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山中遇禅师
晴空如洗,好像一块碧玉般澄澈。 一片闲寂中,蝉声透岩石。 慧能今天在山中悠转,去采摘灵芝与木耳,只见林中树影历乱,落叶如毯;山坡路旁,野花嫣然。 四周景色是如此美丽,慧能像走进一幅山水图画里,越走越远,忽然听到头顶有苍鹰欢叫,抬头望去,见苍鹰在空中盘旋后飞向那边的山巅。 慧能顺着苍鹰飞去的方向眺望,见山顶远方重烟深露处,有一青灰色瓦脊掩映在云海与茂密林中。 “啊,那不是一所寺院吗?”慧能早就听梁迪庆他们说,山顶上有两座寺院——天露寺和岱山寺,寺里的住持道行颇高。 受一种莫名念头驱动,慧能背起盛着灵芝、木耳的背篓,沿着迂回曲折的山间小道往上攀爬,转过一个高坡,眼前蓦然一亮:花岗岩石的山门,横匾上镌刻“天露寺”三个大字赫然入目。山门两旁镌刻着一副对联:“古涧寒泉听猿声,碧岫青峰卧烟霞。” 寺门前古木苍苍,有两棵百年菩提树,一任风霜侵袭,树身皴裂,带苍虬之劲,让这寺院更显幽玄、木古。 几只白鹭,悠闲地翱翔于菩提树上。 天露寺与不远处的另一寺院——岱山寺遥遥相望。一山两寺,有如双子星般屹立在天露山上。 对面山上的岱山寺是在唐贞观元年(627年)由定慧禅师筹款所建的。也就是说,惠能是在岱山寺建成的十年后才在龙山出世。 天露寺建在天露山第二高峰和第三高峰下游山腰坡地上。右前方有两个葫芦状的山峰,正面对着圣祖峰的山巅,后面正对天露山的主峰,这高处目穷千里,可以将整个新州大地一览无余。俯瞰四周,气象万千,风门坳、黄窝、葛冲、伍坪、甚至筠城也可尽收眼底。大地上河汉交错,阡陌纵横,良田片片,村舍点缀其间。 岱山寺位于通往开平、恩平的古驿道右侧处,定慧禅师将寺址建在这里是独具匠心的。他见后面还有天露山的巅峰作靠山,且觉得自己道行尚不足以抵达最高处,所以选址时留有余地:想到身后倘若有伟人出,山峰的最高位应当留给他。 天露寺规模不算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寺院里每处都建得精巧玲珑,独具匠心。慧能进了天露寺山门,环境谧静清幽。地面铺着天露山随处可见的石头,两旁是嫩竹修篁,草木葳蕤。九里香与丹桂散发出清香,沁人心脾,蝴蝶与蜜蜂在花丛里飞来飞去,忙个不停。 一阵山风吹过,檐前吊铃的乐章,伴随着大殿传来一阵阵“梆梆”木鱼声,似是梵音呗呗。 四周的树木、竹林、花丛仿佛都在静静垂听,显得禅意幽幽。 有位满脸稚气的小僧迎了上来,双手合十,行礼道:“施主有礼。” 慧能向小僧还礼后,道:“请问,住持可在?” 小僧手往内一指:“师父正在殿里诵经修禅。” “谢谢。”慧能将背篓从肩后放下,搁在殿堂前,轻步走了进去。 天露寺仅有僧人五个,住持是一位约四十多岁的禅师,长得面目清癯,瞳仁黑白分明,正在一边敲着木鱼,一边诵读经书。 中年禅师听到脚步声,抬起头来,见惠能到来,右手放下木鱼槌,又将左手拿的经书放在案几上,双手合十:“阿弥陀佛。施主光临敝寺,蓬荜生辉。” 慧能施礼后,直白道:“大师,我也是这山中之人,今天上山采摘中草药,见这里禅气很重,便前来拜会大师。” “啊,原来如此。”中年禅师见慧能满头大汗,扬手指了指对面的蒲团,“施主请坐。” 慧能遵其所指,在蒲团坐了下来。 小僧送上香茗,置于慧能面前的茶几上。 中年禅师:“施主请茶,这是我们寺院种的山茶。” 杯中热气袅袅腾起,一股清香在空气中弥漫着。 慧能拿起茶杯,呷了一口,果然是清醇可口,齿颊留香,疲惫即消减了不少。 这山巅上所种的青茶,长期集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与别处所出不同,也是合乎情理之中了。 慧能饮过香茗后,与中年那位禅师拉过家常来。 慧能向他行了一个大礼,问道:“请问大师尊号大名?” 中年禅师双手合十,还过礼:“贫僧法号一德。” 慧能:“啊,原来是一德大师。听大师口音应是北方人士,请问大师祖籍何处?” 一德禅师扬手指向北方:“贫僧乃是河南商丘人士。不过我离开中原已有二十多年了。” 慧能不解地:“天地悠悠,红尘莽莽。九州大地山重水复,大江南北有无数名山大川,古刹丛林。大师你缘何从中原不远千里而来,独挑天露山这僻静之地来学佛修禅呢?”
一德禅师:“我到此处是大有缘由的。” 慧能谦和地:“我在洗耳恭听。” 一德禅师眼睛眯定,回忆道:“贫僧在洛阳白马寺禅修时,朝廷执掌天象的太史令是我的同乡。一次,他前来求佛后悄悄对贫僧说,若干年前他夜观天象,发现一道白色祥光忽然从岭南直冲寰宇,熠熠生辉,久久不散。他既兴奋又困惑:这一瑞象,是一种千年不遇、万载难逢的大吉祥预兆,预示着一位名垂青史的伟人会在南国坐胎临世。所以我离开东都洛阳,直指南粤。” 慧能:“大师,你对此是如此执着与自信?” “阿弥陀佛,人有人缘,佛有佛缘。修行全凭自我感觉,我此生注定与新州有缘。”一德禅师双手合十,侃侃而谈,“始祖昆仑山发脉出艮、震、巽三大龙脉。孔子止于泰山,老子止于嵩山。贫僧踏遍九州的万水千山,好不容易才来新州地域,白天登山寻龙,晚上查访当地人文势态。见南方巽龙走了两万里到了云雾山,再穿田过脉,走到了比云雾山高四十丈的天露山,便认定它是这里风水太祖山,也是九州龙脉的尽头——岭南苍龙窟。” 慧能:“你指的是龙脉?” 一德禅师点着头:“不错!本来龙脉是诞生帝皇之地;但这里的瑞气祥云,是那样的安详,那样的柔和,丝毫没有帝皇君临天下的那种霸气。这里的神韵,比王者更具风姿,比文曲还要洒脱。当贫僧登上南海之滨最高的天露山,只见袅袅禅气,宛若佛陀在灵山会上手拿的摩尼珠,毫光照寰宇。一股甘露气流泄向龙山脚下的村庄。天露山上有一块中间开裂的大奇石。你看,那边的岱山寺与我天露寺互为犄角,有青龙双角之势。贫僧细察其中有一个山头,山顶是绿色一片,山形恰像佛祖的头像;山坡的草是金黄色的,有如高僧的金黄袈裟。问起当地的山民,他们回答说这座山峰名字叫做圣祖峰。贫僧细察后也大吃一惊,这山峰的确极像一位端坐在云霄上庄严肃穆的佛祖。哟,这里块吮吸天露、出一代宗师的宝地呀!” 慧能听后,顿时来了兴趣,引颈追问:“啊,大师满腹经纶,宏论滔滔。你能够细察天文,通晓地理,望你将此山的地理形胜给我详细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