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舌尖上的大宋在线阅读 - 第110章:倭使的请求

第110章:倭使的请求

    皇宫里的内侍和宫女们为了晚上接见各国使节的饮宴忙的不可开交,唯独不见了宴席的主人小皇帝。

    赵煦欣赏了一场精彩的厨艺比试,心情大好,自离开归雁楼,又在西市上游逛了一整个下午,直到天擦了黑,才被苏桂连哭带求的回到了皇宫。

    急匆匆沐浴更衣,赵煦才来到大庆殿。

    高太后自是知道小皇帝是个什么脾性,整天没见人,估计又偷跑出宫玩去了,见他匆匆来迟,心里免不了有些生气,可是当着满朝文武和诸多各国使节面前,仍旧装出一副典雅庄重的样子。

    皇帝入席,宴会也在一声鼓乐声中开始。鼓乐之后,一位值殿的内侍总管开始宣读中秋诏书。

    诏书是以皇帝的名义颁布的,实际上皇帝压根不知道诏书里写的什么,这些年来,朝廷里大事都是他祖母说了算,即便他已经十五岁,在大多数大臣眼中却还是个孩子。

    诏书里无非称赞大宋皇帝年少登基,却很好的继承了祖宗基业,自登基以来四海升平,八方来贺,自皇帝以下,众臣励精图治,让大宋又登上另一个巅峰,值此中秋佳节宴请各国使节,以彰皇帝恩泽云云。

    赵煦脸上强作笑颜,心里却恨的牙痒痒。他登基六年,继承是继承了祖宗基业了,可惜对于祖宗这份基业的贡献基本等于零。

    不论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他祖母拿主意,他只不过一个坐在龙椅上的摆设。大宋如今的局面如何,他就是再蠢也知道肯定谈不上四海升平,至于八方来贺,那就更是笑话。

    来自八方的各国使节倒是不少,嘴上贺得倒是仰头晃脑,大宋话说得也有趣,只不过这帮使节们的戏表演地太浮夸,或者人家根本懒得认真陪你演一出八方来贺的好戏。

    高太后倒是听得很满意,仿佛这一切都是她一个人的功劳。这就让赵煦更难过了,忍不住想起了当年汉朝时吕后故事。

    赵煦想了想又不开心了,因为他还不如两位汉朝少帝,起码人家还有奋起诛吕的周勃、陈平等忠臣,而他,如今是一个可以信任的朝臣也没有。

    但凡他召见了谁,不出几月这些大臣便会因为各种稀奇古怪的罪过被贬出京城,后来朝堂上甚至畏君如虎,不是害怕官家,而是生怕得了官家圣眷,反而没了前程。

    让谁说起来这简直就是个笑话,堂堂的一国之君当得这么憋屈,也难怪赵煦觉得宫里压抑。

    内侍好不容易唱完了诏书,便轮到各国使节进表。

    大辽的使节背书似的念了一段赵煦听厌了的老话,表面上说的是宋辽之间乃兄弟之国,话里话外确是提醒大宋今年的岁币要早点准备了,莫要等到年底迟了交货。

    辽使也算是个圆滑人,他的目的虽然不讨人喜欢,可是人家好歹是披了羊皮的狼,守着各国使臣,话也说的灵巧,要钱的水平也算高,起码没有把丑话说得明明白白搞的主人家脸上不好看。

    可后边的西夏使节就没辽使这份道行了,开口闭口一股铜臭儿味道。年逾古稀的户部侍郎赵瞻说了三四遍朝廷会认真考虑他才板着个脸坐了回去。

    跟着各个使节也表达了各自的要求,大多是进献些本国的便宜特产,把价值吹嘘的翻个百八十倍,然后要回礼。

    这帮人也是嘴甜的人,知道哄得爱面子的太后和各位朝堂大佬们咧开嘴笑了,缓解了刚才西夏使节搞糟了的尴尬气氛,他们得到的回礼一定也不少。

    等轮到倭国使节的时候,这位名叫德顽八丸的小个子使节进献完了倭国宝贝,却不说要回礼,而是要大宋扩大宋倭之间的商业往来,开通更多口岸通商。

    按说通商是好事,对两国都有好处,但是这时候无论太后还是诸位大臣,反而脸色凝重,好似这是一个多么无理的要求了。

    资政殿大学士韩维站出来说道:“倭使德顽八丸,这要求太过分了吧?我大宋近年来已经大力扩大了宋倭之间通商物品的种类和限额,怎么倭国还不知足?”

    德顽八丸疑惑的答道:“韩大学士此话怎讲?宋朝与高丽,与越李朝的通商怎么从来没有通商限额这一律令?为何与我大日出之国便要强加限制?”

    韩维淡笑说道:“高丽,越李朝早已对我大宋称臣纳贡,乃是我大宋的联属,自然不必设置通商限额,如果贵国愿意对我大宋皇帝陛下称臣,此等限额之法自当废除。”

    两人争执了一番,事情的关键便是在于倭国是否愿意对大宋称臣。

    在当时的封建礼教之下,自汉唐以来,我们向来以天朝上过自居,而所有其他周边的国家,在中国古代君王和文人眼里,无一不是蛮夷。

    我们的祖先确实建立一个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的超级大国,也确实有足够的本钱自大,而君王们,更是以世界正中之国的国君自居。

    所以对周边的小国,确实有实力这么要求,只不过后来这种事慢慢变成了君王们一种偏执的狂妄,甚至发展成了一种思想的桎梏,自宋朝开始,闭国锁国的政策反倒成了禁锢自身发展的一道枷锁。

    对于向大宋俯首称臣的,大宋朝廷也对他们相当的大方,回礼回的好像生怕人家不知道自己有钱似的。

    不止对高丽,安南这样的邻里之国,哪怕是名字都叫不通顺,甚至地方在哪都不知道的弹丸小国,只要人家称臣了,送来几筐烂掉了的没见过的破水果,也要珠宝丝绸回上个两大车的礼物。

    百姓们吃不吃得起猪rou他们不关心,但是在番邦陌生人面前的脸面是一定不但能丢的,而且厚着脸皮说这叫大国之范。

    北宋末年这种事就更弄的更奇葩,有些小国一年三四趟的往大宋跑,把年贡搞成了季贡,甚至一些南洋番商,自己占块鸟不拉屎的小破岛屿,随便起个名字,也自称一国,为的就是来赚大宋这位钱多人傻的主子的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