻,给孙暠写了一封信(见注解),孙暠就乖乖的退回去了。

    孙暠一回到乌程,就被他老子孙静给逮了起来。

    这回孙静押着他来皖城见孙权,是为请罪,所以没有公开露面。

    孙权走进后堂。

    一眼就看到一个身上戴有刑具的魁梧汉子站在堂上,旁边案几边坐着一个清瘦的中年儒士。

    孙权急忙赶上前,以晚辈之礼拜见了孙静。

    中年儒士孙静的表情很悲痛,向孙权说道:“仲谋,三叔愧对你啊!三叔一生谦和,没想到生了这么个忤逆子,竟敢公然背叛家族。原本,我要当场执行家法,砍了这逆子的首级向祖宗谢罪,可我怎么也下不去手!仲谋,三叔老了!如今你是族长,所以特地将这个忤逆子押到皖城来,由你执行家法。”

    世家大族之所以长盛不衰,一个原因就在于整合全家族之力去支持一两个杰出子弟发展,二个原因就是有非常严酷的家法。

    孙权托着孙静的手臂,请孙静安坐席上,沉声问道:“三叔,依孙氏家法,孙暠该当何罪?”

    孙静神情转向严厉,带着一股杀气,道:“叛族之罪,重者枭首祭祖,剥夺所有财产,其妻妾子女尽数开革出族;轻者剔眼断手,发配至祖墓宗庙守灵,直至老死。”

    听了孙静杀气凛然的一番话,戴着刑具的孙暠忍不住颤抖了一下。

    孙权望着孙暠,走到他面前,面无表情的说道:“伯达,为何叛我?”

    孙暠原本一张英俊的脸上瞬间充满了怨恨,厉声道:“要杀便杀,何必惺惺作态?我孙氏一族何时有过你这等阴险狡诈之徒?”

    “放肆!”孙静霍地站了起来,一向谦和的面容突然多了一种跃马横枪的猛将气息,怒骂道:“逆子,你死了倒是干脆,可你连累了多少人,你可知道?你还要连累你的妻儿吗?”

    也许是因为这都是前任孙权的恩怨,纨绔子弟并没动气,反而好生安抚了孙静。

    孙权回过身来,再次平静的面对孙暠,说道:“做都做了,还怕说吗?为何叛我?”

    孙暠脸上恨意依然,冷眼看了孙权半响,语带讥讽,道:“这时还能扮出一副心平气和的模样,比以前倒是长进了许多。在别的世家子弟身上学的吧?孙家可没有这种虚伪的做派。”

    “就为这个?”孙权淡然道。

    孙静也有些惊讶孙权的反应,感觉有些异常。他不知道的是,孙权根本就没有当事人的自觉,而是以一种旁观者的心态在面对孙暠。

    “哼!你有胆子听,我还怕说吗?伯符(孙策)在时,对我孙氏子弟何等亲善。伯阳(孙贲)、国仪(孙辅)被任命为一郡太守,我被封为定武中郎将,我二弟(孙瑜)也封了恭义校尉,连伯海(孙河)这个外姓人也做了校尉。

    而你孙权,看不上我们这些兄弟,平素不相往来倒也罢了,你爱跟别的世家子弟搅合也随你,可你竟然怀疑我们这些兄弟,暗中派人勾结我等的手下,难道非要我等兄弟向你卑躬屈膝,你才开心吗?

    江东,不是你孙权一个人的江东,而是我孙氏一族的江东。伯符把家族托付给你,让你做族长,不是让你用家族赋予你的权力来算计孙氏子弟的。如今你为了巩固你的权位,要算计我等兄弟,难保以后不会为了权位对我等孙氏子弟大开杀戒。

    我反对你,是因为你将给孙氏一族带来灾祸。你若还跟以前一般行事,孙氏子弟当中,还将有人学我一般反叛你。”

    孙静见孙暠口无遮拦,吓得跳了起来,气急败坏的骂道:“你个逆子,为了洗脱罪名,竟然信口雌黄。你!逆子!——”他一边骂一边冲到了孙暠的面前,抡起巴掌狠狠地抽打孙暠,“叭、叭……”

    孙权赶紧把孙静拖开,把他按在坐席上,好言规劝。等孙静稍微冷静了些,孙权也歪坐席上,陷入了思索当中。

    在二十一世纪翻看《三国》时,纨绔子弟并没有看到孙暠的出场,但孙氏子弟背叛孙权的事情的确是有,而且事情还很严重,那个孙氏子弟要投靠曹cao!具体是谁,纨绔子弟也不记得了,但绝对不是孙暠。纨绔子弟依稀还记得,在三国后期有孙氏子弟弄权,把整个东吴朝廷弄得乌烟瘴气的。

    纨绔子弟不知道的是,历史上正是眼前这个孙暠的两个孙子把东吴给祸害了。

    望着被孙静抽得满脸通红的孙暠,孙权犹豫不决。到底杀,还是不杀?

    ***

    注解:

    虞翻说孙暠言:“讨逆明府,不竟天年。今摄事统众,宜在孝廉,翻已与一郡吏士,婴城固守,必欲出一旦之命,为孝廉除害,惟执事图之。”——其意是:孙策主公英年早逝,部属应由主公之弟孙权统摄。重兵已围城固守,且我已经与同郡吏士准备以命相搏,为新主公除害。你自己权衡利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