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6章 无谓的担忧
,带着仓库到大明 北平城依旧宁静。 没有外敌的威胁,没有饥饿,那么这就是一个盛世中的大明。 庭院深深,却不安静。 “大虫,帮我咬大哥!” “小虫救命……大哥,我才洗过手……” “不行,刚才你又去树根边刨东西了,快过来洗手。” “爹,娘,二娘,二哥,弟弟,救命啊……” 方醒在吃早餐,听着外面的呼救无动于衷。 “爹,救我……” 无忧冲了进来,一双小手脏兮兮的。 没等张淑慧呵斥,方醒就张开手,接住了扑过来的无忧。 无忧揪住方醒的衣服,仰头可怜巴巴的道:“爹,要去玩。” 方醒笑眯眯的把她抱在膝上,说道:“晚些爹有客人,要不让你娘她们带你出去?” 方醒没回家,方家自然是深居简出,所以方醒这个建议马上就得到了无忧的欢迎,她信誓旦旦的说只出去一个时辰,然后就回家陪方醒。 等妻儿都出去后,方醒就去了前厅。 前厅许久都没使用了,方醒坐着,喝着茶,渐渐的在发怔。 慢慢的,太阳升起来了,同时也传来了脚步声。 “老爷,杨大人来了。” “请他进来。” 方醒端起茶杯,缓缓的喝了一口。 “兴和伯。” 方醒抬头起身,笑道:“杨大人可是稀客。” 杨荣面色沉凝,说道:“兴和伯看来是知道本官要来,如此也好。” 奉茶之后,方醒反客为主,咄咄逼人的问道:“杨大人是想问济南之事,还是一税制之事?” 杨荣喝着茶,不动声色的道:“济南之事很难,本官知晓你多半煎熬,可终究是过于急切了些,若是缓几年,然后慢慢图之,那才是时机。” 方醒透过茶水的雾气看着外面,有些想念朱棣。 朱棣若是在,他能压住朝中的暗流涌动。 朱瞻基却失于威信。 但方醒相信,只需要几年,朱瞻基就能渐渐的掌控住大明。 而他前方最大的阻力,就是文官。 “煎熬不煎熬的,当本伯看到那些佃农活的如行尸走rou般时,杨大人,什么煎熬都没了,剩下的只是愤怒,以及怎么去解决此事的思索。” 杨荣叹息道:“好吧,兼并确实是一个难解的问题,兴和伯,千万别急切,要知道一步错,步步错,到时候可收不了场。” “不会,就算是出了点岔子,大不了压下去就是了。” 杨荣从这话里听出了血腥味,他皱眉道:“兴和伯,稳定为重。” “是,可现在大明不稳定吗?”方醒反问道。 杨荣点点头,有些欣慰的道:“如今的大明,比之任何时候都不差。” “那此时不动手,待到何时?” 杨荣语塞,方醒继续说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大明此刻稳定,无外部威胁,正是革新的好机会,杨大人,错过了,那就再无机会!” 这话里的含义就更深了。 错过了这个时机,下一代的玉米将会被压制住,再无翻身的机会。 杨荣的脸上不大好看,却没有否认。 方醒觉得朱棣留下的三杨,至少杨士奇算是个君子,而杨荣虽然有些小毛病,但在大事上从不含糊。 只有杨溥,一直不显山露水,让人看不出此人的路数。 杨荣无言以对,方醒笑道:“这两件事都是关系到大明未来的发展,可以说是能让大明脱胎换骨,消除以后崩溃隐患的重要手段,杨大人,谁在支持?谁在反对?” 他的眼神陡然凌厉,逼问着杨荣。 杨荣没有躲闪,说道:“本官是支持的,但本官对你的激进有些疑虑。” “你觉得本伯先行清理兼并之事是弄反了吗?” 杨荣愕然道:“你知道?” 方醒笑道:“当然,先动税,那样的话百姓会支持,随后再动兼并,百姓的支持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杨荣觉得方醒还是清醒的,可为何就没弄清楚先后秩序呢? “因为……” 朝阳温柔,屋子里的寒气仿佛被逼了出来。 方醒缓缓的搓着手,那粗糙的手背看着就像是老树皮。 “因为我等不及了。” 室内寂静,能听到外面风吹树枝发出的轻微声音。 杨荣低头,揉了揉眼睛,然后苦笑着。 他抬头看看方醒,失笑道:“你还年轻,和本官比起来,你年轻多了,为何等不及了?” 方醒看着他,认真的道:“我担心的是,哪一天,支持突然就没了……” 杨荣侧脸过去,沉声道:“兴和伯,你想多了,陛下意志坚定,不会妥协!” 方醒微笑道:“我也相信他不会,不过总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人的身上,大势当前,我若是不先找最难的那件事去解决掉它,我无法安心。”
“即使要多付出许多代价?”杨荣不解的问道。 他觉得自己和方醒就像是两辆马车,看似很近,中间却有着一道鸿沟。 不可逾越的鸿沟! 方醒目光下移,皱眉道:“你的手在发抖!” 杨荣快速的收回了左手,强笑道:“没事。” 方醒揭穿了他的谎言:“你这是心神激荡,为何?难道是因为道不同吗?” “南方那边在鼓噪,兴和伯,麻烦不小。” 杨荣没有回答方醒的问题,转个弯就说了最让大家忌惮的南方士绅。 “他们在旁观!” 方醒不觉得南方士绅会马上成为大患。 “文无第一,当年南北榜事件的影响可还没消散,南方的读书人大概要嘲笑了。” 两人沉默了一阵,杨荣下意识的握着茶杯,然后才发现茶水都变冷了。 他喝了一口冷茶,起身道:“兴和伯,此事的变数还有许多,济南可能稳住?” 方醒起身准备送客,说道:“济南的问题不大,可随后肯定要扩散到整个山东,时机对不对,这却要看朝中的决断,不过我觉得……” 杨荣抚须道:“你想让人寝食难安?” “看情况吧,首要是稳固济南,那些佃户不肯承认自己是投献到了士绅家,头痛啊!” 杨荣回到了值房,几位同僚都没问他。 快午饭时,杨荣起身活动了一些身体,说道:“一税制之事会暂缓,目前朝中就盯着各地对清理投献之事的消息,及时汇总,报给陛下。” 说完后他看到大家都没反应,杨士奇甚至在捂着额头,就问道:“本官走了时候,可是有事发生了?” 金幼孜把毛笔搁下,搓搓脸,说道:“刚才的消息,昨夜东厂和锦衣卫趁夜出城,人数不少。” 不用别的话,杨荣就知道这代表着什么。 皇帝迫不及待的把一税制的消息放出去,就是在为方醒减轻压力。 百姓们得知了此事会如何? 有盼头啊! 和投献到士绅家去相比,肯定是一税制有盼头啊! 那谁还会反对? 杨荣想起先前方醒对皇帝的担忧,不禁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