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狗官在线阅读 - 第四章 煮茶论事话今朝(下)

第四章 煮茶论事话今朝(下)

    “对!正是睁眼看世界!”林则徐赞赏的看了和珅一眼,继续说道:“这本《四州志》你先仔细看看,等读完了它,我再和你细解,如何?”

    带着这本书,和珅告辞离去,当天他就沉醉于书中的内容中,不吃不喝,一直挑灯夜读直到第二天清晨。

    曾担任过理藩院尚书的和珅并不是无知之辈,对于海外的情况甚至比现在的一些人了解的还清楚的多。但是,他还是被这本《四州志》中的内容给震惊了,他从来没有想到过世界既然如此之大,天下的强国会如此之多,英吉利、法兰西、葡萄牙、西班牙、土尔其、俄罗斯、奥地利……才几十年间,它们就用迅猛的科技,把老大的中国远远给抛在了后面,凭借和船坚炮利,远渡重洋,用武力敲开了中国的大门。

    中国……中央帝国!这个有着千万年文化传承的国家,曾经创立人类社会最灿烂文明的民族,傲立在世界颠峰的庞然大物,现在却再也跟不上世界的脚步了!

    国家国力的日益衰败,官员的贪污盛行、经济的裹足不前、百姓的怨声四起,列强的虎视眈眈……外忧内患之中,已经到了危机四伏的边缘……。

    推窗眺望,天色已经发白,曙光和每天一样从东方升起,但和珅的心头却如同汹涌的波涛,起伏不定。

    《四州志》,给他带来的既有无比的震撼,也有无数的疑问,更有无比的痛惜。一个前朝老臣,一个经历康乾盛世的政治家,当发现自己为之熟悉而骄傲的国家,现在却衰败成如此模样时,一种从所未有过的焦虑油然而生。

    自那天起,和珅成了林则徐的常客,为了找寻造成这一切的答案,他不断地向林则徐提出各种问题,并用自己的眼光和方式,和林则徐探讨着解决的可能。

    越与林则徐接触,他越觉得对方身上有着自己学习的一面,那种为国为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态度,是他这个贪官所远远不如的。

    而林则徐也是如此,和珅的博学多才,他对政治、外交、军事的敏锐和独到之处,同样让他受益匪浅。时间久了,一来二去,两人都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结成了忘年之交。

    “林公,默深先生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说的虽然好,但运用之法实有缺陷,在下以为远远未能点到实处。”

    和珅指着面前放着的一本《海国图志》说道。

    “哦?君实老弟有何妙论?不妨畅言一谈。”

    要是一月前和珅说这话,林则徐不以为对方是不学无术之辈,也会认定对方是哗众取宠之徒,但经过一个多月的接触,他早就被和珅那种特别的思路给折服了,所以听和珅开口指摘好友魏源,非但没有气恼,反而目光一亮,和颜悦色地向他询问。

    周二提着水悄悄地进屋,帮他们在茶壶中续满了水,又悄悄地掩门而出。这些天来,每当和珅来到戎所,必定会和林则徐长谈整日,他们从天文地理谈到农桑时气,又从国家律法讲到时下政弊……各种话题,无所不谈,无所不辩。每当谈得高兴时,两人会发出爽朗的笑声,可有分歧时,也会争辩得面红耳赤,这些,早就令周二习惯了。

    今天也是一样,别看他们两个现在心平气和的样子,但难保什么时候突然就会激烈争辩起来。周二回头望了一眼关上的门,无奈地笑了笑。自家大人的脾气他清楚的很,年轻时就是个性格如火的人物,亏得那个年轻人有这么好的涵养,不亢不卑地,能和大人如此相处,换成平常人物几句话一辩,早就拂袖而去了,而他却在争辩过后居然还能和大人握手长笑,倒也是一件妙事。

    “默深先生所提出师夷之策,其用意虽好,但实施起来先不说内外各种阻力重重,万难实行。何况,如枉然硬搬,毕将造成学非所得,形似而实虚,徒费国家财力,更会让别有用心者有机可乘。在下认为,当前主要的还是在与政,政不明,律不行,则国不清!国家危亡之际,必先有所变革,如宋之王安石、明之张居正,自上而下,方能扭转乾坤!……”

    和珅用他独到的眼光一语指出魏源建议的问题所在。清朝虽然建立在明朝之后,但封建比明朝更甚,虽然清朝没有明朝那么多昏君,可整个国家的科技不仅没有进步,反而后退了不少。更何况,清朝皇帝的那些心思和珅清清楚楚,乾隆在的时候就瞧不起那些外夷,自认为天朝上国,物产丰富,应有尽有。闭关锁国,盲目自大,这才造成今天的局面。

    想当年,和珅极力想促成中国和英国开放通商,加大出口贸易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皇家挥霍无度,国家财政的锐减,国库日渐空虚,这才想用另一条路子为国家增添收入。

    可惜的是,当年之事由于各种原因,和珅没有成功。但现在的战争,却让他从危机中看到了另一线希望。如果能够借此机会,主动打开中国国门,与万国通商,必然能使国人真正地看清整个世界,定能从中受益。

    至于流毒的鸦片,了解了来龙去脉的和珅已经清楚,它的产生也同样是贸易的产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从商人的角度来看,这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个利字!民与民、国与国之间也是如此,所以和珅建议的是国家实行自上而下的一次大变革,既然暂时依靠武力打不过对方,那就彻底开放门户,让双方的利益相互制约,联合起来,借此发展自己,最后方能谈得上‘师夷长技以制夷’!

    “不妥!不妥!既然师夷又如何会学非所得,形似而实虚?”

    “难道林公不闻世间有南桔北枳之事?谁能保证只师夷,必然成功?”

    “既然未试,你又如何能证明必定不成?”

    “在下并非说不师夷,但前提必须变革!就如同种地得先把土壤细细锄好,才能播下种子。沉苛还需慢慢疗,猛火用得太急,适得其反啊!”

    “有道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症下药!仿效张居正等,如变革过大,必然将动摇我国本,君实难道不见宋、明的倾复之例在前么?”

    林则徐虽然是建议放眼看世界第一人,但毕竟受儒家的影响过深,在他看来,洋人是有可学的地方,但如果真正开放门户,必然会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冲击和危险。更何况,对于王安石、张居正的变法,他一向持反对态度,甚至认为正是他们的变法才变相造成了宋、明的灭亡。在这点上,林则徐远远没有和珅看的远,而只停留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偏狭思想中,幻想着只要能够学到洋人的科技,就能够让暮气沉沉的国家重新焕发生机。

    双方为了这点分歧,顿时各持己见,激烈争辩起来。但谁都说服不了谁,因为两个人所想的完全南辕北辙,又没有实际的例子可以说服对方,最后只能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