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燎唐在线阅读 - 第102章 买卖上门

第102章 买卖上门

    紧张有序地忙活了三个多月,造纸厂终于要正式投产了。高汉说过他没有教化天下的高尚情cao,也没有教天竺人造纸的义务,所以所有天竺人都被他打发去采集物料去了,只留下几十个掌握技术要的领象雄人cao作,其他的则在外面警戒。

    第一批生产的是混料纸,精心挑选的稻草和几种柔韧性好、纤维细密的植物混合在一起做原料,即使瞎了也不必心疼,这就是让工人们熟练掌握造纸技术的。

    经过实验验证,生产工艺没问题,就是技术不过关,纸抄的薄厚不均。这个急不得,得慢慢来。不过高汉从他们的cao作上倒是发现了几个不错的抄纸工匠,下令以后就由他们作为主要抄纸工。

    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纸的质量越来越好,十几天后,高汉觉得时机成熟了,便决定开始正式生产竹纸。

    采伐的竹子经过切段、浸泡、杀青,然后放入特制的楻桶内,与石灰**液搅拌在一起上锅蒸煮八天八夜,坚硬的竹子就变成了丝状。捞出后放到清水中仔细清洗干净,就变成一团团雪白的竹麻了。

    把这些竹麻用柴灰水浸透,再放入大锅内按平,铺上一寸左右厚的稻草灰。煮沸之后,把竹麻移入另一桶中,继续用草木灰水淋洗。草木灰水冷却以后,要煮沸再淋洗。这样经过十多天,竹麻自然就会腐烂发臭。其他稻草类的原料处理,大致也是如此。

    待竹子内部淀粉都被消除干净,就可以拿出来放入臼内或者水碓舂成泥状,直到纤维长度大小一致,符合标准为止。结合商业因素的考虑,高汉让工人们按不同的配比分批舂制。第一臼是竹麻和稻草混合料纸。

    舂好后,把泥料倒入抄纸槽内,加上清水和纸药,搅拌均匀,就可用特制的竹帘抄纸了。

    抄好的纸在竹帘中成型,然后一张张地扣到准备好的木板上,一千张一摞,用压杠榨出其中的水份,最后用铜镊一张张掀开,送到烘干室内烘干。

    当一个工匠兴奋地拿着一张雪白的竹纸向高汉请功时,高汉的眼睛湿润了,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孩子们终于可以用上纸了,离大口喝酒大块吃rou的土豪生活不远了……”

    浪费是可耻的,在生产的间隙,高汉领着雇工们做起了另一样东西。

    炼石灰和造纸得生火,残留下来大量的炭灰和炭条。炭灰发水造纸,炭条和锅底、火塘的炭黑则被高汉命人全部收集了起来,研成粉与细黄土均匀地混到一起制成混料。用牛皮和猪皮熬成胶,加上热水加到混料里制成泥状,搓成条,塞进挤料斗里使劲挤压。

    一条条两毫米粗细黝黑的泥线成型后,切成一尺长的一根根,放进烘干室里烘干。软木、荆条有的是,采回来刮削成光滑标准的圆柱形,一分两半,中间开出标准的长槽,放进烘好的泥线,抺上胶,然后紧紧合到一起送到阴凉处阴干。

    几天后乞力徐好奇地拿着成品问高汉:“这种小棍棍是干什么用的?”

    “这是铅笔。”高汉兴奋地回道,接过来用小刀飞快地削着。简陋的铅笔没上油彩不太好看,但书写效果还不错。

    “这可比炭条好用多了,也比刀笔和毛笔方便。”看到高汉在雪白的纸流利地书写着,乞力徐立即明白了这东西的价值,“没加铅怎么叫铅笔?”

    “呃,那就叫炭笔吧……”

    头一批竹纸有十万余张,用快刀成摞切成四平尺的标准大小。拿先前生产的那些草纸包好,外面又裹了两层油布,连同一些铅笔和石灰,用牦牛装了,由高汉他们护送到布让山口,直接运回象雄。

    “告诉丹巴王,让他再多派点人和牛来,趁着季节好原料充足,多弄点好东西回去。”

    丹巴在汉地呆了十年,对石灰的用途认识深刻。此物不但建筑、生产可用,而且用作城防一洒一片是简单实用的好利器,所以石灰一运到象雄立即便被丹巴列为战略物资储存了起来,同时加派两百人带领牦牛运输队赶赴天竺支援高汉。

    晶儿和石雅不关心石灰,她们只对纸笔上心。把大片纸张裁成书本大小,让孩子们用毛笔抄录教材。

    古汉字太繁琐,学习起来费劲,写起来麻烦浪费纸张,孩子们学习的是简化汉字。高汉走前特意编纂了一本字典,不顾汪子华跳脚反对强行推广了下去,如今孩子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字体。这样做意外的好处是有些东西只有内部人明白,外人看不太懂,间接起了保密作用。

    孩子们有了书本,但都知道这是高老大远赴千山万水才弄回来的,所以日常学习生字先用小木棍儿在地上写,作业则仍就用石板、炭条,只有到考试时才愿意用白纸、炭笔来答卷,而且书写极为工整、仔细,不小心弄皱了一点都要心疼半天。

    面对孩子们这种自发的行为,一众老师们怎么纠正都不行,后来发现这种珍惜对学业有极好的促进作用便也不再阻拦了。

    孩子们作出了榜样,老师们更得以身作则。白纸先用炭笔写,写满了再用毛笔写,正面用完了再用反面,实在用不了了便把所有废纸收集到一起,交给会造纸的工匠们重新回炉、抄制。吃干榨尽每一种身边能利用上的资源,大倡俭朴之风。

    “家贫出孝子,寒门多俊杰。”

    看着在艰苦条件下学习态度极其认真、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孩子们,再想到长安整日声色犬马的权贵子弟们,汪子华不得不感慨万千。

    竹纸好,但废工废时生产周期比较长,不利于快速变成财富,相比之下稻草混料纸的生产就要快多了。

    听说高汉要减少竹纸的生产,乞力徐疑惑地指着泛黄的混料纸问:“这种纸能卖出去吗?”

    “头一批的是试验品,只能作包装用。不过稍加改进便可以卖的比竹纸还要贵。”高汉笑着回道。

    高汉没见过其他天竺纸是什么样的,但原世作过推销员,商品的营销策略倒是知道一些儿。一种商品有时候买的不是商品的本身,而是附加在商品上的噱头。

    从各种花卉中提取出精油加到纸浆里,这样的纸不但颜色鲜艳而且还有香味,裁成一平尺左右,打上精美的包装,适合作豪门贵妇间的信笺,有名的薜涛纸就是这样弄的。

    黄金和黄铜按一比九的比例融成一体,然后磨成细粉,加进纸浆里,抄出的纸就会有点点金光,按贝叶经的尺寸裁好,这就是抄写经卷的好载体。纸厂甚至可以应顾客所需,订制特殊类型的纸张,要是再弄上点相应的暗纹之类的,不信天竺的各种宗教团体不疯抢。

    特意把混料纸抄的厚一点儿,然后按顾客要求的大小裁开用胶糊了,那就是纸盒、纸箱。还可以把纸浆倒在现成的模子里,做成一体的、甚至形态各异的包装物。

    说的热闹,但实际生产起来还是有些困难的,朴实的象雄工匠们没见过这些糊弄人的产品,头脑中没有相关的概念,总想着把纸做好,浪费原料不说还一个劲儿地出错。

    “就这些料要能做出传统的好纸来那才见鬼呢!”高汉很无奈,只得手把手地教。

    在高汉的耐心指导下,第一批符合高汉要求的混料纸顺利做出来了。看着颠覆传统的精美纸张,工匠们几乎不敢相信这些都是用最廉价的东西做出来的。

    “这就是创新产生的结果,平常要多用脑、多琢磨。”

    高汉也很高兴,大言不惭地用窃取他人的经验来教训工匠们。不过高汉知道这话说了也白说,老实的象雄人只会把这些当成正规工艺来对待,然后有样学样地懵懂着骗人。

    “将来我走了,如果这个厂子你们守不住,那就回到布让去再建一个厂子。那里气候较好,可以大面积种植青稞,青稞杆也能用来造纸,算是我给象雄留下的一个长远财路吧。”

    跟着高汉干了近半年,都了解他的脾气秉性,知道他不喜欢歌功颂德,也知道他这是真心为象雄作长远打算。工匠们把感激藏在心里,干起活来更加卖力。

    高汉这么做让乞力徐很不理解:“你是暂居象雄,思虑的是否太过长远了?”

    “做了这么多,我不光是为了象雄,是为了给雪域,能为雪域做点事我很高兴。”

    高汉望向北方极远处,象是看到了在阳光下闪烁着金黄色光芒的雪峰,眼神有些迷离。山那边与记忆中的地域何其相似,与其说是为那里做点什么,不如说是在缅怀和寄予无限祝福,那片神圣之地有他对“家”的部分寄托。

    “虽然你不是真正的雪域人,但你朝拜过冈底斯,神山会记住每一个真心对它的儿女。”乞力徐开导道,南辕北辙,但意思大抵不错。

    在外巡逻的警卫跑过来打断了两人的谈话:“汉亲王殿下,我们抓住了一个游方僧人,听说是从屈露多王城来的。”

    “哦?看看去。”高汉和乞力徐急忙赶去察看,担心他们处理不得当发生冲突。不是怕,在人家的地盘,万事小心为妙,毕竟是来借鸡生蛋的,闷声发财才是第一要务。

    “是他!”一见到那僧人高汉便愣了,随即心中一阵欢喜:“大买卖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