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贼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三十章 百废待兴(六)

第一百三十章 百废待兴(六)

    “几位快请坐。”知道几位是来借粮的,杨休忙请几人进屋坐下,一旁的村民倒了几碗清水,杨休有些尴尬的说道:“现在村里实在是没有什么能招待几位的,一些清水,润润喉吧。”

    “杨大人,临来时我们县太爷也说了。府衙上发了公文要借粮,我们不得不借,可你也知道,我们府内几县都不富裕,我们县这点余量本是要留着卖到南方换些银子,修善下县里破损的几条道路,所以……”

    杨休明白,说是借粮,可这没有好处,谁能借?杨休笑眯眯的看着三人,直到把三人看的心里发毛为止,大手一挥非常干脆的道:“只要贵县可以借粮,等秋收之日,我可多还其三层。”

    “三层?”杨休此话一出,几人瞬间就傻掉了。三层,这可不是小数目了,这意味着自己借杨休十石粮食,等还时杨休要还十三石,要知道就算遇到丰年,这大同府的土地,每亩也只能产粮1石4、5左右。

    几人在来时,知县就已经下过了命令,要把价格给抬到两层,如果实在不行,哪怕是一层也好。两县的知县都明白,别说一层,就算等到秋收,让杨休原数还来,都未必可以一次还清。

    可他们几个哪能想到,这杨休竟然一开口就是三层……

    杨休见几人一副目瞪口呆的表情,心里暗笑,经过几日的了解,杨休对明朝每亩的年产量已经非常熟悉了。杨休之所以一下就开出三层的价格,不光是想感谢两县在这为难时候的帮助,而且他也是想让其他县也可以富裕些。

    “既然三位没有异议,我们就这么定了?”杨休见三人还没有回过神来,问道。

    “这……好、好,就这么定了。”反应过来后,几分纷纷点头,生怕杨休反悔一般。他们不会借着这三层,再往上抬价,他们出来时还担心这差事不会好做,毕竟猫儿庄刚被鞑子洗劫完,这个时候去落井下石,那也太不厚道了。

    可杨休一下子给了三层的价,这足够他们回去邀功了,所以并不再难为杨休。

    约定好两县送粮的日子,杨休直把三人给送出村子,这才回头。

    “大人阿,你这价开的也太高了,我们村子现在虽然是地多人少,可、可也给不出那么些个粮食阿。”张老汉听说杨休竟然给借粮的人开出这么高的价码,忙跑来向杨休‘问罪’。

    杨休当然知道张老汉在担心什么,笑着解释道:“大爷,你就相信我吧,还记得那天蛙子几人从商人那够得的干粮么?”

    张老汉点点头,说道:“那些干粮已经吃没了,哦?大人是说……那些个圆的,黄了吧唧的东西?”

    杨休笑着点点头,一想到那东西,杨休心里的激动之情就无法抑制。杨休甚至想,赶快到得丰收的时候,让所有村民见识一下,什么叫做高产。

    其实张老汉所说的那个圆的、黄了吧唧的东西,正是土豆。在明朝,土豆已经被引入到了中国,只是从古自今流传下来的农民习俗,他们不会愿意冒险去种其他东西,所以才不为人知。

    杨休也不知道土豆在明朝应该叫什么,反正他告诉村民们,那就叫土豆。土豆可是高产的东西,而且耐旱。就拿种稻子来说,南方土壤肥沃,收成好的时候,每亩可产2.5石,遇到旱年,每亩能产2石,甚至不到。

    可在北方,由于土壤干枯,每亩稻子在丰年只能产1.5石左右,也正是这样,大明朝才一直富裕不起来,因为粮食产量少、而明朝又重农,轻商,因此收上的税入当然不会多。

    而土豆不同、它本就耐旱,而且它的亩产,最高可高达每亩40~50石。虽说土豆不比稻子,每顿都当主食吃对身体不太好,可在这种连饭都吃不到的年代,能天天有土豆吃,也至少不会饿死阿。

    猫儿庄共有耕地700余亩,以前种稻子,一年才能产900多石粮食。杨休估算了一下,蛙子买回的这些土豆,至少可以种200亩地,算作每亩能产40石,那等土豆成熟之时,也足足能产下8000石,这是多么庞大的一笔数据。

    “张大爷,你尽管放心,我杨休保证今年我们一定会大丰收的!”

    杨休嘴角带着收不住的得意笑容,8000石粮食,这只是一个基础,他一定会让猫儿庄,比以前更加繁荣!

    ————————————

    大同府的春天,总是要晚上很多时日才会到来,经过连续来几日的大风席卷,春天气息终于到了。猫儿庄的地理位置可以说非常好,西南面是一大片平原,村中的大批耕地都在那里,一条一仗多宽的小河从中插过。

    东面、是一条大河,常年水质丰腴,也正是因为这样,那条从耕地中穿插而过的小河,才从来没有干枯过,让猫儿庄的土地比其他村庄好上许多。

    北面、是连绵一片的大山,经过几日春风的轻抚,此时已经是一片绿意盎然。

    春暖花开,这不光是一个季节,也是一年的开始。不过这对于杨休来说,更意味着他的新生。

    春风不光吹来了春意、吹来了温暖,同样还吹来了分离已久的兄弟——元彪!

    元彪终于汇合了渔家庄的弟兄归来,这一下、杨休手中又多了二十几名得力的助手,做起事情更加的方便了。

    先是派了蛙子带两个弟兄回磨儿山,让山上的弟兄陆续往猫儿庄转移,除此外、磨儿山上还有很多这些年来流寇缴获的金银。以前对杨休来说,当流寇要的是粮食,金银没什么用,可现在不同了,他要把这些金银拿来,做些其他用处。

    随后又让黑牛领着人,到大同城去采买些村中缺少的物品。而剩下的众人,则是跟着村中那几个学过手艺的木匠,制作起两架庞然大物!

    春耕的时日早就到了,各县运来的粮食,已经挑出好的作为种子,和那些土豆一同被种了下去。接下来照顾这些庄稼,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浇水。

    不过虽然猫儿庄耕地内有条小河流过,可也只能方便了河岸两旁的几亩地,远处的土地要浇水,还是得靠人力,一桶一桶的挑。照着这个挑法,现在的人手根本就照顾不过来这么大一片土地。

    于是,杨休想到了一个主意,那就是打造一幢水车。这样一来,在耕地内只要挖几条渠道,就可以让水车把河里的水输送到远处的耕地中,村民只要在耕地内直接打水浇地就可以了。

    杨休在部队时,跟着部队下乡帮农民种地,对这些简单的农用物件还是很熟悉的。可他毕竟不是工程师,所以画图纸并不在行,只能天天跟着这些木匠,把自己心里的构造说出来。可沟通总是不能太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这样一来,那些木匠总会做出一些不合适的零件,浪费了大把的时日。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十多天的艰苦奋斗下,大明朝的第一撞水车,终于诞生!

    看着水车那庞大的扇叶,被河水冲击后开始转动起来,舀起一波波的河水进到挖好的沟渠中,村民们顿时大呼神奇,对他们来说、这种简单的机械原理,简直就是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