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变革年代
虽然早已有了猜想,但是当真正的进入到了这里,杜畿等人还是被深深的震撼了。 听闻此事特地从上庸城赶回来的曹贞咽了一口唾沫道:“这里只怕能容纳不下千人了吧?” 杜畿死死地盯着那些教室,过了好一会才答道:“四千八百人,正好是四千八百人。” 曹贞吃惊道:“何以见得,莫非伯侯事先已经知道了确切的人数?” 杜畿低声道:“一件屋子里是四十八个座位,一排是五间屋,一共是二十排,一算可知。” 贾诩凑过来笑道:“现在普天下还有何地可以与这里相比?” 杜畿却正色道:“但是一旦所托非人,只怕反而不美,却不知道主公究竟是何章程,是如太学一般还是如稷下学宫一般?” 贾诩摇了摇头,说道:“都不是,主公是要选拔汉中六岁到十岁之间较为优秀的孩子集中到这里,从头开始教授学业。” 杜畿等人闻言都是默然不语,心事重重。 为何要抛开现成的学子不用?答案是很明显的。 这对依然心向儒学的杜畿等人绝不是什么好消息。 过了好一会,杜畿才对贾诩道:“此举既费时日,又大为不利于招揽士人,文和先生为何不劝谏一二?” 贾诩淡淡的道:“因何要劝谏?主公年方二十,就算是等待二十年也不过四十,嘿嘿,等的起的。” “那些士人不知变通,不明时事,还崖岸自高,不识时务,怎么会看得上我汉中这个偏僻的小地方?就算勉强来了,又怎么会明白主公的心意?” 杜畿哑口无言,因为贾诩之言却是事实,辩无可辩。 这时李归已经开始讲话,正式宣布了自己的教育政策和南郑学宫的建立: 一;南郑学宫分成两部,首先是初级部,六到十岁小孩所上,主要学习明文、算术、武艺和一些基本的科学原理。 更重要的是强化对明教信仰的接受,学习明教的九条道德规范和提倡的新的风俗习惯。 到十岁还不能完成基本学业,或者明显资质不佳的,就让其回家自行寻找出路。 成绩合格学生升到高级部继续深造,直到十四岁。 除了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各种自然科学知识外,还要参加政府组织的各项实习。 完成高级部的学业后,优秀者到大学(现在还没建造)继续进行专业方向的学习,其余的人由官府安排到各部门见习任职。 凡是进入学宫学习的小孩食宿一律免费,而且每年还有两身衣服。 高级部毕业后有不愿意服从官府安排的,要缴纳这些年学习的费用和其产生的利息,并且十年内不得离开明教的势力范围。 凡入大学深造者永远不得脱离明教,违者杀无赦。 二;建立静思园,欢迎任何学派的人前来辩论和搞学术研究。 基本思想与明教教义没有抵触的才智之士可以到学宫任教。 对于确实很有才华的经过认定之后食宿免费,有突出贡献的明教不会吝惜封赏,其他人要自行解决费用。 三;实行开科取士制度。 无论你是何出身,只要你愿意效忠明教,就可以参加各种官吏的选拔考试,中选者直接授官。 未中选者凡是成绩优秀者官府提供一定的资助继续学习,愿意到学校深造者也可以酌情录取。 凡是官员推荐人才的实行连带责任,而且只有到了一定级别的官员才可以推荐学子出仕。 从此以后凡是立功者只给与爵位和财物的赏赐,子女不得直接出任公职。 这三条是李归结合自己有限的历史知识和后世天朝的制度想出来的暂时性的解决办法,先实行着看,有问题再改进。 李归的思想一公布,底下的人反应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 墨家子弟和中下层出身的官员都是欢欣鼓舞,而那些世家豪强则如五雷轰顶。 这是李归发出的战斗檄文,吹响了彻底颠覆世家制度的号角声,公开表明了李归与世家决裂的决心。 对于世家来说,还有什么事比不能继续把持各种官职更致命的打击呢? 在这个最根本的问题面前,什么土地、税收都只不过是细枝末节了。
而且李归的教育方针明显是要脱离儒家经典,则考试的内容可想而知,这些世家的子弟即使是想要参加考试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对于他们来说,不能绝对赢的就不算赢。 当然了,李归的这一做法在短期内也把自己放到了一个极为不利的境地,那就是自己的人才还没有培养起来,而现成的人才却招揽不到。 但是当杜畿对李归提出这个问题时,李归的回答果然不出贾诩的预料,那就是自己等得起。 其实李归还有一个隐藏的想法连贾诩都不知道。 在李归看来其实任何时代的文人都有其天然的软弱性,而且衣食无着、处境艰难的文士还是占多数的。 一旦乱世持续下去,生存的压力就会使这些人自然的屈服而投效到自己的麾下。 南北朝时那些世家不照样跪倒在了胡人面前吗? 自己虽然也是异族,但是总比那些未开化的羯族、鲜卑族强吧? 这话这话说出来那就实在是太打脸了,一旦传出去会激起士人的愤恨,那就真的玩大了,所以李归连段宁都没告诉过。 文事既然已经定下来了,当然要继之以武事。 李归在南郑学宫的事情告一段落后,立刻颁布了军事动员制度: 一:凡是李归治理下的所有非官员的十四岁以上男丁平时都得参加军事训练,有外敌入侵时都必须参战,逃避者全家处死。 每四户出一丁在军中服役,服役之家的公粮由其余三家平摊。 家有双丁以上者要先服役。家中已有人任公职的不在服役范围内计算。 职业军士的家中不交公粮,每年每个军士另补贴粮六石,有几个补几个。 士兵要登记在册,阵亡的普通士兵家中每年补贴三石粮食,其他三户人家要继续给这家交公粮直到子女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