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舌尖上的大宋在线阅读 - 第1712章:数年以后(中)

第1712章:数年以后(中)

    当然,杨怀仁也不敢总是和老婆唱对台戏,教育孩子嘛,现代人和古人的思维模式和方式上肯定是有所不同的。

    古人讲究勤能补拙、天道酬勤、勤学好问或者业精于勤,终究离不了一个勤字。

    这种想法本来从古至今也都没有错,错也是错在执行者的适度上。

    本来孩子的天赋很好,平时也很勤劳刻苦了,这种情况下按照合适的进度学习知识和武艺,甚至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进度了,你再给他更多的压力,反倒显得有点矫枉过正了。

    所以杨怀仁适度的用玩耍来给孩子减压,也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帮助孩子的进步和成长,伟人不是也说过劳逸结合才能更加进步嘛。

    韵儿之所以很在意大官的个人能力的培养,也有因为她是家中主妇,大官又是家里长子长孙的缘故。

    说白了,这个家、包括杨怀仁的爵位将来都要交给大官的,如果大官培养不好,将来培养成个不学无术的败家子,外人不会笑话孩子,而是笑话孩子的父母。

    韵儿自身内心里憋着压力,很自然就顺便发泄在了孩子身上,这么做虽然说不通,但也是可以理解一个当娘的心情的。

    其实这样的压力,也不是仅仅韵儿自己才有,杨怀仁的其他几位老婆,身在如此富贵豪门之中,自然也都有一些。

    就说玉儿,她可是要教好两个儿子的,肩头上的担子似乎也比旁人多了一倍。

    不过好在大壮本身还是很爱学习的,大牛就差一些,也可能是孩子还小,注意力不集中也是正常现象。

    大壮一点儿也不像他的乳名一样那么强壮,似乎吃什么都不长rou似的,人倒是水灵的像个大姑娘。

    大牛虽然比大壮好小了三个月,可在七岁这个年纪上,已经高出了哥哥半头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对外头说他们俩是双胞兄弟,可自家人还是知道他们俩其实是没有一点儿血缘关系的。

    这就要说基因了,杨怀仁原本的身子也不算多么强壮,现在的身子骨也是后来一点点依靠廉先生教授的气功心法一点点练出来的。

    不过像大官和大牛这两个亲生儿子,也许是他们的母亲都是练武出身,身子骨硬实,所以从现在的长势来看,将来这俩孩子都是健壮的大个头,起码要比杨怀仁要高不少。

    但大壮的基因是来自赵氏皇族的,加上生下来受了些苦,导致现在不论吃什么补品,都是瘦乎乎的。

    瘦也不是不好,孩子生的白净斯文,也不算是缺陷,只是孩子自己有时候总是很郁闷,为什么弟弟都比他长得高。

    杨母和玉儿她们早就想好了一套说辞,说你们两兄弟在娘胎里的时候,你这个当哥哥的就是歉让弟弟,把有营养的东西都让给弟弟吃了,所以弟弟现在长得比你高一点。

    这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说明你从小就知道谦让和疼爱弟弟,杨怀仁也因此是不是称赞大壮,这才让大壮开心了起来。

    其实家里的几个孩子,杨怀仁是从来不会厚此薄彼的,不论嫡子庶子,儿子还是女儿,杨怀仁在言行上都做到了基本的公平对待。

    不仅他自己这么做,也让家中的母亲和几个老婆也这么做,杨家一直以来这么和谐,也是因为家风这件事上做得好。

    家中主人都如此,下边的仆子丫鬟自然也不敢慢待任何一房的孩子,孩子们之间,也从来没有产生所谓嫡庶有别的概念。

    母亲时常念叨家和万事兴,也在身体力行,家中自然很少出现摩擦和不快,几个老婆对所有的孩子,也都是非常的疼爱。

    穷养儿子富养千金,这话在杨家执行的就很彻底。

    杨母虽然也不是那么在意女人无才便是的德的话,但也不太要求几个孙女要能文善武。

    教育男孩子和教育女孩子,也绝不是一回事。

    教育家中的男孩子嘛,自然要让他们起码有一样安身立命的本事,长子大官最有能耐,可以说是能文善武。

    而且这孩子从小就仗义,从外边得了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玩意,都会想着家中的长辈和兄弟妹子。

    正因为他这种大气,几个弟弟meimei对这个大哥也是十分尊敬,在杨怀仁看来,大官将来继承家业,他也能安心。

    不得不说,这一点大官是随她娘的,当年何之韵还是飞燕子的时候,凭自己的本事如何在江湖上吃不开?

    但她还是不愿舍弃山寨里的老弱病残,这就是善良和仗义的本性了。

    这么好的优点在大官这里得到了良好的传承,杨怀仁自然非常欣慰。

    大壮虽然身子稍弱了点,但他读书不错,也许是因为家里是做生意的,七岁已经会看账本了,将来帮助他二娘王夏莲管理家中生意,一定是一把好手。

    大牛虽然不爱读书,但在学武方面有很高的天赋,七岁已经会好几样兵器了,有时候杨怀仁看着三儿子耍枪弄棒竟如此有模有样,都佩服自己基因太好。

    如果大牛愿意,将来他长大成人进入军中,为国建功立业,也是能传承杨家将门的家声。

    三个儿子都很刻苦,也很懂事,身上是一点儿没有纨绔子弟的做派,这一点杨怀仁自知并不是他教的好,而是多亏他几个媳妇这几年来呕心沥血。

    至于教育女儿,那就不同了,杨怀仁一直以来觉得他的女儿,那都是天底下最金贵的,十指不沾阳春水,那是必须的。

    不过女孩子的母亲们可是有意见的,虽然女孩子要富养,但也不能太娇生惯养。

    杨母自知她自己出身农家,对于礼仪上的事情有很多欠缺,所以从杭州城里请了几个曾经在宫里做过事的嬷嬷回来教育几个女孩子。

    什么熏香煮茶,女工刺绣,这些东西杨怀仁都没弄明白呢,六七岁的女儿不仅明白,而且技艺精湛。

    女儿们学了这些本事回来自然找他这个当爹的来试验,本意是想让父亲考究一下,其实倒是让杨怀仁享了清福。

    杨怀仁嗅着熏香,喝着香茶,自言自语着,“女儿是爹爹的小棉袄,此话诚不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