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章 历史上的吴大帝
孙权在军事上领兵较为稳重,在外交上极为出色,在政治上善于平衡,在经济上开拓江南,发展海路。但在孙权在晚年也是过错连连,在辽东、太子等事情上面都犯下了不可原谅的错误。 【昏晕的晚年】 孙权在晚年明显变得昏晕,就像当年的曹睿一样也开始迷信那些歪门邪道了,不仅曾经派人出海寻仙,后来相信了一个叫做王表的“神人”,最后这位神人居然还逃跑了。 早先孙权曾经和张昭辩论神仙,虞翻指着张昭说:“你们都是死尸,还辩论神仙,世上怎么会有神仙!”而虞翻得罪孙权并不是一次两次了,孙权最后把他放逐到了交州。 后来临海郡罗阳县有一名自称王表的神仙,周旋在民间,饮食谈吐与常人没有什么不同,人们始终看不到王表所附托的神形。又有一名叫纺绩的侍婢,伴随在侧。太元元年(251),孙权派中书郎李崇,带着辅国将军罗阳王的印信去迎接王表。王表随李崇一起出现,与李崇及在场的郡守县令高谈阔论,竟没有人辩得过他。所阅历过的山川杂物甚多,他常常令婢女与所托附的神相与闻答。秋天七月,李崇陪王表来谒见,孙权为他在苍龙门外营造住所,好几次叫近臣送酒食去给他。王表预言一些水旱灾的小事,往往很灵验。皇后潘氏去世后。各位将军、官吏多次到王表那里请求赐福,结果王表却逃走了。 【孙权三大过】 孙权在历史上我个人认为有三大过,第一是辽东之事,第二是二宫之争,第三是身后事(太子和辅政大臣人选)。 辽东公孙渊的事情上孙权是太过于自信了,他在先后玩弄刘备、曹丕成功之后,可能觉得在外交方面自己已经超神了,像小小的公孙渊更应该是手到擒来,就没有站在公孙渊的立场考虑过,结果却是自己被公孙渊反杀,里子面子都没能留下。 而二宫之争可以说是孙权最大的“杰作”之一,孙和与孙霸二人能兄弟成仇和孙权的纵容是分不开的,确定太子为孙和后事情本来就应该结束,然而孙权后来却不立皇后,还让孙霸成为唯一一位王侯,对于自己两个儿子的待遇也基本一致,这摆明了让两个儿子打擂台,结果闹了快十年,把核心大臣们几乎都卷入其中,吴国朝政被弄得乌烟瘴气,孙家内部也留下了一道深深的裂痕,都是由孙权而起啊。 还有孙权最后立的第三位太子孙亮,他都快死了,居然还敢不立长而立幼,让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作为自己的继承人,曹睿立曹芳的后果就在眼前,孙权当时的情况还远远不如当年的曹睿啊。 在辅政大臣人选方面,孙权选择的是以诸葛恪为主,当时诸葛恪的确是众望所归的人选。首先诸葛恪本人的确有能力,也有战功,而且他的身上还有着蜀汉丞相诸葛亮和孙吴前丞相陆逊的影子。 诸葛恪是诸葛亮哥哥诸葛瑾的长子,而且陆逊死后最后由诸葛恪接替他驻守武昌的,而历史上陆逊是孙吴出帅入将第一人,诸葛亮更是一人就撑起来整个蜀汉,所以在孙吴朝野议论中诸葛恪很可能都被看成了诸葛亮和陆逊的合体,因为孙权晚年弄得朝野动荡,所以此时所有人都希望由一个英明神武的救世主来收拾局面,开创新的纪元,而大家的这个希望就落在了诸葛恪的身上。 或许别人不知道诸葛恪实际上是怎么样的,但作为君主的孙权是知道的啊,他明明知道诸葛恪的性格并不适合,最后依然将孙亮托付给了诸葛恪。或许有人说孙权只是顺应民意,但当年孙权在辽东、皇后和太子的问题上怎么不顺应民意啊,当时孙吴好像不是民主制吧。 而且在五位辅政大臣之中排第二的还是中书令孙弘,历史上孙弘可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阴险小人,现有资料中并没有看到记载他是宗室,所以孙弘可能和原孙吴王相孙邵一样都不是宗室。然而此人非常得孙权的信任,历史上他害死了原丞相朱据孙权都没有惩罚他,最后反而让他和诸葛恪等人一起辅政孙亮,这也明显不是一位合格的辅政大臣啊。 【孙权的渐变】 历史上孙权和刘禅分别是掌权时间最长的两位君主,孙权作为诸侯掌权时间长达五十三年,刘禅在位时间则有四十多年,二者在晚年的表现也都完全无法和前期相比,就像以前的汉武帝、后来的唐玄宗一样。 孙权早期因为讨伐陈登的失利,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张昭等人可能就是因为此事一开始没有支持他,外部曹cao和刘表也都是大威胁,所以孙权在掌权之初是兢兢业业的干活,因为他没有足够的声望,还不得不依靠这些江东老臣的帮助,就总体来说孙权虽然是君主但压力是很大的,需要对于外敌和老臣们适当的示弱。
后来江东崛起了,占据了三州之地,孙权的地位也稳固了,这个时候孙权身上的压力就释放出来了,对外攻取不足,但自保绰绰有余,他年龄也大了,孙权就开始回笼权力,也因此开始堕落,失去了原来的警惕。 【历史上的吴大帝】 姓名:孙权 属性:领导力(A)孙权是孙家的二代诸侯,孙吴帝国的建立者 统率(B )孙权的军事能力虽然谈不上很强,但也不是很弱 谋略(B )谋略方面,孙权也表现的不差 政治(A-)在政治层面上,孙权也算是一等一的存在了 外交(A)在外交方面,除了在辽东问题,孙权几乎是完美的 总评(S)孙权在三国历史上的影响力和地位基本仅次于曹cao 别名(称号):吴大帝,字仲谋 性别:男 民族:汉 职业:诸侯、皇帝 谥号:大皇帝 庙号:烈祖 陵墓:太祖 年号:黄武(吴王时)、黄龙、嘉禾、赤乌、太元、神凤 家庭出身:吴郡孙氏 生卒:182--252 在位:229--252 出生地:可能在徐州下邳(当时孙坚在这里做官) 主要社会关系:父亲(孙坚)兄弟(孙策、孙翊等)儿子(孙登、孙和、孙亮、孙休等) 主要经历: 182年-200年追随兄长孙策,曾经讨伐陈登失利 200年-208年继承孙策事业,三伐黄祖,将其击杀 208年-229年连刘抗曹,袭杀关羽,夺取荆州,终成帝业 229年-252年晚年开始昏晕,坐视二宫之争,导致孙吴国力严重内耗 总结:帝王活的太久并不一定是好事,明君的晚年昏晕残暴的并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