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七十五章 另一种无奈

第二百七十五章 另一种无奈

    当陆秀夫和赵与珞来到昔日的国学院门前时,他们都不自觉地多瞟了几眼门上悬挂的一块牌子。这块牌子上写有七个大字:“大宋国民教育部”。

    看着这几个字,陆秀夫和赵与珞即使没在脸上,也于内心里有了一丝苦笑。

    与他们形成对比的是,得到通报迎出门来的谢枋得和刘鼎孙却容光焕发。

    谢大侠和刘大学士热情地将“上官”迎进自己的官署,自然,一些这样场合应有的寒暄、让坐、敬茶等等之类客套程序也必不会少。只不过所有这些一结束,大家再相互看了一眼,随即就落入了正题。

    陆秀夫和缓地开口:“叠山兄,今日在下与赵相前来,还是想与您和刘大人商量一下教部用度之事。”

    “您和刘大人其实都是知道的,眼下朝廷是上岸了,可仍处于战时。而且战事不仅是现在,就是以后,也将变得越来越大。”

    “在下与赵大人仔细盘算后认为,战事期间,朝廷各部于用度上,理应都要相应地裁减,否则,朝廷不仅将难以为继,且会影响战事。所以,教部的用度,恐将不得不压缩。”

    好么,随着他的话语,谢枋得一改先前的热情,脸色立刻沉了下来,更冷冷地哼了一声。

    刘鼎孙看了看他,立刻婉转地说道:“陆相,赵相,正因为考虑到朝廷处于战时,所以谢大人、在下和诸位同僚于先前拟订时,已经将教部的用度大为压缩。如果再裁减,陛下交代教部所要做的事,就难以实施了。”

    闻听他所言,再加上谢叠山先前的“哼”,陆秀夫已经不仅是内心里,就是在脸上也露出了苦笑。

    在行朝目前的所有人当中,陆秀夫处理朝政的能力绝对是公认的。

    以前的都可以不提,就讲行朝迁往广州,这个“迁”,可不像一般人搬个家,里面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也太杂了,更何况这里面还有一个让人要处处留心的皇室。

    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认,从朝廷准备上岸开始,直到在广州落脚,陆秀夫均忙得不可开交。而上岸之后的朝廷,更有许多事情需要他来处理。

    仅仅是朝廷能妥善地安顿下来,说他居功至伟就已经不是夸张。

    可陆秀夫再有能力,一遇到他的好学生来添乱,他也常常会变得头大。

    你比如说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他就差点心力憔悴,而事情的起因,恰恰又是他宝贝学生折腾的“财政预算”。

    客观地说,身为帝国的管家,陆秀夫、包括赵与珞都在事后极其重视这个“财政预算”。甚至在他们私下里的探讨和评估中,这个举措要比陛下过去推出的新币制、国债和宝行等更重要。

    因为,如果新币制、国债和宝行等举措,是使朝廷拥有更多可使用的钱财;那么这个“财政预算”,就是在让、或者说在迫使朝廷于花费上更合理、也更具有计划性。而这,正是过去朝廷所最缺乏的。

    换而言之,就是假如这个举措放在过去,即便没有国债和宝行等举措,它仍然能大幅改善朝廷的理财困境。

    从这个意义上讲,陆秀夫无法对赵与珞明言的,是他内心里还隐隐觉得:他的好学生之所以当初要把皇室用度也纳入到整个朝廷花费中来,一是要将皇家的用度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二很可能就是在提前为这个“财政预算”铺路。

    如果帝国皇室用度每年都有数额的限制,朝廷各“部”、“司”等衙门是不是就更没什么好说的了?

    但是,想的再好,真一实施,陆秀夫和赵与珞都发现自己低估了这个举措对整个朝廷带来的影响。

    这是由于,按陛下的旨意,虽然这个举措在景炎十四年是试行,可他真正的打算,是要在将来把朝廷每年的花费分到每个“部”,由各部自行支配,这事情就太大了。

    这世上本就没几个人当了头,不想自己的部门有更多的钱可以花,哪怕他根本不是出于私利的目的。

    某人的确是说了:“各部要拿出自己的用度预案,预案中既要列出用度的数目,也要详细说明拿钱做什么事、用在何处。”但对众朝臣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

    身为朝廷官员,本来咱就是要做事,而做事自然要花钱。

    刑部的徐宗仁就肃然言道:

    “江南初定,各地仍多有宵小之徒为乱,刑部承担的办案压力很大。”

    办案是要花钱的,您说是不是?

    赵樵的吏部没有事?当然不是。他不仅有事,而且是大事,朝廷新郡县制的规划就主要落在他的身上,因为帝国并非是对过去的郡县制进行照搬。(这事放在后面讲。)

    除了《大宋邸报》,礼部现在真的算是没有多少事情,可陈宜中照样列出了什么祭奠、郊祀、观礼等等之类的大事。

    就是刚刚被任命为民部尚书的冉安国,也弱弱地强调:“民部眼下需派员到各地核查户籍、登记造册的职责实在不小。”

    而理由更充分的是工部王德。

    工部管营造,筑城、修路、水工(水利)等本都是要花钱的事,更何况在忙碌了好长一段时间以后,他们终于将过去每一件军械的花费给弄清楚了,如此就愈加有了依据:工部将于来年之内,制作军械若干,花费为多少,等等,等等。

    如果这些仍显不够,现在还增加了一个令陆秀夫头大之人,哪就是他的“班长”谢枋得。

    因为在过去的一年里,令帝国朝堂最震惊的事,除了户部被拆分,还有一件就是在近年底,谢枋得的国学院被升格为“部”,并且陛下不仅亲自将它命名为“大宋国民教育部”,更请了太后为这个所谓的“教部”题了字。如此一来,朝廷由过去的六个部,转眼变为了八个部。

    随后,当众人还在找跌了一地的眼镜片,谢枋得和刘鼎孙领衔的“教部”已经呈上了来年的用度预案。

    “教部”的预案也绝对无懈可击。

    首先,按照陛下和朝廷过去拟定之草案,教部要在帝国已恢复的疆域内,实施新的教育规制。郡学可以暂缓,县学则必须立刻设立。

    其次,教部来年除了要进行正常的县学结业考试,此外还将主持帝国第一次郡学结业考试。

    至于最重要的,则是按照以前所定下的帝国新教育规制,来年教部还要举行令天下人所瞩目的太学入学考试。新的太学是不是立刻要建?

    看着老谢和所有人的预案,陆秀夫和赵与珞真的无语了,他们是再度体会到这句话:钱到用时方恨少啊。

    某人的确还曾说过:“要优先保证朝廷要务,对不急之措可以削减,甚至暂缓。”可问题就在于:一旦要裁减任何用度,不仅无人乐意,还立时会遭到反对,甚至是激烈的反对。而上门前来述说理由的人更是不断。

    陆秀夫和赵与珞真变得头大,这样下去,还谈什么“适当留有余额,以备朝廷不时之需,”就这些你能对付过去已经不错了。

    他们只能再度去见哪个狡诈的陛下,事情全是他惹出来的,他不拿主意谁来拿?

    然而,帝国陛下听了之后,不仅丝毫不以为意,反而笑道:“老师、赵爱卿,不用着急,这很正常。”

    是正常,您都不需要什么内幕,光看看后世国外的报道就可以知道,他们那么有钱了,可为了这个预算仍要折腾多长时间。

    况且这才八个部,要是有十几、几十个部,头变大是轻的,炸了都是有可能啊。

    哪小子随后出的主意差点让陆秀夫和赵与珞背过气去。

    “老师、赵爱卿,传朕的旨意,除了工部,各部所有的用度都要裁减,不裁减也可以,但要给朝廷把钱找来。”

    得,这样的主意还不如不出,咱算明白了,你出来出去,反正是要咱们把恶人当了。

    有圣旨在上,陆秀夫和赵与珞只有重新召集众人再商议。但令他们最头痛的,却是谢枋得,因为老谢坚决不让步。

    陆秀夫是不能硬压老谢的,他们彼此之间过去的关系不讲,就是他自己也知道,现在朝廷的所有人当中,谢叠山的“后台”可以算是最硬的。陛下待他的亲厚,本就不低于自己,而且他的身后,眼下还有着太后和卫王。

    更何况谢叠山的性格也完全不是可以压的人,他既不是在争权,又非夺利,一门心思所想的,是教化天下的大计,其它的事他根本不问。

    所以今日陆秀夫不惜“降尊纡贵”,亲自和赵与珞登门拜访。

    老谢为什么前恭后倨,他自然也很明白,可到了这个程度,他更只能谦恭地说道:“叠山兄……”

    但谢枋得忽然拦住了他的话。

    “君实,这是陛下的意思?”

    陆秀夫老老实实地回答:

    “陛下已有旨意,除了工部和兵部,朝廷各部,均要裁减用度,甚至于包括皇室。”

    刘鼎孙怔怔地看了看陆秀夫,然后转向了谢枋得。

    谢枋得看了一眼陆秀夫,停了停,然后接着说道:

    “此事待吾先见了陛下之后再说。”

    陆秀夫再度露出了苦笑。

    “叠山兄,陛下眼下并不在广州。”

    老谢猛然睁大了眼。

    “他去了何处?”

    “翁州。”

    谢大侠立时瞪了陆秀夫一眼。

    “君不像君。”

    陆秀夫的表情有多尴尬,赵与珞故作不看,可他已经在肚子里替谢叠山把后面的话说了出来:“臣不像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