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唐通的愤怒
昌平离京城非常近,不到二百里,崇祯号召天下将领来京勤王,昌平总兵唐通是最先赶来的。 听说唐通带了八千兵来,崇祯内心十分欢喜,连声叫好,道:“唐通真乃大明之忠臣也,重重有赏!” 王承恩听到崇祯说“重重有赏”,面露难色,说:“皇上,诸臣因嘉定伯承诺的捐饷只有三千两,也各自找理由求皇上宽限时日。宦臣们的捐款,也要两三天的时间才能收上来。现在重赏唐通,恐怕只能用内帑,皇上,你不如亲自在金銮殿召见唐通,嘉其忠义。” “亲自召见?是应该亲自召见唐通这样的忠义之人。”崇祯说,不过,他想了一会,又连忙罢手道:“不行,那样绝对不行!朕现在没钱啊!要是在金銮殿召见唐通,他问起二十万兵饷,朕岂非言而无信?那样朕的颜面何存?去取内帑犒赏唐通吧,虽然少点,但相信唐通世代忠良,不是那种贪爱钱财之将!另外,可加赏大红蟒衣纻丝。现在居庸关的形势危急,让他立即带部下去守居庸关吧!” 一般情况下,崇祯是不会主动用内帑的,这次破例,算是格外开恩了。王承恩还想说些什么,但崇祯头疼,端坐在龙椅上,闭了眼睛。 王承恩知道崇祯皇帝的心意已决,便道:“好吧,老臣这就去办。” 王承恩转身正准备出门,崇祯把他叫住了,道:“回来,朕差点忘了,让御马监的监丞杜之秩前去唐通军中督军,协守居庸关。” “啊?唐将军的勤王之师,也要派监军么?”王承恩觉得不妥,虽然监军是大明的制度,但是,监军有权处置将领,往往会让大明的将军们反感,更何况皇上派身边的太监监军,那明显是不信任将领的表现,唐通肯定心里不舒服。 “居庸关,乃是京城最后一道天险屏障,万万不得有失!”崇祯皇帝现在确实谁都不相信。 “老臣遵命!”王承恩知道现在来京勤王的,只有唐通,吴三桂、刘泽清等人的大军还不知道在哪。得罪了唐通,居庸关就难守住了。但是,他更知道,崇祯皇帝很固执,他决定的事,不容置疑和改变。 三月初七日傍晚,残阳如血,照在京城高大的血红色城墙上,城楼上的大明将士一脸疲倦,但眼睛又时刻保持警惕。 高高的红城墙外面,白色营帐一个接着一个。被崇祯封为定西伯的昌平总兵唐通,人到中年,留着胡须,双眼炯炯有神,身材高大,虎背熊腰,穿一套发亮的铁盔铁甲,坐在中间一个最大的营帐中,和副将陈大典等将官在议大事! 唐通正在和手下将领商议哪些人陪主将去金銮殿面圣比较合适——受到皇上接见,而且还是进宫面圣,这在封建社会,是极其光宗耀祖的事情,是要写进历史和族谱的大事!尤其对明朝地位相对低下的武将来说,进宫面圣的名额有限,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这样的机会。 副将陈大典跪下对唐通行礼,请求道:“总兵大人,末将听说进京勤王的大将离京出战,皇上一定会在兰台召见,赐宴勉励,还会亲自登城楼送行,这样将军肯定会被载入史册!末将跟随总兵大人多年,从未有过不情之请!这次进京面圣带上小人吧!这样即便末将战死在帝都门前,也不枉此生!将军要是不答应,末将就不起来!” 唐通哈哈大笑,说:“陈大典,起来说话!你这小子,杀贼寇时可没见你这么积极呀!好吧,本帅就答应你了。” 唐通手下的将官见名额又少了一个,也都起劲和他套近乎,想让主帅带自己进宫。这时,营帐外有太监叫道:“恩旨到,请定西伯唐通接旨。” 唐通等将领赶紧摆下香台接圣旨。进帐宣旨的正是王承恩,他从黄稠包裹的锦盒里取出崇祯的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患难之际,方见忠良。定西伯唐通率军勤王,朕心甚慰,兹特赠赏莽服、玉带,内孥另发银四千五百两,以犒劳诸将士。居庸关军情紧急,即刻率所部人马拔赴。御马监监丞杜之秩为督军,协守关口。钦哉。” “赏银四千两?”唐通接了圣旨,怀疑自己听错了!刚才接旨时脸上的笑容顿时僵化!他唐家世代为将,为朱家守卫边关近三百年,家族中殉国者不计其数,他率兵星夜兼程前来勤王,崇祯就给他赏银四千两,圣旨中说的可是二十万两白银,皇帝竟然言而无信,赐莽服、玉带有何用?而且,内孥发银四千五百两犒劳诸将士八千零八十二人,每兵分五钱都不够!而且,崇祯皇帝还没有召见,没有赐宴!最可恶的是,崇祯还给唐家军中派了一个御马监的太监,监军太监是有权将他这主帅当众杀头的! 怒了,唐通彻底怒了!崇祯这小儿,太把唐家军不当回事!这样的君王,值得效忠么?想到这,心底的怒火把唐通的双眼烧得通红。但他终究是大明的忠臣,祖上世代为明将,怎么能因为这些小节而失去了大忠大义,他只得受了莽服、玉带。 “也罢,大男儿当战死沙场”,想到这,唐通咬着牙,站起身,手一松,刚接下的恩旨飘然落地,他也不捡起,朝身后诸将大声喝道:“全军拔营,连夜启程去守居庸关!”
居庸关有南北两个关口,南称“南口”,北称“居庸关”。居庸关两旁山势雄奇,关隘、墩台、箭楼依山傍谷,易守难攻。李自成命大将刘宗敏率领两万青衣白帽的大顺军攻取居庸关。 刘宗敏率领闯军绕过八达岭外的岔道城,进入柳沟城,沿河谷向西翻山越岭,于三月十一日突然出现在居庸关前! 当晚,监军杜之秩和随军的十来个太监在城楼的大厅聚众商议投降事宜。 杜之秩对众人说道:“大明气数已尽,我们刑余之人,谁当了皇帝,也只能做太监!闯军如天兵突现关前,想必岔道城、八达岭、上关城皆已失守,吾等应识天命,不如献关投降,方可保住身家性命!” 杜之秩这一番话正被闯进来的唐通和副将陈大典听见,唐通大怒,拔剑直抵杜之秩的咽喉,怒骂道:“杜之秩,你这阉狗,蒙受皇恩豢养,又委以监军重任,不思尽忠报国,却欲降贼求荣,本帅今日就将你这阉狗斩了!” 杜之秩这时面无惧色,哈哈大笑,道:“唐总兵,你是朝廷重将,为了皇上四十两赏银欲尽忠死节,流芳百世,为子孙做榜样,我不拦你;但我是宦臣,无后牵挂,但求在当世苟全性命,图个温饱,你也休要拦我。我们各走各的路,别挡别人的道。否则,我奉旨监军,有权杀你,你却无权杀我!须知杀了监军,乃是谋逆死罪。” 唐通大怒,挥剑欲砍杜之秩,唐通的副将陈大典赶忙阻拦,道:“总兵大人三思,私自杀了监军,那是谋逆的大罪,到时候我们有嘴也说不清,此时贼军在前,我等须同心协力。更何况皇上一向信任宦官,你万万不可冲动,毁了一世英名!” “混蛋!大明就是亡在你们这些阉党手里!”“哐当”一声,唐通气得扔剑在地,愤怒地转身离去。 就在唐通率军镇守居庸关,与刘宗敏的两万大顺军对峙时,吴应熊等人星夜奔驰,赶到京城,看守城门的明军见太监王之心的面色有些不对劲,拦住了他们,问道:“王公公,你怎么这么快就回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