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官易同道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三十五章 茶文化(下)

第一百三十五章 茶文化(下)

    岳浩瀚听着叶云清对自己带来的茶叶的品评,不失时机的邀请着叶云清,说,叶总,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有个不情之请,不知道叶总能够赏光吗?

    叶云清望着岳浩瀚,已经猜到了岳浩瀚的用意,笑了下,说,小伙子,你是想让我到贵地去考察一下这茶吧,你就是不邀请,我也准备抽时间去考察考察。我首先是个商人,商人以逐利为目的,只要有利可图,我会不请自到。

    品尝过岳浩瀚带来的茶叶,叶云清吩咐那旗袍姑娘,说,给几位泡壶上等的“大红袍”,让几位好好体验体验这“茶中之王”的味道。

    那旗袍姑娘应了声,便到茶柜跟前,拿出一个里面装着茶叶的精致茶盒,到了茶桌跟前,开始cao作,泡茶,叶云清微笑着,介绍说,我这大红袍同一般的大红袍不一样,这茶一年只能加工制作几斤,市面上买不到,出售以两计算,一两茶一万八。

    叶云清的话,听得岳浩瀚和程梓颖大张着嘴巴,岳浩瀚看着叶云清,问,叶总,那一斤就是十八万?一般人可是真喝不起啊。

    叶云清“哈、哈、哈”笑着,说,小伙子,你算说对了,这茶本来就不是一般人喝的,在古时候是皇帝的贡品,今天也是机缘巧合,我这里刚好还有半斤,你们可以好好享享口福,感受一下古代帝王喝的是什么样的茶。

    停顿了下,叶云清接着说,这大红袍茶树生长在武夷山的岩石缝隙中,所以也叫武夷岩茶。武夷岩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自唐代开始,已栽制茶叶,在华夏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宋代开始列为皇家贡品,元代还在武夷山设立了“焙局”“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如不见天、金锁匙等;以茶树形状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以茶树发芽时间早迟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rou桂、石乳香、白麝香等。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武夷岩茶开始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当时,欧洲人曾把它叫作武夷茶,作为华夏茶叶的总称。

    旗袍姑娘把“大红袍”泡好,给每人奉了一杯,岳浩瀚接过杯子,闻了一下,香气清爽;抬眼望了下叶云清,只见叶云清端着茶杯,吸入后,深呼一口气从鼻中出,说,你们也像我这样,只有这样才能闻到这“大红袍”的幽幽香气。

    众人闻过香气,品尝了一口,茶汤入口甘爽滑顺,叶云清放下品茶杯,说,关于“大红袍”茶,还有个传说。

    在明朝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

    丁显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状元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

    丁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龙颜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专门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大红袍的盛名也被世人传开。

    叶云清讲完,大家再次端起品茶杯,岳浩瀚轻啜慢饮了两口,放下杯子,说,我们华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历史了,茶文化积淀沉厚,自古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关于茶方面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在悠久的茶文化的熏陶下,茶的市场潜力很大,很值得挖掘。

    叶云清接过话,说,什么叫茶文化?茶文化就是在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华夏文化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

    再次饮了一口茶,叶云清接着说,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这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茶文化的形成,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陆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饮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从而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

    听着叶云清关于茶文化的高论,岳浩瀚忍不住的点了点头,抬眼望了望叶云清办公桌背后墙上的“品茶悟道”四个字,说,其实茶文化的精髓就是“茶道”。

    叶云清用欣赏的眼光,望着岳浩瀚,说,很对,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华夏的茶道出现很早,但遗憾的是华夏人虽然很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该领域中不断实践探索,却没有能够旗帜鲜明地以“茶道”的名义来发展这项事业,也没有规范出具有传统意义的茶道礼仪。华夏的茶道可以说是只重精神而轻形式。

    叶云清端起品茶杯,把里面的茶汤喝起,接着说,华夏茶道,讲究天人合一、尊人、贵生、坐忘、无己、道法自然。

    岳浩瀚认真的听着,在叶云清停顿的间隙,接过话,问,叶总,那茶道中的天人合一、尊人、贵生、坐忘、无己、道法自然,是怎么个说法?

    叶云清说,天人合一,是因为,我们华夏的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佛教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从饮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这便是茶人以茶道为修身养性的途径,并借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而道家的学说则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同时,还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理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

    正因为道家“天人合一”的太极哲学思想融入到了茶道精神之中,在华夏茶人心里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使华夏茶人有着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强烈渴望,所以,我们华夏茶人最能领略到“情来爽朗满天地”的激情以及“更觉鹤心杳冥”那种与大自然达到“物我玄会、天人合一”的绝妙感受。

    何为尊人?在我们华夏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现形式上常见于对茶具的命名以及对茶的认识上。茶人们习惯于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连杯子、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着茶杯的手法称为“三才合一”。

    何为贵生?贵生是道家为茶道注入的功利主义思想。在道家贵生、养生、乐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茶道特别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养生以及怡情养性的功能。道家品茶不讲究太多的规矩,而是从养生贵生的目的出发,以茶来助长功行内力来加深和提高自己的修炼。可见,道家饮茶与世俗热心于名利的人品茶不同,贪图功利名禄的人饮茶常会失眠,这表明他们的精神境界太差。而茶对于修道的人来说,是上天赐给的琼浆仙露,饮了茶更有精神,不嗜睡就更能体道悟道,增添功力和道行。

    何为坐忘?“坐忘”是道家为了要在茶道达到“至虚极,守静笃”的境界而提出的致静法门。受老子思想的影响,华夏茶道把“静”视为“四谛”之一。如何使自己在品茗时心境达到“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的空灵境界呢?道家也为茶道提供了入静的法门,这便称之为“坐忘”,也就是忘掉自己的rou身,忘掉自己的聪明,忘掉整个尘世间的烦恼和功名利禄。茶道提倡人与自然的相互沟通,融化物我之间的界限,以及“涤除玄鉴”“澄心味象”的审美观,通过“坐忘”来实现道行修炼向更高境界迈进。

    何为无己?道家不拘功名利禄,纯任自然,旷达逍遥的处世态度,也是华夏茶道的处世之道。道家所说的“无己”就是茶道中追求的“无我”思想。无我,并非是从rou体上消灭自我,而是从精神上做到忘我,来泯灭物我的对立,达到契合自然、心纳万物。“无我”是华夏茶道对心境的最高追求。

    何为道法自然?我们华夏茶道始终强调“道法自然”思想,这种思想,包含了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物质方面,华夏茶道认为:“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赐的“珍木灵芽”,在种茶、采茶、制茶时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够产出好茶。行为方面,华夏茶道讲究在茶事活动中,一切要以自然为美,以朴实为美,动则行云流水,静如山岳磐石,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发自自然,任由心性,绝无造作。精神方面,道法自然,强调要返朴归真,表现为自己的心性要得到完全解放,使自己的心境做到清静、恬淡、寂寞、无为,使自己的心灵随着茶香弥漫,让自己仿佛与宇宙融合,升华到“无我”的最高境界。

    品着大红袍,听着叶云清的侃侃而谈,岳浩瀚仿佛上了一堂精妙绝伦的茶文化课,心里暗暗佩服叶云清的博学,心里想,难怪叶云清的茶叶生意做这么大,他完全是把整个华夏的茶文化融入到了自己的思想和生活中。

    旗袍姑娘已经把紫砂壶中大红袍冲泡了八次,但是,倒在杯子中的茶汤依然香气清爽,入口滑顺,坐在岳浩瀚旁边的程梓颖再次端起品茶杯喝了一口,忍不住的问,叶总,我常听说,一般的茶冲泡次数,通常为八泡左右,过了八泡就没什么味道了。

    叶云清看了眼程梓颖,说,姑娘,这大红袍茶,入口甘爽滑顺者为好茶,苦、涩、麻、酸者为劣茶。茶汤无质感,淡薄者为下品。大红袍苦涩味的轻重,往往决定了大红袍茶品质的高低。在冲泡次数上,通常为八泡左右,超过八泡以上者更好。好的茶有“七泡八泡有余香,九泡十泡余味存。我们今天这个茶,就是泡上十几泡,仍然余味无穷。

    叶云清端起面前的品茶杯,喝了一起,放下杯子,接着说,喝茶、品茶,茶艺的最高境界,就是茶道。我们华夏茶道,有环境、礼法、茶艺、修行四大要素构成。

    先说环境,茶道是在一定的环境下所进行的茶事活动,茶道对环境的选择、营造尤其讲究,旨在通过环境来陶冶、净化人的心灵,因而需要一个与茶道活动要求相一致的环境。茶道活动的环境不是任意、随便的,而是经过精心的选择或营造。像我们今天这个环境,就很适合品茶论道,如果我们今天在马路边饮茶,就没有心境了。茶道的环境有三类,一是自然环境,如松间竹下,泉边溪侧,林中石上。二是人造环境,如僧寮道院、亭台楼阁、画舫水榭、书房、客厅。三是特设环境,即专门用来从事茶道活动的茶室。

    再就是茶道中的礼法,茶道活动是要遵照一定的礼法来进行,礼既礼貌、礼节、礼仪,法即规范、法则。礼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是表示友好和尊敬的仪容、态度、语言、动作。茶道之礼有主人与客人、客人与客人之间的礼仪、礼节、礼貌。茶道之法是整个茶事过程中的一系列规范与法度,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一些规定,如位置、顺序、动作、语言、姿态、仪表、仪容等。茶道的礼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损益,在不同的茶道流派中,礼法有所不同,但有些基本的礼法内容却是相对固定不变的。

    还有就是茶艺,茶艺即饮茶艺术,茶艺有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环节,首先以习茶方式划分,古今茶艺可划分为煎茶茶艺、点茶茶艺、泡茶茶艺;其次以主茶具来划分,则可将泡茶茶艺分为壶泡茶艺、工夫茶艺、盖碗泡茶艺、玻璃杯泡茶艺、工夫法茶艺。茶艺是茶道的基础和载体,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道离不开茶艺,茶道依存于茶艺,舍茶艺则无茶道。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但茶艺的外延又大于茶道。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作为一门艺术,茶艺可以进行舞台表演。因此说,表演茶艺或茶艺表演是可以的,但说茶道表演或表演茶道则是不妥的。因为,茶道是供人修行的,不是表演给别人看的,可表演的是茶艺而不是茶道。

    最后是修行,修行是茶道的根本,是茶道的宗旨,茶人通过茶事活动怡情悦性、陶冶情cao、修心悟道。中华茶道的修行为“性命双修”,修性即修心,修命即修身,性命双修亦即身心双修。修命、修身,也谓养生,在于祛病健体、延年益寿;修性、修心在于志道立德、怡情悦性、明心见性。茶道中的性命双修最终落实于尽性至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