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第三极崛起在线阅读 - 第961章 大连造船厂

第961章 大连造船厂

    大连,一个年轻的女子带着一群人在工地上指指点点,这里在蒙疆空袭形成的大量废墟已经清理干净,很多人正在紧张的做着手头上的工作,年轻女子就是新成立的大连造船厂总工程师方玉华,由于要造军舰,大连造船厂的厂长是王卓然兼任的,不过他并不在此办公,船厂的实际负责人就是方玉华。

    此时的方玉华很庆幸蒙疆的轰炸并未摧毁这里的船台,只是有部分损毁,修复起来并不麻烦。日本人留给她的是不小的红利,一座七千五百吨的船台,一个三千吨的船台,一个八千吨的船坞,让她很是兴奋,只是现有船台根本不可能实施她的大计划,经过认真思考,她放弃了把七千五百吨船台改造成为三万吨建造航母船台的打算,而是准备扩建船坞,准备在船坞中建造航空母舰,虽然会加大投入,可她觉得这样才有长久发展的可能。

    现有船台,计划建造一艘六千吨级的运输船,赵子赟明确告诉她,蒙疆占据济州岛会很多年,运输船也是非常需要的,而且她熟悉的自由轮是七千吨级,赵子玉的船厂也建造过十几艘七千吨级以下的各种货轮,技术和经验都不是问题,自由轮不需要复杂改动,就能建造成为六千吨级。

    三千吨的船台正好用来建造仿照弗莱彻级驱逐舰的新型驱逐舰,至于叫什么,还没想好。

    几个船台自然无法满足雄心勃勃的方玉华,大连造船厂还计划建设两个八千吨级船台,两个四千吨级船台,用于建造不同吨位的货轮,当然,也包括这一吨位级别的军舰,不过此时她关心的,是两个秘密新船坞的建造,在这里,她将建造已经完全掌握技术的潜艇,蒙疆第一代柴电潜艇,赵子玉费了无数心血,凭借在美国能够获取的资料,耗费三年时间,才完成了第一艘实验挺,还只能偷偷用货轮拖到北太平洋无人海域实验,真是费尽心机。

    后来改进设计的新潜艇在航行和下潜方面基本问题不大,但武器系统是没有经过测试的,也未经过复杂海情和远洋测试,让方玉华纠结的是,赵子玉希望她能够更进一步,直接建造后期设计完成,只是在图纸上的潜艇。

    这个图纸上的潜艇要大不少,水中排水量达到两千五百吨,比苏斌早年驾驶过的德国潜艇大了一倍多,方玉华担心要是出问题,不仅是对信心的打击,也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方总工程师,王厂长来了,在找你。”正在和施工负责人商量船坞建造的方玉华接到手下人的通知后,匆匆回到船厂简陋的临时办公室。

    王卓然见到他起身招呼:“玉华,坐。”

    “厂长,您坐,我先汇报一下进展…….”

    王卓然摇摇手:“我今天来不是了解进展情况的,有些事情,我要和你商量。”

    听着王卓然的低声叙述,方玉华露出惊讶之色,她听到的是蒙疆在电子技术和导弹技术上的绝密信息,为保密,赵子玉在美国并未继续进行晶体管后续技术的开发,只是把一些美国的研究动向和一些技术验证后送回来,在军舰设计中,采用的还是以前的技术。

    如今的蒙疆电子技术可谓突飞猛进,叶弼亮已经开始研究集成电路,而合成树脂的突破让印刷电路板已经在导弹上应用,这些技术和产品,将对潜艇产生重大影响,狭小的空间内,能够装入更多设备。

    “我能看导弹的所有资料么?”

    王卓然笑了:“当然,我来找你,就是要你先放下这里的事情,和我走一趟,只有全面了解导弹的情况,你才能调整军舰的设计。”

    十天之后,方玉华返回大连造船厂,系统了解了蒙疆军工和秘密研究的项目之后,她彻底放弃了建造巡洋舰、战列舰的设想,导弹取代巨炮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而电子工业的发展意味着军舰不用造得那么巨大,未来护卫航母的主力将是装备导弹的驱逐舰,就蒙疆而言,加快驱逐舰建造,首先提高反潜能力是第一要务!

    将船坞、船台交给其他人负责,方玉华带着美国回来的人,开始进行航母和弗莱彻级驱逐舰设计更改,同时,借助修复码头停靠的亚特兰大级轻型巡洋舰,以此为蓝本,开始设计一款介于弗莱彻级驱逐舰和亚特兰大级轻型巡洋舰之间的大型驱逐舰,初步测算为六千吨,保留前后两座双联装主炮,作为对陆攻击火力,对海攻击,将会采取反舰导弹,虽说王卓然都有些认为超前了,反舰导弹还不知在哪里,可方玉华坚信一定能成,横竖也只是设计,王卓然也就由得她去折腾了。

    大量蒙疆秘密装备将会进入船厂,大连造船厂的保卫级别,也从这天起,提到最高级别,外围武装警察,内部特别安全局,方圆十里,成为禁区。

    船厂西十里,是大连港,这里还有一批人属于方玉华管理,三十八特混舰队主力离开,博根的特遣舰队已经可以全部停靠在大连港,不需要分散在大连、旅顺两个地方,由于没有合适的船坞,遭到重创的独立号轻型航母只能停靠在码头修复,好在日军的神风攻击,损毁的是甲板和上层建筑,船体外部并未受到损伤,停靠修复还是可以的。

    博根特遣舰队是在二十天前回到大连港,当时在大连港的方玉华和很多工人见到这支舰队时,大吃一惊,独立号航母上层建筑几乎没有完好之处,其余几艘航母也是有着各种各样明显的损伤,而且数量少了近一半,有几艘驱逐舰连炮塔都不见了,完全不是当初看到的模样。

    伤员延绵不绝的从各艘军舰上下来,码头上的汽车一刻不停的将他们送往医院,那些趴在船舷看着伤员被运走的美国大兵也无精打采,所有一切,预示着这支舰队遭遇了重大失败。

    短时间内,整个舰队已经失去了战斗力,陈振林看到这场景时,脸色变了,米切尔已经离开,博根舰队现在这个模样,要是日军攻击济州岛怎么办?好在一脸疲惫的博根明确告诉他,自己吃了大亏,不过日本人也再无像样的海军,他建议联合空军要加大对日本几个重要港口和船厂进行轰炸,让日军残余的第八舰队既不能修理,也无法建造新军舰。

    弄清楚博根舰队的战斗经过,陈振林松了口气的同时,不安的心情浮起,日军的神风自杀攻击带来的威胁巨大,他很担心从大连到仁川,以及大连到济州岛、九州岛的运输,任何运输舰只要遭受一架日军飞机的自杀性攻击,就将造成巨大的损失。

    和博根商量后,博根给出了一个相对稳妥的建议,平时采取小规模运输,选择晚上,由蒙疆的夜间战斗机护航,偶尔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运输,由美军驱逐舰负责解决日军的潜艇,联合空军从大连、汉城、济州岛三地进行战斗机交替护航,确保较大区域范围内没有日军的飞机,只要日军自杀飞机无法靠近,那就可以确保安全,他坦言告诉陈振林,自己是被打了措手不及,没想到日军飞机会自杀攻击,否则只要扩大防御圈,全力阻止日军飞机靠近,是可以避免这么大损失的。

    也正是日军神风的出现,让得知细节的方玉华彻底确定了以导弹防空的军舰设计,密集高射炮已经不能确保当下军舰的安全,同时,她也紧急上报,请求兵器研究所要尽快完成一个近空密集火力武器系统,口径不要大,但射速一定要非常高。

    叶弼亮对方玉华的这个要求头痛不已,射速提高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实现了,手下一些年轻人还真敢想,在七嘴八舌中,将多门飞机用的二十毫米机炮捆在一起的设想让叶弼亮眼睛一亮,射速提高不了,集合多门机关炮形成密集弹雨也是能达到方玉华的要求的,就这样,密集阵出现了。

    入主大连造船厂,方玉华根本没想到,她有一天会成为集合蒙疆兵工几乎全部力量的总负责人,航空母舰的复杂性促使参与她军舰建造的部门越来越多,新一代喷气式舰载机将飞机研究部门扯了进来,火力系统将导弹、火炮等牵扯进来,而更多的,是控制设备,到这个时候,叶弼亮才真正理解当初赵子赟为何见到晶体管会如此失态,这个小小的东西,几乎涉及到所有新装备的设计和应用,方玉华更是把晶体管作为无所不能的聚宝盆,向叶弼亮提出了无数的新想法和新要求。

    参与美军军舰的修复,也让方玉华团队第一次真正了解了美国航母的一些特点和内部结构,经过实战的美国航母也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对她的设计改进提供了新想法,而且她心里清楚,美国航母上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是技术原因,美国人做不了,蒙疆可以!

    蒙疆的支持,让博根感到惭愧,他实在不明白三十八特混舰队为何离开,多次向陈振林表达了歉意,借着博根特遣舰队休整,两边频繁接触,陈振林趁机提出了派人上美军驱逐舰学习的要求,博根知道刚刚建立的大连造船厂一定会想法生产军舰的,作为盟友,他爽快答应了,甚至建议陈振林派人上航母观摩学习,趁热打铁,一笔特别的经费到了大连,五百公斤的黄金,用于聘请美军海军军官讲课,一个非官方的海军军官学校就此诞生,这个码头上简陋的学校,最终成为后来蒙疆海军最高学府-大连海军学院。

    也正是因为有手段解决一些问题,方玉华当初和团队一起设计的新航母几乎推到重来,任何一处都做了改动,图纸早就面目全非,下面合作的各部门简直都要被她逼疯了,日以夜继的进行着设计、实验、验证,谁都没想到,一艘航母,不仅仅是耗钱的事,但这也推动着蒙疆科技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高速发展,当蒙疆专利法公布后,方玉华小组吃惊的发现,如果要申请专利,航母带动的技术进步可以达到平均一天就有一百项专利技术,围绕航母能够申请的专利高达五万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