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邪染三国在线阅读 - 第廿五章 天下之名士 皆出于颍川

第廿五章 天下之名士 皆出于颍川

    汉代私学遍布中原各地,尤其颍川最盛。许多名士大儒都设馆授徒。最著名的就是:颍川书院。颍川士人不仅能从书院中学到精深的法家、儒家的知识,也从这些名士大家那里学到很多政治经验。而且这些私学中的士人还相互结交,互相影响。正所谓:天下之名士,皆出于颍川。

    如王烈与陈纪、陈谌交好,杨充与荀爽、李膺相友善,李膺与郭太相友善等等,不胜枚举。有此得天独厚的受教育的条件,使得颍川人才辈出。颍川书院无疑相当东汉末年最高学府,就是东汉年间清华北大的存在。

    书院的创始人就是陈寔,陈寔去世时,“海内赴者三万余人,制衰麻者以百数”可以想象到陈寔所授生徒之多,颍川书院的名头之大。如今的院长乃是颍川隐士胡昭,表字孔明,这是一个极其固执的老头儿,在陈寔去世的遗命中,让他接管书院。为此才重新出山。

    老头子平日里很少授课,极其喜爱书法,总是闭门不出,精研书法。并且还是钟繇的大师兄,二人师从东汉闻名的书法家,刘德升。并且书法齐名于世,“钟氏小巧,胡氏豪放”,世人并称“钟胡”。

    颍川有四姓,陈,荀,钟,韩。首当其冲的巨族便是陈氏。汉末魏晋是中国历史上士族门阀制度最为鼎盛的时期。东汉末年以来,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对政治起着巨大的作用,士族名士成为士大夫的核心。

    颍川陈氏正是以汉末大名士身份起家成为当时的巨姓望族,世代传袭,名重魏晋。从“颍川四长”的陈寔开始到最后的陈泰在东汉末至魏晋末都是历史上不可或缺的扛鼎名士。

    如今书院年轻一带的翘楚已经崭露头角,以颍川荀家最为出色。其中荀彧、郭嘉二人深受胡昭的喜爱,可谓颍川书院的领军人物。世家公子都以荀彧为傲,寒门子弟则推崇郭嘉。二人关系极为亲密,可谓形影不离。

    这一天,蔡邕来到卫将军府,公孙先带着蔡琰前来迎接。蔡邕被公孙先让到正堂,老头子乐呵呵的坐在正中的太师椅上,看了看椅子上铺着的白虎皮,问公孙先道:“孟知啊,这白虎皮不是何进之物吗?”

    公孙先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抄了何进的家以后,我本来将此物进献了给天子,天子又赏赐了我,这可是件宝物,冬暖夏凉。岳父大人若是喜欢,小婿就送给您了。”公孙先自然是隐瞒了贿赂何进的事。

    “君子不夺人之美,更何况这是天子所赐,老朽断不能收。”蔡邕连连摆手。

    公孙先也不再赘言,蔡琰眨着美目,柔声问道:“父亲此来,莫不是有要事找孟知商议?”

    蔡邕轻抚银髯,眼珠子一转,笑道:“哦,也无甚大事,就是来看看我的乖女而已。”

    “哼,还不告诉我呢!那我就先走了,你们商量吧。”蔡琰蕙质兰心,就知道蔡邕无事不登三宝殿,朝蔡邕施了一礼,翩然而走。

    蔡邕笑着指了指蔡琰,说道:“这丫头还是这么无礼,孟知啊,你要多担待着点。”

    “岳父大人严重了,昭姬知书达理,才貌双全,娶妻如此,夫复何求。”公孙先笑着说道。

    蔡邕听罢,心里老怀大慰,而后说道:“孟知,此次前来却是有事相告。颍川书院的胡昭孔明诚邀老朽前去讲学,他信中言道让你也一同前往。我自作主张在回信中答应了下来,你莫要见怪。”

    公孙先一听,欣喜不已,咧着嘴傻笑,心中暗道:颍川书院可是名士云集之处,若是能去挖回来一个两个那就赚大发了!

    “孟知因何发笑呀?”蔡邕打断公孙先的思绪,问道。

    公孙先收敛了心神,说道:“久闻颍川书院大名,神往已久。孔明先生既然提及到了我,我既然是岳父之徒,自然是伴随岳父大人左右。”

    蔡邕听罢,说道:“好,那明日一早就出发,我就先告辞了。”公孙先急忙说道:“我去叫昭姬前来相送。”蔡邕摆了摆手说道:“不必了,你送我就行。”

    公孙先把蔡邕送到府门外,目送他上了马车之后,这才回府。心里美滋滋的,让下人去琼楼玉宇阁把徐邈叫了回来,公孙先要问问徐邈颍川书院的情况。

    不多时,徐邈匆匆赶来,额头上渗出汗珠,喘着粗气。来到正堂就问道:“公子急着找我有什么要事?”

    “没什么,别急,坐下。我就是问问,你对颍川书院熟悉吗?”公孙先看着徐邈问道。

    徐邈一看没什么要紧事儿,就坐了下来,喝了一口水说道:“公子您算问对人了,咱们琼楼玉宇阁可有不少颍川书院的学生,孟德兄跟他们关系交好,时常把酒言欢。”

    公孙先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子,脸色骤变,心中思忖:果然是曹cao啊,不知道荀彧郭嘉跟他关系如何。想到这里急忙问道:“孟德都跟什么人来往?”

    “陈家大公子陈群陈长文,钟家公子钟繇钟元常,也就此二人堪称俊杰,其余人等皆是沽名钓誉之辈,不值一提。”徐邈看着公孙先说道。

    听徐邈说完,公孙先这才安心,舒展眉头,长舒一口气。不过好像突然又想到了什么,马上又问道:“这其中有没有叫荀彧、郭嘉的人?”

    “没有。”徐邈回答道。公孙先再一次询问道:“真的没有?!”

    徐邈也不明白公孙先什么这么问,有点不耐烦的说道:“公子,您又不是不知道。此二人乃是颍川书院的翘楚,荀彧善政,郭嘉善谋,深受胡昭先生的器重,堪称旷世奇才。若是到咱们那里,我岂会不知?”

    公孙先这才尴尬的一笑,他还不知道这二人已经名声在外。旋即说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我明日要跟岳父去颍川书院,这才把你叫回来问一问情况。”

    徐邈眼珠一转,突然看透了公孙先的心思。立马说道:“公子是想借机征辟颍川学子入将军府任职?!”

    “哈。知我者,景山也。此去颍川机会难得,我岂能错过这天赐良机?”公孙先笑道,他由衷的佩服徐邈洞察人心的本事。

    徐邈也是微微一笑,说道:“既如此,衷心预祝公子拿下荀、郭二人,满载而归。阁中事务繁忙,邈先行告辞了。”

    公孙先心情很好,说道:“那我就不送你了,你去吧。”

    翌日,公孙先给天子刘协告了假,带着孟兕跟着蔡邕去往颍川书院,洛阳离颍川不远,一路上相安无事,傍晚就赶到了。

    颍川郡是个美丽的地方,青山绿水,土地肥沃,虽然经过了黄巾之乱,但是和其他地方的荒凉对比已是繁华热闹不少,而且此处民风淳朴,看往来之人,虽是街井小民,却也是谦恭有礼,一派斯文,不愧是三国时期名士的发源地,算起来,三国的名士十之有八都出自这里。

    颍川郡多是山地,所以颍川书院是倚山而建的,书院坐落在城郊。它原本是颍川豪门荀氏的一座别庄,书院成立后就被捐出来做学堂。胡昭带着荀彧、郭嘉及一众品学兼优的学子出来迎接,借着夕阳的余晖,公孙先打量着颍川书院。

    赫赫有名的颍川书院,没有高大的围墙,没有烫金的匾额,没有黄铜的兽面门环,低矮的围墙刷得雪白,一扉显然年深日久的木门开启着,正门的上方挂着一块黑漆红字木匾,上面书写着大大的四个字:颍川书院,落款:水镜先生。字体遒劲有力,红与黑相映,红如鲜血,黑如夜空,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沉稳而凝重。

    孟兕过来挑起马车的门帘,公孙先扶着蔡邕下了马车。只见胡昭精神矍铄,鹤发童颜,头戴玉冠,身穿大氅,迈着苍劲有力的步子,来到书院门前。他带着一众弟子,给蔡邕行了礼。蔡邕公孙先三人也是纷纷还礼。胡昭率先言道:“伯喈兄大驾光临,致使书院蓬荜生辉啊。”

    “谢过孔明兄盛情相迎,老朽愧不敢当。颍川书院乃大汉无双的学府,其中藏龙卧虎,各位皆为人中龙凤。”蔡邕也是客气的说道。

    胡昭打眼一观公孙先,而后说道:“想必这就是公孙邪公子吧?”胡昭故意不提公孙先卫将军的官职,意在试探。

    “弟子后生公孙孟知见过先生,请先生受我一拜。”公孙先岂能不知胡昭的用意,他旋即恭敬的朝胡昭施了一礼,身子成九十度。

    胡昭很满意,见公孙先这么给面子,老怀大慰的说道:“孟知快快免礼,你贵为卫将军,折煞老夫了。”

    蔡邕笑盈盈的点了点头,心道:孟知就是孟知啊,如今位高权重,还如此谦逊有礼。

    言罢,胡昭带着公孙先三人往书院里走,院中灯火通明,走过光滑的青石板路,正对着是一间大屋,乃是书院正堂,屋宇方正,青砖砌就,上有雕花瓦当,屋中央是一个大大的香案,香案后悬着孔夫子的画像,黄铜香炉中插着几枝香,袅袅香烟缓缓上升,浙浙散开,再穿过一道旁门,就是读书的地方,矮几上满满都是书卷,坐垫分散四周,书香之气四散开来。

    再往后走,就是雅致的后院,院落很宽敞,中间是人工湖,湖上有亭台水榭,极具风雅。穿过水榭,走廊之上挂着灯笼,湖中怪石嶙峋,池中还有不少锦鲤。亭中石桌之上已经摆好了酒宴,几人来在亭中坐定。公孙先朝孟兕使了一个眼色,他知趣的来在亭外站岗。

    胡昭对蔡邕、公孙先二人引荐道:“伯喈兄、孟知,此二人乃是老夫不成器的弟子,此乃荀彧荀文若。”说着,荀彧恭敬的起身朝公孙先二人施礼。胡昭接着介绍:“郭嘉郭奉孝。”郭嘉也是潇洒起身,端正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