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1906铁血新华在线阅读 - 第十一章 姻缘考验

第十一章 姻缘考验

    光绪十六年新年来临之前,处于百忙之中的张之洞也从赵凤昌那里听到了有关张泽华那番仇富言论的风声。

    张之洞是传统儒家理念的信奉者,对于黄州那一带的大多数商贾同样没有什么好印象。曾经发展壮大的黄州商帮之所以没有达到晋商、徽商那样的高度,除了缺乏官面权力场上的历史机遇外,同张之洞重工农实业而轻商的思想也不无关系。

    在船上读过很多湖广一代风物志的张之洞自是了解黄州一代的贫富差距恐怕几乎是甲于天下了。而且他也了解到:张泽华是最下层的孤儿乞儿出身,自幼无父无母奋斗于江湖。对于那些有钱人心存偏见并不觉得奇怪。

    从赵凤昌那里得到消息后的张之洞听到那么露骨的话也是有些担心。在思索了片刻之后忽然想起自己了解并最近认识到的一户黄安县富户来。此人给张之洞的印象同大多数黄州帮那些八面玲珑之人大有不同。正是跟随兄弟们在捻军乱世之时白手起家的程家兄弟,特别是程海门一脉。

    一般来说在外面经商的,几乎没有口才差、情商差的。这程海门却是靠踏实本分的劳作还有人缘在长沙的打工的时候得到赏识与重用,属于比较老派的“创一代”。也是从贫寒起家,在而立之年的时候就拥有了超过十万两的家资乃至颇丰的房屋田产,算的上整个黄州府黄冈黄安麻城上三县数的上号大户了。

    张之洞还听说这程海门有一个长女叫做程雅琴,姿色端庄、知书达理,已快要到及笄之年却还没有订婚。从程海门的为人与性格就几乎可以判定:这程雅琴受其父的影响应该传闻非虚。

    这种白手起家的“创一代”,也几乎不会是仇富之人,正好可以让张泽华那位传说中的天授奇才拥有一个做为贫民奋斗之典范的家庭,对富人的极端看法必然会收敛很多。

    而且愿意不愿意在此时成婚也是一个试金石:如果此时的张泽华拒绝这门亲事,那么可以十有七八的肯定:这位几乎查不到背景的“奇才”很有可能在近几年就有不臣之心了。从最坏的角度想:假若张泽华同程家人联姻以后还不死心,至少也多了一道在做不轨之事时的牵绊。

    想到这里,张之洞也就对身边的幕僚直言不讳的开口道:“这件事情也好办。我听说黄安县有位近年来新崛起的程家,其中有个叫程海门的还算本份的棉花商人。程海门有一还未出格的女儿叫做程雅琴。那竟成也显然已经到了应该成婚的年纪了。你可以差可靠的人先询问下竟成还有程家人对这件事的意思吧,顺便可以对程家稍加详细的打听,看看这程海门是不是如外面传闻的那样。”

    赵凤昌是张之洞身边离不开的首席幕僚,而且这样的事在张之洞的心中权衡还不适合显得太过郑重,毕竟程家人虽然今年来还算显耀,但毕竟也只是没有太大官面背景和家族势力的商人而已。

    程海门此时虚岁三十有六,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已经在黄州会馆里小有名头了。实际上同长兄程海东一起已经是黄州商帮会馆里代表黄安县商人的扛旗人物。过去的黄州会馆一直是麻城人的天下,也就在程家崛起之后,这“黄州帮”的另一种说法竟然已有了在狭义上仅指黄安商人的意思。

    这个时候的程家还不是民国时代大革命前夕发展到几百万银元资本的富甲楚地全国闻名的人物,仅仅在商业上带领黄安县走向闻名的翘楚而已,更重要的是在官面上的背景和关系网还没来的及巩固。遇到新任湖广总督张之洞的手下安排的人上门来亲自来说的亲事,一向本分的程海门当然没有拒绝的意思。程海门也了解兄长们的为人,从太平天国与捻乱大时代走过来的绝对不会因为对营伍武夫的偏见就拒绝这种背景的说媒的。

    可是程海门也多少有些担心,自己那位从名讳与外面传闻上很是“知书达理”的女儿可不是好相与的角色,恐怕还要费一番功夫才能让这个从小志向不小、也很男儿心性的女子同意嫁给那只能算是个半个官身的勇营营官。

    当程海门会到在襄阳城内的临时住所见到程雅琴的时候,这位“雅琴”可没有在“弹琴”,而是在同几个花不少钱请来的陪练女师傅们“练武”。听到竟然有人想把自己许给一个勇营营官,程雅琴心中着实有些不快,直言不讳的对父亲讲道:“爹,这事儿真的没有转寰的余地了么?我应该有更大的出息,也给程家带来更大的好处的。”

    程海门郑重的说道:“这事儿是新任总督大人的下人亲自来找上门的,像咱们家这种身份的人没有合适的理由,哪儿有什么资格婉拒?你以前可是说好了这种事儿上不会跟你爹闹别扭的!”似乎想起了什么,程海门转述媒人的话道:“其实你也该好好想想:要是区区一个普通的勇营营官,有什么资格让总督大人底下的人亲自来做媒?我听说:那个是总督大人在广州亲自发掘的奇才,文武双全,还懂得不少西洋的学问。这新立的勇营也绝非什么一般的勇营。。。”

    程雅琴虽然是有些出格的男儿心性,可也不是愚钝鲁莽之人,听父亲这样一说也犹豫起来,至少起了暗中见见这位“奇才”年轻营官的心思。

    年前的张泽华依然在带领着少年们投入到紧张的营地忙碌之中。张之洞手下虽然差人在营防新建方面安规矩投入过一定本钱,可这并不符合张泽华自己的一些打算和想法。因此不但独自掏了带来的几百两银钱的费用,为了尽量可能的鼓舞人们工作的动力,还每天亲自与孩子们还有募集来的民夫匠人们同吃同住一起劳动。在山下平整一些凹凸不平的土地做为构想中的“战斗工兵靶场兼cao场”新建的营房,当然也不打算过于凑合。这样一来,春节之前近两个月的时间就只能在于人们的劳作中渡过了。

    不过这一切也不仅仅是营建勇营营房。这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张泽华也对募集来的这七百来人的心性品质有了一定的了解。虽然还不能完全都叫的上名字,至少大多数人的面孔都比较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