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清1888在线阅读 - 第三十七章 吃饭问题

第三十七章 吃饭问题

    1922年4月1日,清国政务院向各省,王国下发红头文件《关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完全彻底解决人民吃饭问题的几点意见》,继1918年取消了布票和工业券后,决定于5月1日开始取消粮票和油票,rou票,这个举措将会极大的释放人民的购买力,也被后世认为是清国结束高积累时代的标志。

    各级人民委员会都预测到了可能出现的抢购风潮,从第二天开始,归地方管理的粮仓纷纷被打开,将里面的陈粮一车车的运往各地的粮油供应点,这样的运粮行动在全国范围内持续了一个星期。

    5月1日,意料之中的抢购风暴在全国范围内爆发。抢购粮食的主妇们在供应站前排着长长的队伍,用手中积累多时的钞票换来了一袋又一袋两年前的粮食,如毛子大妈一般扛回家去。长长的队伍旁边,不时有卡车停下,将6吨(这是最常见的解放-12卡车的运量)粮食卸下来,卸下来的粮食往往还没来得及运进去就卖光了。

    第二天,就连男人和孩子们也加入了抢购潮,不少地方已经开始调集人手建立临时供应点,从其他单位调干部去卖粮,粮食的消耗速度越来越快。

    这样的抢购风潮持续了三天,可三天过去,供应站墙壁后面的粮堆高度仍然没有一点儿降低的迹象,人们也就放了心,一个星期过去,粮食售卖秩序重新回到了取消票证之前的状态。

    不过,那些抢购的大妈们不知道的是,这一周的抢购狂潮让清国的粮食储备减少了一亿吨,从四亿吨降到了三亿吨,3。5亿城市人口,平均每个人拿了小半吨粮食回家。“1211个地方粮仓中,粮食减少20%以上的有700多个,减少50%以上的有200多个,粮仓空仓的有77个,而中央直属的32个粮仓的储备也减少了1/6。”

    旧时空的中国是粮食进口大国,进口量大到可以影响国际粮价的地步,这还是在实行了计划生育,油料摄入提高的情况下。可这个位面的清国既没有计划生育,也不可能实行计划生育自废武功,土地扩大了,可是无论是安南,南锥,缅甸,天竺还是恒河,原本的土地上就有不少人口,即使清国强行从这些地方迁移了3000万人到南洋各国和印度,剩下的一亿印度人和南洋土著仍然是巨大的人口包袱……

    减少粮食消耗量除了强行扭曲供需之外,还能通过油料的摄入来减少粮食摄入,可是,大豆花生一类的植物油会占用大量耕地,猪油之类的动物油又会消耗更多的粮食,两个都是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当然,动物油也可以不消耗粮食,那就是捕鱼。可捕鱼也面临着问题:如果加大近海的捕鱼量,那么渔业资源将会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虽然清国的领海比旧时空扩大了一倍多,可是清国的渔船数量也是世界第一(25万艘),如果和旧时空那样玩命捞,多半50年代渔业资源就和后世差不多了……………………

    所以,清国再一次无耻的抄袭了后世的解决办法------大力发展远洋渔业。7月到9月,清国渔业总公司向全国的各大中小造船厂下了30万吨的远洋渔船订单,海军也配套研制了一种专门用于护渔的临高级护卫舰,打算当年就装备32艘。

    10月8日,清国第一个黄金周刚刚结束,1000艘大中型远洋渔船和32艘护卫舰。12艘驱逐舰就拔锚出海,以每天350节的高速奔向三大远洋渔场和五个小渔场(北海道渔场大部分属于清国领海,不需要远洋)。

    ……………………

    马甲号护卫舰的大副陈河盘腿坐在临高号护卫舰的甲板上,在黑暗中仰着头看着点点的繁星。陈河从小生长在北京,自他记事起,北京的天空就没有蓝过几回,他在海军学校里报名参加出海也有一点儿这个原因在里面,当然,更多的还是父亲的那番话在起作用。

    四周非常清静,舰上只有机器的轰鸣声。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陈河不是第一次看日出,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船舱里传来了脚步声,陈河不回头也知道是舰长上了甲板。这位三十出头的中尉的在陈河旁边坐下,肩膀搭在了陈河的背上。

    “天天这么早起来,这日出就这么有看头?”

    “舰长你要是在北京呆几天你就知道了,我是北京人,只要是这个世纪出生的,压根就不知道日出是啥。”

    “哈哈哈。”满脸沧桑的中尉笑了起来,“老子不知道看过多少次日出,还迎着日出的时候和英国佬打过,我倒宁愿去北京享几天福。”

    “噢?舰长你参加过那场大海战?”

    “那是,咱们红海军当时八成多的舰艇都拉过去了,就是为了把那牛逼哄哄的英国佬从世界第一的宝座拉下来,我当时还是个特务上士呢。”

    “给我讲讲战斗的故事呗?”陈河的眼中流露出崇拜的神情。

    “好,反正咱们是护渔的,没那个不开眼的来找事。”中尉点起了一根软中华。“当年我跟着大部队出海的时候,我还在鱼雷艇上当76炮的炮手。每天就是搬炮弹,调炮管,打炮……开始的时候,海战根本没有咱的事儿,咱呆在后面,就听的前面的炮声砰砰砰响个不停。那炮弹溅起来水柱和喷泉一样,上百米高,乖乖。”

    “到了下午,我们跟着雷击舰队一起出去雷击,本来我们只是打酱油的,可是两支舰队都要抢功,就把咱放出去了。………………”