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在线阅读 - 第356章 长平公主

第356章 长平公主

    356长平公主

    明朝后期朝堂上的党争,已经完全失去控制,阉党,东林党等各个派系之间的斗争,真正的不死不休。

    更重要的是,他们之间的竞争,不是良性的。

    也就是说,他们之间的权力争夺,完全就是为了他们自己,根本丝毫不会考虑到朝廷的利益。

    其中,东林党就是朝廷中,势力最为庞大,也是最为根深蒂固的一股,同时他们也是江南等地各大商贾的利益代言人。

    每年那些大商贾,都会为东林党送去海量的银子,贿赂他们,让这些东林党官员,可以在朝堂上为他们争取利益。

    但凡朝堂或是崇祯想颁布对于他们不利的政策,这些东林党官员就会跳出来,搬出一套套理由阻止。

    其中,“不与民争利,藏富于民”,几乎成了他们无往而不胜的理论法宝。

    同时,这些迂腐的儒生,还一个个引经据典,甚至完全就是曲解,只为了达成目的,这个时代的儒生早已变了味道。

    “农本商末”按照他们的解释,就是国家要农业才是国家的根本,商业是末端,上不了台面。

    既然,农业才是国家的根基,那农业就得比商业对国家贡献大,朝廷想要增加农业赋税,可以商量。

    但如果想要增加工商业税收,那就休想,我商业又不是国家根基,都不受国家重视,凭什么收我们的税。

    原本明朝的商业赋税,已经非常之低,只有三十分之一,要是这个税率,放到后世能把所有的商人给乐疯了。

    可就是这么低的税率,在那些东林党人看来还是太高了。

    于是,经过这些蛀虫们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到最后连这三十分之一的商业赋税,也给免了。

    以至于,搞得现在朝廷是越来越穷,最后把整个江山都给弄丢了。

    然而,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到了1644年,当闯王李自成带着他的流寇大军,攻破北京城。

    三十五岁的崇祯皇帝,让太监敲响紧急状态下,召集官兵勤王的大钟。

    可平时那些在朝廷上,慷慨激昂的东林党官员,并无一人出现,早就各自谋划出路,作鸟兽散了。

    最后,崇祯只有太监王承恩陪伴下,吊死在紫禁城北面煤山一棵槐树上。

    有人会说,不对啊,到了鞑子入关之后,很多明朝官员都跑到南方去,继续抵抗鞑子了,这能说人家不忠嘛。

    在李子霄听来,这些纯属就是狗屁,那些人逃到南方继续抵抗鞑子,是因为他们在维护自己的利益。

    这也是为什么,李子霄这次入京之后,除了卢象升之外,他没有和任何朝廷官员接触的主要缘故。

    此时,在朝廷中,东林党官员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他派系官员占据另一半,真正像卢象升这种一心为国的官员,真心不多。

    所以,在李子霄心目中,这些朝廷官员日后对他根本没有丝毫用处。

    或许这些家伙还在心里认为,日后不管谁做了江山,都在用他们治理国家。

    不管是李自成当上皇帝,还是鞑子入关鸠占鹊巢,都离不开他们这些人治理江山。

    但李子霄却从未想过,日后会用这些人治理手下地盘,或许他会挑选其中一些忠良之臣任用。

    毕竟这天下儒生中,还是有不少像卢象升这种一心为国的人的,只不过可惜他们都不曾得到朝廷重要。

    反倒是一群贪生怕死,只知道阿谀奉承,贪污受贿的jian佞,却占据了高官厚禄,这样的国家也该亡。

    可以说,这个时代的儒生,大部分都已经彻底变质,他们不仅被阉割的丧失了血性,甚至连最引以为傲的忠诚都丧失了。

    真不知道,如果千年之前的孔子,知道他后面这些不孝子弟是这副模样,会不会被气得从地下跳上来。

    同时,这也让李子霄看到了当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巨大弊端,经过千年的发酵之后,已经彻底被放大。

    这个时代的儒生,正是因为没有了其他学派弟子的竞争,让他们变得更加自私自利。

    反正,全天下读书人绝大部分都是儒生,你皇帝老子不用我们,你还能用谁,不用我们,你靠谁治理天下。

    反正这年头只有儒生能够做官,而且这个时代儒家学说,经过千年演变,李子霄感觉反而越发展也不堪了,反而不如当年孔子的正统儒家学说。

    至少秦汉时期的儒生,他们知道誓死效忠主君,争权夺利那个朝代都有,但他们大多不会太过分,依旧会以国家利益至上。

    “看样子,这就是一家之说,占据朝廷的弊端啊!

    没有危机感,让这个时代的儒生已经不知何为礼义廉耻,他们读书只为做官,只为捞银子。

    看来我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日后我的手下,绝不能只有儒生,或许我可以尝试着让百家之说重现。

    就算做不到让百家之说重新,但最为重要的法家,农家,医家,这些重要学说,必须让他们重新发扬广大了。”

    李子霄这个时候,在心里想到了很多。

    看着这位还不到三十岁,便已经有了白头发的皇帝,李子霄嘴巴张了张,原本想说点什么,但最后还是没说出来。

    因为,李子霄突然也想起来,眼前这个崇祯也不是善辈,而且根据历史记载,崇祯此时生性多疑,这个时候说多错多。

    最好的办法,就是少说话,哪怕李子霄真心同情崇祯,但也不敢拿自己的小命冒险。

    而且,在李子霄看来,此时的大明就是一个病入膏肓,得了绝症的病人,任何想要拯救这个王朝的人,都会被他拖入无尽的深渊。

    李子霄一直都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拯救大明,他一切都是为了取大明而代之。

    只是到时候他取大明而代之,比让鞑子入关鸠占鹊巢的好,异族统治汉族,在历史上那一次不是社会倒退。

    这就像让一群小学生,非要给一群博士、博士后当领导一般,典型的‘脑子不够用’。

    “无力回天”这四个字,基本上可以概括崇祯的一生,而‘生不逢时’却是他最真实的写照。

    想到这里,李子霄一言不发的,闷头吃着碗中的白饭。

    不一会儿,碗中的米饭,就被李子霄吃得一干二净,然后他拒绝了宫女给他加饭,他站起来又对崇祯施了一礼,以示谢过皇帝赐宴之恩。

    这时,崇祯也放下了碗筷,望着李子霄眼中,透出勉励之色,温声道:“此番回去后,望卿能安定好江北沿海的局势,莫要辜负朕的一番心意。

    这两年,沿海官员上报倭寇侵边掠夺的奏折,是越来越多,此时朝廷要剿灭乱军,防备鞑子,甚至是没精力估计那些倭寇了。

    好在,东南沿海有郑芝龙,有他在东南福建沿海的倭寇,就不会占到多少便宜,而江北一带正缺少人为朕守卫。”

    李子霄纵容对崇祯并未太多效忠之心,但心中也不禁有些感动,躬身一字一句的肃然答道:“皇上请放心,微臣蒙皇上错爱。

    微臣感激涕零,到任徐州之后,保境安民,乃微臣责任,臣敢不尽心?

    定然让那些倭寇知道,咱们大明的威严,不是他们弹丸小国可以侵犯的。”

    崇祯听到李子霄的话后,比较满意,疲惫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摆摆手说道:“那就好,朕累了,爱卿退下吧!”

    “谢皇上!”

    李子霄施了一礼,默默的倒退了几步后,在一名小太监的带领下,准备离开。

    不过,当李子霄转身刚要走时,崇祯却有对其说了一句话:“李爱卿,你这次送来的礼物,朕很喜欢。

    如果爱卿日后,还能送来这样的礼物,真可以默许爱卿在江北,有便宜行事之权。”

    此时,已经转过身去的李子霄,却被崇祯整句话震惊的直接停下了脚步。

    在这次送的礼物,李子霄当然知道崇祯说的,是那一百四十万两银子了,你喜欢,你当然喜欢了,老子也喜欢。

    但最让李子霄震惊的,是崇祯最后一句话。

    何为‘便宜行事之权’,按照李子霄的理解,崇祯的意思就是,只要你还能送来银子,你在江北如果瞎鼓捣,老子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然这个前提,是李子霄不造反,不背叛大明的前提下,但此时的李子霄在未来几年内,真的没打算反明啊!

    如此一来,崇祯的这个条件,就太让他心动了,毕竟他只是徐州都指挥使,按理说只负责当地的防务。

    是没资格插手当地行政民事的,但如果真像崇祯说的那样,可以便宜行事,也就意味着,他可以干涉当地官府的行政。

    当然,前提是李子霄能为崇祯送来银子,但这对李子霄来说,真心不是什么难题。

    如果论捞银子,他自认比那些贪官污吏还有心黑,此时他手下万把人,可全都是他通过各种方式捞来的银子养活的。

    否则以永城那区区弹丸之地,能养活千把兵员就不错了,怎么可能养活的了近万大军呢!

    一瞬间,李子霄脑袋里闪过诸多念头,但依旧立即转身,准备对崇祯行礼。

    当他转过身,就看到崇祯原本一双疲惫的眼睛,闪烁着犀利的光芒,看的李子霄心里直突突。

    “爱卿去吧!”

    崇祯没有再让李子霄开口说话,再次挥挥手。

    但李子霄此时已经明白了崇祯的意思,果然和他想的差不多,可见此时崇祯已经缺钱到何等地步。

    朝廷的改革,根本无法进行,而朝廷每年又收不上来多少税赋,现在好不容易让崇祯看到一个聚宝盆,他怎么舍得放过。

    要不然,崇祯也不会直接赋予李子霄这么大的实权,哪怕李子霄立功不小。

    李子霄跟着小太监从御花园走出来时,正好从前面走来了三名宫女。

    为首的是一名十二三岁身着宫装的少女,那名小太监立时领着李子霄站在路边,等待那几名宫女过去。

    只是当那名宫女,从李子霄身前走过时,流波在李子霄身上一转,妙曼的身影,却是停了下来。

    小太监可是知道此女的身份的,不敢怠慢,赶紧施礼道:“奴才见过坤兴公主,公主金安!”

    “免礼!”

    低头站在路边的李子霄,只听一个清脆的声音,响了起来。

    李子霄抬头一看,一名气质高雅的少女,亭亭玉立的站在了他的面前,听她吐语如珠,声音又是柔和,又是清脆,动听之极。

    李子霄向她细望了几眼,见她神态自然,双颊晕红,年纪虽幼,却容色清丽,气度高雅,宛若明珠美玉般俊美。

    李子霄心中一动,暗道:“难道这就是被后世人称长平公主的,原大明坤兴公主朱媺娖吗?没想到她小小年纪,竟然这么美丽。”

    明末的长平公主,在后世可是有很多的传说。

    比如在民间,就传说她是雍正年间,著名英侠甘凤池、白泰官、吕四娘等人的师傅,独臂神尼。

    后世的金老爷子也在他的小说中,也多次提到了这位公主。

    但是李子霄却知道真正的事实,却是这位美丽的坤兴公主,在北京被李自成攻破后,首先落入了李自成手里。

    后来鞑子入关,击败李自成后,她又落入满清朝廷手中,被改封为‘长平公主’,然而不到一年,就因为过度思念父母而病亡。

    面对这位身世凄凉的大明末代公主,李子霄心中也感慨不已,忙躬身道:“臣平远将军徐州都指挥使李子霄,见过坤兴公主!”

    坤兴公主朱媺娖脸色微红,对李子霄说到:“原来平远将军,本宫也听说了将军血战鞑子,杀敌甚多的功绩。

    本宫对于将军精忠报国的行为,非常佩服,请受本宫一拜!”

    说完,朱媺娖屈身朝李子霄行了一礼,李子霄见状赶紧躬身还礼,连声称不敢。

    见过了礼后,朱媺娖却是有些好奇的问道:“李将军,现在朝廷上人人都畏惧鞑子,说他们不可战胜。

    当将军的战绩,却打了不少大臣的耳光,将军认为我大明能胜过鞑子吗?”

    李子霄愣了愣,才回答:“圣上英明,臣相信区区关外鞑子,野蛮还未开化,早晚会被我大明降服。”

    朱媺娖听到李子霄这么说,脸色也一喜,说道:“那就希望真能像将军说的那样,那样父皇就不用日夜担忧了。”

    听到朱媺娖这句话,李子霄在心里叹息一声,深深的看了她一眼,轻声道:“公主若无要事吩咐,那末将就告辞了。”

    朱媺娖点点头,带着两名宫女向前走去。

    “哎,可惜一个爱国爱父的坤兴公主,如果我日后有机会的话,希望能救她一次。”

    最后,李子霄看了一眼朱媺娖远去的背影,在心里暗自决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