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二百零九章 库伦新城
一个那日松算什么,区区320两又算什么?大盛魁能够做得好大生意是因为垄断了蒙古贸易,并且还把整个草原上的人绑在了自己的生意上,而他王顺廷在大盛魁里能有相当的地位,是因为他一直在库伦地区耕耘,把库伦地区百姓牢牢绑在自己的债务上。 这些债务是如此重要,大盛魁每年都要派遣几十个掌柜,到草原上各个债务人家里跑一趟,收点利息,维持关系,顺便再卖点东西,让债务人的债务再多一点。 要不然,这天寒地冻的时候,他王顺廷又怎么会趁着风和日丽的时候出门,窝在家里怀抱娇妻,脚蹬爱子不好吗? 以债主的身份和这些老实巴交的牧民做生意,可以轻易排斥其它商号的进入,而且,压价简直不要太简单。 简单说,维持着牧民欠着大盛魁高利贷的局面,对大盛魁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所以王顺廷对那日松这样的牧民才会那么“客气”,只是压榨,却不会真的把他逼死。 能够源源不断下金蛋的鸡,养着下蛋绝对比杀了吃rou划算。这笔账,作为大盛魁掌舵人的聪明人们是算得门清。 可现在有人要掀桌子,不许大盛魁继续趴在草原上吸血。最痛苦的是,这个人是皇帝。 这是足以影响大盛魁存亡断续的大事,最低程度的影响,也会改变大盛魁目前的运作方式。 王顺廷匆匆离开了那日松家前往库伦城,心里抱着万一的指望,虽然他已经完全不抱指望。 这道圣旨,十成十是真的。关键是,接下来大盛魁该怎么办。 如果乖乖按照圣旨的要求做,光是一个那日松就让大盛魁损失了300两,更不要说整个草原有多少牧民,那得是多大的损失! 不说少了多少收益,更关键的是,这回动摇大盛魁在草原的根基。 不按照圣旨的要求去做?那可不容易。就算大盛魁再厉害,还能和皇帝正面掰手腕不成? 就算现在大盛魁的掌柜们平时不把很多的法规法条放在心上,可从来也想过自己能跟庞大的官僚对抗,更不要说对抗皇帝了。 对官僚们,大盛魁掌柜们采取的相处办法,更多的是把相关的官僚拉下水,利益分沾而已。 心事重重的王顺廷驱赶着骆驼,毫无出发去那日松家时的从容,昼夜赶路,好歹两天后感到库伦城。 库伦城啊,王顺廷常来啊,熟悉的很啊,所以眼前从没见过的城市应该不是库伦城。 道路两旁竖立着气派的三层小楼,一栋连着一栋,组成了笔直、干净的街道,一条条街道或平行或垂直相交又组成了一个个的街区,一个个街区拼在一起组成了城市。 一切都是那么整齐、有序,或许房屋的样式、颜色太过单调,或许街道横平竖直的城市太过呆板,虽然街道上的人也不太多,但人们都带着一股子精神劲头,脸带笑容,走路虎虎生风,整个城市显得生机勃勃。 这不是库伦城,库伦城只有寺庙里有塔等高过一层的建筑,库伦城里的房屋一点也不整齐,东一套西一套的,很多还歪歪扭扭、破破烂烂的,路上的行人也大多衣衫褴褛、面有菜色、满脸愁容。 可这里就是库伦城,一个大大牌坊,上面写着“库伦人民欢迎您”,已经确凿无疑地证明了这一点。 就算看得目瞪口呆的王顺廷还是不敢相信,向行人打听库伦城的方向,得到的回答都是一样的:这里,就是库伦,就是库伦新城。 走在这库伦新城中,王顺廷一直都觉得很别扭,却又说不出到底哪里别扭来。 直到他路过一座学校。 听着郎朗的读书声,王顺廷才恍然大悟,明白自己在别扭些什么:他在这座城市里一路走来,只看到了上年纪的老人和很小的小孩,就是没有看到以前看惯的乞丐,又或者是无人看管的少年人在追逐打闹的情况。 王顺廷从归化城出发的时候,那里也在张罗着要开办学校,要把所有的小孩都送到学校里去。但王顺廷当然听到了这个消息,但他并没有太往心里去。
开玩笑,把所有的小孩都送进学校包吃包住还接受教育,这样的事情做下来要多少钱?以政府的财力,如何能够支撑的起?再说了,就那些官僚,能够少变着花样收不知道什么名堂的钱就很好啦! 他也听说了,朝廷在剿匪,他也没有太往心里去。那年不剿匪?这土匪倒是越来越多!谁不知道,这土匪大多是被朝廷逼得活不下去才铤而走险的人! 然而,这次一路从归化城走来,王顺廷确实没有遇到任何土匪,就好像所有的土匪都销声匿迹了一样,这是过往从来不曾有过的。 学校更是就在眼前。从校门口望过去,能够看到一座大大的三层楼,从中传来琅琅的读书声,还能够看到一个巨大的cao场,cao场上有不少学生在组队跑步,一边跑一遍喊着口号。口号声在校门口都清晰可闻:“好好学习,天天进步”、“一、二、三、四”。 王顺廷怔怔地站在学校门口,听着学校里传来的各种声响,看着门上挂着大大的“库伦第一小学”,想起自己临出发前对家里的交代。 王顺廷有三个小孩,大的今年12岁了,小的也有5岁。虽然王顺廷自己是个商人,但他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还和自己一样,所以想了办法,让孩子们跟着一个老秀才学习,整日里“之乎者也”、“子曰诗云”的,希望以后能科举出身。 王顺廷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很高,自然不愿意让他们去什么“学校”凑不知道好歹的热闹,所以临出发前反复交代:绝对不允许把孩子们送到学校去! 王顺廷是一家之主,他的话当然会被家里人不折不扣执行,王顺廷向来以此自豪。只是现在,王顺廷觉得:也许,偶尔一次家里人能够自己依据形势,做出自己的判断也是可以接受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