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算计杨国忠
书迷正在阅读:狂暴仙医、重生之综艺我最爱、调教初唐、刻刻帝、大富翁游戏、召唤之华夏群雄战异界、从今以后我再也不是鶸、执长生、她们说我是剑侠、中场统治者
第十章算计杨国忠 第十章算计杨国忠 “陛下,臣失仪,请治罪!” 陈玄礼见杨国忠受了处罚,赶紧请罪,实则是就坡下驴。 “罢了!” 果然,李隆基挥挥手,没有处罚陈玄礼。 以陈玄礼的劳苦功高,这点事李隆基还不会处置他。 李隆基叫高力士派人把短案换过,再叫众人坐下来,笑道:“李昌国,河湟大捷的经过朕已经知晓了,平定吐蕃一事,你们有甚谋划?” 大非川到手了,整个唐朝陷入了争议之,那就是要不要平了吐蕃。 以唐人的心情,谁个不想平吐蕃?唐人是一二十个想平吐蕃。 问题是,积石山难以越过,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华夏还未有大军越过积石山之事,就是秦皇汉武也没有做到,要想灭吐蕃,其难可想而知。 李隆基他们也为此事而苦恼,不知道商议过多少回了,一直没有好办法,李昌国有谋划,他们早就想知道了,无不是睁大了眼睛,盯着李昌国。 就是杨国忠也不例外,一双眼睛睁得老大,盯着李昌国,很想知道这是什么谋划。 “要是容易成功的话,我就向陛下进言,我来统兵,平了吐蕃,就是一场大功,省得整日里给人瞧不起,笑话总是靠女人裙带而居高位。”杨国忠不住转念头,打起了小算盘。 正转念头间,只见李昌国有意无意的盯了他一眼,那感觉就象利剑刺来似的,杨国忠暗自一凛。 “陛下,此事干系重大,若有丝毫泄露,必将前功弃。”李昌国并没有直接说谋划。 “这不消说得!如此谋划,一定要保密,不得有丝毫泄露!若有人泄露,不管他是谁,朕要灭他族!”李隆基重重点头,大为赞成此言。 眼精光一闪,众人脸上一扫,道:“你们都听清了,不得有只言片语泄露!” “遵旨!”陈玄礼他们忙领旨。 “李昌国,你可以说了。”李隆基很是急切,催促起来。 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李昌国并没有说话,而是端起茶盅慢慢喝茶,却是不言不语,目光有意无意的瞄着杨国忠。 “李昌国,你说呀!”李隆基脸一沉,大声催促。 “陛下,非臣不说,而是臣以为眼下不能说。”李昌国把话挑明了,道:“适才,杨大人说臣冒功,如此偏听偏信之人,嘴巴很不牢靠,若是泄露了消息,万事皆休!” 李昌国决心把杨国忠排除外。 其原因有三个:一是杨国忠贪得无厌,无所不用其极,若他知道了这谋划,很可能另有盘算,说不定就泄密了。 同样是jian臣,李林甫比起杨国忠来就好得多,只要不威胁到李林甫的地位,李林甫又能“动循恪令”,也就是依法办事。 而杨国忠就不同了,出了名的贪得无厌,无所不用其极。吐蕃长安肯定有jian细,一旦杨国忠被吐蕃收买,这消息必然泄露。 二是借机试探李隆基,看看杨国忠李隆基心目的份量到底有多重,做到心有数。 三是杨国忠适才伤李昌国,李昌国必要反击。而眼下就是良机,众之人,除了李隆基信任杨国忠外,陈玄礼、太子李亨、李林甫都对杨国忠没好感,太子李亨和李林甫视其为死对头。 此时对付杨国忠,他们必然要助力,这就是一个“联合阵线”,为何不用呢? 要消除安史之乱,要一步一步的来,罪魁祸们要一个一个的除掉,就先从杨国忠开始。 果然,李昌国的话音一落,陈玄礼马上就附和道:“杨大人误听误信,兴许会了吐蕃jian细的诡计,此事不得不虑。” 陈玄礼心直嘴快,直接道破,杨国忠一张脸刷的一下就红了,蹭的一下站起来,就要反驳,却听陈玄礼接着道:“杨大人不谙军机,此事不知为宜。” 杨国忠眼下很得李隆基信任,却与后来的权倾天下还有很大的距离,还未干预军机,以此为籍口把他排除外再好不过了。 李隆基有心让杨国忠预闻此事,陈玄礼这一反对,让他有些为难。陈玄礼说得没错,杨国忠不谙军机,知与不知没多大的区别。 “父皇,儿臣以为,平定吐蕃,千古壮举,秦皇汉武未之成矣,必要万无一失。”李亨早就对杨国忠看不顺眼,两人暗较着劲了,此时不落井下石,待何时? 杨国忠眼如欲喷出火来。 如此大事,若他得闻,他的地位就会凭空提升很多。若是不得预闻,那么,他的信任就打了折扣,他恼怒无已,狠狠剜了李昌国一眼,却是换来李昌国如剑的目光回刺。 座之人,就剩下李林甫没有表态了,众人的目光集他身上。 李林甫一如既往的表现,不动声色,端起茶盅呷得几口,淡淡笑道:“杨国大人才干非凡,是大唐的栋梁,如此军机倒也能知闻……” 杨国忠暗舒一口气,对李林甫不乏感激之意。 杨国忠能有今日,靠的是杨贵妃的裙带,然而,若无李林甫的提拔与指点,也没有他的今天。一旦得势,这小子就暗自盘算,要取代李林甫,早就对李林甫的相位构成了威胁,李林甫早就找机会要收拾他,却是一直没有机会,眼下这等良机,李林甫会错过? “平定吐蕃,千古壮举,谋划一定要密!”李林甫老jian巨猾,点到为止,不再往下说。 其意已明,杨国忠刚刚升起的感激之情荡然无存,暗誓,一定要找机会收拾李昌国、陈玄礼、太子李亨和李林甫。 如何决断,就李隆基了,众人的目光又集到李隆基身上。 李隆基眉头紧拧,沉吟不语。 李昌国他们坦然而座,杨国忠却是如坐针毡,紧张万分,他的前途就李隆基的一念间。若是李隆基留下他,那么,说明他李隆基心目的地位很高;若是不留下他,他的地位就成了大问题。 “杨钊,你忠心为国,朕心甚慰。然,你未习兵事,知预并无助力,还是不要知晓的好。”李隆基可能把话说得温和些,让杨国忠好受些。 杨国忠听着李隆基的温和话语,如同被雷霆劈了,他千方计讨李隆基欢喜,送宝送礼,到头来却不如李昌国重要。 马屁精固然能让人欢喜,可是,与真正的功业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李隆基虽然大不如以前,毕竟还没糊涂,志吞四夷的雄心壮志还,思来去,还是决定偏向李昌国。 “臣告退!”杨国忠长吸一口气,可能把话说得平稳,然而,谁都能听得出他的话音打颤。
见礼之后,杨国忠快步离去,每走一步都打颤,一出了门,只觉背上凉飕飕的,才觉出了一身的冷汗。 李林甫冲李昌国微微一笑。 李隆基选择了倾向李昌国,说明李昌国李隆基心目的份量不轻。以李林甫的聪明自然想得到,如此人物好是为友,至不济也不能为敌,这是向李昌国示好。 只要不威胁到李林甫的地位,李林甫就会“动循恪令”,李昌国虽然了得,仅限于军事方面,还没有表现出有治世之才,对他的相位没有一点威胁,他自然不用去树敌了。 李昌国微微一笑,算是回答。 “李昌国,你说。”李隆基挪了一下锦墩,加靠近李昌国。 “陛下,臣的谋划是……”李昌国压低声音,开始解说。 一通解说,费时良久,李昌国方才说完。 李隆基、陈玄礼、李林甫、太子李亨紧拧着眉头,沉吟不语,李昌国静静的等待,并没有打扰他们。 如此重大的谋划,李隆基他们自然是要品味推敲一阵。 过了一阵,李隆基冲李亨问道:“太子,你以为此计如何?” “父皇,儿臣以为此计不可行!”太子李亨摇摇头,道:“成算太低,太过冒险。虽说兵行险着,也要有足够的成算,象这种连一成都不到的谋划,委实难以施行。” 李隆基打量着李亨,不置可否,扭头笑问陈玄礼:“龙武大将军,你以为呢?” “陛下,臣以为此计虽然成算不大,却是可以一试。”陈玄礼毕竟是武将,精通兵道:“此计有一个大的好处,便是即使失败了,对大唐没什么损失,何不一试呢?” “丞相以为呢?”李隆基打量着李林甫问道。 “陛下,臣以为此计可以一试。”李林甫一脸的平静,波澜不惊:“夜袭石堡城,也有人以为胜算不大,是不敢出兵,还不一样打下来了?” 李林甫连枪夹棒的,这话影射王忠嗣,也是影射李亨。 果然,李隆基重重点头,道:“王忠嗣胆小如鼠,朕三番五次要他出兵攻打石堡城,他不敢出兵。如今,李昌国他们一举拔城,收复大非川,他能有何话说?” 这事虽然过去了,李隆基仍是很不开心,毕竟王忠嗣是他寄予厚望的重臣、义子,此时重提此事,依然不高兴,连带的把这笔帐算到李亨头上了:“你与王忠嗣交厚,受了他的影响。这打仗,哪有十成十的成算?” 虚点着李亨,道:“若有十成十的成算,世上还有良将么?从宫里找个宦竖都能打胜仗!” 李亨满头大汗,诚惶诚恐,道:“父皇,儿臣知错了。” “陛下,太子所言本是实情,就是臣也以为此计是险着。”李昌国为李亨开脱,适才李亨对他是鼎力支持,这叫投桃报李。 果然,李亨向李昌国投以感激的一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