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盛世古玩商在线阅读 - 第134章:老王、走马灯

第134章:老王、走马灯

    老王围着屏风转了一圈,弓着身子凑近屏风的背面,脸几乎能贴到上面去,还时不时拿出放大镜仔细观察。台下鸦雀无声,静静地看着老王的一举一动,每个人都在想,这老头又会在屏风里看出什么败笔呢……

    “这组四扇屏好是好,不过呢还是有一些瑕疵。恕我直言,这四扇屏的中间的两扇不是原配,或者说中间的两扇当中有一部分不是原配。”老王朗声说道。

    他的话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大厅里掀起一阵沸腾。甚至几个评委也开始交头接耳,如果老王说的是真的,这件屏风几乎等于废了大半个。伍子偷眼看看台下的李刚,这家伙面色平稳看不出内心有什么波动。伍子心里暗笑,别看你现在假装没事似的,心里指不定怎样翻腾呢。

    主持人这时候插话了:“您说这四扇屏不是一整套,根据是什么?老先生可要给在座的各位观众们讲讲。”

    “这件屏风做工不错,浮雕、透雕等等各种技法运用娴熟,也属于苏做中的精品。屏风有座屏和围屏之分,我们看到的这件就属于围屏。围屏由双数的屏山组成,一般扇数为4、6、8扇,多的甚至有12扇。今天这里这件呢就是4扇,最常见,人称四扇屏。从屏框的雕工上看,左右两边的比较老,漆色也比较古旧;中间这两扇显着年代晚一点,漆色也比较新。当然了,新和旧的界限在这里很模糊,不仔细观察的话根本分辨不出来。可见拼凑这套四扇屏的工匠可谓煞费苦心,力求从做工到漆色上都保持一致。能把两个不同的屏风拼凑的如此完美,也算古今罕见,算不得什么大毛病。但是导致这四扇屏风价值下滑的还有另一个重要方面:四扇屏的屏芯分别雕刻的是梅兰竹菊四大雅花,最左边的梅和最右边的菊是典型的明清木雕风格,而中间的兰和竹则有莆田木雕的味道,中间和两边的雕刻风格还是有差异的。莆田木雕很善于透雕花灯和浮雕花窗,屏风上面的兰花和竹子就有明显的浮雕花窗的感觉。说不定就是从哪个花窗上取下来,然后移植到这件屏风上来的也说不定。”老王一口气说了这么多。

    台下又是一片sao动,不少评委都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看来他们要重新考虑今天的评判工作了。或许他们事先早已拟定好了晋级的藏品,斗宝只是一个程序罢了。可事情偏偏发生了意外,半路杀出一个老王,将原先的计划全盘打乱。计划赶不上变化,或许他们开始重新考虑今天这次斗宝该如何收场了。

    伍子再次偷眼看一下李刚,那家伙还是一脸的平静,看不出丝毫的波澜。他开始佩服对方的定力,“死到临头”了还能保持这种魄力,李刚这人的确不简单。老王的论断等于直接给这件屏风判了死刑,中国人凡事都讲究完美,讲究成双成套,这四扇屏既然是拼凑起来的,也就无所谓整套不整套了。等待这套屏风的结局只能是淘汰。

    老王继续往下走,这次轮到伍子的古琴了。之前老王对这把古琴已经看了很多遍,不过现在为了掩人耳目还得装装样子。他端着放大镜煞有介事地观察一番,还不时用手触碰一下琴身。老王鉴定完毕,抬起头看着台下,台下一片寂静,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又要发出什么重磅炸弹。

    “这把琴制作精良,保存完整,属于是典型的唐代做工。古琴的背面留有一个模糊不清的雷字,应该是唐代制琴名家雷氏家族的遗物。从做工和保存的完整性来看,几乎可以与故宫博物院那把九霄环佩相媲美。据我所知,现在唐代流传下来的古琴不超过二十把,品相如此之好的,更是凤毛麟角。至于用料吗,乍一看好像是汉木,其实不是,应该是一种很稀缺的木料。恕我眼拙,我现在还认不出这是什么料子。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木料的出现至少要在秦汉以前,甚至战国以前,是一种现在已经绝迹了的树种也说不定。这样看来,这把琴不仅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文物价值,同时还具有很高的生物研究价值。”老王这番话着实令人大跌眼镜,前两件藏品被他扁的一无是处,很多人以为这把古琴也会被他痛批一顿,想不到现在话锋一转狠狠褒奖了这把古琴一番。

    听到老王这种论断,台下的评委当中董老爷子率先鼓掌,在他的带动下很快掌声如潮。斗宝斗的是技术,斗的是经验,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老王这种客观的评价自然赢得了一片掌声。只是观众们还不知道,这位老者跟古琴的主人其实是一伙的,如果他们知道这一点,不知道现在还会不会有掌声。

    老王接下来走到那件木雕的人像跟前,藏品的主人见到老王把矛头对向他,脸色有些难看。谁也想象不到,老王这双火眼金睛到底能从这件木雕里看出些什么,好还是不好。

    老王拿起放大镜盯着木雕看了能有一分钟,然后把放大镜重新挂在脖子上。台下所有的眼睛都盯着这位不起眼的老者,他刚才已经三鸣惊人了,这第四鸣不知又会把这件木雕推向什么地方,地狱还是天堂。

    老王清清嗓子,开始自己的论断:“这件木雕的人物头戴莲花冠、身披长袍,应该属于道教的人物,雕刻风格有点FJ龙眼木雕的意思,不过料子不是龙眼。这件作品所用的木料非常珍贵,通体都是沉香木雕刻而成。众所周知沉香无大料,成年的沉香树也不过碗口粗细,像这么大的整块的沉香料根本不可能出现,这件木雕的人像应该是很多小块的沉香料子拼接在一起然后雕刻出来的。不过刀工雕刻的很到位,人物的曲线和纹理很好的掩盖了拼接的部位,不仔细看的话根本看不出拼接的痕迹。陈香料雕刻的东西如果有拼接,这不算什么缺点,因为沉香本来就没有大料。像这么大的雕件本跟不可能出自一块整料。唯一不足的是制作的年代不算太早,也就是民国中早期的做工。”

    这番话先扬后抑,等于间接把这件木雕晋级的希望给毁了。民国前后的东西,在古玩街绝对算不上老东西,除非特别的出众,否则休想在斗宝大会上立足。这件木雕好是好,不过还没有达到特别出众的地步,所以等待它的命运可想而知。

    接下来只剩下那件红木的灯架了,这件藏品是六件当中最不被人看好的一件,造型简单,也没有什么华丽的纹饰,用料最多也就是黄花梨之类的料子,年代嘛不会超过明代中期。这件最不起眼的藏品,不知道老王会做出什么样的评价。

    老王走到灯架跟前,这次没有用放大镜,只用眼睛看了几眼。仅仅看下去几眼,老王已面露沉吟之色,他随即又扭头看看灯架的主人。那是一个白白净净的中年人,戴着一副近视镜,正笑吟吟的看着老王。跟刚才那位木雕的主人的表现完全不同,这位好像根本不在乎老王注视他的藏品,或者说不在乎老王会贬低他的这副灯架。

    伍子看到对方这副神态,心里暗自佩服,这人的心理素质不亚于刚才的李刚啊,“大难临头”了还这般镇静。好像他知道老王要夸他的藏品而不是痛扁他似的。

    “这副灯架应该是明代中期的做工,造型简练、结构严谨、装饰适度、纹理优美,符合明代家具的特征。明代的家具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很少使用胶水或者钉子,构件之间完全采用卯榫结构,这种结构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现出高超的智慧和非凡的技艺。我们看到这副灯架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变迁,仍然坚固如初,没有一点松动的迹象,这就是卯榫结构的优点。这副灯架最出彩的地方还不是它的做工,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一副走马灯的灯架,灯架周围应该有绘画的灯罩才对。五彩的灯罩才是走马灯最核心的部分。”老王说道这里,扭头看看旁边灯架的主人,说道:“这位朋友,不要再卖关子了,把灯罩拿出来吧,让在场的各位观众开开眼。”

    灯架的主人听到老王这番论断,原本坦然的表情反倒出现一丝紧张和意外,他万万想不到这位老者会一眼看破天机。

    紧张仅仅是一瞬间,白净的中年人很快恢复了镇静,他用手扶一下眼镜片,冲台下的观众席招招手。观众中间走出一位衣着华丽的中年妇女,手里捧着一个布包,缓缓走上前台。伍子暗暗琢磨,那个布包里应该就是老王所说的走马灯的灯罩了。

    接下来的一幕令在场所有人大吃一惊,当然除了走马灯的主人和老王之外:中年男女将走马灯的灯罩安装好,在灯罩里面点上一小段蜡烛,随着拉住徐徐燃烧,走马灯开始自动转起来,灯罩上的各种剪纸人物也开始随着灯架转动,各种剪纸的图案映在周围的墙壁上,犹如一幕剪纸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