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四 出兵(二)
——大周王朝实行的是兵制乃是征募并举,平时保持的几支常备军皆从良家子中招募而来,武器粮饷皆由朝廷供给,作为终生制职业。基本上都是二十多岁入营,一直要干到四五十岁,年老体衰之后方才归家。他们在退役时会得到朝廷赏赐的一大笔财物,加上平时积攒的战利品,回乡后做个捕头差役,或是给人做保镖护院之类,基本上都能过得很好。 由于大部分都历经过长达十余年的军事生涯,这些职业士兵在厮杀技巧,战斗经验,对各类武器的掌握和熟练程度等方面当然都是极其优秀的,其中少数甚至能够成长为先天武者。其余就算达不到这个程度,战斗力也绝非一般江湖武者所能比肩——哪怕在同样装备下。 而更不用说朝廷在对常备军的武装方面也从来都是不遗余力——战车,良马,甲胄和弓弩等等都是选最好的配置。故此这几支常备军的武力之强悍,其实远远超过了黄昶前世里那些“古代军队”,如果没有仙门力量介入的话,他们便是大周王朝姬氏家族用于震慑国中各路诸侯世家,以及其他小国的最主要力量了——只有大国才不怕这个,大国之间实力高下,还是要看彼此的仙门靠山强弱,修仙者的数量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 当然了,这类常备军武力强悍,花费也同样巨大,每一支都是朝廷花费了巨资建立,之后也要大量投入金钱才能维持的。即使大周王朝号为天下共主,也养不起太多这样的常备军。主要集中在镐京城周边,以及在某些军事要地才会安排一些。 那么当其它地方的官府需要武力支持时怎么办呢——在这个仙侠世界中强者遍地,官府若没有足够的武力支撑,根本不可能实现统治。而这也正是当今天下诸国,大部分的地方官往往会被豪族世家成员所垄断的缘由之一了:地方上的统治者,比如县令或郡守,依据其官职大小,会被允许自建一支亲兵卫队,但数量上是有限制的。而且装备粮饷都是要他们自己提供,背后没有大家族支撑的话,肯定养不起太多。 在此之外,如果他们还需要动用更多军队的话,就只能征召郡兵了——临时征发城中丁壮成军,这也是朝廷规则所允许的,但在军事行动结束之后便要解散。征发过程中花费的钱粮物资则要地方官员自行设法解决——倒不是说要他私人承担,但至少当地官府要能拿得出这么一笔钱才行。这样临时组建起来的军队战斗力当然不能和常备军相比,但大多数情况下也够用了。 至于那些诸侯世家,自家封地安全当然是由自己组建的军队来负责,朝廷基本不管。如果管的话往往就要借机收回了——以朝廷直辖的常备军为骨干,以地方征召郡兵为补充,对诸侯的军队则既拉拢又防备,这便是大周王朝最主要的军事制度。 临泉郡作为受大周朝廷直辖之地,在郡城附近倒也派驻有这么一支常备军,旗号为“飞熊军”。不过这支军队的统兵大将并不受临泉郡守管辖,而是由大周朝廷直辖。想调动这支军队出兵,非得有朝廷兵部指令,以及掌握在皇帝本人手中的虎符印信方可。 当然郭守桓作为临泉郡守,在真正遇到麻烦的时候——比如这次的“救世教事件”,他还是能够向这支军队请求帮助的,毕竟飞熊军驻扎在这里的根本目标还是安定地方,震慑不臣。只是调动的手续比较麻烦些:他需要和六扇门统领司马介一起联名上书,向朝廷说明此地确有出动常备军的必要,在取得兵部的许可,以及经天子本人同意之后,才能与军队联络——但是却又不能把情况说的太严重,以免影响到他在朝中的风评。 所以郭守桓原本是很不想打这张牌的,宁肯动用私人关系向昆仑山求救,花钱征召郡兵,甚至不惜耗费大批钱粮临时雇佣江湖好汉来打击救世教,也不想麻烦朝廷的正规军。只是后来这里的局势愈加恶化,无法完全隐瞒下去,据说朝中敌对派系的大佬已经从其它方面得到奏报。这时候他再强要隐瞒,如果能把事态镇压下去还好,若压不下去,免不了又是一顶“以私心而误国事”的大帽子再扣上来。
考虑再三,不得不向上头求助,也算是证明自己确实竭尽全力的在平息事态了。好在郭守桓毕竟是从镐京城里出来的,在京城中还算有些老关系。一番折冲樽俎之后,他在京中的后台帮忙把朝堂攻讦之辞暂且压下,同时临时赋予他可以调动一部分飞熊军协助作战的权限——但也就这一次机会了,若是再把事情搞砸了,那肯定是前后账一起算。 故而郭守桓这回也算是孤注一掷,不成功便成仁。本来他是打算亲自跟着一起出征的,总算被司马介和手下几个知兵谋士给苦劝住——说若是全军尽出,郡城空虚,万一被对手乘虚夺了这根本之地,那才叫一点翻盘机会都没了。 最终商议下来,还是让郡守大人领着部分郡兵守在城中,而出战的职责则主要由此次统兵前来的那位飞熊军统领,以及六扇门司马介两人负责。前者主要指挥他自己麾下的军队,而后者则统带着六扇门精锐,以及这回招募来的诸多武林高手和散修人士一同配合。 姬若自然是作为主力成员参与了这次行动,而她所带来的那批武者——姚家寨众人也理所当然的随同出发。此时此刻,黄昶正以护卫身份,陪侍在一辆装饰精美的清油小香车之旁——这辆车是郭守桓家眷平时用来游山玩水的,出现在行军队列中显得有些突兀。但以姬若的郡主身份,不想混杂在一群粗鲁大兵中间抛头露面,乘坐这样一辆小车行动倒也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