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会试放榜 【4000字二合一大章】
谢慎也确实很享受这种感觉。要知道会试的主考官是可以全权决断考生的名次的。而到了殿试主考官就变成了皇帝陛下,谢慎这样的内阁大学士只能称之为读卷官。 一字之差,权力却是天壤地别。 十来名读卷官共同商讨一个前十名的名单交给皇帝陛下排序,具体名次完全看他老人家的喜好。 “嗯,那本次会元便点选此人吧。其余优秀的文章也一并拿来,本官点选出前十。” 虽然会试的名次没有殿试那么关键,并不直接决定进士名次,但那好歹也是一份荣誉啊。 万一殿试发挥不好考了一个三甲同进士,若是会试名次靠前也可以吹嘘一番,不然同榜同年面前怕是连头都抬不起来。 顾鼎臣将十来份优秀的文卷递给谢慎,恭敬道:“小阁老,这都是本次会试出众的卷子,您来看看。” 谢慎展开卷子一一看来,虽然没有方才那篇那么惊艳,但也是言之有物,十分精彩。 他将名次排好淡淡笑道:“诸位辛苦了,放榜之后本官会奏请陛下,奖赏诸位的。” “多谢小阁老。” 众人一齐高呼。 谢慎转向顾鼎臣道:“九和啊,随我出来走走吧。” “下官遵命。” 顾鼎臣态度恭敬道。 二人先后出了公署,谢慎便问道:“这次会试阅卷一直都是九和在cao劳。阅卷能如此顺利,九和你功不可没。本官这便奏请陛下,请陛下擢升你为礼部右侍郎。” 顾鼎臣闻言大喜。 礼部是他一直想去的地方,无奈他朝中无人,虽然翰林修撰出身,但在东宫蹉跎了好几年还没有晋升的希望。 这次会试他便使劲浑身解数表现自己,在不影响谢慎权威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展现价值。现在小阁老看到他的努力与能力终于决定提拔他了,顾鼎臣如何能不喜。 大明的读书人向往的终归是权力,六部便是诸衙门中最重要的。礼部虽然实权不如吏部户部,但胜在清贵。要是想进入内阁,在礼部镀一层金是必不可少的流程。 退一万步讲,即便最终顾鼎臣不能入阁,但做到礼部侍郎已经是极为荣耀的事情了。何况礼部侍郎递补尚书也不是没有可能,官居二品简直是顾鼎臣梦寐以求的。 “下官只是尽心做事以报效朝廷,不敢言功。” 虽然顾鼎臣心里已经乐开了花却不能说出来。文人嘛,该有的矜持还是要有的。吃相太难看了可不行。 “九和此言差矣。有功就是有功,陛下一向是赏罚分明的。” 稍顿了顿,谢慎接道:“九和你是翰林出身,又在东宫做过谕德资历是足够的,出任礼部右侍郎不会有任何问题。若是有人质疑,你叫他来找我。” 这半开玩笑的说话方式竟把顾鼎臣逗乐了。 “小阁老倒是风趣。下官若再不答应就是不识趣了。” 聪明人之间交谈从来都很简单。 顾鼎臣知道谢慎是下定决心捧他,心中不免升起一股感激之情。 “好好干,大明需要你这样的栋梁。” 谢慎拍了拍顾鼎臣的肩膀笑道:“本官可等着你分忧呢,别让本官等太久啊。” 谢慎这句意味深长的话让顾鼎臣心潮澎湃。 小阁老莫非是在暗示将来会推荐他入阁? 若真是这般顾鼎臣可真要飞黄腾达了。 明代有非翰林,非庶吉士不得入阁的规矩,顾鼎臣是状元,入仕即授翰林修撰,硬件条件上自然没有问题。 但符合硬件条件的人多了,内阁却总共就那么几个位置,大部分还是老家伙占着。 顾鼎臣这样的新人要想冒头没有贵人提携是绝不可能的。 谢慎如此诚心待他,让顾鼎臣都不知该如何表示了,只想着这条命算是卖给了小阁老。 “本官还有些公务处理,先回内阁了。九和啊你也回去吧,把所有名次列出来,后日就要放榜了。” “下官遵命。” 顾鼎臣冲谢慎深施一礼,目送着谢慎离开了礼部。 ...... ...... 两日后,会试正式放榜。 考生们汇聚在贡院外,拼命向前挤去。 榜上有名的狂呼狂欢,榜上无名的黯然神伤。 但比起三年一科的常规考试,恩科本就是额外的机会。故而即便落榜也没有那么难以接受。 唐寅跟一众考生一样从人群中拼命挤出一条道来,好不容易来到最前一排又险些被一个大胖子挤出去。 踮着脚尖扫了一眼,唐寅竟在第一列第一位的位置看到自己的名字。 他揉了揉眼睛,定睛一看,确实是他没有错! 虽然唐寅很自信,但真正得中会元后还是欣喜若狂。 唐寅的科举之路走的异常艰辛,能走到如今这一步实属不易。 现在考中会元证明他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老天爷还是开眼的。 “恭喜伯虎啊!” “恭喜恭喜!” “唐会元今日可得请客。咱们凤仙居走起来!” 几名与唐寅一同从苏州赶考的士子见到唐寅高中会元皆是开口祝贺。 唐寅一一拱手还礼,心情别提有多好了。 人有时活着求的就是一个认同感,对于读书人来说获取认同感的最好方式就是科举。 科举上没有成绩,便是作出再多的诗词又用何用?除了一个才子的虚名外别无用处! “哪位是新科会元,苏州府唐寅唐伯虎?” 皇榜旁,一名书吏扫视人群急切的问道。 “在下便是。” 唐寅清了清嗓子向前迈了一步。 “唐会元,请跟着小的来,按规矩唐会元应去礼部拜谢考官。” “自该如此。” 唐寅点了点头轻声道。 所有人都朝唐寅投来了艳羡的目光。 虽然会试排名并不等于最终的殿试排名,但这至少是一大荣誉。 说出去,老子是会元不是无比拉风的吗? 从贡院到礼部要穿过整个京城。 好在那吏目给唐寅备了马不然得走上小半天。 唐寅来到礼部大门前,在门官的侍奉下翻身下马,又被在胸口前插了一朵红花这才神清气爽的踏入礼部。 ...... ...... 按照大明的旧制,殿试后有琼林宴,类似于乡试后的鹿鸣宴让考生彻底的放松狂欢。 但现在显然还不是狂欢的时候。 虽然会试结束就等于考中了进士,但毕竟还有象征性排名次的殿试,总不能不给天子面子提前狂欢吧? 虽然不能狂欢,但照理确实应该拜见主考官。 毕竟经此一试后,所有得中的考生就是会试主考官的门生了。 在大明朝,座师与新科进士之间的关系极为特殊,贯穿仕途始终。 唐寅是会元,自然是必须拜见主考官的。 让唐寅有些意外的是,礼部衙门里并没有其余高中的考生。 这便有些奇了,正当唐寅疑惑的驻步不前时,那书吏笑着解释道:“唐会元莫要见怪,小阁老怕接受太多考生拜见,影响他们备考,故而只叫您一人代表他们了。” “......” 唐寅听到这里险些一口老血喷出来。 谢慎可真会替考生着想。但这样一来,唐寅的快感便降低了不少。毕竟高中的喜悦还是应该在同榜同年的恭维中才能得到放大。 随着书吏绕过影壁来到一处低矮的公署前,唐寅深吸了一口气。 在他面前站着的不就是谢慎吗? 他二人在苏州沧浪亭相见时可不是这种感觉。那时他只觉得谢慎是个闲散的文人,透着一股子书卷气。 而眼前的这个人明显是个久经官场磨砺的大人物。 “学生拜见恩师。” 唐寅虽然觉得有些别扭,还是做足礼数冲谢慎深深施了一礼。 谢慎微微点头,笑道:“唐会元的文章本官和一众同考官都看过了,确实是鞭辟入里。你得会试头名实至名归。” 谢慎当初看到文章时并不知道是唐寅作的,后来得知消息也是惊讶不已。 毕竟唐寅已经放浪形骸多年,才温书半年多就恢复到了巅峰状态,这个天赋实在是可怕。 怪不得有的人天生就是为了科举而生的,随便写写就能中进士入朝堂。而有的人穷其一生也最多混个秀才,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多谢恩师夸耀。” 谢慎冲旁边的顾鼎臣点了点道:“这位是副考官顾鼎臣顾大人,你也一并见过吧。” “学生见过老师。” 唐寅微微扭过身来,亦是冲顾鼎臣见礼。只不过这次称谓却是从恩师变成了老师。 毕竟恩师只有一个,老师却可以有多个。 从开蒙的蒙师,到授业的业师,数不胜数。 “嗯,你的文章很有味道,希望你能不忘初心,报效朝廷。” 顾鼎臣拿捏了一番说辞,他既不能说的太强势,这样会抢了主考官谢慎的风头。但也不能太含糊,这样明显会失掉气场。 毕竟副考官是仅次于主考官的人物,若是跟个花瓶一样会叫人笑掉大牙的。 “多谢老师。” 唐寅虽然比顾鼎臣还要大上几岁,但在官场资历上却是实打实的小字辈,态度恭敬一些总归没有错。 谢慎和顾鼎臣又说了几句劝勉的话便抽身离开了礼部,唐寅接着一一拜见了同考官。 同考官是阅卷官,虽然唐寅的卷子是顾鼎臣和谢慎亲阅的,但他并不知情,故而对同考官一一行了大礼。 其实他是十分想追上去和谢慎聊聊的。二人自苏州一别后已经大半年没有好好聚过了。 但他知道这是不可行的。 毕竟谢慎是主考官,若是让有心人得知他们私交甚好,恐怕会给谢慎惹来不小的麻烦。 还是等到殿试结束后再去拜见谢慎吧。到了那时,一切尘埃落定,即便有人想要嚼舌根子也张不开口了。 结束了拜师,唐寅心满意足的回到了苏州会馆。 此时的苏州会馆大门前早已挤满了等候的同乡士子。 唐寅中了会元,为苏州争了一口气,几十年来被吉安、绍兴压制的恶气终于可以出了。 “伯虎回来了,伯虎回来了!” “唐会元,你可一定要再夺状元啊。这样咱苏州也有一位大三元了。” 唐寅曾是南直隶的解元,后来因为卷入科场舞弊案被革除功名,解元名头自然也就除去。 但去年天子恢复了唐寅的举人功名,理论上来说称呼唐寅为唐解元确实也没有什么不妥。 现在这个称呼又可以改一改了,唐会元,嗯,比起唐解元来似乎更拉风一些。 “老夫真是为伯虎感到高兴啊。” 贾和一边捋着胡须一边笑道。 本来唐寅被自己内侄刘祜偷了文稿,弄的贾和心情很差。但现在这些阴霾都被一扫而空。 现在还有谁会去关注唐寅失窃这种小事情?大家的目光都汇聚到唐寅高中会元上。 那可是全苏州士子的大喜事,苏州会馆也会跟着火一把。 以后说出去,唐会元住过的屋子怎么也得是三倍,不,是十倍价格! 唐寅的心情自然也是极好,他冲贾和拱了拱手道:“多谢晖宁兄,唐某初来京师时多亏了晖宁兄照拂。” 这话说的贾和乐开了花。 好嘛,他贾和果然没有看错人,唐寅不是个不懂感恩的人。 “来来来,咱苏州父老为你准备了一场庆功宴,今夜当是不醉不休!” 作为苏州会馆内年龄最大的人,贾和来说这句话自然是再合适不过的。 唐寅却是有些惊讶。 “这......诸位的好意唐某心领了,酒宴就不必了吧?” “伯虎啊,你这是哪里话。中了会元可是顶天的好事情,怎么能不庆贺呢?” 贾和上前一步,热情的拉起唐寅的手,阔步往里走去。 “朝廷不办酒宴,同乡们给你办!” 唐寅知道推脱不了,便咬了咬牙应允道:“既如此,唐某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心中却道千万不要喝的烂醉如泥,现出丑态啊。 唐寅是这场庆功宴最大的主角,酒宴之上,吴中才子们纷纷冲唐寅敬酒,唐寅也实在一一喝了下去,没过十几杯便眼神迷离,醉意盎然了。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古人诚不我欺,诚不我欺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