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屠刀集在线阅读 - 不死的项羽3

不死的项羽3

    不死的项羽3

    书名:屠刀集作者:菜九段001更新时间:2014-05-0721:05:37

    书名:历史的侧影作者:菜九段更新时间:2013-06-0619:29:30

    通过虞姬故事的传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出项羽之可爱,人们会利用一切机会,为项羽之可爱增色添彩。这是因为爱本身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屋及乌。我们一旦对某个人投入了深厚的感情,这个人的一切也就都成了我们的爱投射之对象,而且不管有理没理,都义无反顾地将爱投放过去。因为爱,我们会自动搜集与我们的爱有关的一切东西。到了项羽这里,就是与项羽有关的一切,都一下子变得可爱起来了,何况虞姬本身就非常可爱,这几种可爱加在一块,那种力量可是势不可当。而这几种爱的合力作用于项羽一个人身上,那个气象就不用多说了。难怪宋代小女子李清照即使养在深闺,仍然心系项羽,一千多年前的项羽,搅得李清照不得清静,便有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提到对项羽吟咏的诗文,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绝对绕不过去的。项羽身后,为其撰写的诗文不计其数。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当推宋人李清照。这也是一件颇可怪也的事。猛然一看,终日里在深闺里结构“人比黄花瘦”之类词句的小女子,应该与赳赳武夫似的项羽绝对拉不上关系。但项羽顶天立地的存在,不知会因什么意想不到的机缘,从意想不到的方位上掣起一道闪电,瞬间穿透李词人的帏幕,重重地击中李词人震住李词人,于是词人便放下冷冷清清凄凄惨惨的构思,从其婉约语句堆中猛然掷出惊天动地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的诗句如同是被击痛的一声惊呼,一下子把世界给震住了。应该说项羽的英武形象击痛了无数的后人,但也只有李清照的这声惊叹,才真正有价值。

    惯写凄凄惨惨戚戚的小女子,哪来那么大的气力,发出震撼世界、激越千古的金石之声?莫非是楚霸王的灵魂附体,使这个纤弱之人陡然雄浑起来了。这里面的内涵大了去了,可能能做成好些文章,暂时放下不予讨论。倒是此诗句的历史内涵值得好好探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项羽死后一千多年,宋朝小女子李清照从深闺中掷出的这十个字,可以算是对项羽生前死后影响的最凝练评价,也是对项羽赞赏的最强音。这句艺术性非常强的千古名句,作为评价却非常实在。不仅有艺术性,而且真实得可以当史来读。什么叫人杰?人杰者,人精也,人尖也,人中之龙凤也。项羽就是这样的人,其登场其谢幕都压得人透不过气来。确实,从惊天动地、血光四溅的闪亮登场,到令人震怖、尸横遍野的壮烈谢幕,项羽做过的一切,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非常酷,令我等常人感到窒息。三十岁不到的年纪,就创下了那么大的局面,成就了令人难以企及的功绩。也只有项羽这样的人,才配得上人杰这两个字。

    鬼雄一词也是有所本的。人们以为项羽如此暴悍之人,其死后的鬼魂也是非常强悍而不会安分。《南史孔靖传》:“累迁吴兴太守,加冠军。先是吴兴频丧太守。言项羽为卞山王,居郡听事,二千石常避之。季恭居厅事,竟无害也。”《异苑》即云“宋萧惠明为吴兴太守,郡界有卞山。山下有项羽庙。相承云:羽多居郡视事。前后太守不敢上厅。惠明谓纲纪曰:孔季恭为此郡,未闻有灾。遂命盛设筵榻。未几,惠明忽见一人,长丈余,张弓挟矢向之。既而不见,因发背,旬日卒。”(《太平广记》卷二百九十五“萧惠明”引)《太平广记》卷三百一“神”十一引唐戴孚《广异记》:“崔敏悫其后为徐州……刺史皆不敢居正厅,相传云:项羽故殿也。敏悫到州,即敕酒洒扫视事。数日,空中忽闻大叫曰:我西楚霸王也,崔敏悫何人,敢夺我居?敏悫徐云:鄙哉项羽!生不能与汉高祖西向争天下,死乃与崔敏悫竞一败屋乎?且王死乌江,头行万里,纵有余灵,何足畏也!乃帖然无声。其厅遂安。”从这些时代不同、来源各异的记载来看,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令人惊魂却解释不了的事,人们都会非常自然地将其与项羽联系在一起。难怪项羽身后的香火一直相当鼎盛。

    大概项羽身后太不安分,一时间项羽之类的寺庙香火闹得不像话了,因此在唐代就有狄仁杰的废各地yin祠之***。而这个***首先就拿项羽说事。

    垂拱四年,安抚大使狄仁杰檄告西楚霸王项君将校等曰:

    鸿名不可以谬假,神器不可以力争。应天者,膺乐推之名,背时者,非见几之主。自祖龙御宇,横噬诸侯。任赵高以当轴,弃蒙恬而齿剑。沙丘作祸于前,望夷覆灭于后。七庙堕圮,万姓屠原。鸟思静于飞尘,鱼岂安于沸水。赫矣皇汉,受命元穹。膺赤帝之贞符,当四灵之钦运。俯张地纽,彰凤纪之祥;仰缉天纲,郁龙兴之兆。而君潜游泽国,啸聚水乡。矜扛鼎之雄,逞拔山之力。莫测天符所会,不知历数有归。遂奋关中之翼,竟垂垓下之翅。盖实由于人事,焉有属于天亡。虽驱百万之兵,终弃八千之子。以为殷鉴,岂不惜哉。固当匿魄东峰,收魂北极。岂合虚承庙食,广费牲牢。仁杰受命方隅,循革攸寄。今遣焚燎祠宇,削平台室。使蕙帏销尽,羽帐随烟。君宜速迁,勿为人患。檄到如律令。

    狄仁杰《檄告西楚霸王文》

    但可以肯定,像这类***的效果不会太管用。因为这些项庙固然可以焚毁,但毁了再盖也不是什么难事。所以唐以后项羽的庙并不少,其香火也并不会寂寞。根据项庙的由来及狄仁杰的文字,这些项羽庙的建立之初始原因应该是怕,然后企图通过供奉、敬祀,对项羽的亡灵进行贿赂。久而久之,怕的原因渐渐淡出,只余下景仰了。大千世界,各色人等都有。有喜欢项羽的,就有喜欢刘邦的,何况喜欢刘邦,还有功利色彩。因为世人觉得项羽的神灵总是不安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人们可能自然就想到了刘邦及其部属。所以,在项羽庙遍地开花的同时,一些刘邦体系的汉君臣庙也随处可见。前些年在沛县开汉文化研讨会,有一个来自上海的学者(不好意思,没记住姓名)报告了对江浙一带的民俗研究,其重要发现是,刘邦手下的陈平、王陵等人的庙宇也非常多见。而陈、王诸人与江浙实在没有任何关系。经追究原因发现,凡是立汉将汉相庙的地方,都是潮汛发生严重的地方。而那些潮汛,当地人称霸王潮。结论是,可能人们以为这些汉将汉相是霸王的克星,于是便想通过供奉汉将汉相,平息这些凶猛的潮汛。李清照生活的地方,可能也正是这类霸王潮较为严重的地方,所以她感触颇深,所以有了惊世骇俗之语。

    但受霸王潮之害的人民毕竟总是占少数,更多的霸王庙的作用不是贿赂,而是无限的景仰。并且随着香火的鼎盛,项羽的评价也自然会越来越高。下面引一首乌江霸王祠里无名氏的对联,较有代表性。

    司马迁乃汉臣,本纪一篇,不信史官无曲笔

    杜师雄真豪士,灵祠大哭,至今墓木有余悲

    项羽的传记资料在《史记》中应该是上乘之作,对项羽的评价也没什么不公之处。但即使这样,到了有强烈拥戴项羽心态的人这里,就实在看不下去了,这就没办法了。总不能起司马迁他老人家于地下,按人们的意愿重写一遍吧。联中的杜师雄也是有典故的,这个典故与项羽的鬼魂有关。传说杜氏科举未果,返乡途中夜宿霸王祠,闻霸王悲泣,便联想到自己一生之坎坷,也陪上一番痛哭流涕,并极力诉说了一番人生坎坷,随后霸王的泣声也停止了。

    项羽生前败给刘邦,死后压刘邦一头而普遍存在于中国大地。霸王祠的一副旧联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漫云天竟兴刘,四百载山河今安在?

    到处人多说项,数千年香火振如斯。

    但菜九以为,尽管项羽得到了天下后世的无尽崇敬,但这里面可能还有个爱非其爱的问题存在。如果真要爱项羽,至少应该围绕李清照提出的“人杰、鬼雄”为焦点来展开,但我们今天的爱,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内容。明明项羽是英明神武,你却爱他有勇无谋;明明项羽心眼奇多,你却爱他缺心眼;明明项羽狡诈无比,你却爱他憨厚梗直;整个跟项羽的秉性反着来,如果起项羽于地下,不把这些人油煎了吃才怪呢。可能这些爱项羽爱到骨头里的人会因此而喊冤了,我爱到连命都可以不要,怎么能这样对我?这只能怨你自己,你把一大堆项羽不认可的素质强加于项羽,相当于给他扣屎盆子,不烹你又烹谁呢?而即以人们对项羽的错误认识,那种充塞天地、强烈无比的崇敬之情,也是没着没落的。那么,对项羽这种广泛的爱,还是有必要追究的。

    早先菜九写《中国人最不认真之项羽如何别虞姬》里曾经写道:

    天下人都爱项羽一事本身就有点莫名其妙。项羽是继暴秦而起的统治者,天下受其荼毒非常之深。但他后世所受到的尊敬与他对世界的贡献很不相称。这就很有追究一下的必要。在菜九看来,天下人尊敬项羽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大家都是失败者,怎么失败的,时不利兮骓不逝,运气差了,所以没干出名堂。而项羽则是最大的失败者,人们从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原来项羽这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是咱们自己人,不追捧自己人追捧什么人呢。到了李宗吾先生出来说什么不黑不厚,大家就更有共鸣了,原来咱们的不得意是不黑不厚的关系。就如不会有谁认为自己不厚道一样,所有人都会认为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其实更多的情况下,大家都是事后诸葛亮,每每把时机错过,才发现自己曾经英明过,只不过没使出来。这种生不逢时,除了自己,可能没人会当真,所以只能骗鬼。当然,在有连项羽都失败了,我等的失败岂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于是乎,可以心安理得一些。人生贵在能心安,项羽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可能他本人也要哭笑不得。但后人却可以自欺欺人并快乐着。

    如果仔细推算起来,天下人爱项羽的原因还远不止这个之一。我们身上流淌着太多的项羽因子,我们简直就是项羽的后代或传人。比如说:

    项羽学书学兵法都浅尝辄止。我们干事也没有太大的耐心,往往今天想干这样,明天又想干那样。因为项羽才气绝高,即使学了个半瓶醋,也足以成就一番事业。而我们这些后人就惨得多了,我们的才气无法与项羽相比,所以往往最终一事无成。

    项羽眼里只有自己的功劳最大,别人的功劳都看不上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是看重自己付出,对别人的贡献是根本没眼睛看的。别人的努力再大,也是小事一桩,并且事情再容易不过了;轮到我们自己稍微干了点事,那可是了不得的事,是千难万难、千辛万苦才能做成的事。于是,我们很容易将自己那些芝麻大的贡献看的比西瓜还大,就会拿着这个芝麻粒去争功邀宠,一旦未能如愿,就差没去杀人。项羽有力有刀,他可以杀人而且不会被追究;在当今社会杀人犯法,我们便恨得牙痒痒的,私下里恨不能去咬人吃人。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所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我们也喜欢武大郎开店,喜欢枪打出头鸟,雨淋出头椽子,风吹秀林之木。别人的成功,我们不是见贤思齐,而是百般诋毁抹黑,巴不得别人立刻倒霉。

    项羽自视甚高,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但凡遇到有利的事就要去争,凡事都要插一杠子。我们每个人也基本上都是自大狂自恋狂,我心中我最重,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搞一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没有金刚钻,偏要去揽瓷器活,最后搞得焦头烂额收不了场。如果有一点专长,或在某项事情上干出了点名堂,那更不得了,就可以对自己有点懂的,自己基本上不懂却以为非常懂的事品头论足。

    项羽眼高于顶,谁也看不上眼,什么张良、陈平、韩信,这些不世出的人才,在项羽那里什么都不算。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我们也习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不可一世,唯我独尊,呵佛骂祖,口没遮拦,谁也不在话下,以为自己就是大爷了。

    项羽“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我们大多数人也是这样。别人对我们的恩惠,是理所当然,多多益善,受之坦然。一旦别人有什么地方不如我们的意,则恨他一个洞,记他一辈子。

    项羽喜欢搞妇人之仁。这一套我们也都会,常常会给人来点小恩小惠,事后就记一辈子,总以为别人欠我们很多,一旦别人在某些方面不如我们的意,我们就怨天怨地念叨别人如何如何对不住自己。

    项羽喜欢当老大,也有本钱当老大。我们也喜欢当老大,但常常因为没有本钱而当不成老大,而一旦我们哪怕有一丁点儿地位上的优势,我们就会颐指气使、喝五吆六,架子端足,谱摆得比老大还要老大。

    项羽喜欢做表面文章,常常装出一副求贤若渴的样子。这一套我们也人人都会,当人家的面,我们会说无数廉价的赞美之辞,而一转过脸,就可能说些大不敬的话。这也难怪,在我们内心深处,实在就不会拿人家当回事,我们看自己,一定是重于泰山的,而自己以外的人可以说什么都不是,说他轻于鸿毛都算是一种抬举。

    项羽对别人的要求最严,你一定要是圣人,一点也不能出错,一旦出错,以前的功劳一笔勾销。我们也对己宽对人严,自己做的不好,总能找到千条理由;而别人没做到位,哪怕只有一次,也足以将此前的好处抵销一百次,并且即使有天大的理由,我们也不认这个茬。

    项羽失败了,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把责任推给了老天爷。我们也非常习惯于委过于人,唯独不找自己的原因。千错万错,只能是别人的错。到了我们自己,那是绝对不会错的。如果实在抵赖不掉是自己的错,那也一定是情有可原,这样一想,不仅心安理得,渐渐地就理直气壮,将错就错,愈演愈烈,错的一条道走到黑。

    反正,项羽身上的优良品质,我们没学到,学不到,也不愿意学,而项羽的毛病,可能一个不少地全部存在于我们身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项羽真是我们的自己人啊。有鉴于此,菜九斗胆将太史公的《项羽本纪赞》作个改版来收结这个段子,以纪我们这些项羽的同道同类。只不过史公的《项羽本纪赞》是古往今来最著名的文字,而菜九用以续貂的不入流的货色,则连狗尾也不算不上。但不是如此之滥之菜,则不足以博读菜九者一笑。

    吾闻之太史公曰“项羽盖好委过于天而不自责者”,又见吾人亦好责人之过者。吾人岂其苗裔邪?不然,何其相似乃尔。夫天赋人权,机会均等,逐名逐利,未敢后人。然寒窗苦读,发愤未已,寻隙钻营,倾心竭力,未尝一日稍懈也。私下里自以为得计,自以为能胜出者,颇不少也。及到头来,好梦难圆,所求不得,所愿难成,欲益反损,凡此种种,直欲说还休,百思不得其解者也。不知自省,师心自用,偶有一得,便顾盼自雄,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欲以小智玩转天下,难矣。蹉跎终身,不亦宜乎?乃引“时运不济,天不助我”,岂不谬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