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百年繁复在线阅读 - 第八十六章 改革进入深水区之用人不疑

第八十六章 改革进入深水区之用人不疑

    听了王肃的建议,孝文帝忍不住击掌赞叹:“爱卿所说的这些方案,朕已与李冲先生讨论过多次,只是担心这几步的步子是否迈得太大,太快,大臣中因循守旧的思想相当严重,朕害怕为此栽筋斗就难堪了,更害怕坏了改革的大事,故尔迟迟未动。听君一席话,岂止胜读十年书。朕怎么就没早认识爱卿呢,以致走了这么多的弯路。”

    皇帝见王肃与之交谈的这两天,一杯接一杯地饮茶,晓得他是为了提神醒脑及固有的饮食习惯使然,望着他布满血丝的眼睛,为了放松放松,感动而戏谑地说:“王卿真是‘漏卮’。”

    “漏卮”的意思是指没有底的杯子,也就是无底洞。从此,王肃有了个绰号叫“漏卮”。几年以后,王肃这个南方人已经习惯了北方的生活,也开始吃奶酪和羊rou了,当被北方人问及羊rou和鲫鱼、酪浆(牛奶)与茶水哪个更好时,王肃说:“羊为陆地之最,鱼为水族之珍,各有千秋。只是茶叶比不过酪浆,只能算酪浆的奴仆。”王肃的这段评价流传很广,从此茶也被称为“酪奴”。

    孝文帝一番相见恨晚的叹息后,为了表示自己对王肃的赞赏,也为了表示自己在王肃的鼓励下南伐的决心,激动地说:“朕要为王卿的到来赋诗一首。”拓跋宏的文学素养、书法/功底都有很高的造诣,太监们听说皇帝赋诗,早就准备好了文房四宝。

    孝文帝信手捻来,提笔一挥而就:“白日天光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王师逢君为前导,辉映神州同沐皓。”

    大知识分子王肃一读皇帝的诗,果然文学功底深厚,又见皇帝对自己寄于如此厚望,非常感动;一看纸上的书法艺术更是不得了,皇帝一手的魏字刚劲有力,金钩铁划,确实是书法中的精品。王肃小心翼翼地收拾好皇帝赠送的墨宝,有感而发地说:

    “刚才说到文化的凝聚力,微臣欣赏了陛下的书法艺术,深受感动,也想到了文化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而鲜卑民族要得到大中华民族的真正认同,还得彻底的摒弃结绳记事的原始符号和原始文字,研习汉文。这样的成功事迹不乏先例,比如东晋的皇帝司马睿,初到建康的时候,得不到南方知识分子的认同,被骂为‘北奴’;后来因为重用王氏大族,特别是在全国推崇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得到了知识分子的广泛认同,这才在南方站住了脚根。陛下的魏字出神入化,正应该在全国提倡书写魏字,让汉文化统一民众的思想。”

    王肃所说的王氏大族,其实就是自己的祖先。王肃的这番话,既肯定了王氏家族在知识分子群中的具大影响力,也不显山不露水地吹捧了皇帝的知人之明。当然,此时王肃的话一半是真诚,一半是拍马屁,把个皇帝拍得舒舒服服。不错,王肃的建议,确实是个投资少见效快的买卖,既扩大了皇帝的影响力,又加强了汉文化的凝聚力,可cao作性强,皇帝何乐而不为。

    拓跋宏此时对这个汉族知识分子是真心的佩服了,别看他一介书生,王肃这人真正是个人精。有了这么好的主意,皇帝自然遵照执行。后来,在拓跋宏的大力推广下,魏字成为馆阁公文体,司法文书一律以此文字通行。所以,魏字至今还在书法艺术中占有独到的地位。

    皇帝通过几天的谈话,已经把王肃和李冲视为自己的左右手,决心对王肃委以重任。心中有了这样的决定,皇帝拉着王肃的手,两人闪动着布满血丝的双眼,来到行宫,召见百官。

    拓跋宏对文武大臣们说:“朕迁都洛阳犹如筑巢引凤,这不就引得有凤来仪,朕之得王肃,犹如汉昭烈帝之遇诸葛孔明,朕特封王卿为辅国将军,大将军长史,赐爵开阳伯。”

    听了皇帝的诏命,王肃跪伏在地,惶恐地说:“微臣前来投奔圣主,寸功未建,赐爵之位万死不敢受用。”

    在孝文帝宣诏的时候,洋洋得意的心情被大臣们兜头泼了冷水,他一看殿上的众文武大臣尽都愤愤然有不平之色,心里不禁犹豫起来。从大臣们的眼色中,有知人之明的皇帝晓得大臣们心里的小九九:这也难怪,一个白面书生,就凭吹几晚上sao壳子,就授予这么高的官位,那干脆人人都不练武功手劲,去练嘴巴劲得了。皇帝害怕一时不慎得罪了众大臣,就不得不慎重了,此时就故意叹息一声说:“爱卿既然坚持不受,考虑得这么周到,赐爵一事,就暂不考虑吧。”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招来了女婿气走了儿子。”孝文帝如此重用一个叛逃来的年轻白面书生王肃,这使得卫尉卿、镇南将军于烈心中很是不满,他一看众大臣的表情,晓得众人和自己的想法一样,再也忍不住了,咚一声站出来说:

    “王将军刚从南方来,圣上就凭他灌了几口米汤就委以重任,只怕百官不服啊,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光靠嘴皮子卖钱的人,多半是靠不住的。他吹壳子能把圣上吹活,却未必能把敌人吹死。不知他能够上阵杀敌,开疆拓土?”

    这话说得实在太难听了,皇帝皱起了眉头,好在他是个宽宏大量的主,并没有为此责怪于烈。

    “是呀,”墙倒众人推,老臣穆亮也跟着起哄:“我听说王大将军不仅嘴上功夫了得,在军事上也是很有一套的,圣上何不给他一支军队,让他上阵杀敌,也让我等见识见识他的厉害。”

    孝文帝为难了,用眼睛征询王肃的意见。王肃自然清楚于烈二人的狼子之心,让这个南方来的降将去残杀昔日的袍泽兄弟,以此考验他的忠诚度。王肃不是绣花枕头,朗声说:“良臣上马杀敌,下马治民。微臣不才,愿效命疆场,鞍前马后追随圣主。”

    孝文帝有心让王肃建功立业,以便委以重任,那样才能堵住在座老臣不服气的嘴巴。当即命令王肃募集兵勇,征战义阳(今河南新野),讨伐萧鸾,并赐与王肃便宜行事。“六品以下官佐听先擬用,投化之人五品以下先即优投”的特权。

    王肃临危受命,就在邺城周边地区招募敢死队员。因王俭、王肃父子的声望,应募勇士,从者如云。王肃从中挑选了一千五百名义勇军,稍加训练,即打着“平南将军”的旗号,一路疾行军,突袭义阳。临行之前,王肃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反间计,以朋友的身分分别给萧鸾和义阳司马刘春去信,却让使者故意将信错投,来了个乱点鸳鸯谱。

    萧鸾看了给刘春的信,心生疑窦;同样,刘春阅读了王肃给萧鸾的函,满腹疑云。两人都认为对方要杀己投敌,互相猜疑,都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王肃大军甫一到达义阳,萧鸾上马迎战,就听见军中厮喊:“义阳司马刘春已打开城门,投降了北魏。”骑在战马上正待厮杀的萧鸾不辩真假,带着百名亲信官佐,弃城而逃。

    萧鸾逃跑了,义阳城里就只有统军司马刘春是最高长官;王肃攻心为上,此时又对义阳司马刘春喊话:“萧鸾已知你开城投降了,你一个刘宋旧臣,难道还想成为南齐的忠臣。”刘春是刘宋王朝的故旧,并不被萧氏集团看重,而且萧鸾逃回建康,同样是断了刘氏的退路,此时听了王肃的话,不愿为萧氏集团卖命,来了个假戏真唱,开城投降。

    王肃兵不血刃,一战俘获义阳守敌一万五千人。捷报传到邺城,孝文帝为自己的知人善任而高兴,特派出散骑侍郎代表皇帝去前线慰问,赐给王肃骏马一匹,进号平南将军,都督豫州、东豫、东郢三州诸军事,豫州刺史,扬州大中正。

    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色彩是很隆厚的,王肃从一个知识分子成为拥有豫郢三州的一方诸侯,具有了话语权。受“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深重影响,也就有了变理想主义为现实的试验田。这三个州都是鱼米之乡,水产品丰富,不仅可以“烹小鲜”,就是“烹大鲜”,整一大桌水陆筵席也不会后继无材。

    由此,王肃为了显示自己的治世才能,就按照孝文帝的改革方案,在这三个州率先实施改革。一、鼓励农耕桑麻,减轻税赋。农民除了缴纳少量的税赋,剩余价值一律归自己所有,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小农经济的积极性。二、扩大边贸,敞开互市,不设置壁垒,价格开放。对南北双方的居民一视同仁,一个物一个价,这使得三个州的商品贸易十分活跃,商品价值也得到更大的利益化。三、放松居住条件,不追究政治责任。宿主可以自己确定居住地,居住环境,不以“叛国投敌罪”惩罚。这一来更是收买了南方边民的人心。三州一时出现市场繁荣,物价稳定的局面,更是成为战乱中的“桃花源”,老百姓宜居的东方乐土。

    王肃治理豫州,体恤百姓,很有政策水平,深得百姓爱戴。三州的改革成果,显示的是皇帝的改革远景,让孝文帝也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